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凡人的故事,一段充满尴尬的成长历程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1 14:54:38人气:0
视频:伊朗式分手状态:正片年代:2015
主演:斯科特·安第斯戴思睿·阿卡万克里斯托弗·贝克海莉·费弗更新时间:2024-01-04 14:42:06
对伊朗家庭长大的希琳来说,接纳显得很难:她的家人不知道她是双性恋;前女友不懂为什么她不肯出柜;听她上课的孩子们太难以管教。在弟弟大张旗鼓的向家里宣布自己的婚事后,希琳悄悄开始了自己的的反叛,她希望活出自我,同时想明白为什么会和前女友闹掰...◎QAF
为什么总会有些奇怪的翻译呢,好好的“恰当举止”被翻成“伊朗式分手”。其实“恰当举止”这个片名才能很好地概括这电影的主题,不是吗?从表面看的话,说这是一个关于分手的故事也没什么不妥;但是往深处想,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吧。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恰当的行为”。女主就是一个大孩子。在很多很多事情上她的行为都不够“恰当”,所以电影里很多情节都尴尬得让人不忍直视——尴尬的约会,尴尬的3p,尴尬的小孩电影放映会等等。女主是一个很随性的人,她那副神态气质很容易被误解为潇洒不羁,但其实她并不潇洒,她只是有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罢了。真正的的不羁与自由是成熟的,不会是一再让自己不舒服啊。电影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女主的伊朗移民家庭后裔身份。但是,其实女主是一个地道米国人。她自己似乎很把移民后裔身份当回事,而且家庭出身给了她天然的重担,让她不敢对家人出柜。虽然我并不了解伊朗文化,我倒是感觉她的父母和哥哥也和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很多美国人没啥两样。父母都是担心子女的,不管他们是不是伊朗移民。电影里女主和女友同居时,父母突然造访,纳闷为什么女主住的地方只有一张床,女主好不容易才搪塞过去。事后女主的朋友讲:你爹妈肯定已经知道了,只是没表现出来罢了。我觉得也是,她父母比她淡定多了。电影快结束的时候,女主先是跟哥哥坦白自己自己是双性恋,哥哥毫无惊讶的反应,还说“这是个事儿么?”同时哥哥也说了一句很中要害的话:“你就是个自恋狂。”女主担心着父母能否接受,哥哥却说既然事情过去了就根本没有必要再提。当女主含着眼泪跟母亲说自己“有点同性恋倾向”时,母亲一脸淡定,一句“你不是”就把对话终止了。母亲不惊慌也不着急,也不打算听女主的倾诉。那么,母亲如此这般的反应,我该怎么评价呢?我觉得母亲的这种反应正是很恰当的行为。不管女主是不是一个同性恋,也不管她的父母有多反对,这都不是父母惊慌失措哭闹上吊能解决的,所以终止对话反而好一点。沟通?交流?这些好听的词在现实生活里很可能是无法真正实现的。女主的烦恼很简单——失恋,而不是性取向,她并不需要向家人坦白什么,她需要做的是亲自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反省自己在恋爱和其他事情上的得失而已。所谓“恰当的行为”,基本要做到的是不让自己尴尬。电影快结束时,女主在工作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带领孩子们做出了电影。这电影是成功与失败参半的,成功之处她试着听孩子们的想法,也勇敢地承担起责任把孩子们从游戏中拉回课堂完成了作业,失败之处就在于这作业恐怕无法让家长完全满意。但是毕竟还是有人认可她的,她圆满完成了任务。作业的内容也或多或少隐喻女主的成长历程——梦中想放屁却不能放的小僵尸,被一群妖魔围攻,但最后又从这噩梦中醒了过来,屁还是能放出来的——普通人生活中的多少不如意,无非是场迟早会醒来的噩梦罢了。成长就意味着或多或少的孤独,女主最后肯定懂了,她得承受那份孤独,不能紧攥着回忆不放,也不再身体在外游荡精神却依赖着父母,她就长大了。电影看了好多天才看完,断断续续,其实也并不觉得自己看懂了什么。但是,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以前个哈姆莱特,其实每个哈姆莱特都是读者自己。我看了这部电影,还蛮喜欢这电影,也算有点感想,哪怕是误读,也无所谓对错了。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