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本学习宣传的艺术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9 02:58:21人气:0
英国一家,吃在日本

视频英国一家,吃在日本状态:更新至23集年代:2015

主演竹本英史满仲由纪子广桥凉更新时间:2022-09-28 17:38:10

动画根据英国美食记者迈克尔·布斯(Michael Booth)所著《不止寿司——日本人所理解的厨艺之道》(Sushi and Beyond:What the Japa:What the Japanese Know About Cooking)改编,講述在日本逗留了100天的一家英國人從北海道吃到沖繩的美食遊記。

以洋人视角来宣扬本国文化,其实是东亚的偏好,本片就是极为出色的文化出口与演变的一个标本。英国记者MichaelBooth主要写美食与旅行,先是学了法餐,然后被一本向世界介绍日料的经典著作《JapaneseCooking:ASimpleArt》吸引,来到日本探索,2008年写下美食随笔《SushiandBeyond》一书,出版后成为了西方人认识日本料理的著名非虚构作品。日本人把书翻译了日文版,并制作成这部24集动画纪录片《英国一家、日本を食べる》,于2015年4月在NHK播出。西人故事被日本人制作为日语节目,保留了一定的窥视、探索感,并默默转化为一种民族自信与自豪,英国人小题大做的幽默感自然融入日本美食番惯有的夸张。片子形式丰富且自由,「旅行故事 异国美食」以动画故事15分钟 实拍介绍5分钟的形式呈现,类似情景喜剧 美食料理节目的结合,切入角度全面,也更容易放开手脚。相比原书的很多探店经历和感受,动画改编其实更像一个原创,做了很多增删,主要是加强了故事性,增添了很多原书没有的角色和小情节,更适合影视剧讲故事的方式。原书的人物角色被概念化和标签化了:记者的好奇,大儿子的莽撞,小儿子的怪奇(妈妈是最被忽视的角色),神秘的toshi、黑道大佬般的烹调校长等;而增加的小配角也很有特色,合羽桥道具街的厨神、大阪回魂的章鱼烧奶奶、武士酱油店的娘炮老板等,小而有神,也把原著更偏向历史和产业介绍的硬知识,转化为故事性的软知识。推荐看看第17集「寿司起源」,形式最丰富的,融合了寿司历史、记者与大佬的交锋、并为点出本书主题做了很好的铺垫,以及!片尾5分钟的寿司rap,用最流行的西方形式来演绎最传统的美食,简陋又热血,嬉闹又高级!整集看下来可以说非常圆满。有的人舍弃动画不看只看最后5分钟介绍,看似有效率、有信息量,其实是买椟还珠了,细节都在动画里,而且「西人的窥探」这个灵魂才是最有趣的部分。比如大阪快餐那一集里,英国记者在大阪街头被撞,性急的大阪人撞到西方佬立刻原谅、撞到日本人立刻开骂,原书其实只提了一句「大阪人的走路速度是世界最快的」,这个自黑的小情节就是日本人自己加的。当然日本人也对原作做了更有利于自己的裁剪,比如和牛一章,MichaelBooth其实在书中对和牛的口感提出了质疑:「说实话,和牛偶尔吃吃不错,但实际上它对我来说太嫩太肥了。困扰我的并不是健康方面的后果,更多的是我喜欢肉有点嚼劲。牛肉真的应该在嘴里融化吗?它不是冰激凌,它是一种动物。」联系到书中这一章标题叫TheBeefDelusion「牛肉的错觉」,可见记者对这种入口即化的和牛口感并不感冒。但在动画片中,本集主要在描述记者荒唐的执拗的寻找「和牛马杀鸡」之旅,只在长篇的、自豪的和牛介绍中夹了一句原书台词「我更喜欢有嚼劲的」,看上去就只是英国人的傲娇,把原作的质疑化为无形。这种自豪感贯穿始终,动画讲述了纷繁的食物,但不时强调日本料理的核心元素:烹调的减法艺术、作为味觉基础的木鱼汤、米饭配一切等基础性主题,其中大部分是完全日本传统的料理,甚至不免极具猎奇性,比如相扑手的杂煮锅美食,同时也很骄傲地以融合美食的角度来审视和食,比如讲日本清酒,却是从一家意大利餐厅开始讲起。最重要的是,故事的改编很有小说技法地将「想吃披萨汉堡」与「探究日本料理(被日料征服)」这条饮食主体性的线索贯穿始终,以家人和校友对日料的无知起,最终第24集以英国家人吃法餐主动配米饭为结尾,道出「和洋折衷」的世界性。中国人真该好好学学这套宣传的艺术。材料并不难找:另一个英国记者FuchsiaDunlop扶霞对于中餐的热爱与报道,其实不比MichaelBooth写日本差,甚至更好。MichaelBooth后来写了关于日本大米、中日韩美食比较等书,利用完这些亚洲材料,就跑去丹麦做Monocle杂志的北欧常驻记者了,而扶霞则一直深耕中国美食,故事和知识都不缺,缺的就是——缺的太多,干脆去请日本动画公司来算了。本文版权归作者丛二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