温柔地靠近:自卑、补偿、超越!——影片《心灵驿站》心理解读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1 20:59:26人气:0
视频:心灵驿站状态:年代:2003
主演:彼特·丁拉基乔什·帕斯保罗·本杰明鲍拉·加茜丝更新时间:2013-05-16 18:42:41
刺猬在受到威胁时会将自己缩成球状,然后竖起自己的棘刺来保护自己。那么,当一个人受到外界的伤害时,很多人都会选择刺猬保护自己的这种方式。他们远远的离开人群,不和外人交流,让自己沉寂在自己的世界中。 芬巴是一个侏儒,所以他始终是人们的焦点。他只有一个黑人朋友亨利,两个人经营着一家火车模型店。当亨利因为意外而去世后,他继承了亨利的一座名叫“新天地”的废弃火车小站,…
撰文:北京慧泽心洲心理专家、主任心理咨询师叶艳《心灵驿站》,又名《下一站,幸福》,这是一部平淡、细腻而温暖的影片,细节处总能轻轻碰触心弦,心生疼地想要流泪。影片讲述侏儒身材的芬,外形高大俊朗、话语滔滔不绝的乔,遭受丧子之痛、深陷抑郁情绪中、美丽善良的女画家奥丽维娅,三个人因各自的痛苦走到一起,相互陪伴的故事。自卑:芬,因为身体侏儒,而拒绝和外界打交道。他选择着一切不需要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生活方式,工作、生活、购物,他一个人,挺着胸、昂着高傲的头在那些高他一倍的人面前走过,然而,他还是躲着的,他选择关闭一切、关闭他的耳朵、他的心,任由他们的嘲讽、挖苦,尽可能远离与人的接触。他用这些行动告诉着每一个走近他的人:不要关注我,请忽视我的存在,请别来伤害我……这样乞求着。同时,他又筑起高墙,小心防备着随时而来的伤害——被动保护自己。芬板着脸、硬着身子,像一个机器人一样,小心翼翼地从人前走过。他的身上时刻带着一个怀表。有人说,他是控制。控制感,往往来自于内心安全感的缺失。生活的可控,让芬觉得他不只是一个被欺侮、嘲笑的可怜虫,他还是可以主宰,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的。芬,像怀表一样精准地控制着自己的生活,控制着自己。对于芬来说,从这份可控感中,他获得着些许自我成就感、安全感、安慰感。在一段铁轨场景中,沿着铁轨走的芬,发现后面跟着一个胆怯的黑人小女孩,他转过身,毫无防备地、充满热情地说:hey~,黑人小女孩羞怯地飞快逃去。透过这个场景,我们看到芬的内心其实渴望着与人的交流,只是因为内心的恐惧,惧怕受伤害,对人的不信任,让他将自己用铜墙铁壁包裹起来。这让我想起一个童话故事《铁炉人》,讲的就是一个惧怕受伤害,或者因为受伤害,已经失去对人的信任的一个人,他将自己封闭在铁皮里面,扮成冷冰冰的样子,拒绝人走近他。同样,这也是一个充满控制欲的人。说到控制,我们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凡是控制的人,都是安全感缺失……控制也分两种,一种是,具有控制欲的人,另一种指,做事具有控制能力的人。具有控制欲的人,不一定对事情有着很好的控制,而在做事上具有控制能力的人,未必一定是一个控制欲的人。回到芬的话题,芬内心的渴望交流,当他遇到更弱小的人时,就会表现出来,或者当他确定这个人不会伤害他,他感到安全时,他才会打开心扉、敞开自己。比如,超市的那位与他甚为默契、相知的老黑人,后来的乔与奥丽维娅。因为身材矮小,芬遭受着恶意或无意的伤害,对于芬来讲,因为自卑,便会让他更加敏感,即便是一个无意的伤害,也会在他的内心掀起浩瀚风暴。所以,芬——控制!他必须用控制的手段,控制起自己受伤害的脆弱的内心,也许它常常躲在一个角落里发抖,但是他完全表现出“钢铁人”的样子,装作无枪不入。他必须用控制的手段,把受伤害后,自己愤怒、委屈的情绪压抑下去。胆怯和弱小让他不敢发泄,因为他不确定发泄的后果是否是更大、更让他恐惧的伤害。所以,他必须“控制”!然而,情绪,是一种能量,它不会因由你的控制,就消去。压抑,只是隐而不发,只是不断地积累而已。芬的情绪宣泄有一个途经,那就是火车。芬,酷爱火车。在心理学中,火车的象征是什么?火车,大概是最有气势、体形最庞大的交通工具了。由此,我们不难想像,这对身体矮小的芬来说,是一种“补偿”心理。芬将心理需要投射到火车上,来获得一种对强大外形的满足。不仅仅如此,火车,动力很强,跑起来,呼呼响着,甚是气势磅礴。对于情绪总是压抑着的芬来说,火车这种气势会带给他一种强烈的快感,压抑的情绪,借由火车进行了释放、表达——情绪的替代宣泄,情绪的“发声”。黑人小女孩,也酷爱火车,常常一个人在火车上玩,这个孤单的小姑娘,她内心有着怎样的情绪呢?交通工具,象征情绪的发声。这在我们的沙盘游戏中很常见。一段时期有着比较大的情绪的人,在做箱庭时,往往也会选择火车、飞机、火箭、赛车这类运输工具,这些无意识选择的小玩具,象征地表达了他内心的波动情绪。芬的情绪,在他醉酒后,站上吧台,大声嚷嚷时,达到高潮。醉酒,意味着失控,控制达到了极限,情绪冲破控制。站上吧台,大声嚷嚷“你们都来看吧,看吧,这就是我,丑陋身体……”这时,他放弃了假装,放弃了躲闪,看吧,看吧,这就是我!他开始正视自己,接纳自己由此开始。于是,控制打破——怀表被轨道上被压得粉碎。他敢于接受黑人小女孩的邀请,走上讲台。当问到身高时,他神态自若地如实相告,他不再惧怕被拒绝,依然坚持去关心奥丽维娅……内心的强大,来自于对自己的接纳,而不是掩饰、假装,不是去追逐成为那个优秀的别人。简单说下乔和奥丽维娅这两个角色。导演用乔——一个外形高大俊朗的形象来演绎另一类人。如果说,身材矮小的芬自卑,在我们看来,理所当然。那么,拥有高大俊朗外形的乔,就一定特有优越感,特自信,是上天的幸运儿吧?乔,用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他自己的痛苦。乔的出现,在打电话。乔的每次出现,总是在说话,不停地说话。芬用火车表达、释放他的情绪,而乔,则用说话来表达、释放他的焦虑,不安。和芬的方式不是的是:一刻不停地说话的人,内心充满着恐惧、不安、焦虑,他试图用说话,用与人的忙碌交往,来掩饰、掩盖、回避这些情绪。如果说,芬回避的是来自外在的伤害。而乔,则是在回避内心的恐惧感,他用“忙碌”来麻痹自己,不是在说话,就是在打电话,或者在做饭……奥丽维娅与芬进行成人般的对话,而对乔,只是像对孩子般一样无奈摇头。高大俊朗的乔,在影片中没有任何展现男人性感的情节。乔一直像一个大男孩,而不是一个男人。耍宝,逗乐,带给大家快乐,往深里看,这其实是他用来与人交好的一种讨好行为——让所有人都喜欢他,这样,他处在人堆里,就不用害怕。猜想一下乔的家庭,影片有不多的情节有提到:父亲生病,他来替班,和父亲一起去酒吧,父亲的突然病重,会让他慌乱得吓得半死……父子间的这种过度缠结,似乎在说明,乔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父母早早离异,或者母亲在他早年过世。父亲对这个儿子疼爱有加,乔对父亲也是过度依赖,以至于到了成人的年纪,依然是一个孩子样,甚至不工作挣钱(“父亲生病,他来替班”似乎在说明乔一直没有工作),这在精神分析中,称作“庵割焦虑”,对父亲的依赖,以及,对自己成年会威胁到父亲的权威感到惧怕,于是就仍然扮孩子状,来讨好父亲,也来讨得被照顾。再来看一下奥丽维娅这个角色,一位丧子、离异的母亲,她将自己封闭着,沉浸在巨大的痛苦中,她的发声表达方式是:绘画。当乔和芬第一次来到她的家里时,他们俩对她的画都表现出惊异的样子:那些画,色调灰暗阴沉压抑,人物的表情扭曲或疯狂的样子。这是她内心的表达。补偿与超越:生命的成长,无论哪方面,都要回到关系中,在关系中修复,透过关系来完成生命的圆融。三个人因为不同的痛苦,吸引着走到一起。三人不同的情感缺失,在关系中被无意识地得到补偿、满足。乔是一个向外求的人,他热烈而善良地讨好周围的一切人。这让封锁自己的芬无法拒绝这份没有任何伤害企图的热情。芬的内心一直渴望着与人的交流,只是对人的不信任、多年来的伤害让他不敢敞开自己。然而,在乔不断地热情攻击下,芬开始有些牵强地、勉强与之交往。芬的钢铁人面具开始有裂缝,然后在不断地与乔、奥丽维娅的交往中,被一点点消熔……在这两个人的交往中,芬的沉浸内心,内在的强大,也让乔不得不学习安静。在有芬的陪伴下,乔开始安静下来,静静地共同午餐,安静地观火车,安静地沿着铁轨散步。神圣的静默,静默常常能让我们的心安静下来,变得清净、智慧。这份安静,静下来,对乔来说,是难得的心灵休憩时刻——乔的内心开始停止慌乱地外求。影片名《心灵驿站》,具有深刻的寓意:驿站,火车的一个小停站处,休息处。当火车停下奔跑,当情绪,平静下来。当我们放下争斗、纷扰,不被恐惧、焦虑所困,内心真正平静下来时,智慧便在我们内心升起,我们才能够清明地、自由地看清事情的真相,才能听到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停下来,安静下来,是获取心灵自由的一个前提条件。人际关系,总是要回溯到我们的原生家庭——与父亲、母亲的关系。影片中,只有芬和乔的关系是远远不够的,芬和乔间的关系更多是满足了他们的父子关系、伙伴关系。心灵的独立、圆融还需要一位女性,一个母亲角色。美丽、善良的奥丽维娅,沉浸于丧子、离异之痛中,这份忧伤无法排解,她拒绝使用手机,拒绝与外界交流,把自己关在痛苦中独自饮泣,直到遇到芬。芬的外形缺陷,这个孤独、脆弱,假装坚强的灵魂,让善良的奥丽维娅内心升起一份母爱般的疼惜、怜悯。她开始主动去关心芬,去温暖他。这份爱,超越人性中的欲求,圣洁而纯粹。如果说,乔用热情攻破了芬的防线,奥丽维娅充满温暖、柔柔的爱,就像母亲的怀抱里一样,完全的安全、放松,没有伤害,没有拒绝与防备,让芬内心多年筑起的坚硬堡垒开始消解、熔化。对于乔来说,芬、奥丽维娅更多是他的父母亲角色。这个早年缺失母爱的大男孩,在与芬、奥丽维娅的关系中,再一次回到父亲、母亲的关系中,将这份来自生命深入的恐慌得到补偿和满足。影片对此没有过多讲述,我们猜测的话,乔将会在这样一份充满爱的母亲身边,在静默、淡定、接纳自我缺陷、不再控制的父亲身边,脱乳,成长,真正实现他心灵的独立。奥丽维娅,仿佛一位女神,美丽、善良、圣洁。我对她怀着强烈的情感,热烈地爱着她。这样一份移情,我想不仅仅来自我内心的投射,导演的寓意也许就在于此,芬和乔,一定也怀着热烈的情感爱着这位女子。她将丧子之痛,对儿子的那份爱,更大地给了需要爱的人,而不再只是狭隘地,自己的儿子。完成了一个从人性之爱到神性之爱的蜕变过程。再回顾一下三人的关系吧,沉默的共进午餐,疯狂地与火车赛车,沿着铁轨散步,夜间小叙,相互间用细微的温暖陪伴着对方、陪伴着自己的痛苦。在这样一份淡淡的、缓慢贴近的爱中,心灵碰触,彼此懂得、疼惜、温暖,生命开始不再回避、开始有力量敢于去面对那些苦痛。经历过痛苦、风雨后,生命开始了新的旅程——下一站,幸福!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