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杀手》技术之下,是他老老实实做电影的用心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8 03:19:42人气:2
双子杀手[原声版]

视频双子杀手[原声版]状态:正片年代:2019

主演威尔·史密斯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克里夫·欧文本尼迪克特·黄更新时间:2023-12-29 13:39:39

效力于美国国防情报局的特工亨利·布罗根(威尔·史密斯WillSmith饰)是一名顶尖狙击手,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曾奉命扫除许多威胁国家安全的恐怖分子。执行任务时的他下手果断,毫不迟疑。可是最后一次任务险些失手,却让他产生了动摇,进而提出解甲归田。怎奈放下屠刀的他,偶然听到了一个有关国家机密的大事,随即便招来杀人之祸。在躲过政府第一次围剿之后,他偕同因监视自己而意外被卷…

在电影中为一个角色“增龄”只需通过局部化妆便可以轻易实现,演员再通过腔调、举止、目光的表演,让角色要具有说服力,这样就能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但“减龄”则难得多,不是靠化妆和表演就能轻易解决的。《双子杀手》中威尔·史密斯扮演的Henry(左)和CGI的克隆Junior(右)如果51岁的威尔·史密斯想要年轻态,就要把干燥、暗沉、粗糙统统赶走,油腻、暗淡,全都不要!李安新片《双子杀手》中23岁的威尔·史密斯的制作工序非常繁杂,非普通CGI制作可以比拟,最终的效果也比他当年演《茶煲表哥》(1991)时还要嫩。《茶煲表哥》(1991)中的威尔·史密斯,时年也是23岁《双子杀手》中CGI的克隆Junior其实,“CGI减龄”这些年并不少见,它在漫威电影的倒叙场景中越来越普遍。《蚁人》(2015)中1989年部分的汉克·皮姆,就使71岁的演员迈克尔·道格拉斯瞬间恢复到《华尔街》时的样子。《蚁人》中的老年汉克·皮姆和1989年部分的汉克·皮姆往前追溯,我们可以先从《终结者2018》(2009)谈起,片中出现了惊鸿一瞥的阿诺·施瓦辛格年轻时代扮演的T-800机器人,面部采用了《终结者1》(1984)时的阿诺,身体则属于替身演员的。对当时来说,表情捕捉塑造的数字人类,面部并不能维持太长时间,一是开销巨大,二是如果时间过久很容易露出破绽(它的效果与真人还是存在一些差距,更像《最终幻想》那种3D渲染的“真人”)。《终结者2018》到《创:战纪》(2010)时,61岁的演员杰夫·布里奇斯与《电子争霸战》(1982)时的自己同框。布里奇斯表演年轻的自己时,其面部表情被细分为52个表情基准点,再回传给电脑,还原出他30岁时的样子,由此成为影史第一位与亲身扮演的年轻自己同框的演员。但这个数字化人物,面部还是能看出太多破绽——冷冰冰、表情木讷,体会不到真情实感,观众一眼就知道它是假的。幸好这个角色活在全数字化的虚拟世界中,还可以解释的通。《创:战纪》中真实的杰夫·布里吉斯(左)和CGI制作的年轻化的自己(右)《创:战纪》里老年与年轻的杰夫·布里吉斯,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冷冰冰、表情木讷,体会不到真情实感”的缺点放到2015年的《终结者:创世纪》中却再合适不过了,它正符合了披着人皮皮囊的机器人的基本特征。《终结者:创世纪》则再度还原了《终结者》(1984)开场阿诺出场的经典场景,真是深深的回忆杀。这位年轻的“T-800阿诺”仍然是由替身演员充当肉身“扮演”的,面部再通过后期技术被替换成施瓦辛格当年的面孔。布雷特脸上贴满表情基准点,来还原年轻阿诺的样子这个CGI的阿诺已经比六年前的《终结者2018》进步太多,起码在剧照和预告片中很难看出破绽,但在大银幕,尤其是给到特写镜头时,就会发现它不似真人。如果仔细看他的脸,会发现鼻子微微弓起,脸部也稍不对称,特别是做表情的时候。《终结者:创世纪》里真实的施瓦辛格(左),和CGI制作的年轻化施瓦辛格(右)片中有安排一场施瓦辛格跟年轻的自己(两个T-800)对决的动作戏,但时间短暂,夜景的动作细节也是糊的。众所周知,同年上映的《速度与激情7》(2015),保罗·沃克因车祸离世,特效公司用表情捕捉使演员“复活”。保罗的两个弟弟来做哥哥的替身,再从保罗生前作品中精选出片段,用CGI制作出多角度的脸部模型和所需要的多款虚拟表情。最后将表情串联,生成短短几秒钟的动态影像。除此之外,保罗的声音也被采集出来,在弟弟的帮助下,完成配音。《速度与激情7》里CGI的保罗·沃克,在观影时仍然能看出是CGI制作的最近的例子还有漫威的《惊奇队长》(2018)和今年马丁·斯科塞斯的《爱尔兰人》(2019),这项技术被用来让主演以年轻时代的自己出现,这就是标准的“CGI减龄”。《惊奇队长》里年轻化的局长,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爱尔兰人》里年轻化的罗伯特·德尼罗,仿佛也回到了《赌城风云》的岁月技术永远是进步的,为什么说这次的《双子杀手》是质的飞越呢?毕竟,这部影片的介质是120帧 4K 3D,如果有缺点,在大银幕上会一览无余,数字人物更容易看出破绽。特效部门不仅是对男主角威尔·史密斯的面部“减龄”,而是制作了整个身体,即便是面部,也有肌肤、骨骼、眼睛、牙齿光泽的再造,所以李安不太愿意将之称为普通意义上的“减龄”。为了呈现出年轻威尔·史密斯(片中的角色是特工Henry的年轻版克隆人Junior)在电影中的最终效果,要先对演员进行动作捕捉,然后再进行调整,有时候也会用他之前的电影素材甚至是年轻时代的家庭电影做参考。几乎将他在众多影像资料中的情感特质和言语动作全都转移到了这个数字人物身上,让他的言谈举止变得近乎完美。《双子杀手》中CGI的克隆Junior最后制作出来的Junior,无论镜头给到中、近景还是特写镜头,他都经受住了考验,并且Junior的性格不同于威尔·史密斯本人甚至主角Henry的性格特征,而是一个率直天真的战士,始终保持一种彬彬有礼的年轻人的特质。《双子杀手》里的朱尼尔之所以不属于“减龄”,优势就在于此,它不再是那种“冷冰冰、表情木讷,体会不到真情实感”的数字人物,而是具备所有人类拥有的复杂情感,和人类一模一样甚至还胜过真人。片中一场Junior在克里夫·欧文面前流泪的哭戏,就特别令人动容。威尔·史密斯“表演”Junior要知道,《双子杀手》也是李安继《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2016,以下简称《比利·林恩》)之后,再度用120帧高频率 4K 3D的技术完成的。就电影而言,帧速率(fps)指的是每秒所显示的静帧格数,随着帧速率的增加,观众的情绪反应亦随之增加。有句老话说得好“摄影机每秒都在撒谎,每秒24次。”说的就是这个。我们以往看到的电影都是传统的每秒24帧显示的平滑运动,这种标准已经对大家的观影习惯根深蒂固,在下意识中接受了。改变帧速率也会影响观众的情感体验,因为随着投影速度的加快,情绪反应亦随之加快了。记得当初《比利·林恩》推出时,索尼影业给出的官方称谓是“沉浸式数字体验”(ImmersiveDigital),国内还说它属于“未来电影”。它的优点是拥有超真实的清晰度,能使流动画面更流畅,解决摄影机平移中产生的画面抖动,带来更舒适、立体、敏锐与真实的观影体验。《比利·林恩》中的体育场烟花场面不过如果过于沉浸式,电影会变得不再像电影。当初《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2012)的48帧反响不佳,多数人抱怨它太像高清电视而不是电影。简而言之就是对比度太低,在高清规格下,我们根深蒂固的电影质感的暗部变亮了,而48帧又使我们对24帧所产生的平滑动作也变得流畅了,大家惯性上认为的电影美学就消失了。那还只是48帧,其实,电视和游戏画面几年前就有4K 120帧呈现,只有电影还抱残守缺使用因为古老的因为成本限定的24帧,所以会有观众感觉电影像电视和游戏,加之电影所感受到的巨大威胁就是流媒体的电影和剧集夺取了电影观众,让李安产生了危机感,跟上时代的电影技术,避免大银幕艺术的消亡是重中之重。李安在《比利·林恩》中尝试用3D表现人物的面部细节李安曾说过自己是电影系的学生,他对待新技术也一样。他在《比利·林恩》上映时曾说过:“其实我对120帧也没有准头,是摸着石头过河,像重新学走路一样。我觉得电影很久没有变了,需要一个新的开始。”就像电影诞生之初,观众看《火车进站》(1896)时,也会有身临其境的躲闪,因为它对于当时的观众来说太真实了。所以,我们不该用传统标准去看待新技术,因为传统标准对我们已经根深蒂固,新技术还无法形成新的审美标准。电影诞生之初如此,从胶片时代到数码时代如此,从2D规格到3D规格如此,现在从24帧到120帧依然如此,它们总会经历一个过程。技术变革给未来的电影带来了无限可能,李安说他想发展数字时代新的美学、新的美感。在《双子杀手》中,60帧/120帧的动作场面看起来像当前的运动游戏和射击游戏,因为大众对于电影感的进步需要适应。《双子杀手》吸引李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可以同时用动作捕捉的数字角色与高帧率共同打造一场精心设计的动作场面。120帧能够比24帧拍出更清晰的打斗,演员的每一个动作和面部表情都清晰可见,因为它的前后景深都是实焦。关于这一点,我可以用两场戏佐证——当Danny和Junior见面时,花园前景有个石雕,你既能看到石雕的细节,又能看到远景两人见面的场景;之后,Henry和Junior在库特纳霍拉人骨教堂地下搏斗,你同样能看到前景一个头骨的细节和远景两人对峙的场面,使用画面内无与伦比的纵深,李安的镜头构成使观众可以看到画面不同景位的细节。利用观众的眼睛在高帧率画面下可以捕捉到任何动作的特性,让前后景的动作戏相互竞争来博取观众的注意力。如果放在以前,拍摄这样的镜头还得用quot;裂焦滤镜quot;(split-focusdiopter)这种半凸透镜片才能完成。《双子杀手》里的双史密斯对峙这场两个威尔·史密斯的近身搏斗戏,在银幕上只有短短四分钟。李安和他的团队在后期却花了九个月的时间调整和完善,只为追求拳拳到骨的逼真。李安解释说虽然这场打戏的编排节奏无法改变,他们增加了一些刮擦、失手和打斗来突出逼真的残酷感。除了这场打斗戏,片中还有一场精彩的摩托车追逐戏,前置的调度、视角的切换、第一人称到第三人称的转变组成了一种全新的视觉语言和体验。之后Junior又把他的摩托车当作武器,一次次扔向Henry,让他躲闪不及,观众会有如同玩游戏一般身临其境的体验。《双子杀手》里的摩托追车戏120帧 4K 3D对于布光、打光的要求也更高,因为画面中所有位置都清晰可见,这为布光增加了太大的难点所以,片中的夜戏通常是日拍夜,再靠后期调成夜色,这样观众就可以无尽地窥视蓝色夜晚的全部细节了。李安近几年致力于通过新技术重新发现新的电影美学和讲故事的方式,他确信“观影体验,远不止讲故事而已。”——这是李安的原话。看《双子杀手》的时候,我可以很明显感受到李安汲取了前作《比利·林恩》那些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我一直记得,李安筹备更久的关于拳击电影《马尼拉之战》原本应该是他首部以120帧 4K 3D拍摄的影片。结果,《比利·林恩》和《双子杀手》都拍在了它前面,相信李安在《比利·林恩》里尝试的用3D表现人脸的细节,和《双子杀手》120帧对动作戏的处理、打光的方法等等都能在未来的《马尼拉之战》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让我们拭目以待!李安正在为威尔·史密斯的面部对焦本文版权归作者大奇特(Grinch)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