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只有狂欢才能冲破资产阶级的压迫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0 17:32:41人气:0
狂欢宴1968

视频狂欢宴1968状态:BD年代:1968

主演彼得·塞勒斯克洛丁娜·隆热NataliaBorisova琼·卡森更新时间:2018-11-12 20:24:53

主人翁是刚到好莱坞发展的一名印度演员,因为不熟悉环境而笨手笨脚地破坏了名制片正在拍摄的一场重头戏,以致被列入制片厂永不录用的黑名单。不料在阴差阳错之下,印度演员又接到请贴参加在制片厂老板家中举行的宴会,名制片见到他的出现分外眼红,而他则企图趁机弥补先前犯下的错误,刻意讨好制片,但是却仍然不断犯错,直至所有的宴会宾客都为之发狂。

话说我没怎么料到会看到一部好片,在刚看开头时,只是以为会是一般的喜剧片,或者至多是卓别林式的讽刺喜剧。但故事的进展远远地超乎我的想象。再看看这个Blake导演的粉红豹系列烂片,真是想不通那些俺认为好的地方真是他有意为之的么……。而且PeterSellers也很赞,据说他会n国口音的英语,这回的印式英语倒是见识了。电影最让我惊叹的,是对狂欢的描绘。这让我不得不想起巴赫金(别说我掉书袋啊)……禁忌的形成可以是文化的,政治的,历史的,而对禁忌的突破当然也可以有n多手段。历史从来就是布满裂缝滴……,当然闹革命很勇敢,可是代价也很大,示威静坐看起来也还成,但这方法很笨。其实好的方法要由适当的人来用才行,不可能叫个啥都不懂的土鳖去搞后现代的戏仿吧?戏仿就是很聪明的办法,大家都掩着嘴笑,看你拿我怎么办?解构也行啊,语言是褒义的,意思却是尖锐的。这些都是文化上的方法,狂欢也是啊。虽然狂欢不会起到一个釜底抽薪的效果,但至少很high啊,在高压环境下,要high一下是多么不容易啊……。俺之所以觉得这片甚好,就是它对俺们的借鉴意义,中国没有酒神,但有元宵七夕啊。用这些文化上的方法,只要一寸一寸地往里推进,俺还是相信未来是光明滴……然后俺就突然有些开窍了似的,想到n年前看的一部叫《地下》的片子,嘿嘿,是凑巧怎的,也是伟大的社会主义呀,还有最近的《太阳照常升起》……,两部都是狂欢得紧呀,两部都是对某种集权社会形态的描绘,两部片本身都很high。狂欢与禁忌,真是个有趣的话题,恩,先按下不表,来说说这部影片中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说这部片子是完全按照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来拍的也毫不为过,眼见着片子中毫无逻辑的东西一个接一个的出现,眼见着情节朝着越来越荒谬的方向滑去,导演愣是见死不救,不但见死不救,反而火上浇油,不断地往里面添加猛料,最后把一个虚伪的、无聊的、奢华的、毫无创造力的资产阶级小宴会搞成了一个印度移民随意捣蛋、青年大学生室内游行、酒鬼服务生发酒疯的无产阶级大联欢!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景象啊!资产阶级费劲心思所装饰起来的伪高贵、伪高雅、伪高明都被狂欢情绪冲刷的一干二净。据说在群体中人的情绪是不能自控的,是会随着群体的情绪起伏的,而群体的情绪又不是简简单单的个人情绪的放大,而是n个个人的指数式叠加,这可能就是狂欢的心理学基础吧。话说60年代正是红色浪潮风起云涌之时,这时候即使是最中立的人也会被感染得很惨吧……恩,资产阶级的政治专政在60年代虽然受到很大冲击,但最终还是在风雨飘摇中存活了下来,并且吸取教训,升级自身,最后基本转型为虽然也代表资产阶级的,但更多的,是长成为兼顾社会各阶层利益的一种公共政府。但资产阶级的腐朽文化是不那么容易就被改造的,因为它已经渗入社会的各个肌体中去了,对于它的批判,在20世纪后期达到高潮。电影当然是一种伟大的力量,20世纪后半叶任何一个电影浪潮,都包含着对它所处的整体社会文化的尖锐批判……,额,貌似跑题……其实这么老旧的一部片子,西方的各种环境也大变了,说它还有啥意义捏?恩,俺是觉得这片是我最近最大的收获,不仅电影语言上很独到(应该说成是对各种笑料的冷处理非常独到),更要紧的是,它所体现的某种精神,可能是当代中国所需要的。博客:http://www.mtime.com/my/Lyeast/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