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会像旅鼠一样把自己淹死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9 07:27:42人气:0
忘却的旋律

视频忘却的旋律状态:更新至第24集已完结年代:2004

主演桑岛法子浅野真澄能登麻美子小林沙苗更新时间:2022-09-28 17:42:35

20世纪,人类和被称作monster的生物们之间发生了一场很大的战争。这场激烈的令人无法想象的战争最后以monster一方的胜利告终。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逐渐忘记了这件事,迎来了新世纪。一日,过着无聊的高中生活的主人公,少年ボッカ面前出现了一名曾与怪物作战的战士——黑船,“你们为什么会忘记了这个旋律!”...... 原作/GJK 企画/GAINAX 監督/錦織博 構成・脚本/榎戸洋司 キャラク…

1人类这种生物,你如果将之视为整体的话,大概会像旅鼠一样,他们在非常情况发生的时候,会为了整体而舍车保帅,或者说疯狂,纯粹的出于自然本性且不带一点恐惧,为减少人口总数作莫大贡献,然后大多数自行跳海了结了。当然有几只大概是因为踩踏事件而被坠海。这大概可以解释旋律战士飞蛾扑火般的狩猎心态,这大概也可以用来解释给妖怪送活祭的行为,以及人们排斥旋律战士的心理,潜意识中这两种反应其实都是保存整体的对策,战斗或者委屈求全,两种不同的求生本能。即便后者看起来是愚昧之举,但怎么说也是本能啊。“20世纪发生了一场大规模战争,那是人类和妖怪的全面战争,战争的惨烈完全无法用语言来表述,胜利的,是妖怪那一方。时光流逝,迎来了新世纪,而且,人们忘却了那段旋律。”全剧算上最终话,共分为九部分(首尾部分各为两话和一话、剩下的均为三话),每部分都以这段幻影(忘却的旋律)的独白作为开场。妖怪,其实原词为怪物(monster),但理解成妖怪大概没问题——而且似乎更能突显一种莫明的对立感,一种惊异感。之前听说的评价是反哲学……换句话说,意思就是黑童话吧。不知榎户洋司对原作的改动多大(据说是一团和气),但是打破某个一再循环发生的机制,这个模式,不管是之前的《少女革命》也好,还是之后的《银河美少年》也好,都是似曾相似。当然,按照榎户洋司的思路,打破常规,似乎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狂热者RE:漫画不是原作,两部作品直接没有原作和改编的关系,只不过是套用一个设定的两个作品而已。其实我想说漫画和动画虽然完全不一样,但是漫画也不是一团和气,毋宁说和动画一样异常的帅!2个人觉得锦织博是监督失格,画面感把握很糟,只要对比一下《魔法禁书目录》和《某科学的超电磁炮》就知道不同监督的差异了。锦织博的景深展现、色彩构成的选择(把关)都很糟糕,怎么说呢、就好比一个近视眼没带眼镜时的创作,画面整个给人发虚的感觉,所有的颜色都混在一起;不出所料的是,他确实是戴了付眼镜。而且,锦织博对榎户洋司那种在单集中混搭不同风格剧情的碎块式表达习惯、并不能展现到汀渭分明又有机融合的程度。即便那会儿,他们在《少女革命》中有过一番共事,但似乎七年之痒也并未换来更多惊喜。因此,总得来说,就事论事,故事可以商讨,动画却是不及格的——要不是最后四集救场,可以说J.C.STAFF“动画制作的层面”毫无亮点。按照之前一年《废弃公主》的模式,让增井壮一监督、Bones制作,势必能有一番改观,就像我觉得,如果《魔法禁书目录》换个动画公司、甚至只要换个监督,结果就会更好一样。3剧情从地上到天上,第8部分(21至23话)从公路片突然成了三幕太空歌剧,也是最值得一看的部分,作为监督补的大畑清隆的分镜到是和榎户洋司式的剧情风格多少同步了起来。榎户洋司惯常的阶段性舞台安排,制作组的安排则是每个舞台均由统一人选担任分镜。増井壮一担任的另一个舞台(第3部分6至8话),是另一个风格极为明显的榎户洋司式的逻辑错位型剧情构成,与《少女革命》中有栖川樹璃的两个感情纠集篇章(第7话和第29话)如出一辙,可以说是StevenMoffat式的手笔。増井壮一和大畑清隆都在河森的《地球少女》中担任过分镜,说起来,两部作品在主题上是有一些共同特质的:即造成灾难异变的并非他人而是人类本身;第8部分中应该是全宇宙独创SM式变身的变身后形态,则很是让人想起《地球少女》的羽衣形态,而本部分中,事实上存在着诸如《宇宙战舰大和号》等诸多Neta致敬,可以说在风格上完胜的同时,也有着相当的趣味性。4除了各种显而意见的Neta之外,故事元素常常会让人联想到某些动画,比如说《基诺之旅》,甚至《十二国记》、《水果篮子》。男版基诺,整体的公路片格局其实并非榎户洋司通常的格调,榎户洋司意味着限制场景,舞台。不过,分阶段的舞台设置到是满足了榎户洋司条件。榎户洋司在第3部分中利用逻辑错位所揭示的“机车人”的真相,达成效果的一瞬间,突然就让人联系到了麒麟择主。而每阶段以十二生肖为线索的妖怪或妖怪联盟使者:牛(1/2、12/14)、鸡(3/5)、蛇(妖怪3/5)、鼠(6/8)、猴(9/11)、虎(12)、马(15/17)、兔(15/17、21)、龙(17、19、20/24)、羊(18/20)、猪(21/24、长角的猪)、狗(24)。以妖怪开场以妖怪收场、中间的均为妖怪联盟使者的形象渊源或联系——这其中唯独没有蛇;再联系到曾多次出现过的象征物“苹果”,那么忘却的旋律大概就是夏娃,而妖怪大王则是亚当……这么说起来,大概也只有旋律战士是相当于蛇的位置了。东方语境中有牛鬼蛇神、牛头马面,而与旋律战士最直接的关联的像征物便是马;这同时也与开场与收尾的设定息息相关,以牛马之斗开场,以冲破狗的防线进入落幕的舞台。而狗正是西方语境中的地狱犬。按照罗马人的说法,AbyssusAbyssumInvocat,地狱召来地狱,HellCallsHell,一步错步步错。算是让古语成谶。蛇的诱惑是让伊甸崩坏的根源——事实上,按照“妖怪是一直存在的、有了妖怪才有人的存在,妖怪一旦消失、人也将不复存在”的设定,在我看来,似乎就是这么回事。这当中还可以引出一个比较诡异的逻辑,那就是:蛇一旦扰乱了伊甸,并杀死了亚当,那它将不得不自己变成亚当,并幻想出一个夏娃幻影,同时引来另一条蛇的挑衅。说到底,蛇的目的难道不就是为了寻找到另一条蛇吗?(KenRE:蛇是白夜岬的怪獸,順便還來個性暗示。本人:一开始不是很注意,白夜岬不是鸡吗?另,舞台安排也很有象征性很有意思,桥、岬、谷、湾、岛、河、车站、太空、地心KenRE:代理人是雞,怪獸是蛇,蛇從裙子下竄出來的女孩子。本人:回头看了一下,不止是从裤子底下啊,应该是肉身全都成了密密麻麻的蛇,然后又变回来……其实我第一回是看成黄鳝了……所以,这一条的看法,换种说辞大概才得以全部成立……这里太过于强调了蛇一点。5《忘却的旋律》中除了Neta和似曾相识的元素外,还有许多前因后果的彩蛋,像棺材墙、少女牛铃、放逐时代面具、帽控、成人化咸湿趣味等等,你要么可以在《少女革命》中找到相似的场景,要么你可以在《银河美少年》中找到类似的设定,要么你可以在两部作品中同时发现它们。一种传承,一种持续演化,一种轨迹。作为系列构成兼作全话脚本的榎户洋司,大概是,至少作为创作情性来说,是对持续创作热情的补充和体现。6地下室戏份大概是榎户洋司的保留场面吧(到终场的时候甚至到地心去了),与保留场面为天台戏的克里斯托弗·诺兰一比较,还真是饶有趣味。人性的抗争,大概是这样类似之话题。但究竟于人性哪一方面,看起来又完全不尽相同了。榎户洋司是冲破人性的禁锢,而克里斯托弗·诺兰则热衷于人性中的黑白持续不断地自我表达。一个更倾向于人为的改变,而另一个则是展现自然使然。7当然,一路说下来,很多时候又不免要过度联想,但最后还是忍不住摘下了幕间的颜色(底-字前/后):1黑白/黑红、2黑红/白黑、3白黑/黑白、4黑白/白红、5黑白/白黑、6红白/白红、7蓝白/白蓝、8黑绿/绿白、9白橙/黑橙、10黑红/白红、11红白/白红、12白绿/黑绿、13黑蓝/蓝白、14黑红/黑白、15黑蓝/白蓝、16橙白/黑橙、17黑红/红白、18灰白/白灰、19黑黄/黄白、20黑粉/白粉、21黑绿/白绿、22白橙/橙白、23黄绿,白/黑,黄绿、24黑白这确实不是一串密码吧?另外一段与Ken关于怪兽大王的比较有意思的交流:吾:时间线有点疑问,这怪兽小妞应该就是二代目怪兽大王!?Ken:貌似不同人,沒特別注意。但從邏輯上講,怪獸大王不應該是怪獸,雖然怪獸也只是假設,類似集體潛意識的符號。吾:我的想法倒是刚好相反,就是,其实人才是怪兽的集体潜意识。所以消灭了怪兽人也将不复存在,所以要维持它们的存在。去妥协去反抗或确保它的存在,三者的出发点或者说目的其实是一致的,那就是,这是人类存在的必要手段。但是确保它们存在的同时又不能让他们乱来,所以就需要一个怪兽大王,就好像《致命ID》那部多重人格电影,没有一个掌管大局的主人格,大家就会自相残杀殆尽。Ken:有點要釐清,集體潛意識是榮格的學說,人類共有的記憶原型,例如人格面具(Persona)是社會性求同與自我間的制衡,這連帶解釋為什麼怪獸同盟戴著面具。而神話就是集體潛意識的具體呈現。當然關於集體潛意識的討論很複雜,但無論如何,人類都無法是怪獸的記憶原型,或者講,怪獸的記憶原型是無法成立的。這些話聽聽就好,我對心理學沒研究,容易誤導別人,而且這些對理解動畫幫助有限,閒聊性質較重啦哈哈。吾:后面四集还是比较超展开、相比较前面相对简单的剧情结构也因此最后一话其实看起来就比较杂乱、好像看到了类似人是怪兽的幻影差不多这么层意思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78912/note/158788797/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