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改编,精彩的表演,不忍卒读的原著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0 02:27:01人气:0
女房客2

视频女房客2状态:正片年代:2021

主演TaraFitzgeraldRupertGraves更新时间:2022-09-28 18:46:57

《女房客》是安妮·勃朗特的第二部小说,也是最后一部。讲述了一个神秘的女士带着孩子,来到一个村庄隐居,她尽量避开所有人的注意,直到在一位年轻绅士的诚意感动下,才说出她原来在躲避她的丈夫。

05-06年间,我一口气看了好多RG的片子,这么多年下来重新回忆,第一部想起来的仍然是《女房客》。放荡贵族亨廷顿,鲜衣怒马,微笑迷人,邪恶地肆无忌惮不加掩饰,就像浓黑的夜,可怖、可恶,但无法否认如星辰闪耀。剧中的女主角就是这样堕落了,踏上了不幸婚姻的不归路。如果不是亨廷顿自己一步步加速迈向死亡,女主这一辈子也不可能解脱,就会生生断送在自己一时意乱情迷头脑发热做出的错误选择中。不过作为代表了原著作者美好寄托和当时社会新女性诉求的女主,这样的命运没有发生在她身上:亨廷顿这个不合格的丈夫、花花公子和不称职的父亲,漠视女性尊严和当时社会普遍的男权至上思想的代言人,很合适宜地死去了,死于自身的作恶。而女主,获得了身份上的解放,和爱情的理想归宿。90年代BBC开始了电视剧电影化的尝试,到中后期这种风格基本形成。这部96年的片子就是这种风格趋于成熟时期的作品。虽然从现在看来算是先驱,但其制作水准,演员表演的丰满度,服装、摄影、配乐的精良都丝毫不逊于后来的一些口碑作品。在我心目中这部影片就整体制作水准而言是堪称经典的,尤其其中亨廷顿饰演者RupertGraves,在本片中展现了收放自如的豪华演技,可谓光芒四射。亨廷顿是海伦的前夫,作为女主前半生失败爱情和痛苦婚姻的象征而存在。在女主逃走后重病不起,女主回到他身边照顾他但他最终还是病死了,也给了女主心灵和社会身份上的双重解脱。这段婚姻的故事线存在于女主的回忆中。女主在丈夫死后离开庄园投奔了男主怀抱,也就是新生的、完美的爱情。但这并不是一个将女性未来寄托于理想爱情的故事,与其说片中的女主获得了爱情的拯救,不如说获得了一位具有新思想、尊重女性热爱女性内心价值、代表(女性心中的)“理想男性”形象的男性的拯救。鉴于小说成书的年代局限性,这样的情节和结尾是可以理解的。19世纪中叶女权主义还处于萌芽状态,整个社会仍将极度不平等的男女社会地位和价值观作为普遍认知和正常状态来对待,像作者这样逐渐觉醒的“新女性”只是有着强烈的诉求欲望,还不能特别明确和清醒地剖析两性不平等问题的实质,更遑论寻求解决方案。勃朗特姐妹的书,基本上都只是不同程度低展现了这种诉求,而非提供了什么合理的解决方案,所以在现在读起来才会有些索然无味。电影在改编时,为了避免这种索然无味的说教式控诉,加入了百年来随着男女平权思想运动的发展,人们对于男女平等及婚姻观的新认识。电影中三个主要人物的塑造都相对于原著做了小小的处理。女主的冰冷程度稍有减轻,仍然很冰冷但宗教性降低了。在十九世纪上中叶女性意识刚刚开始觉醒时,女性的追求和诉求往往要依托于宗教道德的名下,才能被人所理解(当时社会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开始急剧物质化,宗教成了道德依托的寄所。)在当代宗教对人们道德塑造的影响已经基本边缘化,所以女主这种处理可以算是不改变人物设定的前提下的合理改动。男主相比原著被演绎地更为阳刚,这是因为不然在一个内心力量强大、社会地位又高于男主的女主面前,男主会显得过于弱小,从而显得不能胜任拯救女主的生活的任务,让结局变得没有说服力。亨廷顿这个邪恶前夫被处理地更加饱满和生动,让人既能恨得牙根痒痒——恨不能男主赶快拯救女主于水火中结束她的苦难,又在设身处地同情女主的前提下,清楚地看到这个浪荡丈夫的情感和内心变化,理解人物行为的动机(哪怕不赞同这个动机),避免了人物流于平面、成为单纯为了成就女主的悲惨处境而存在的“恶人”。三位主演的表演都无懈可击,但我还是要说RupertGraves更胜一筹,原因是邪恶丈夫这个角色的处理难度更大,更难把握火候,稍过一分或稍减一分,观众对女主的理解或者接受程度就会大打折扣。过了不可信,减了则会博得更多人对他的同情。RG把握住了角色丰富度,分毫不差。某种程度上讲电影能由一部不怎么吸引人的原著基础上成功进行主题的微调与重塑,又不失原著精神风格与内涵,RG功不可没。关于电影的情节叙述方式,在主线中插入一条比重与主线相当(在原著中更重)的回忆线,而且是以大段日记的方式展现,是遵循了原著手法的。这种处理手段如何,见仁见智。有人说原著中过去线比重过大,将男女主角的情感故事线拦腰截断,让读者没有心理准备,难以接受。这里只说电影,在我看来,电影对此的处理还算成功。电影开头表现了女主的窘迫处境和面对追求时令人不解的冷淡和退缩,成功地打开了过去线开始的可能性,因为此时没有过去线浓墨重彩的详细铺陈,观众对于男女主人公后来的情感发展就无法接受,也很难形成对主题的有效探讨。毕竟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男主拯救水火中的女主的烂俗故事(不是吗)。然后说说人物。Huntingdon这个贵族,在当时社会的眼中应该并不算一个坏人,他只不过没有特别好而已。他就是一个当时上流社会的纨绔子弟而已,在生活中没有特别的理想和追求的情况下,本质上缺乏向好的动力,以及修养自身品格所需的自我约束。缺乏自制,肆无忌惮,这点可能在当时社会看来就是这个男人最大的过失了。所以当他遇到海伦这样一个女性,青春,美丽,洁白无瑕,拥有一个女性所能拥有的几乎所有美好,他遵循本能追求了她——不幸的是,他得手了。如果他不是那么魅力四射,又那么精于取悦女性,那么在海伦这样一个眼光高于顶的女孩面前,他几乎一定会失败,倒可能避免后来一路向恶自我葬送的结局。但他正值最好的年华,自信而强大,阳刚十足,在这片“战场”上转圜如意,无往不利。或者也可以说海伦并没有她看上去的那么难追。她是那种看着冷,内心硬,但偏偏也情感纯粹,或者说理想化,的女子。这种女子,最容易被一时的热情所打动——只要这热情够炽烈够纯粹。亨廷顿成功的原因(不仅仅在海伦身上),就在于不管他的热情有多么的转瞬即逝,但在热情存在的那一瞬间,一定是真实的、不掺假的。试问有几个女子能抵抗一个情场浪子的真情?有谁能看着这样一个人不加掩饰地爱恋与痴迷的目光、听着耳边的绵绵情话、嘴上批评着他在爱情中做出的种种疯狂举动,心里不被这种疯狂、这种执着、这种不顾一切的火一样的热情攻陷?海伦沦陷了,非常轻易地沦陷了。本质上来讲,聪明如她,头脑中怎会毫无警惕,但她让自己忽略一切,让自己去相信亨廷顿。“ImaylovethesinnerbutIdispisethesin.”这话听着就有点悲剧的味道。与其说是在敷衍姑妈,不如说是用来说服自己。要说她一早就懂得知道这个婚姻会走向悲剧,未免过度演绎。但在她头脑深处,亨廷顿将会让自己这一点恐怕并非全无心理预警。只不过,她爱上了。谁又能苛责一个青春少女的爱恋?一个精明独立但头脑发热,一个耽于犬马且毫不在乎,这样的两个人的结合,怎么可能避免悲剧和破碎?我很无聊地设想了下,如果前者是男性而后者是女性,会不会(至少在当时社会)有个更好一些的结局?也许。按照当时英国贵族阶层的观点,女性是她们父亲和丈夫家里的装饰物,是用来体现男性成功和财富的附属品,其生存和价值完全依附于男性。一个耽于享乐的妻子,只要不过度追求什么,哪怕夜夜笙歌,也未必不能在一位以自身事业和生活为第一重心的男人身边生活下去。当然悲剧的可能仍然很大。所以说,婚姻的结合必须建立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这个志同道合,并非一定要从事相似职业,或者具有相同的教育背景等等,而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吻合和相互支持。毕竟婚姻除了灵魂或肉体的爱情,还有“生活在一起走过一生”这个重要属性。没有志同道合的两个人,无法不在或早或晚的某个时间点分道扬镳。海伦和亨廷顿的婚姻悲剧就是这么产生的。如果两人没有结婚,那至多是场爱情悲剧,甚至不算什么深刻的爱情悲剧。爱情的悲剧会让人心灵受伤,一时伤害。而婚姻的悲剧往往会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刻入伤痕。这一切放在在19世纪中叶男权主导女权极低的英国社会,女主角婚后的生活几乎让人不忍卒视。电影对这段的处理我觉得还是相当得当的。女主角的描述口吻让人感受到她的高冷和不断占据道德制高点批判周围人的性格特点,而对Huntingdon这个丈夫的恶性也没有丝毫掩盖和美化,而是展现地淋漓尽致。这部分有大段极具张力的对手戏,家暴情节令人触目惊心,而其中偶现的温情也总是让人提着一口气,担心不知什么时候H就会一瞬间撕下温柔可人的面具,变身疯狂无理智的猛兽。RG把这种神经质式(话说贵族好像都带那么点神经质)的暴虐和温柔,孩子一样的无理和霸道,情场浪子的薄幸和自恋,以及堕落贵族的疯狂和自暴自弃展现地淋漓尽致又恰到好处。所以这部片子一直是我坚信RG演技一流的首选片。原谅我只能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部作品。对一部作品的评价如果不能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就没有保留“名著”这个概念的意义了。说实在的原著我没看下去,所以尽量只评电影了。最后忍不住多说几句本片中RupertGraves的表演。这片中RG漂亮但充满阳刚,肢体语言傲慢且随意,眼神灼热大胆,从里到外展现了一个放荡、霸道的贵族公子形象。不是本质上的坏,而是从根本上缺乏对美德和善意的热情,对人生最大的追求除了享乐再无其他。这样一个人,追求海伦是因为她的美貌,但并不认为自己对她有任何情感上的义务,认为妻子爱自己是天职,婚后才会为了海伦对自己的“教诲”和试图反对他的行为而勃然大怒;才会有在发现自己无法控制妻子的思想和妻子对自己的否定之后,用加倍的(某种程度上是故意的)放荡和放荡的行为来“反击”的绝望和幼稚;同时也会为了海伦的冰冷而伤心,进而转变成鄙视和侮辱。RG对这些邪恶的每一个层次把握得都很好,他饰演的亨廷顿,其作恶是明显的,对女主的摧残也是触目惊心的,在这种基础之上,RG张力十足的表演中时不时流露出一点自有的孩子气,在可憎的同时一下子让这角色的邪恶变得可理解了(个人觉得亨廷顿的作恶更多出于他的不自省,不求善,甚至刻意作恶好增加自己在家中的存在感,害怕失去妻子的关注和爱慕),可理解但不原谅,这种轻率,自私,不计后果,被那一丝丝孩子气所诠释,再加上华丽铺张的放肆、堕落和暴戾,正把一个男权主义的十九世纪浪荡贵族诠释地完美无缺。应该说,没有亨廷顿这种种邪恶存在,或者这些邪恶稍微刻画不好,女主的行为和情感抉择都会立刻显得很矫情。亨廷顿的邪恶把握得好,女主的故事和感情选择才有可信度。所以我才说RG这个角色是三个主演里最有挑战性的。隔了七八年重看这个片,一时激动唠唠叨叨这么一大堆,这也算对得起我在豆瓣的第一篇影评了吧。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