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英雄传说状态:年代:2011
主演:堀川亮富山敬广中雅志佐佐木望更新时间:2012-09-07 05:34:59
新的时代,人们生活是靠一种叫做导力器的技术所支撑着。50年前,导力革命所带来的导力器,被应用于以飞船为首的各种各样技术领域中,让人们的生活进入飞跃性的富裕时代。另一方面,很多国家为了开发拥有导力力量的兵器而展开激烈的争夺,成为霸权国家成为很多国家的意图在这个错综复杂的时代里,大陆陷入了混乱之中。这个时代,有一个生存于列强罅缝中的独立小国--利贝尔。以利贝尔为舞…
《银英》这片的确是值得反复观看的作品,最好还是在不同年龄阶段重温,这样一来可以发现更多以往被自己忽略掉的细节。我以前曾说过,当我喜欢一部作品时,一般不会溶入这部作品的粉丝团体中,大多时候我得到的只有失望。基本上,我是不喜欢和《银英》粉来往的,这个领域中充斥着一堆脑残的大男人主义者,甚至还有军国主义者陶醉在战争英雄的史诗中——这根本违背了《银英》本身反战的主题。所以我只有学会自娱自乐。本来不想把这文写得多长,但观看的过程中还是生出许多杂碎的想法,在此整理一下。1.动画版的序章是《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部剧场版是最先被改编成动画的一部作品(而不是OVA的第1集《在永远的黑夜中》),故事取材于小说《击碎星辰之人》的最后一章(《第三次迪亚马特会战》则是改编自首章),虽然是外传系列中的作品,但也是时间顺序最靠近正传的一个故事,动画版剧组采用本章作为开头,正是考虑到它的铺垫性。OVA第16集,莱因哈特提到自己与杨威利正面交锋过三次,地点分别是迪亚马特、亚斯提、阿姆利兹亚。后边两次战役即是在OVA中出现的前两场,而迪亚马特则是指“第四次迪亚马特会战”,正是《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的剧情。本片的部分场景还会在OVA第87集被引用到。另一部剧场版《新战争的序曲》,是根据正传OVA的前两集进行重编的故事,但相比OVA,本作开头的原创情节显然更与《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紧密相联。更关键的是,这部剧场版还对洁西卡、拉普这两个正传中的匆匆过客进行了二度塑造。看过动画版,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常有人认为石黑升拯救了这两个在原著中很模糊的形象。PS:《我的征途》最让我想吐槽的是,伊谢伦要塞在帝国军手里时华丽无比,而落到老杨手上时却变得很寒酸了……2.杨威利与华人、亚裔杨威利死亡的篇章是在正传OVA第三期,出品时间为1995年,而给杨配音的
富山敬于同一年去世,此后的外传系列杨的配音由乡田穗积接任(见《螺旋迷宫》、《千亿星辰,千亿光芒》)。可能因为富山敬的声音太深入人心,以致于乡田经常被人遗忘,但其实乡田的配音还是可以的,至少他做到了像富山那样说话时音调不高不低不卑不亢,从不抢别人的风头也从不被其他人的音调盖过。如果放在CAST奶油化的今天,还真找不到如乡田这样适合接任老杨一角的CV。从2007年第二届声优奖开始设立“富山敬奖”,用于奖励因从事声优职业而广为人知者,首届获奖人为
古谷彻,看过《圣斗士》的话就对他再熟悉不过了,小强王星矢的配音员。古谷在《银英》中扮演霍克……某些人还因此喜闻乐见来着……我想说的是,恨乌及屋相当无趣的说,古谷本人很无辜吧,况且从声线的角度来说他的配音风格确实很出彩。除了杨,剧中还活跃着诸多亚裔人物(但几乎看不到日本人)。如参加过远征行动的伍兰夫(盘古舰舰长,这位应该是蒙古族的),还有他的参谋老陈(这位大概是天朝的了)、《螺旋迷宫》里登场的方秋林(名将阿休比的战友)、杨舰队中的悍将阮文绍(他的名字与越南前总统没有关系,英文名并不相同)。大家很熟悉的邱吾权,他最初的原名是“淳于建”,其中“淳于”是复姓,看过《三国演义》的话你应该不会陌生吧(众所周知,田中大婶是三国迷)。如今淳于大多已改为单姓“于”(但并非所有姓于的都来自同一个祖先)。还有一些角色,可能祖籍也是来自东方。比如同盟军早期的名将林波,也译作“林鲍”、“林袍”,而最触中我国G点的译名是“林彪”……总之他姓林,但显然不是日本的“林”,而是中越韩式的,英文名是“LinPao”。此君参加过同盟与帝国的第一场交战,其结果就是帝国方“全军覆没”,林波因此成了同盟军的救星,与阿休比、杨威利并列为同盟军的三大名将。有些角色的名字颇有东方特色,但应该不是亚裔,如同盟军组织远征时持反对意见的黄路易,他的英文名是“HuangRui”,一般被翻译成西式的“荷旺·路易”。要注意的是,《银英》的修复版(即新版)和初始版(即旧版)部分字幕是有所不同的,特别是人名,比如荷旺·路易的英文名就有“HwanLewi”和“HuangRui”两个版本(风行上的视频这两版都出现过)。给这个角色配音的是肝付兼太,想不起他是谁?小夫啊!(他还在哆啦A梦初版出演“胖虎”一角……)顺道说下,给安妮罗杰配音的
潘惠子是华人,她后来出演同样为田中芳树创作、石黑升执导的《泰坦尼亚》,不过,要论她最有名的角色,莫过于《圣斗士》里的雅典娜了……3.希尔德不是“摄政皇太后”,而是“执政女王”在中国大陆很多人将希尔德当成清宫剧里的“摄政皇太后”,维基百科上也说她是莱茵哈特因病去世后“以皇太后身份摄政”。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误的概念。对欧洲历史稍有了解的人士,就会知道“摄政皇后”和“执政女王”为同一个词语、还可以是同一个概念,中文版的小说只是单纯采用了前一个翻译。本来我想就这个问题多举些例子,但发现网友shshd早已写过相关论文,所以我不在这里多卖弄了,就简单地在这里总结一下。希尔德是莱因哈特正式指定、授权的第二任国家领导人,并且拥有废立幼帝的合法权利(莱因哈特亲自说过希尔德可以不把权力交给儿子亚历山大)。而在莱因哈特生前,希尔德就已经与丈夫共享执政权(莱因哈特负责军事、战略,希尔德则更偏重对国家的治理,这也算是“男主外,女主内”了)。动画版第100集,帝国政府内部还专门召开会议讨论是否授执政权给当上皇妃的希尔德、以及是否承认她是继承帝位的合法候选人。之所以要讨论,其重点在于虽然希尔德是贤妃,但不能保证下一代皇妃也是(然而在共和主义者的眼中这场会议本身就是一个冷笑话,而且“皇帝”的下一代也不一定是明君)。尤里安与莱因哈特探讨君主立宪制的时候,自感时日无多的莱因说尤里安应该去和自己的继承者希尔德讨论这个话题。敕封六元帅是莱因哈特临终前的意思,但这封诏令将以希尔德以自己的名义——而非借用儿子亚历山大——颁布。所以我国网络小说中常将希尔德描述成清宫肥皂剧里那种蛮横干涉内政的皇太后,这是错得离谱的,她本来就拥有合法的执政权。也许有人会说田中芳树是日本人,可能套用了日式的理念去写小说。首先,《银英》并非传统的日式小说,而更像中国和欧洲的杂合体(田中大婶本人是狂热的中国历史迷)。其次,在日本摄政皇后也可以相当于“女天皇”般的存在。因此无论从哪个概念,希尔德都是最高统治者,而田中芳树是严格按中世纪欧洲的方式来描写帝国,所以她属于西式的执政女王,总之她不是我国电视台上那种清宫剧的摄政皇太后。关于希尔德的功绩,田中大婶说她被后世赞誉:“皇帝莱茵哈特开创了帝国,皇后希尔格尔(希尔德)养育了王朝”。可以说无论莱因哈特生前身后,希尔德都对国家的发展和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帝国军中最了解杨威利的也是希尔德,而非任何一个男性将领。她任何人都更早、也更了解老杨。在希尔德执政期间,她的儿子亚历山大·齐格飞(名字分别来源于同盟老将比克古和英年早逝的吉尔菲艾斯)依然能以“皇帝”的名义存在。关于以上这些,可以在古代欧洲史中找到渊源。4:希尔德与莱因哈特的情感希尔德经常被视为绝对的理性主义者,不少没有认真看《银英》的人士(特别是大男子主义者)都把希尔德描绘成“有胸部的男性”。事实上,在剧情本身这就是一种很错误的认识,希尔德的理性主要是体现在政治场合,在日常生活中她与任何一个普通女孩子无异,或者说,她是一个爱好比较“特殊”、“偏门”的女孩子。但是,这不代表她与其他女生有所区别。比如她面对安妮罗杰山庄房间里那些“令人想到女主人那温柔且灵巧的手指”的摆设与手工靠垫、桌巾,心中浮起“无奈而复杂的情绪”。动画版第36集片尾将这个细节表现为:希尔德呆呆地看着手中的绣花枕头。这是一种很微妙、很含蓄的描写。比如她劝说安妮罗杰增加警卫的方式,明显已经超出了“公事”的范畴,这当中带有她自己的个人情感在内。比如她对表弟海因里希的关怀,严厉温柔兼有之,而莱因哈特去看望海因这个带有政治色彩的行为,希尔德解读为“他很善良”。再如她对莱因哈特的几次批评,并非是单纯政治考虑,也夹杂着微妙的私人情绪。这说明了希尔德就算在政治场合也未必是“绝对理性”的。当上皇妃后,女仆对她的称呼是直呼为“希尔德”,这个细节折射出了彼此之间的亲密。在回廊之战中,正当所有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战事上的时候,希尔德却注意到了莱因哈特已发烧一事,这一点并不能简单地以希尔德是跟班来作论断,同样和莱因很亲近的艾密尔也没有她这么细心。并非艾密尔不关心莱因,从在同盟国时爆炸事件中他的反应就已经说明了一切,只不过希尔德“更加”在意莱因。可以说希尔德是一个“冷静”,但不“冷漠”的人物。在对待自身情感方面,她和杨威利基本是一个级别的,远不如在自己的政治领域那样“精明”。俗话说,恋爱使人智商下降,在被莱因哈特求婚后,无法再集中理性去思考问题的希尔德,也在政事上经常判断失误,比如罗严叛乱前夕,希尔德就对时事作出了错误的判断。根据旁白解释,这并不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而是此时的她已经无法冷静思考问题了。第67集,希尔德和莱因哈特的对话颇有意思,看起来似乎在谈政事,然而话题谈着谈着,却一步步地走到了私人领域,莱因再一次不自觉地提起自己的内心世界,并无意识地将希尔德与姐姐安妮罗杰作比较,而此时希尔德也扪心自问:自己跟随莱因哈特的立场是什么?仅仅因为自己是个有才华的秘书?这种疑惑本身就是一种解释。这段恋情至少说明了,希尔德喜欢莱因哈特。那么,莱因哈特如何看待希尔德呢?事实上,自从推翻黄金树王朝后,莱因哈特对待希尔德的态度就一直很暧昧,如果能你细心注意下各个细节的话,莱因对待希尔德的方式,是不同于对待其他亲密将领的。在灭同盟的战役中,莱因哈特用命令的口吻嘱咐部下休整,然后再“多此一举”地用更温和的语气劝希尔德去休息——这是其他将领不能得到的待遇,而希尔德的地位并不比其他将领(包括米达麦亚和罗严塔尔)“更高”,这种关怀已经跳出了普通的上下级关系,引起了欧贝斯坦的注意。“要是你有个三长两短,叫我如何跟玛林道夫伯爵交代……”这是巴米利恩会战开战前莱因哈特所说的话。什么叫“你有个三长两短”呢?就是希尔德所在的位置——莱因哈特的舰队被老杨轰成渣时……注意,遇到希尔德前,莱因从来没有对齐格以外的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不会在开战前就先说自己可能会打败仗(当时老杨还未突破帝国军所有防线冲到小莱面前,所以这个“三长两短”暴露了他的潜意识)。占领同盟首都后,特留尼希特要求拜见莱因哈特,莱感到很愤怒,发了一通火,虽然发火对象不是希尔德,但莱却为自己的不礼貌感到抱歉——除了希以外,只有非政治的艾密尔得到了这一“特殊待遇”。莱因哈特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很值得玩味,他首先是急忙地叫了声希尔德的名字,然后意识到了什么,马上改口为呼她的姓氏,之后再作出解释。“我是一个彻底的卑劣者,我不配拥有皇帝的地位,而且也不值得让士兵们为我欢呼。”这种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卑怯,除了姐姐、齐格飞(及其代替品艾密尔),莱因不曾在其他朋友面前流露过。而面对希尔德的各种质疑时,向来不喜欢对别人解释自己内心想法的莱因哈特,却总是在她面前急于“解释清楚”——这不是对一个部下必须有的态度,她至少是一个可以进行心灵交流的知己。以上这些实例都说明了,莱因非常在意希尔德,他并非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只看中希尔德的智慧”。也有人持“责任说”,既两人之间没有爱情,走在一块只是出于责任。首先,“爱情”与“责任”并非一对势不两立的反义词,拿责任来否定爱情是一种奇怪的论调。希尔德对莱因哈特有爱慕之心,这点已经不用多说,所以剩下的只有莱因哈特一边是否“责任成婚”。责任说起源于两人“那一夜”后希尔德的主观判断(再次强调,即便在原作中,也提到希尔德在政治以外的场合并不理性),不久后莱因哈特也作出了同类的思考,然而持责任说的人,往往忽略了罗严塔尔被平叛后,莱因向希求婚时的另一段话:这几个月来让我明白了,你对我是有多么的重要……这番话本身就已经说明了,将莱此后的举动视为单一的“责任”,显然不是正确的。至于婚后双方以官衔相互称呼一事,这不能代表什么,别忘了片中象征着最恩爱的典范卡介仑夫妇,妻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用官衔称呼丈夫(见杨威利求婚时卡介仑对尤里安所说的话)。习惯本身就是一种自然,嘴上喊什么是其次的,手心贴着对方的手背才是实际(见动画版的相关细节)。安妮罗杰的悲剧在于,莱因哈特虽然把她奉为圣母,却从来没有认真听取过她的意见。齐格飞的悲剧在于,莱因后来与他水火不容了,他成了欧贝斯坦眼中阻碍莱因霸业的眼中钉。希尔德的幸运(同时也是幸福)之处,就在于莱因不知不觉中受她所影响,在精神上已经无法离开她了。你会发现同样为理性主义,希尔德给莱因哈特提意见时不像欧贝斯坦那么强硬和冰冷,比“大割草事件”时,希就以自己的方式劝说莱以相对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对于希的各种意见,莱即便没有接受时,也不会心理反弹。所以于公于私,莱对希产生依赖心理是很正常的事。“一切都照你所希望的去做,这就是我最大的希望……”莱因哈特的这句遗言,既出于政治,又充满感性。动画版有不少丰富人物形象的原创细节,虽说如此,小说版依然有大量关于莱因哈特对待希尔德态度非同寻常的段落。5.牛逼闪闪的尤里安这次重看最大的感受是:尤里安太牛X太神棍了!!以前都一直没有觉得他很厉害,大体就是“杨的儿子,比较聪明”这种认识,这是错到家的!尤里安在飞行、格斗、间谍、战术、参谋……各方面都有所成就。和波兰布、尤涅夫学打飞机,初次上阵就击落敌机凯旋;和先寇布学格斗,前往费沙前躲过了先寇布扔来的飞刀,后来逃离费沙时曾徒手击倒帝国军的“职——业——军——人——!!”;和巴格达胥学收集情报,在费沙和地球时的表现也算过得去了;和杨威利学战术,保卫伊谢伦要塞时看穿了肯普和穆拉的计谋,逃离费沙时就直接使用了老杨攻克伊谢伦要塞的方式,保卫同盟国时还客串了回老杨的参谋,再后来还打败过帝国名将华伦……还有,他年纪轻轻就当了“开国元帅”……你以为这些就完了?泡妞呐!泡妞!老杨和莱因哈特干啥去了?一个求婚像打报告,另一个恋爱水平停留在中学二年级的阶段,尤里安20岁不到就抱到妹纸了!!你仔细对比看看,老杨同志和莱因同志相比尤里安同学是不是弱爆了?!6.人的多面性《银英》的一大特点,就是每个主要角色都有明显的缺点。老杨这个“脑袋以下全是废物”就是一个典型(当然,他的缺点也显得可爱),他的一生都充满矛盾的,讨厌战争,却偶然地会打仗;想做历史学者,却意外地成了“名将”;反感政治,却在政界颇有影响力;认为爱国心不见得是好事物,却一直在用实际行动捍卫对国家的爱;总想做个平凡的小人物,却总是被敌对双方所有人捧上神坛……他的一生都在被绑架,也许他生来就是一出悲剧。莱因哈特按照田中大婶的定义,他和两个人是“精神双胞胎”。一是杨威利,如果你多注意一下细节,会发现这两人是同一个起源,但被不同的环境改变。另一个“精神同体”,听起来就让人反胃了,就是霍克,莱因哈特和丫的唯一区别,只有才能的高低,但本质上都是要不到糖果就大哭大闹的小孩子……米达麦亚在人格上没有缺陷,但在战场方面他也掉入了把战争浪漫化的怪圈,而不像老杨那样把普通士兵也看成活生生的人。关于这一点,其他帝国名将就更不用多说了。罗严塔尔在军事方面颇有魅力,在私生活上却是个大烂人,以致于他的死唯一的贡献就是让儿子得到了救赎……同样渣渣的是先寇布和波布兰,这对“同盟双壁”的不但会在宇宙打飞机也会在地上打飞机。和罗严塔尔相反的例子是朗古,这个影视作品中典型的小人,虽然在政治上很不干净,但在日常中不但是个好父亲、好丈夫,而且还热心于慈善事业——这还是匿名干的,也算是“做好事不留名”了……伊谢伦共和军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们也有污点,最好的例子就是艾尔发首领曾拒绝出卖老杨,也算是对杨舰队有恩了,但老杨死后,伊谢伦部队却因只顾着悲痛老杨的事,最后把艾尔发首领的尸体扔在了原地,这引起了后世史家的批评。列贝罗议长就更复杂了,他的功过是非,已经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了。让人感叹同盟最需要他时他却呆在冷宫里,在最不适合上台时却成了国家首脑。欧贝斯坦堪称本片第一冷血的人物,除了身边那条狗他几乎不对任何人表现出人性的一面,遭受他迫害的人物就有:威斯塔朗特居民(间接)、齐格飞、李登宰相、连内坎普、杨威利、罗严塔尔、荷旺·路易、姆莱……但别忘了一点,欧贝斯坦所做的事,没有一件是为了谋私利,而从帝国的角度来说,他的所有决定都是无比的正确。可以说欧贝斯坦是切嗣式的人物,但也因此不招人喜欢。这里再来比较一下杨威利和莱因哈特,这两人有诸多共同点,但有一点是明显不同的,就是他们对待士兵的态度。老杨只要杀了人,无论对方是什么职业,他都会有愧疚感。而莱因哈特不是这样,他只会在伤害到平民时才会有愧疚感,军人无论死多少,他眼皮都不会眨一下,他的愤怒基本是“自己的道具减少了”。(从这点来看,绝大多数普通民众,会自称像老杨,但其实上却像莱因,读军事史时往往把人命数字化,并将其视为衡量将领多能干的道具。)这里就涉及到了如何看待军人的问题。一种常见观点是:军人既是道具,但也是人。另一种观点是:军人只是道具,既然你自愿成了道具,就要做好执行消灭、或者被消灭的觉悟,要不然就别参军。老杨对军人的看法是:“军队对国家而言,无疑是有组织的、最大的暴力集团……军队仅仅是道具而已。我希望你(尤里安)能牢记这件事,进而使自己尽量成为无害的道具就好了。”这番话像极了南北战争期间北方将领劳伦斯的话:“军队是一种让人屈服的力量,所以不能让它落入自私险恶的人手里。”刀子能用来杀人,也能用来吓退强盗,但它不会自己跳起来捅人,而象征着“邪恶”的纳粹旗,纳粹党员拉贝却用它来拯救生命,光是拉贝的住所就保护了600名中国难民不被日军杀害。关键只在于当事人如何使用这些道具。老杨和莱因的区别在于,老杨把军人看成一种职业(有生命的道具),而莱因则将其视为单纯的道具。不如说他并没有跳出普通人的思维,大多人听到战争和灾难,就只会把逝去的生命,当作歌颂、或者批判某些事物的道具而已。7.老杨是个理性的共和主义者这次重看修正了我很多以往不当的看法,其中最让我意外的是,最有条件搞独裁的,其实是杨威利,他的拥有的机会比莱因哈特更早、更多,然而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放弃了。这似乎还是田中大婶故意安排的设定,因为他需要的是一个由于性格因素而给自己带来不幸的悲剧英雄,而不是一个拿“民主”当借口的“弱势独裁者”。有部《银英》游戏《大独裁者杨》讲述的就是杨威利抓住了搞独裁的机会,最终成为了宇宙的绝对主宰,但这款制作水准不差的游戏却饱受恶评,大部分银英迷都无法接受“杨以外的杨”。老杨的后半生一直在捍卫共和制度,但他并不是好莱坞主旋律中的那种“自由斗士”,他在认为“共和比专制更好”这点基础上,对专制有着很理性的看法,比如第33集,他对菲列特莉佳所说的这番话,就体现出了他的价值观:“其实我最希望的是战争赶快结束,人类社会并不需要一个单一的国家。让同盟跟帝国和平共存,我认为这应该无所谓吧。专制自治本身也不尽然就是不好,它只不过是一种政治形态而已,重要的是怎么做对社会最有利……事实上能彻底进行政治改革的,应该是专制政治,而非民主共和制度。不过,我认为应该避免用专制统一全人类,罗严克拉姆公爵(莱因哈特)是个明君,不过他的后代呢?还有他的继承者呢?我认为人类的未来,不应该全部只寄托在偶然的一个人的天份上……”杨认为专制制度的长处是能利用集中权力迅速推动社会的改革,而弊病就是执政者是无法替换的(除非发生政变),民众必须将自己的未来,寄托在执政者能够开明这点上。不妨用杨的另一段话来折射这种弊病:“腐败并不是指政治家收取贿赂之事,那是个人品质败坏而已。政治家收取贿赂,却没有人能加以批判,这就是政治腐败。”如果无法实行共和制度,杨倾向于君主立宪制,而莱因哈特给希尔德的遗言中并不排斥这一点。明君是共和制最大的敌人。人们总会将对明君的个人崇拜,错误地转化为对制度的吹捧,最终产生了这样的一错觉:好的专制胜过坏的共和。从而忽略了明君的下一代未必是明君,而替换掉他们的唯一道路,只有等待他们死亡。况且这样的比较也是不公平的,因为关键词在于“好”与“坏”,而不是“专制”和“共和”,这种捆绑是一种忽悠。很多时候,夺权者并非明君,而是暴君、昏君,他们带来的是“坏的专制”,大概只有到了这一时刻,人们才会想起“坏的共和”。莱因哈特的上台绝对是“民意”所向,如果让帝国民众来一次投票,莱因一定会高票当选(尤里安语),而当越来越多人对明君产生认同感时,维护共和就成了“民众的敌人”。而事实上,这种认识是将个人魅力和制度优劣混淆了。罗严塔尔在旧同盟领地上任后,最先干的事就是要让同盟民众“认识到民主的坏处”,所以他赶紧加强清明政治,严惩旧同盟的贪官污吏,使民众大快人心。然而后来罗严塔尔的叛变,却也印证了老杨警惕的“军政合一”的危害性,老杨本人就是出于对这一点的厌恶,才屡屡放弃了搞军事独裁的机会。关于动画版的一点误译——现在网上流行一个白色大字体的中文版本,翻译水准虽然称得上乘,但里边依然经常会有误译现象,比如在同盟国发生内乱、11舰队前来攻打伊谢伦要塞时,杨威利的广播被译成:“场战争关系著国家的存亡,和个人的自由及权利相比的话,是更要紧的事……”但事实上,它的正确意思是(全段):“战争就快要开始了。虽不是愉快的战斗,但不打胜则毫无意义。我们已经胜算在握,请各位轻松地作战,别太勉强。这场战争只关系著国家的存亡,和个人的自由及权利相比的话,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前一个版本是错的,后边这个版本的翻译才能体现出老杨懒散的性格,而他“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在剧中会时常出现。8.第11舰队与右翼份子《银英》并非一部单纯的科幻片,把它称作太空歌剧更为准确,科幻只是一层外衣,作者想传达的社会反思才是作品的主题,把《银英》的背景更换成魔幻世界,这个故事也可以完全成立,主题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创作太空歌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现实中不便直接探讨的政治对象,设定成未来的虚拟组织,借此避开现实中的政治纠纷。《银英》中有太多的历史影射,比如第40集《人类旅行》和第56集《前往地球》,这两个带有伪纪录片性质的篇章,基本是在讲述人类过去的战争史,只不过把历史舞台换成了未来时空。由“救国军”发动的充满右翼色彩的政变,是一个带有诸多历史因素的事件。首先,“救国军”明显是在影射纳粹,这一点,在剧中也可以找到旁证。第29集费沙官员就曾这样说过:“去年贵国(同盟)刚发生过政变,万一那次政变成功了,我们费沙投入的资本,说不定会在‘国家社会主义’(即“纳粹”)名下悉数被没收……”其次,救国军的主力是11舰队,这个设定就更意味深长了。11这个数字代表着二战前在日本发生过的两次政变,一次是著名的“二二六事件”,时间发生在“昭和11年”(1936年);另一次是“五一五事件”,即《攻壳机动队》里“个别11人事件”的原型。“11人”是个非常典型的右翼团体,而剧中同样有极端右翼倾向的“救国军”亦主张法西斯主义。同样属于右翼团体的还有地球教、忧国骑士团,这点剧中的情节己有交待,不再赘述。与“救国军”的立场形成对比的是有左翼倾向的洁西卡,她死于在海尼森广场的血腥镇压,这类事件太多了,在《银英》出版往前几年英国就发生北爱惨案(相关影片:《血腥星期天》),而70年代的欧洲和日本,左翼人士亦遭到很残酷的镇压。老杨本人的价值观中也有相当程度的左翼色彩,比如他追求一个更大的世界观——这不同于右翼份子的国粹主义和种族主义。再如他主张一个“更大的政府”、反对帝国主义,这也是典型的左翼思想。《银英》对右翼份子及军国主义持一种非常鲜明的否定态度——初次攻下伊谢伦要塞后,帝国将领杰克特上将拒绝投降,声称要为国捐躯(带上所有部下),老杨批评对方:“杰克特上将想以死谢罪,为何不自行了断?为何要强制部下陪自己走上绝路?就是有这种人在,战争才会绵延不断。”再如杨的一些价值观——“坐视社会上不公正的现象严重恶化,一味穷兵黩武,对内镇压百姓,对外发动侵略,滥用武力的结果,是将国家送上灭绝之路。历史上前车之鉴俯拾皆是。近代国家成立以来,不法的侵略行为,并非造成被侵略一方兵败覆没,反而发动侵略的一方最终必自食灭亡恶果。站在道义立场上,即使有十分胜算,也不应任意侵略他国……”“说到国家,或许它只是人类为了使自身的狂妄正当化所捏造的推托之辞罢了。一旦国家成为主体,不论多么丑恶、多么卑劣、多么残暴的行为都将轻易地为人接受。所有侵略、屠杀、人体实验的罪孽,都可以一句『这都是为了国家』说明一切,甚至有时还因而大受赞赏。批判这种行径的人反而被扣上『侮辱祖国』的罪名,挞伐谴责的声浪也四方交逼而至。”80年代左翼作家森村诚一的几份关于日军731部队的报告曾轰动一时,田中大婶估计也有所闻,才会在这段话中提到“人体实验”。不过,田中大婶和同期左翼人士有所不同的是,他想更深入地去探讨人性平庸的恶,所以就有了下边这段话:“如果鲁道夫真是恶魔,为什么人们还会支持他、给他权力呢?这样说好了,一般人碰到问题时,都不愿靠自己精力心思去解决,他们只期望超人或圣贤出现,为他们承担所有痛苦、困难和义务。鲁道夫就抓住这个人性弱点,伺机而动,一举成名。”现在英雄剧、青天剧这般流行,是否折射了我们现在依然还是这种心态呢?如果大多人都对法制有高度的责任感,不再比其他人突出的“包青天”会受到如此的膜拜吗?9:朋友……友情是《银英》最大的主题之一,在剧中的重要性不亚于对共和制度的思考。首先让很多人记忆最深的,莫过于莱因哈特和齐格飞、以及帝国双壁,具体根本不用我重述了,所以就来探讨一下另一个话题——“如果齐格飞没有死,他能做什么”——齐格飞去世后,众人都在不同的领域将他神化。莱因哈特认为只要有他在打败老杨不在话下,米达麦亚和希尔德则将其看成唯一能够阻止莱因哈特暴走的人(事实上希尔德后期就扮演着齐格飞的角色),而杨威利则认为他能够成为同盟和帝国和解的桥梁……也许,田中大婶的一段话,暴露出了事情的本质。他说后悔自己太早让齐格飞死去,应该让他和莱因哈特的矛盾激化到最槽的时刻死去,这样才更有戏剧性些。这番话本身就说明了:齐格飞不死,他和莱因哈特的关系只会变得更槽……“如果齐格飞没有死,杨的下场会怎样”——这其实是个很不公平的命题,因为如果你记忆力好一点的话,应该会记得老杨也失去了一个天才般的朋友,他就是洁西卡的未婚夫拉普。拉普的戏份很少,然而了了几句台词却表现出他杰出的军事才干,正传第1集杨威利就对拉普的能力有着很高的评价,而外传《螺旋迷宫》中老杨(当时其实是“小杨”)更是把拉普说成是同学中最有才华的一位。动画版为了表现拉普的军事天份,添加了不少他的战略见解(见《新战争序曲》),按照这种说法,拉普简直是一位不输给老杨的天才,至少是帝国双壁这种级别的。就算按原来的版本那了了的几句,他依然不会是一个平庸的将领。但这位天才却因为上司的愚蠢死了,早早地退出了银河的大舞台,如果他还活着,他也许会和老杨组成“同盟双壁”吧,那么老杨死后的伊谢伦要塞会如何发展呢?这种假设的戏剧性其实不亚于齐格飞之死。《银英》中留下的遗憾太多,动画版的旁白曾说那个迫害老杨的列贝罗议长,本有机会成为老杨最好的上司,但历史却屡次让他们俩错过合作的机会。这次重看感动到我的情节,不再只有齐格飞的舍身救主,比克古的老伴给他披上军装的那一刻,也看得我两眼湿润的,和邱吾权持着酒杯一同战死的情景亦让我有所触动。最初看这片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时还是学生,崇拜英雄主义之类,无论帝国军还是同盟军,都有不少自己喜欢的角色(准确地说,即便现在也并非不是如此)。但后来仔细想了想,试着把同盟和帝国双方的脸蛋都改成老夫子之类,结果喜欢同盟方的理由依然没有变,帝国方却因脸蛋问题让我打了折扣。当然,帝国方也并非没有让我持之以恒地喜欢的角色,比如齐格飞和希尔德等等。在反复“温习”的过程中,我还是确定了总体上我是更喜欢同盟一边的,当然是特指伊谢伦要塞的杨舰队(以及和他们关系很好的比克古、邱吾权等人)。伊谢伦要塞的那些人,与其说是一个军营,不如说是一个大家族。10.《银英》系列的时间顺序动画版正传的第一作是《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点前边已经说过了。尽管外传的时间轴更早,但这不代表就得先看外传,因为外传本身是带有“补充性”的作品,不具有对故事主线的铺垫功能,这不仅仅是故事时间先后的问题,有些外传故事你得先看过正传,才能对里边的情节会心一笑。先看外传也有好处,至少可以对一些不熟悉的脸孔、事物进行认知。比如杰夫粒子(一种炸药),初看正传(特指动画版)时,由于没有过多的画面介绍,你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内没搞清这种东西是什么,而外传会有很长一段剧情演示杰夫粒子的使用过程。外传还补充了一些配角的身世,比如杨威利身边的那个胖子,估计大多人看完正传后都没能记得他的名字,但在《螺旋迷宫》里他却是个风云人物,看过《螺旋》你就明白他后来舍身救助老杨的举动,并非因为简单的敬重杨的才华。正传中戏份不多的男爵夫人(故事初期拐杖炸弹事件中登场的那个贵族妇人),你得看过《决斗者》和《千亿星辰》才会知道她是怎样牛X的一个人物。还有一些人物的身世巨搞,比如亚典波罗入伍的原因,很令人喷饭……但总的来说,外传整体上不如正传来得精彩(主要是剧情类型所致,不是故事本身不好),先看外传会影响观看感觉。具体如何取舍,君自择。剧场版之一的《黄金之翼》也被官方列为外传系列,本作时间跨度较大,最终时间发生在《朝之梦,夜之歌》前夕。)动画版的《黄金之翼》是相当鸡肋的一作,不推荐观看(至少不推荐先看)。本作的人设与其他篇章完全不同,当然这是审美问题,无所谓好坏,其风格其实与漫画版更接近,但放在整个动画系列中让人觉得别扭。对杨威利的塑造最令人不能忍受,完全(而不是“基本上”)换了个人,而且配音员也不是富山敬。在剧情方面,本作有大半可以说是“总集”,即对莱因哈特的身世再次介绍,但这些内容已经分散在了各篇正传和外传中,没有必要再重看。仅有的一点原创剧情,模式也与《白银之谷》相差无几,没什么创新可言。如果说《黄金》有什么地方值得让人期待的话,那大概是属于绿川光和子安武人的粉丝的了,他们俩分别出演莱因哈特和齐格飞(其他篇章是
堀川亮和
广中雅志),至于杨威利的配音员则是原康义,声音相当粗犷,完全没有富山敬那种随意感。动画版的时间顺序如下:[外传部分]螺旋迷宫(杨威利的首篇,也是唯一以杨为一号主角的外传)白银之谷叛乱者(动画版原创)决斗者(动画版原创)夺还者(动画版原创)朝之梦夜之歌千亿星辰千亿光芒(双主角。帝国:莱因哈特/齐格飞;同盟:先寇布)第三次迪亚马特会战污名(以齐格飞为主角)[正传部分]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新战争的序曲(相当于OVA第1-2集)正传OVA(第3-110集)我最喜欢的5首歌曲(不算入剧中引用的世界名曲):外传OP《StoryofTime(时间的故事)》、第三期OP《seaofstars(星之海洋)》、第一期ED《光の橋を越えて(越过光之桥)》、第三期ED《欢送之歌》、外传《螺旋迷宫》ED《僕たちの航跡》(我们的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