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二十世纪女人状态:BD英语中字年代:2016
主演:安妮特·贝宁艾丽·范宁格蕾塔·葛韦格比利·克鲁德普更新时间:2022-09-28 19:20:41
多萝西亚(安妮特·贝宁AnnetteBening饰)以一己之力独自抚养儿子杰米(卢卡斯·杰德·祖曼LucasJadeZumann饰)长大,其中的困苦和辛酸只有她自己知道。杰米深深爱恋着名为朱莉(艾丽·范宁ElleFanning饰)的女孩,然而和很多人都发生过肉体关系的朱莉,却偏偏要在杰米的身上寻求精神的依恋,尽管两人常常同床共枕,却依然艰难维持着纯洁的友情,这让杰米感到十分苦恼。 渐渐进入青春期…
当你15岁的时候,有没有在母亲的默许下逃课早退?有没有被普及过女权主义理论和女性性高潮的奥秘?有没有和心仪对象同床共枕讨论她一团糟的性生活?这是我见过最酷的成长经历,也是《二十世纪女人》中的15岁少年
杰米的生活写照。这部入选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的电影,未能获奖虽然有些惋惜,但最可惜的是
安妮特·贝宁连最佳女主都没有入围。但对于向来具有国际视野和深厚人文关怀的奥斯卡来说,这部电影显然格局太小、没有中心思想,但这不妨碍它成为我2017年初最喜欢的电影之一。1966年出生于加州伯克利的MikeMills在正式成为电影导演之前,曾经为Air、BlondeRedhead、BeastieBoys和大野洋子指导音乐录影带,还曾为KateSpade、MarchJacobs、Gap、Addidas和Nike等品牌制作过短片和广告。此外,Mills也是一名平面设计师,设计图案、插画和唱片封面,在日本还创立了自己的时尚品牌Humans。1999年,Mills的母亲因脑癌离世。她去世6个月之际,Mills的父亲Paul在长达44年的婚姻结束后以75岁高龄出柜,宣告自己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男同性恋。五年后,Paul罹患肝癌去世。Mills把自己那些的人生经验拍进了第二部剧情长片Beginners(初学者),凭借本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克里斯托弗·普卢默饰演男主角奥利弗的父亲,一个经历44年婚姻,在妻子死后终于放飞自我(同性恋取向)的艺术史学者,在生命中最后的五年内与小男友大秀恩爱,为同志权利奉献退休生活。伊万麦克格雷格饰演的奥利弗身上或多或少有导演自己的影子:一名忧郁的平面设计师,日常工作是手绘T恤图案和唱片封面。父亲去世不久,奥利弗脑中还时时闪回他去世前的点滴,沉浸在悲伤之中,却被有亲密关系障碍的法国女演员吸引,开始了一段互相治愈起起落落的爱情。Mills是个喜欢讲述自己故事的导演,他的电影镜头始终对准家庭。处女剧情长片《吮拇指的人》(Thumbersuckers)关注是青春期的迷茫和焦虑,改编自沃尔特·科恩的同名小说。《初学者》则用大段的闪回追忆童年记忆里的母亲和父亲的晚年生活。在这一部最新编剧指导《二十世纪女人》(20thCenturyWomen),则将与母亲相处的经验融入其中。相比较《吮拇指的人》的生涩,《初学者》的自传性,《二十世纪女人》更成熟完整,也更加层次丰富。如同他之前的几部独立电影一样,Mills并没有花很多力气在“讲故事”,抽离错综复杂的人物史和幻灯片般的图片蒙太奇,《二十世纪女人》的故事主线其实非常简单:青春期的杰米与单身母亲
多萝西娅开始出现隔阂,而多萝西娅则希望让身边的两个年轻女子帮助自己共同抚养杰米,经历一段时间Chaos,母子二人终于达成短暂的和谐。导演偏偏剥离了传统叙事的传统,没有起承转合的情节铺排,没有埋下成长之痛的戏剧冲突,也没有让电影在母子和解中达到煽情的高潮。他不断打乱主线情节的开展进度,漫不经心地以回忆的口吻来追溯主要角色们的前世今生,经常在叙述中插入大量图片蒙太奇来唤起观众对时代背景的认知。就连自叙者的视角也不断在几个主要角色之间切换。从十五岁少年杰米、杰米的母亲多萝西娅、房客
艾比、邻居
朱莉、再到同一屋檐下的男房客威廉,他在这些人物身上投入了大量的描述,用物品、故事、处境、观念、历史,用那些可爱的细节和宏大的背景填充起这些主要角色,导演致力于让所有人物——尤其是电影以此为名的三位女性角色——呈现出一种迷人而饱满的“肌理”光泽。那些饱含情感的情节并没有以煽情取胜,而胜在超越真实的细密精微。多萝西娅出生于大萧条时代,她成长的年代抽烟还是一种时髦而不被认为有害健康,这也成为她烟不离手的借口。电影开头,多萝西娅意识到停车场里那辆着火的车是她前夫的福特银河,回忆起杰米出生时的许多往事。她四十岁时才生下杰米,不久后就与丈夫离婚,独自一人抚养儿子。年老失修的福特着火,她反而淡定起来,邀请消防员来家中参加她的生日聚会。她经常邀请别人来家中聚餐,包括夜店门口的黑人小哥,这是她不断吸纳“家庭成员”的方式,她喜欢家中围绕着一群人谈天说地的沙龙感,也喜欢在聚会结束后倚靠在门边一个个向他们道别。然后世界就剩下她和杰米,相依为命。每天早上她和杰米记录股票的习惯来源于她和她左撇子的前夫。她交往过许多男友,似乎想要为杰米寻找一位父亲,但直到1983年遇到Jim之后才再次结婚,二人的婚姻一直维持到1999年她因肺癌去世。艾比出生于1955年,她留着DavidBowie式的红色短发,热爱摇滚乐和夜生活,反叛如她年轻时就想尽快离开SantaBarbara以此和当地宁静祥和的生活方式分庭抗礼。她在纽约爱上摄影,也爱上艺术学校的老师。她为了爱人堕胎,却因此发现自己患有宫颈癌——艾比母亲为怀孕服药而对下一代产生的后遗症。朋友对于癌症的恐惧让艾比不得不返回SantaBarbara,但宫颈癌也让艾比的母亲无法面对她。艾比在同一个城市开始新的生活,这个起点就始于多萝西娅家。她在报社担任一名摄影记者维持生活,开始宫颈癌的治疗和康复,开始试着与屋子里唯一的成年男性威廉做爱,开始教杰米如何与年长女性调情。被预判无法怀孕的她最后结婚并生有两个小孩。朱莉出生于1962年,她说自己是个自我毁灭的人。朱莉的母亲是心理医生,逼迫她参加青少年心理治疗小组。朱莉的放纵在于她对男友的不加选择,对于性的没有节制。她抽大麻,夜不归宿,和不同的男孩做爱,从不考虑安全措施。她喜欢偷偷溜进杰米家,睡在杰米旁边向他倾诉自己的堕落和懊丧。她深知杰米对她的迷恋,但丝毫不想和他做爱,她只是在喜欢她、包容她的杰米身边感到放松和宽慰。朱莉最后离开了SantaBarbara,与多萝西娅一家失去联络,也断绝和自己母亲的往来。她在纽约大学毕业后去了巴黎,结婚成家了无音讯。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许会困惑这部电影的散漫无序,它的叙事不成系统,它也没有一以贯之的主题。它既是讲述杰米在迷茫的探索阶段如何与母亲和解,也是在记录1979年出现在他生命中的几个重要人物,同时也裹挟进历史的滚滚洪流。电影的时间跨度更是令人迷惑,那些平静的耳语般的娓娓道来,它究竟是在1979年记录当下?还是在1999年复述70年代末的往事?还是在更久之后,生儿育女的杰米在向孩子们讲述祖母的故事?并不是所有电影都要一味追求表达核心主题和概念,Mills在这方面并没有什么野心,只是以温和的方式打开了一扇回忆的窗口,通往1979年的情感和欲望。电影没有梳理、归纳和总结陈词,它的概念总是隐藏那些细枝末节里,藏在充满机锋和思辨的对话中。作为一部向女性致敬的电影,《二十世纪女人》没有在女权主义这条路上走得太远,并没有旗帜鲜明特立独行地想要为性别争取得一些政治身份的认同,但它对于性和性别的观念却是包容而超前的。多萝西娅因为担心父亲角色的缺失会给杰米带来影响,因此她希望艾比和朱莉能帮助他补全人生的不完整。这看似悖论的逻辑,似乎并没有给杰米带来什么不良效果。艾比和朱莉的“抚养”并不仅仅在于补全杰米缺失的男性教育,更是在教导杰米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尽管他被自我标榜男性气概的同学嘲弄为男同性恋,但他确实朝着更愿意倾听、包容、理解的方向成长前进。他陪同艾比去妇科复诊治疗、和朱莉一同等待验孕结果、和男同学因为阴蒂刺激而大打出手、在餐桌上听艾比和朱莉大谈特谈月经。没有剑拔弩张的两性关系,更没有旗帜鲜明的性别主张,无论是杰米还是威廉,他们都像是一个女性世界的倾听者和探索者,而那些女性角色则是引导者。就像朱莉模仿男人抽烟、做爱时的样子,艾比告诉他不应该反驳其他男人对于性的夸耀,她们对于男性气概的复述和操演的戏仿恰好构成对性别建构的调侃和消解,这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女性主义的观点“性别是社会性别是由社会建构的,是社会和符号的创造物的女性主义话语”(李银河),而此时的性别超越了性别和身份范畴的世界。电影中对于性的表现也是如此的坦然。朱莉在聚会中无所顾忌地谈论自己的初次性经验——她随便从派对中选中了一个人,匆忙在车里完成这一仪式。那些不美好也不肮脏的描述让“性”成为可以公开谈论的对象。艾比想要同威廉上床时向他展示象征她个人的符号的照片:内衣、内裤、避孕工具和桑塔格的《论摄影》,然后坦诚地表述她的欲望。威廉则耐心而温柔地按照艾比所设想地性幻想剧本进行角色扮演。这一场既不暴露也不香艳的床戏,并没有性欲望的主体客体之分,也不存在压迫和被压迫的从属关系,两性的欲望在某种程度上达成和解臻于平衡。MikesMills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我用这部电影,向抚养我长大的女人们致敬:我的母亲、姐妹、我爱过的女孩、在学校或者朋克现场仰望过的那些姑娘。她们复杂、有趣而又强大,都致力于让自己更真实、自由、快乐,始终都在学习如何在不断探索自由的过程中和世界相处。”本文版权归作者Deardeer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