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性与深广题材的难以兼得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3 08:50:15人气:0
慕尼黑

视频慕尼黑状态:正片年代:2005

主演艾瑞克·巴纳丹尼尔·克雷格塞伦·希德马修·卡索维茨更新时间:2022-10-11 10:31:15

这是一部关于政治、复仇的真实的电影。1972年在联邦德国举办的第20届奥运会上,巴勒斯坦的极端恐怖组织“黑色九月”闯进了奥运村绑架了11名以色列运动员,以此要挟以色列释放被关押的该组织成员。 联邦德国的警察草率对待了这次绑架事件,他们直接冲进了恐怖组织的巢穴企图武装营救 人质,孰料导致了11名以色列运动员全部遇难! 事件发生之后,以色列“摩萨德”高层迅速训练了一批特工,…

听某电影论坛的两位老大说Munich“是一部极其精彩的影片”,除了最后的15分钟以外。所以昨天晚上逮到空闲,虽然次日要起大早去上课,还是一咬牙步行40分钟到了电影院。这部影片从商业片的角度看没有太多可挑剔的。首先,宽银幕的画面看起来极具临场感。“黑九月”成员试图冲进运动员宿舍,以色列教练尤素福拼命抵挡的场面简直就像发生在自己家门口一样,后来的枪击、爆炸场面也真实得让人几乎不敢直视。影片多数时候的节奏感很好。前半段的镜头运用几乎可以成为经典(有待时间检验),虽然不乏模仿《教父》的嫌疑。意大利一段的色彩非常明朗,而巴黎、贝鲁特就越显昏暗,很好地烘托了令人窒息的气氛。许多桥段虽然都在意料之中,但是也被斯皮尔伯格拍出了新意。但是,这部影片题材和背景的沉重似乎连斯氏也无法驾驭,从而妨碍了这部影片成为完美的经典。斯皮尔伯格似乎很希望在电影中加入对人的关怀和对巴勒斯坦建国追求的理解和同情,但是他本人是犹太人的事实以及对(西方)观众接受程度的考虑似乎都影响了这种表达。影片结尾的字幕就是一个例子。这个字幕把摩萨德的暗杀行动真正地正当化,并消除了一切必要的道德疑虑,从而使电影着力表现的冲突大打折扣。Munich的冲突,一方面是人性的冲突,即没有经验的特工慢慢变成残酷的暗杀者,并在这个过程中遭受道德的拷问,以及自身也面临报复的危险,从而慢慢认识到复仇的真正意义,从这里开始这种冲突上升为利益诉求与手段的冲突。这在Avner与Ali的谈话以及后来Ali被杀的情节当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以色列建国之初也搞恐怖活动,炸过英国的使馆,那么今天巴勒斯坦人为了建国而制造爆炸事件是否也属应当?以色列人曾遭受过上千年的种族压迫,那么今天他们是否就有理由压迫巴勒斯坦人?这些问题,在听过Ali的话之后,就一直回旋在我的脑海。作为一部商业电影,Munich无法将这样的问题继续引向深入,所以Avner的转变以及他的梦魇都让人有突兀之感。但是,如果斯氏的意图是让人们开始思考巴以千年积怨到底有何意义,以及暴力是否是解决恐怖主义问题的终极手段这样的问题,那么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有些细节可以换一种方式拍,让人更多地思考,但是这样以来必然要牺牲商业价值,甚至冒“政治不正确”而不招人待见的风险。与另一部政治惊悚影片theConstantGardener相比,Munich的题材更难拍好,所以前者的震动对我好像更大,所以我在imdb上给前者9分,后者8分。但是Munich提出的问题确实更值得长久地思考。总的说来,这部影片不完美,但属于必看的电影。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