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愿在荒冷的世间独自凄凉?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0 17:17:52人气:1

视频:三块广告牌状态:正片年代:2017
主演: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伍迪·哈里森山姆·洛克威尔艾比·考尼什更新时间:2023-08-09 19:20:28
米尔德雷德(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FrancesMcDormand饰)的女儿在外出时惨遭奸杀,米尔德雷德和丈夫查理(约翰·哈克斯JohnHawkes饰)之间的婚姻因此走到了尽头,如今,她同儿子罗比(卢卡斯·赫奇斯LucasHedges饰)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一晃眼几个月过去了,案件仍然没有告破预兆,而警方似乎早已经将注意力从案子上转移了开来。 被绝望和痛苦缠绕的米尔德雷德租下了高速公路边上的三块巨…
这是一部很温情的电影,然而剥开这层外衣,它其实很丧。但愿这只是我的误读。因女儿被强奸焚烧致死后仍未寻得真凶,受害者母亲立起了三块广告牌,隔空喊话质问警局局长,事情由此走向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不剧透得评价,这是一个好看的电影,戏剧张力十足,一环紧扣一环推动着冲突的升级;人物立体而真实,转变符合逻辑,最终水火不容的两人成为一条船上的蚂蚱也是情理之中。故事中有不少巧合和刻意,但在黑色幽默的一丝荒诞笼罩下,完全可以被接受。近两个小时的观影,你可能会笑会哭会被震惊也会感到遗憾。同时,MartinMcDonagh(导演和编剧)成功得将一系列隐喻和思考融在了这个好看的故事中,使它也变得耐看,值得分析。此乃剧透预警。故事发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艾登镇(Ebbing),一个被虚构出的小镇。Ebb的直译是衰落,这是一个正在衰落的镇,一个“好人难寻Agoodmanishardtofind”的小镇。广告商RedWelby所看的书《好人难寻》这个小镇民风彪悍,没有伪善,大家一言不合就开怼,动口不行就动手。这个小镇就是如今社会的缩影。导演将备受讨论的社会问题都塞进了这个小镇里。1、暴力问题:Mildred是个家暴受害者,前夫皆前警察是一个施暴者(前警察的身份引人浮想);Mildred对牙医动手、纵火烧掉警察局;警察Dixon虐待黑人,殴打广告商;Dixon母亲想要回到蓄奴时代(口头施暴及暴力教唆者)。2、宗教问题:教父上门劝Mildred撤掉广告牌,Mildred用了帮派连坐法令(加入某一帮派后,帮派一员的罪行便是所有帮派成员的罪行)的比喻来怼他,这段精彩的台词直指严峻的教父娈童问题。“你们教会其实就是一个帮派,如果你在楼上抽着烟读圣经的时候,你帮派里的一个教父却在楼下操着祭坛旁的男孩,你们都是有罪的,因为你加入了这个帮派。我并不在乎你做没做过,看没看到,甚至听没听到这些狗屎,你加入了帮派,你就是有罪的。一个人因为性侵男童之类的事而有罪,那他们就丧失了来我家告诉我该怎么做的权利。”3、种族问题:Dixon虐待黑人。4、政治正确问题:当Mildred指出Dixon“nigger-torturing(虐待黑鬼)”时,Dixon纠正只能说“Persons-of-colortorturing(虐待有色人种)”;新黑人警长训斥“crackermotherfuckers(白鬼混蛋)”时,Dixon指出这是种族歧视。5、军队特权问题:片中唯一的疑犯因其军人身份,所有的资料都被保密,脱离了司法体制的制约。6、少数族裔问题:出现了同性恋及侏儒的正面角色Welby和James。Welby被威胁,而James被嘲笑,但他们是爱的传达者。在这样一个小镇,代表秩序并维护秩序的警察局本身就是个烂窟窿。警长Willoughby直说了:如果你把所有有轻微种族主义倾向的警察都开除,就只剩下三个警察,他们恐怕还都恐同。立起广告牌的女主Mildred是个彪悍而凶猛的女人,谁惹她她怼谁,骂不倒对方便用暴力,甚至不惜火烧警察局。警察局长WilliamWilloughby虽然口吐脏话,但是个备受尊重的好人,善良幽默、有责任心和关怀心,居家好男人。他在某种意义上便是信仰爱的传统价值观的代表,然而他病入膏肓了。Dixon则是个典型的劣迹斑斑的警察,严重的恋母情节、恐同、种族歧视、执法暴力(虐待被拘留的黑人),无能而暴虐。三个主人公的生活因为立起广告牌后引发的一系列事件而被改变了,一环扣一环的事件像是滚雪球一样无法阻止,马丁指出,这是各种问题发生的原因——Angerbegetsgreateranger(愤怒只会招致更大的愤怒)。究其根缘,大概是Mildred相信她对女儿的死是有责任的,她对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争吵中的气话“Ihopeyougetraoedonthewaytoo(我也希望你在半路被强奸)”,而在女儿死之前,她受够了和妈妈一起住,希望能去爸爸那里。Mildred当然爱女儿,但在日常生活中她没能将爱传递出去。所以,警察做了他们能做的,Angela之死的真相或许注定无法被知晓。Mildred无法接受,她将她的愤怒集中到了“无能的”警察,立起了广告牌。这让站在警长一边的群众愤怒,Mildred以在胖牙医手上钻了个洞回应了这份愤怒。前夫因为愤怒,掐住Mildred脖子暴力相逼时,儿子把刀架在了父亲的脖子上。Dixon为逼迫Mildred撤掉广告牌,欲加之罪逮捕她朋友。这个小镇的居民,他们习惯了用暴力解决问题,因为无法抑制的愤怒。事情转变的契机还是一场暴力,警长Willoughby的自杀。他留下了三封遗书,分别留给妻子、Mildred和Dixon。这个代表着爱的濒临死亡的传统价值观放弃了和病入膏肓的社会的斗争,但他还是将信念通过遗书传递了出去。马丁借他的遗言道出了解决问题的良药——Love(爱)。只有通过爱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通过内心的平静才能拥有思想,它们才能解决问题。警长的自杀和广告牌无关,但小镇上的居民却不会这样想。Dixon将愤怒发泄到了广告商Welby身上,将他扔下楼痛打一顿。Mildred儿子的同学向Mildred扔鸡蛋,Mildred直接踢向了可能的肇事者的下体。广告牌被点燃毁掉,Mildred怀疑是警察所为,纵火毁掉了警察局。愤怒仍在扩大,暴力还是解决途径。直到Willoughby的爱传递出去,并且由善良的人展现给了Mildred和Dixon。Dixon在大火中将Angela案的卷宗救了出去,手上的他和广告商Welby住在同一间病房,Welby(同时是同性恋者)选择了原谅他。Mildred纵火烧了警察局,侏儒James包庇了她,并在不失尊严的前提下表露了爱意。所以当Mildred提起酒瓶走向前夫时,她没有不计后果地敲在他脑袋上,而是让他对新女友好些;当Dixon锁定疑犯并打算取得DNA时,他忍受了拳打脚踢(第一次表现得像个警探)。这是转变的开始。最初集中体现愤怒的三块广告牌被点燃了,新的广告牌虽一模一样确是延续了Willoughby开下的玩笑,愤怒已经被解构。而旧警察局被Mildred一把火烧掉了,像是宣告旧秩序的彻底毁灭,Dixon在火中重生。正所谓“不破不立”。如果是一部正常的片子,那接下来就该是真相大白一切转好的高潮到来,但马丁显然没有这么乐观。毕竟讽刺的是,点出马丁认为的社会问题根源是“Angerbegetsgreateranger(愤怒只会招致更大的愤怒)”的至理名言的是全剧最蠢的角色,Mildred前夫19岁的女友;而给出解决问题答案的人放弃了与病魔的斗争(传统价值观与病态社会的对抗)。所以,最终,Dixon交出了警徽,他和Mildred,两个普通的公民踏上了可能的复仇之旅,而他们复仇的对象不过是一个可能的另一个强奸案嫌疑犯。这仍是愤怒的转移,是尚未被爱化解的愤怒。这个留白的结局并不像是这个故事该有的结尾,但却体现了马丁悲观下的温情,因为这趟旅程的终点是不确定的,他们不一定会真地堕入轮回。或许这个世界还有救,只是我们尚未踏上征程。两次出现在片中的音乐“TheLastRoseofSummer”为这故事做了很好的注释:SosoonmayIfollow,不久我也可能追随我朋友而去,Whenfriendshipsdecay,当友谊渐逝,AndfromLove’sshiningcircle像从绚烂的爱的光晕中Thegemsdropaway.掉落的宝石。Whentrueheartsliewither’d,当真挚的心已枯萎,Andfondonesareflown,所爱的人已逝去,Oh!whowouldinhabit谁还愿留在Thisbleakworldalone?这荒冷的世上独自凄凉?更多影片剧集推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蓝盒子里的mOco(id:mocointardis)。本文版权归作者mOco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