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式的情愁——写在电影前面。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1 02:53:48人气:0
你还记得多莉贝尔吗

视频你还记得多莉贝尔吗状态:中文字幕年代:1981

主演斯拉夫科·斯提马科斯洛博丹·阿利格鲁迪奇莉莉娅娜·布拉戈耶维奇米拉·班雅奇更新时间:2018-11-10 21:01:21

六十年代,南斯拉夫某区的领导决定用乐队丰富年轻人的生活,与此同时,青年迪诺(Slavko Stimac 饰)的一班同龄朋友们整日在陈旧的社区中游荡,迪诺相信使用催眠术可以对共产主义事业起到促进作用,平日里勤加学习。因为迪诺掌握着家里鸽房的钥匙,当地的年轻人头头将一位女孩 多莉贝塞给迪诺看顾,父亲暗中发现了女孩,但并未声张反而给迪诺更多的零用钱。父亲因染病每况愈下,同迪诺在…

《你还记得多莉贝尔吗?》是库斯图里卡的电影长片处女作,如果和他最受赞誉时期的电影相比(《地下》、《流浪者之歌》、《黑猫白猫》等),这部电影无疑清淡了许多,没有那么多的魔幻现实和癫狂,如果后者是产自巴尔干半岛的致幻蘑,那么这部电影就是一杯来自波西米亚的酪酒。之所以来自波西米亚,是因为库斯图里卡就毕业于捷克的电影学院FAMU——与波兰的洛兹电影学院齐名的中欧著名电影学院。FAMU位于捷克的布拉格,所以库斯图里卡有时也称自己属于“布拉格学派”(来自捷克布拉格的电影人)。捷克电影新浪潮的兴起时期,正是库斯图里卡接受电影熏陶的成长阶段。以博·赫拉巴尔的小说为众多文本的“波西米亚式情愁”是捷克新浪潮电影中的主要潮流之一(《严密监控的列车》、《过于喧嚣的孤独》等)。生活印迹强烈、透着淡淡的哀愁,没有毁灭性的痛苦绝望,总能在生活缝隙中发现藕断丝连的自信和乐观——“波西米亚式情愁”也许可以这么总结。这种情愁也渗透到了库氏的这部电影里。库氏曾经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的说了捷克电影对这部电影的影响,他仅仅是希望把学校学到的电影技巧、表现主题的方法运用到这部电影中去。他的老师奥塔卡·瓦夫拉代表作《浪漫的军号》还有米洛斯福尔曼的处女作电影《黑彼得》,我们都可以在《你还记得多莉贝尔吗?》找到一些表现主题和方法上的影子。所以,《你还记得多莉贝尔吗?》这部电影的风格区别于后续流淌着浓烈南斯拉夫血液的电影也就不足为奇了。《你还记得多莉贝尔吗?》虽然是处女作,但它严丝合缝的情感渗透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27岁导演所该有的执掌镜头的能力。这部电影感染我的地方除了男主角迪诺与多莉贝尔所面临的种种爱与哀愁外,还包括了家庭父辈对幼辈的关爱。父亲在发现迪诺有与异性接触时的变相鼓励,叔叔对迪诺弟弟的关心(买自行车),那种看似严厉和死板(如家庭会议时俨然党组织会议)的家庭氛围背后,依旧是暖暖的关怀。电影里的许多人物都非常立体、充满生活的味道而且彼此联系,是一个家庭、社会的整体。比如父亲把烟斗作为重要遗物传给迪诺,迪诺偷穿哥哥的衣服鞋子而弟弟见缝插针式的要“封口费”,甚至是一些“相片式”的镜头画面,组织乐队教导员的微笑,对父亲的一些行为无可奈何的母亲,还有弟弟在父亲逝世时却按耐不住偷瞄自行车时的嘴角。这些电影的细节、碎片比那些大言大义的主题电影更加接近于社会历史环境下生活的本质。电影的歌曲也非常悦耳动听,迪诺作为一个吉他手直接来源于库斯图里卡的自身的经历——他酷爱音乐,是“无烟地带”乐队的贝斯手。库斯图里卡在处女作中加入了一些自身的经历,使这部电影在精神上与波西米亚有渊源,而又脱胎于它,与南斯拉夫紧密结合。电影的历史背景是60年代的南斯拉夫,正是南斯拉夫政治改革后西方文学电影涌入的时期,电影里的乐队、西方电影的放映都是那个时期文化风潮的反映。另外,电影的开始和邻近结尾时学校领导的“社会主义式领导人讲话”仿佛一个前后连接起来的莫比乌斯环,虽然看起来扁平,但实质是确无法逃脱的社会主义大环境。这部电影就是在大背景下做到了与小人物的水乳交融,显得十分真实和贴切,没有新人导演普遍存在的急不可待的表现欲和抑制不住的浮夸感。当年威尼斯电影节搬给了这部电影最佳处女作电影奖真是实至名归。每每遇到自己觉得很好的电影时,想要细说的欲望总会被文字的贫乏所阻拦,这篇文字也一样。但是,有咒语道,“每天在每个方面都进步一些”,所以这种“阻拦”即使存在,也可以催眠自己无视它——尽管写出来就好,看完这部电影感觉真好。本文版权归作者合纥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