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意境中的奇异成像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3 13:03:41人气:0
幻想曲1940

视频幻想曲1940状态年代:1940

主演华特·迪士尼列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DeemsTaylor科里·伯顿更新时间:2013-10-26 21:41:27

1940年,迪士尼公司制作了第三部长片动画《幻想曲》,为动画史贡献了一部迄今仍难以企及的经典名作。本片由8部音乐短片组成,最早诞生的《魔法师的学徒》讲述了在魔法师严西(Yensid,迪士尼Disney倒写)手下学徒的米老鼠偷戴师傅的帽子,利用魔法指挥扫帚挑水并惹下大祸的有趣故事。该片原打算收入“糊涂交响曲(SillySymphonies)”系列,但因严重超支,入不敷出,故迪士尼决定另外结合…

《幻想曲》是动画史上的传奇作品,无论在迪斯尼还是在好莱坞这部动画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部动画利用的正是音乐对人类的真正意义,人们听音乐的时候头脑里面往往会根据音乐的旋律形成某种特定的景象(比如说田园交响曲让人在心目里形成贝多芬独自在田野里悠闲散步的情景),或者在心目中按照音符的律动产生某种特别的感觉(比如说命运交响曲让人感觉出命运的动机),而这些正是音乐的灵魂所在。没有灵魂的音乐就只是一堆音符的组合而已(甚至结合物理学的原理,对此可以有更奇妙的解释)。如果把这种景象或感觉用画面真实描绘出来,那做出来的就是这样的动画。不过,若是让喜欢奇思妙想、不按常理出牌的沃尔特·迪斯尼听到这些音乐后,在他的心目里会形成什么景象呢,答案就是这部《幻想曲》。尽管动画的景象和音乐原来所表达的意象相比已经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且这部动画为此也遭到了不少乐迷、乐评人甚至是原作曲家的指责,但为此我们不得不佩服沃尔特·迪斯尼的想象力,从中也能看出这些音乐原来还可以这样去解读。动画跟音乐搭配得非常好,而且动画在细节刻画上下了不少功夫,在很多地方能看出匠心独具效果。做这种动画确实是需要在动画和音乐这两方面都得特别好才行(当然在音乐方面也用不着特别专业)。实际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之前“SillySymphonies”这个短篇动画系列已经让迪斯尼在这一题材上有了足够的磨练,而本动画的某些篇章也带有一些“SillySymphonies”动画里的痕迹。“TheFantasiaLegacy”是迪斯尼在2000年推出的那个60周年纪念3碟版(TheFantasiaAnthology)所包含的花絮碟。这张花絮碟里面收录了不少《幻想曲》和《幻想曲2000》的原画、删减片断、访谈录像和背景资料,甚至包括一些被废弃方案的原画资料,可以说是迪斯尼最有收藏价值的花絮碟了(遗憾的是,这些花絮并未包含在去年推出的70周年纪念版中,在此只是提供了BD联网观看这些花絮的功能)。以下会提到一点花絮中的内容。在这里我不想把所有的曲目都捋一遍,只挑几个我喜欢的说说:《魔术师的学徒》,唯一有具体情节的章节,这个有米老鼠出场的动画成了迪斯尼的经典故事。花絮提到原先曾绘制过一段米奇砍扫帚的情景,在成片后变成只是以影子来展示;《春之祭》所展现的恐龙从诞生到灭绝情景让我发现原来《恐龙》的创意早就存在了;《田园交响曲》,很难想象迪斯尼会从中联想出奥林匹斯山的情景,不过音乐跟动画倒结合得蛮贴切的,这里面展现的一些希腊众神和神兽也让我在看后查阅了一些资料,这章在最初的版本里面出现的人物——Sunflower(一匹小黑人马),因为有种族歧视嫌疑,从1969年开始发行的版本都被删去,一直到去年发行70周年纪念版也没能恢复过来(这点需要另文详解);《时辰之舞》,花絮提到原先曾设计过河马发现鳄鱼时受到惊吓的情景;《荒山之夜》所展现地狱与魔鬼情景的创意最早应该是出现在“HellsBells”这部动画短片里,最后给《圣母颂》所配的这段动画还被迪斯尼用来配《平安夜》这首歌。这一章让我想起了伯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的第五乐章,但主题正好是相反的。有关Sunflower被删除的真相,请参见这里:http://www.douban.com/note/206664482/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