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周迅老就给《如懿传》打一星,你的审美是有多浅薄?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0 18:59:34人气:0
双影

视频双影状态:HD1280高清国语中字版年代:2019

主演周迅霍建华张钧甯李纯更新时间:2020-08-06 19:49:40

18世纪上半叶,满清王朝迎来了最后一位长寿皇帝的时代。风华正茂的弘历(霍建华饰)正式登基,定年号为乾隆。与此同时,自幼与弘历青梅竹马相知相亲的侧福晋如懿(周迅饰)也随驾入宫册封娴妃。遽然身处政治斗争的核心,心心相映的二人逐渐体味到巨大的撕裂感。皇太后(邬君梅饰)与如懿娘家乌拉那拉有着深仇大恨,自然视娴妃为眼中钉。政治舞台,后宫专政、老臣跋扈从四面八方分割皇权。…

《如懿传》刚刚开播,本不想这么早写评论,可看到有人打一星,吐槽周迅年龄太大,气到忍不住。愤怒的原因有二:一则,我是迅哥的粉丝(不是脑残粉),我爱她年轻时水灵灵的美,也爱她如今添了岁月痕迹的美,她的美丽从来都不是漂亮的脸蛋,而是藏在脸蛋之下的惊人演技。尽管迅哥年过40,可她依然HOLD住角色,演出了如懿少女时的俏皮可人;二则,仅仅因为女演员不够年轻就给一部剧打一星,这审美是多么地浅薄!姚晨不久前在星空演讲中讲述了中年女演员的尬与惑,她说:“明明已经来到了作为一个演员足够成熟、表演状态最好的年龄段,但我们身处的市场,给这个年龄段的女演员拍的戏却很少,这真是太令人尴尬了。”为什么欧美剧中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都能撑起大戏,而国产剧不行?市场反映的正是国人普遍的审美,一个做编剧朋友曾说,如果她写女主年龄超过30岁的剧本,肯定卖不出去,因为没有市场。《爱情进化论》据说是翻拍《我可能不会爱你》,可台剧《我可能不会爱你》的女主角30岁,到了《爱情进化论》里,女主被减了两岁,变成了28岁。国人的审美是什么?是把年轻当美,把老当丑。所以,电视剧主角的年龄要小,女演员则一定要有少女感。如果有导演愿意打破审美藩篱,以演技作为标准,而不是以年龄为标准选演员,结果就是《如懿传》的下场。我们总责怪市场盲目吹捧小鲜肉和小鲜花,可正是大众审美造成了鲜花鲜肉们的市场价值!说句题外话,当我们吐槽婚恋市场上男性以“年轻貌美”来衡量女性价值时,女性自己可曾想过,你是不是也用“年轻貌美”来衡量其他女性的价值呢?社会的审美是由个体组成,正是这些狭隘的审美造成了所谓的“大龄剩女”和尴尬的“中年女演员”。法国女性不受年龄束缚,能在不同年龄段活出不同美,是因为他们的审美是多元的,正是这种多元性,60多岁的法国女演员于佩尔才能主演两部备受文青吹捧的电影《她》和《未来的事》。中国不是没有于佩尔这样好的女演员,是这样的剧本在中国根本就找不到投资。如今审美的另一个浅薄之处就是缺乏耐心。我最近在读毕飞宇老师写的《小说课》,毕老师说:“当代的中国是没有耐心的。我们热衷于快。我们喜爱的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这太滑稽了,这个振奋了我们几十年的判断伤害了我们这个民族,它让高贵的生命变得粗鄙,直接就是印钞机上吐出来的印刷品。我们人心惶惶,我们争先恐后,我们汗流浃背,我们就此失去了优雅、淡定、从容和含英咀华般的自我观照。没有耐心,极大地伤害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气质。”正是因为没有耐心,我们喜欢看节奏快又直接的剧,比如《延禧攻略》,而《如懿传》刚开播就被吐槽节奏慢、线索错综复杂,不知道究竟在说什么。海明威有个冰山理论,他说好的作品露出水面的是1/8,剩下的7/8则在水面之下。这是在说,好的作品一定是含蓄的,是需要花心思琢磨的,不过海明威所说的好,在当下中国的审美语境里变成了槽点。马三立老爷子搁今天也得怀才不遇,他的包袱都是经过细密组织、铺垫,最后达到喜剧效果。现在的人哪会给老爷子这么长时间铺垫,只为听那最后的一响呢?大家看的是抖音小视频,15秒就是一个段子了!观众更没耐心看一部花45分钟铺垫的电视剧,也不愿意思考错综复杂的线索背后是什么,没耐心直接导致的就是不愿意思考。简单地说,当今审美追求的是快餐文化,给我刺激给我爽就行,哪怕简单粗暴。《如懿传》这种如同煲汤般的剧情,即使更健康更营养,也不受待见。不待见还不打紧,还要吐槽你拍得差,而吐槽的标准就是我看不明白,你当然就差喽!就比如有人质疑如懿一开始出场时俏丽活泼,似乎无所不能,可没一会,她就变成了受气小媳妇。如懿为什么开场俏丽活泼,似乎无所不能?因为那时,她背后靠山——皇后——正得势,她顺风顺水,自然天真活泼,岁月静好;没一会儿,是电视剧里的镜头没一会,但时间线已经是6年后了,那是怎样的光景了?如懿的靠山被打入冷宫,终身禁足,皇帝还搁下话,生死不相见。而如懿靠山的死对头----如懿的婆婆——此时已经是皇太后了,如懿自小在宫中长大,无论如何俏皮天真,也深谙宫中的潜规则,知道审时度势,在失势的情况变成受气小媳妇再正常不过。反观《延禧攻略》,女主角魏璎珞在后宫一路过关斩将,她啥话都敢说,啥诡计都能戳穿,啥仇都能报,连皇帝的兄弟她都能制服。她才是真正的无所不能,如有神助,整个大清后宫都如同她家后花园似的。我一个深谙世故人情的朋友曾发出感叹:“我一普通学校的教师,要是敢像魏璎珞这样跟校长说话,早都死了十回八回了,何况后宫呢?”魏璎珞的主角光环强大到失真,她不像一个人,倒像一个神。观众要是真以为只要聪明,敢反击,就能不受欺负,那就太傻太天真了。还有人质疑《如懿传》台词直白,说古代人是这么说话的嘛,怎么像现代剧。要是台词真的都是古代文言文,有几个人能听懂,怕是吐槽的人自己都听不懂吧。《如懿传》的台词也绝非直白,反倒值得琢磨。举我印象深刻的一个例子,太后在叠纸锭,贴身宫女道:“太后怎么还做这些,先帝的丧仪将毕,不用再烧这些纸锭了。”“先帝灵前那些都是哀家亲手做的,如今这手闲不住,你说这是烧给景仁宫好呢,还是烧给她侄女?”(这就是在问,我是让先帝的皇后死呢,还是让如懿死呢?你说让谁死需要问一个宫女嘛,太后自己还拿不定主意?当然不是,这问话背后透着的意思是我想让谁死,谁就得死,整个大清国现在都是我家的。)“青主儿是晚辈,哪里配得上你亲手做的东西!”(宫女没有直接说让您的对头死吧,但她的意思一目了然。她为什么不说让如懿死,或者俩都该死呢?是因为她喜欢如懿吗?不是,是因为她知道如懿是最受皇帝宠爱的女人,如果让如懿死,皇帝势必要和太后----她的主子翻脸。她也知道,太后也定是这么想的,她顺着主子的意说就好了。不过,她知道主子不喜欢如懿,所以还要说如懿配不上主子亲手做的东西,这回答就滴水不露了。)相比之下《延禧攻略》的台词才叫直白,不光直白,还很啰嗦,总是在给观众解释,生怕观众理解不了剧情。罗伯特·麦基在《故事》(被称为全世界编剧第一必读经典)中强调了优秀的电影剧作家是惜字如金的,力图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信息。麦基还举了一个例子:帕斯卡尔曾经给朋友写过一封长而无当的书信,然后在信尾的又及中深表歉意,说他没有时间写一封短信。毕飞宇说:“简洁不仅仅是一个语言上问题,它关系到一个作家的心性,一个作家的自信心。啰唆其实都是由胆怯带来的,他惧怕读者读不懂,他要解释。”《延禧攻略》的啰嗦未必是编剧们的胆怯,他们只是把观众当成一群不愿意思考,甚至是智商不太高的人。《如懿传》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其实是美术和摄影,它就像是在故宫实景里拍摄的一样,非常写实,无论外景还是内景都经得起细看,先帝丧仪的大排场更是电影级别的镜头了。反观《延禧攻略》就简陋多了,没有太多新鲜感,整个色调是加了很厚的滤镜呈现出符合当代人审美的颜色。可惜,不少网友却认为这种滤镜之美是大美,而恶狠狠地吐槽写实之美的《如懿传》过于花花绿绿,是农家乐审美。对于这些网友,我想套用毕飞宇老师一句话回应:“有能力看到,你就能体会这种深沉,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你反而有勇气批评创作者浅薄。”最后,让我用毕飞宇老师在《小说课》里写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审美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价值诉求,蕴藏着价值的系统与序列。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质量往往取决于这个民族和这个时代的审美愿望、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美的误判相当可怕,具体的表现就是拿心机当智慧的美,拿野蛮当崇高的美,拿愚昧当坚韧的美,拿奴性当信仰的美,拿流氓当潇洒的美,拿权术当谋略的美,拿背叛当灵动的美,拿贪婪当理想的美。”END写在后面的话:1、原著抄袭的事儿,我不知道,我没看过原著,我的评论仅基于我看到的几集《如懿传》。我本人对抄袭是深恶痛绝的,更讨厌电视界的抄袭专业户于妈。2、说我偷换概念的人,你并没有看懂我的文章,这么多人攻击迅哥没有少女感,甚至还给剧集打一星,难道不是审美的狭隘嘛,他们连一个40 女演员演一集的少女戏都不能包容。3、现在的键盘侠就是红卫兵啊,只要你的观点和他不同,他就说你是营销号,在为某某洗地。我不是营销号,只是订阅号,欢迎关注我的订阅号:fangluoluostory。我没洗地,只是在洗你的审美而已,再洗洗那些一言不合就要愤而取关的人。希望我的地方留下的是一些有审美之心与包容之心的人。4、无论你骂我骂得多凶,我都不会单独回复你,套用毕飞宇老师的话说:你让茅台酒和大粪交手,一交手茅台酒也就成了大粪。我不和你玩。写在剧终后(有剧透):看到如懿因为不屑于宫斗,被弹幕骂无能时,我感到很心痛,善良和自由的灵魂在俗世中注定不得志吧!弹幕里都在称赞逆袭的海兰,可是我对这个角色却爱不起来,她害过无辜的皇子,又让凌云彻领了盒饭,是的,她是为了报仇,为了保护自己所爱的人才这么做,可为了报仇和保护所爱之人而杀害无辜者,和那些坏人又有何本质区别呢?都是踩着无辜之人的血迹,行一己私利。本文版权归作者方洛洛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