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预警⚠️)首先,这部电影完全不应该归为“喜剧”类吧...主角是喜剧从业人士,片中抛了几个笑梗,关于她的故事也自然而然是喜剧么?喜欢穿红衣服的人一直带给我某种不可言喻的吸引力。FunnyCow(搞笑母牛)也是,几乎处处着红,其中不乏非常有魅力的outfits,全片看下来可谓是红装盛宴,基于此,叫她“红牛女士”也不为过。大一跨文化交流课教过,红色在西方文化里没有什么吉祥含义,而多是“暴力、鲜血、革命”的象征。红牛女士作为其受害者,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加害者。而“喜剧人”的身份又给她的红色增加了一分残酷。站在舞台上,接受台下毒刀般的目光和奚落,其实就是一条案板上的鱼肉,最隐秘脆弱的自尊心被开肠破肚、袒露无遗。好在红牛女士受生活淬炼,自尊心被磨得所剩无几,将内脏穿在身上也无妨了。其实反观全片,红衣物的出镜率与红牛女士自己的状态之间也并不无关联。FunnyCowinRed红衣欣赏(雾)童年环境中,除了围绕她自己偶尔出现的红色点缀之外,几乎都是灰暗色调。比如这个小红针织帽,实锤可爱了!穿着红色泳装“畅游”,和旁边死死抱遮住自己裸露身体的哥哥形成鲜明对比。lowself-esteem(低到消失的自尊心)是先天“命”的礼物,也是后天“运”的残酷。被丈夫“打赏零钱”,第一次意识到“自我”和“独立”在婚姻中已经开始瓦解的时候,红色只零星点缀在一件灰乎乎的毛衣上第一次遇见老学究的时候,穿的是几乎全黑的衣服,个人觉得应该是她(有意无意地)隐藏起了一部分自己。所以在老学究看来,这是一个摸不透的女人——容貌姣好、走进了他的书店,可能就是他在寻找的那个“有内涵的伴侣”,是那个“百搭的黑色”。再一次出现在老学究身边的时候穿上了红色外套,但是仍然是有所保留的皮质的棕红色,而非她常穿的正红色。不得不感叹一句!SearchForaStar这部分从
JohnBishop到VicReeves的cameos阵营真的惊喜亮点多多!!(虽然存在好笑的细节,但是体现手法还是比较压抑克制)第一次登台紧张到失语,继而面对毒打,是直观上全片最的“悲”的部分,而红牛女士被夜色和黑色大衣包裹,红色连衣裙踪迹难觅。全片关于红牛女士自我认知的几个方面其实一开头的几个笑话,红牛女士就把自己的重大生涯经历就交代得差不多了。“结为自杀城市”和关于自杀的梗怀念了她的领路人,“无用的手”、关于爸爸的故事控诉了她经历过的童年阴影、肢体暴力和性别压榨。这位看似无心、实则敏感的喜剧女王一直在回望过去,她明白,“过去”固然充满痛苦,却是她力量的来源。童年:爸爸死后的这句轻快的Yeppy应该是全片唯一一个真正的笑点!在葬礼上也从头到脚穿着红色,这点甚至让我怀疑这些镜头是不是属于“回忆”范畴——掺杂了个人改编因素,而显得比较荒诞不实。初长成的红牛女士跳起舞来是真的像喝了红牛一样,但旁若无人的模样着实是魅力四射。从之后多次舞台show上的旁白叙述来看,她的自我认知极为准确,这也是这个角色让我最为钦佩的一点。从小就明确有未经雕琢但非常切实的追求。青春期非常痛的领悟了…虽然在很多美派校园青春影视剧里,geek和weirdo被广大观众喜爱,但现实中的歧视链就是客观存在的。红牛女士能够坦然接受自己“异于常人”的设定,并且甘愿在这条道路上孤独地一去不返。身为一个背离社会传统价值观的“局外人”,虽然孤独却也自在。写《局外人》的加缪也说过,哪怕这个世界的命运是个悲剧,我们也要反抗,这是人最可贵的品质之一。他还在《局外人》美国版里清楚地解释了什么是“局外人”。局外人是社会的反面…是一个不愿意留下任何阴影的人,作为一个接受太阳光直接照射,并且直接面对自己真实内心的人。和灰暗的酒鬼母亲在一起的时候,貌似总是她“最红”的时候,仿佛没有这样的“强心剂”傍身,她并不能很好地应付这个不称职的母亲,这个剥夺了红牛女士自己想“成为母亲”的愿望的人。同样,拜访哥哥那次,同样也是红车、红裙、红外套、红包一应俱全,这个时候的她(从发型来看:到达功成名就的后期)已经在完完全全做自己了。想来就来、一言不合就走,totally我行我素。(个人觉得是全片最明艳动人的时刻!)除了与上一辈之间的纠缠,这一段关于生孩子的争执也很有趣。老学究一副过来人的样子,含含糊糊又莫名自傲地说上一些“以后你的想法就会改变了”,这种论调在当事人看来应该是最不可理喻的吧,尤其是对于自我认知及其清晰的红牛女士。童年经历塑造的她可以很笃定地慢慢说出“我这种人就不应该有孩子”,也没有自怨自艾的意思,只是陈述一个早已板上钉钉的既定事实。不过全片也没有清晰地介绍出,这个想法是在什么时候开始萌发成形、又是在什么时候完成的。这位领路人又兼当着警示钟,红牛女士得以看到人的自尊心是如何在这样一种职业选择中经受必然而残酷的瓦解。“喜剧演员”这种职业确实不是常人能胜任的选择,《火花》里呈现的内心颇为压抑的日本漫才艺人也是,美国观众直接粗鲁“捅刀”的倾向亦很难承受。这一段表白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展现了红牛女士的另一个可贵特质——拒绝撒谎。拒绝撒谎,拒绝遵从既定的规则,拒绝简化,拒绝为自己的情感戴上种种面具。索尔仁尼琴曾经在在《不要在谎言中生活》一文中指出:“谎言已不仅属于道德问题,而是国家支柱。”暴力必然与虚假谎言交织在一起,它要求所有人在虚假上与之共谋。红牛女士愿意坦言自己的感情,在某些人看来是不识好歹、冷漠无情;但是在我看来,她就是在抵御道德绑架、抵御极权社会。其实她和NormalPeople里的Marianne很像,带有一定自毁倾向的人是不会因为世俗意义上的“好男人”而心满意足,她们无法控制追求一种恐惧、狂喜、甚至暴力带来的不稳定性。或者说,在缺爱环境下生长起来的人,多少有几分“爱无能”,哪怕对方给予无限的爱与肯定,也无法心安理得地接受“美好设定”。在她们充满不安的世界里,“对我好”与“我就会/应该爱你”并不是对等的,这与常人的认知并不一致。不相信happilyeverafter,不相信骑士,不相信父权的谎言。电影中贯穿着性别暴力,但与其说是作为一种“反抗的对象”,不如说是一种“既定的事实背景”。不仅是父亲、丈夫的暴力言语和行为,其实还包括了很多人一直在说的“做个歌手吧”之类带有歧视意味的话语。性别暴力和男性特质、控制、权力是连在一起的,他们有支配权、处置权,他们有用暴力表达他的某些情感、甚至转移愤怒的权利。纵使执拗如红牛女士,采取的依旧大多是消极反抗,隐忍为重、我行我素。但很不幸,即使是这样的反抗都带来了巨大的后坐力,最终还是以红牛女士自己人格上的分裂与毁灭为代价。(至少在当时)这是一场女性无论如何都不会取胜的战役。“离开是勇敢的表现”,很真实,但话虽如此,但纵使此刻决绝,这次娜拉式出走还是无可避免地会寻求回归,这就是宿命。从一个泥坑中奋力挣扎出来,继续前进,但留下的泥脚印就是在指引你回去。说起来,红牛女士出生长大、发光发热的Yorkshire,同样还有很多传奇女性—勃朗蒂姐妹、AnneLister…女性的挣扎、诉求、反抗,维多利亚时期至今,百年来只是在自我重复。关于童真与通透和面条搏斗得狼狈而可爱超级喜欢这一段里,红牛女士和当初新婚时一样,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游荡着,看着玲琅满目的书籍、看着两个厕所,嘴里不停地感叹着Hollysh*t!!,像永远不会丧失惊奇感的小孩子。戏太多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光看这部分的画面,觉得她内心里真的就是一个可以自娱自乐、容易满足的疯小孩儿,但是配上旁白对所谓“他们”的控诉,居然又能感受到她的无限清醒和冷眼旁观,真是矛盾的存在。开头看见空荡的街道上,FunnyCalf(小红牛崽)的身影从远方而来,一蹦一跳~(PS:这一帧里打出的TonyPitts就是在《浴血黑帮》里饰演了SergeantMoss的演员,那里面的口音也是很喜欢了)结尾回到FunnyCalf的秋千上,原来所有的暴力、欢乐、眼泪、痛苦,最终都只是在对童年作出妥协与回应。最后实在想感叹一句,《欢乐守护者》这个译名真的太过分了…莫名有一种梦工厂治愈系动画片的即视感…疼讯用的《喜剧女王》甚至都让人更有想看一眼的欲望_(:з」∠)_本文版权归作者漂浮的金色拉姆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