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无法松的一生状态:年代:1958
主演:三船敏郎芥川比吕志高峰秀子笠智众更新时间:2013-11-22 16:58:20
富岛松五郎是个人力车夫,自幼调皮捣蛋,却又有一副侠义心肠。一次,他到镇上的戏园子看戏,这里有个风俗,车夫看戏不花钱,阿松却一反常态地买了一张票,还带了一个炭炉来。不久,他就取出几头大蒜在炉上烧了起来,浓烈的蒜臭把四座的看客都给熏跑了,阿松和戏园的人也扭打了起来,最后被人劝开了。从此,阿松下定决心不再干缺德事。日俄战争爆发了,他见义勇为救了一个落水儿童,这孩子…
无依无靠的英雄,有情有义的懦夫 ——《无法松的一生》 在各类日本影史排行中,《无法松的一生》总是稳坐前十名。这部曾获得1958年威尼斯电影节大奖的影片出自著名剑戟片大师稻垣浩手笔,有趣的是早在1943年稻垣浩就已经拍过一部89分钟、黑白规格的《无法松的一生》,主角是30年代时代剧巨星阪东妻三郎,1958年版本则与当时炙手可热的
三船敏郎合作,重新演绎一次师出其门的经典。可惜现在市面上难以寻找到1943年的老版本,无从比较和了解稻垣浩精益求精的“无法松”情结。 日本影评家佐藤忠男这样讲述他至爱的这部影片:“男主角是一个拉人力车的贫穷劳动者,但很善良,他的一生都很凄惨,但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尊严。” 尊严,也许就是这两个字让松五郎成为日本影史上最受喜爱的男性角色。他一面体现着底层人民敢于与社会权层抗衡最草根的匹夫之勇;一面又自觉地信奉日本社会所维护的正统道德观念。前者使他成为尊重个体自由的快乐英雄,后者则使他沦为道德尊重枷锁下最寂寞的一个囚徒。 莽夫英雄的快乐 影片在一片轻松戏噱中开场,“无法”两个字应该类似于绰号,可见这个生活在明治年间日本北部九州小仓的三轮车夫松五郎过着多么无法无天的日子。人们总爱感叹思考越少的人活得越幸福,无法松正是此类人的典型,一个在等级森严的社会中靠武力混饭的市井地痞,打架酗酒、逞强出头都有他,生气时捋起袖子就跟无理取闹的客人打架;撒起野来可以闯到剧院的头等包席里煮大蒜火锅。这种行径很有点像长肉不长心的梁山好汉李逵,其实无法松在行侠仗义方面也还真不亚于此夫,因此在江湖上也算小有名气,也因义举而改变了他的整个人生。 无法松的天性豪迈不羁,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没有先天价值观念的人物,在他的世界没有任何遮掩、阴暗,同时他又保持着一颗没有受到过碰撞的纯洁善良的良心。导演对这个人物独具匠心的表现就是将无法松的天性完全释放出来,以强烈的活力和淳朴有趣的形象感染观众,为人物在后半生截然相反的生活状态作了对比鲜明、意义深远的铺垫。 为情义所累的懦夫 如果把人生理解为性格+思想+遭遇+命运的相互关系,导演就是将注意力放在完成人物在这种关系中不可逆转的悲剧上。 世界上总有一些东西,你可以用整个生命去热爱,却又谦卑得不敢向人提及。 无法松的生活在遇到寡居后的母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他们产生一种既是爱情又是亲情的复杂感触,却始终没有表现出来,以至于连流言都熄灭了对这种感情的关注,无法松的内心世界却无人能体衅。在极度压抑和痛苦的灼烧中,他以一种非常人所能忍受的强大的意念,默默地牢守对寡居母子和逝者的尊重。 无法松的变化之所以打动人,正是在一种人性最真淳、最无私的付出中毁灭了自我的悲剧。这个曾经不具备社会责任感的自由人,在爱情和亲情前面,逐渐变得谨小慎微、细心体贴。他很自觉地把情感、个人忠诚和具体的爱作为他的道德基础,并且通过自己的道德选择造就出一个多情多义又懦弱压抑的无法松,一个更加丰富、圆满,却沉重的人物。 冷入骨髓的寂寞 影片基调从后半部分慢慢增添压抑和冷静的氛围,没有多余的累叙,仅用几个镜头就完成了无法松与娴静、传统的母亲,还有成年后孩子之间关系的变化。此时导演把更多笔墨用于观察无法松经历过人间温暖的爱意后跌回无依无靠境地的缠绵不绝的寂寞。他曾经也是孤独的,但是如果没有经历过人情的互相取暖,他便一生不能体会寂寞的真正意义。 人与人的关系是这样的脆弱和充满变数,以至于那个曾把他当作崇拜者的孩子,长大后却成为他的地狱。他拥有过一段命运赐予的父亲和丈夫的时光,后来他为这个借来的感受付出了永远的痛苦。 越是含蓄沉默的高潮越是能一下升华到沸点,导演是如此深谙这个道理。无法松的寂寞和孤独已经相互结盟,从在酒店里讨一张酷似那位母亲的画像开始铺垫,他的痛苦已经到了极限,导演还是没有让他先开口,而是借孩子母亲之口说出:“身为人母真是无聊的东西啊”。这么淡淡的一句点睛之语,无比锋利地反射出无法松那胜于她何止百倍的寂寞,何止千倍的忍耐。 悲剧是命运的一面镜子,无法松的一生在他父亲酗酒而死的阴影下仍然未能逃脱这种方式,也没能改变豪气无存后老年车夫的潦倒生活,他以一种年轻时跳跃的双腿所不能想像的蹶趔步伐跨进了死亡。也许死亡正是无法松无可奈何选择的归宿,也许简单的人活得也并不那么轻松。 如果会写字,也许无法松会给自己的墓志铭刻上:“尽管我无法忍受被遗忘的孤独,却陪你走过一段最唯美的国度,爱曾让我深深体会,活着的感触。” 精准的镜头语言 简单的剧情,简洁的对话,简练精致的布景,遵循“表现生活真实关系”这一原则,导演以时而荒唐、时而含蓄、不忘清秀的笔触着色车夫松五郎简单但不平凡的一生。 影片不能单纯归类于时代剧,该片仅仅是与时代剧以人物塑造、打斗、行侠仗义等套路靠了点谱,更多的是走一条更艺术性、更人情味的路线,体现着50年代日本黄金电影时期的熟练的技巧,奇妙的构图,异国情调的吸引力。 影片的运镜线路始终简约、精确,日本旧时民居、小拱桥、青石板小路、油伞、和服、酒家,就这几个元素贯穿了整个影片,却丝毫感觉不到沉闷和反复,流露着雅致的气质和讲究的构图,且仅以无法松夸张如螃蟹的跑步姿势造成一种夸张出位的效果,使影片谐趣盎然。由此足见导演功力之深厚,对画面辅助叙事的掌控力度之娴熟、沉静。 影片的镜头运用之巧妙也有意识搁浅一些超越画面之外的言外之言。由于视点一直在主角无法松身上,没有正面去描绘历史,仅从一个表现学生游行的背景画面影射战争时期底层平民的生活状态。无法松表演祗园大鼓的画面是全剧最宏大的一个场景,通过新旧人物对消失的鼓文化的不同立场,将影片提升到整个民族的视角上,从无法松身上提炼一种无畏无惧的处世精神,进而对整个民族的强盛、复兴进行反思、对传统文化进行追忆。导演的寓言结构就是这么精准又不露痕迹,却留有让人一再回味的思考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