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的大逃杀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9 06:58:47人气:0
威龙猛将

视频威龙猛将状态:DVD国语中字年代:1987

主演史蒂夫·奥斯汀RobertMammoneToryMussett维尼·琼斯更新时间:2020-08-06 21:24:47

杰克•康拉德(StoneColdSteveAustin“响尾蛇”史蒂夫•奥斯汀饰)原本是美国中部一座监狱里的死刑犯,在即将走上电椅的那一刻,他却被腐败的监狱长卖给一家电视台。该电视台制片人策划了一个新节目,他从世界各地遴选10位肌肉发达、动作敏捷且暴虐十足的死囚犯,将他们置身于海上孤岛中相互残杀,只有干掉其他对手坚持30个小时的人才有一线生机。整个搏斗过程通过摄像机全方位多角度传送…

一句话点评:用一部伪动作影片展示暴力的非合理性实在是一种讽刺。本来对本片就不饱太大的期望,只是单纯的希望能有较为赏心悦目的动作镜头。结果果然不出所料,本片还是更侧重于故事背后的道德主线。动作场面变成了次要,影片的观赏性就减了一半。我们没能在电影中看到有别于常规的动作处理场面,这是令人遗憾的。导演借助了真人秀的叙事背景,在近身打斗的处理上普遍依从与纪实风格,摇晃的画面,突然推拉的镜头,快速的部分肢体动作特写剪辑方式,总体看上去还是很流畅的,只是缺乏惊喜。这对一个动作片来说,多少有遗憾。至于故事,当神秘的美国人出现的时候,百分之八十的观众都能猜出他的军队背景——那种秘密执行任务,为美国政府擦屁股的大兵太多了:三角洲部队、海军陆战队、海豹突击队——这种人设传统而庸俗,并有耀武扬威的倾向。而当他的身份被解释以后,所有的情节都开始出现了标准的“好莱坞导向”。那就是:坏人们动武是滥用暴力;好人们上手叫除暴安良。于是,整个故事成了一个善恶较量的简单逻辑,使得导演之前费心铺垫的道德考评付之一炬。当暴力蕴含了除暴力以外的意义,暴力本身就不再成为焦点话题了。一场纯暴力的真人秀被质疑了其道德合理性;一次变态的暴力折磨使得真人秀和施暴者一同被彻底否定;英雄拯救的行动开始,对暴力的判断便转向肯定,直至观看真人秀全程对其否定日益加深的制片人女友向英雄提供了炸弹为止,暴力旁观者也被带入和除暴安良的以暴制暴链条中,“暴力”被去恶化,成为了“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的必要手段,也是唯一手段。而此时的影片中人物也好,观众也好都已经转向了对英雄及其行为的认可。不知道导演是不是对此复杂的情况有所预期,如果是导演本意而让影片存在如此多的“转折”,那么此导演可算得上少有的“哲人导演”。为电影人和电视人找道德出口一直是电影人和电视人极热衷的一件事情。当电影和电视成为现代社会传播工具时,责难声就从未消失过。历史上还没有哪样艺术像影视一样,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以致于干影视和被影视干的人们总要为自己存在找个道德依据。影视中的暴力、窥视,是影视节目所不可回避的问题,导演很无聊的选择了“观赏共犯”的立场,一竿子地谴责着所有跟暴力有关的人,施暴者是有罪的,宣传暴力和观赏暴力一样有罪。当10个死刑犯内耗殆尽,网站视频停止传播时,电视专访主持人表示了对观注网站人的失望,从而体现了一个电视人的职业道德底线。直播以一个虚假的结局为结束,剧情跳跃到镜头的背后,真正的结局是在镜头后面完成的。制片人的见利忘义,英雄的除暴安良,海军的积极参与,这些都不是展现在镜头里的,却都是由镜头事件引发的。对于消极镜头的引发的积极作用,我们当然可以理解为人类自我超越,自我反省的过程。但,有没有可能也将这种积极的作用当成是镜头事件的有益影响呢?是否这种积极的作用也是消极事件的一种蝴蝶效应?影片没有给出答案。我相信没人知道答案。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