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歌声、爱情——写在《马哭骡死》30周年之际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7 11:31:22人气:0
视频:AKB 0048状态:更新至13集已完结年代:2012
主演:佐藤亚美菜渡边麻友矢神久美仲谷明香更新时间:2022-09-28 18:01:47
在并不遥远的未来,人类文明高度发达,外星殖民不再是幻想。然而相对高度发达的科技,娱乐事业却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制。艺能活动被认为具有蛊惑和腐蚀人心的恶劣影响而遭到当局禁止。好在渴望娱乐的种子仍在发芽,名为AKB0048的偶像团体志愿为所有蓝花星的人民送去快乐和梦想,她们顶住当局的压力举行非法演唱会,并公开招募第77期研究生。受到偶像感召,本宫凪沙(岩田华怜配音)、园智惠…
河森正治,擅长宇宙战争片,代表作:《超时空要塞》。平池芳正,擅长舞台剧动画,代表作:《百变之星》。这两人合作的结果,就是在文化被官方严加管束的宇宙世纪,一群唱歌演戏的萌妹子偶像明星,拿着AK47火拼银河广电局,捍卫粉丝们看戏的尊严……在银河广电局的支配统治下,成立了“限娱令”——《文艺禁止法》,文艺和歌曲变成了“扰乱人们心灵的东西”,偶像歌星被官方视为一小摄别有用心的恐怖份子,银河花果山上渴望唱歌演戏的萌妹子们只好做“卖艺游击队”,被逼得起来大战银河广电局的星兵星将!萌妹子有云:“只要还有粉丝在的一天,就算受伤倒下我们也会继续战斗,我们将不会停止唱歌!”估计很多人光是看了动画简介就下巴快掉出来了,然后喊吼一句:“碉堡了!!!!!!!”好吧,祸头在河森,他每次都是出来雷人的,平池只是自愿被他拖下水,负责让河森变得更加雷神……事实上,《AKB0048》很大程度上秉承了《超时空要塞》的主题——歌与文化。而我们知道,河森的作品虽然天雷滚滚、槽点多多(包括《超时空要塞》初代和《可曾记得爱》),但去除掉这些雷点,却往往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AKB0048》也不例外。尽管《超》和《AKB》的设定都巨夸张,但河森并非没有现实依据,人类史实中确实有类似的案例。最典型的就是二战时的《莉莉·玛莲》现象。这是根据一个一战时的德国士兵的诗歌创作出来的流行情歌,歌词折射出了这名士兵对两个心爱的女孩(莉莉和玛莲)的思念,一战后传唱于各国的军队当中。然而歌词间接地否定了上战场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了思乡之情,容易引发士兵的厌战情绪,所以这首歌被各国领导层所痛恨,部分盟军将领曾下令禁止士兵唱《莉莉玛莲》,而纳粹德国的文化部长戈培尔也曾将其列为禁曲,相同的情况也曾发生在日军之中,军部严禁士兵唱思乡曲,违者将给予重惩,甚至是死刑。德国著名导演法斯宾德曾以《莉莉·玛莲》为主题拍摄过一部同名影片。另一个有名的例子,就是一战时的平安夜停战事件。开战第一年的圣诞节期间曾发生过多次停战,敌对双方的士兵一起放下武器,共同庆祝节日,其中有不少战场的停战契机就是歌,一方唱起民谣或庆祝节日的歌曲,另一方跟着附和,双方因此减轻了敌意,最后一同友好来往。当然,这些参与和平活动的官兵大多下场很悲凉,不是被本国拉去当炮灰,就是被关进监狱里,有的还上了断头台……我们还不能忘了李香兰,围绕着她的争议我们不在本文作讨论,中国史界一直对这位出生在中国的日本歌星有着颇为冷静的评价,其中最为让人无法否认的是,李香兰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都拥有大量的粉丝,哪怕抗战时期也是如此,她在歌坛所取得的成就,从来没有因为战争进程受到影响,而《夜来香》和《来日再相逢》等歌曲更因她而红遍世界,至今被人反复翻唱。以上这些,都是歌声超越国界的例子。河森把“歌”作为文化的象征,并非没有道理。讲述同一语言的人之间未必不会产生仇恨,而不同文化之间的人士也有可能因为歌而共鸣。音乐是一种相当贴近民间生活的文化,它很容易引起平凡小人物的认同,很多时候感动一个人无须长篇大论,只需要音乐好听就行了(诗、曲对古人的意义,也就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它并不是一种贵族才配享有的“高雅”)。我那个还不会说话的侄子,听到电视上播放的歌曲后也会跟着节奏手舞足蹈,所以我想,人的基因里,是不是天生有着对音乐文化的自然触动?再怎么对音乐、歌曲没兴趣的人,待在特定的环境下,也会受到乐调的鼓励,不自觉地溶入旋律中。河森高度肯定歌曲在文化中的地位,可我想……也许河森也高度肯定另一种东西是文化的代表,要不然天顶星人为什么要说“我们一起来搞文化吧”……至于《创圣》的“好舒服”是什么意思,就有待慢慢研究慢慢理解了。我并不是一个萝卜控,作为一个“什么动画都想看”并且看过N部动画的老漫迷,其中有那么几十部作品是机战片并不奇怪。就机战片本身而言,尽管我看得最多的是《高达》系列,但我很大程度上是《超时空要塞》的族群,特别《可曾记得爱》让我百看不厌(其中林明梅唱的那首同名歌曲,个人觉得配合着电影画面更有感觉)。《高达》系列的政治色彩很浓,除了《SEED》等少数偶像化的类型,大多作品都能折射出导演对国家政治的看法,不同的导演会向观众灌输不同的价值观。有的把战争描绘成一首史诗(如“高达之父”富野由悠季:《0079》、《Z》、《逆袭的夏亚》);有的无限度拔高爱国主义,强调“为国捐躯”的意义(如今西隆志:《自护的残光》、《MSIGLOO》);有的则着重刻画战争中的爱情、突出士兵的日常生活(如饭田马之介:《第08MS小队》);有的则审视战争的非理性,拒绝用浪漫化的战争和英雄主义掩盖个体的伤痛(如高山文彦:《0080:口袋里的战争》)。相比《高达》系列,《超时空要塞》并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国家情感和政治色彩,河森正治更强调的是“文明”这个概念,往往就是纯粹地去讲述主人公的经历和命运,然后再以河森的三大主题——歌声、爱情、文化——的冲突去演绎这个过程。《超》系列很单纯,它不对国家政治作出过多的评判,你看其他战争片的时候,也许会对某个天才将领产生认同感,但《超时空》系列往往不会有这方面的心理导向,军人在剧中很活跃但“英勇善战”总不是最大的亮点,你喜欢上他们的理由会有很多种,甚至可以是不羁和多愁善感,但不会是“精忠报国”和如何有效率地剥夺别人生命的才能。《超时空》的故事主题侧重于对文化进行思考,此外的一切可以处理很朴素,一旦简单起来,可以简单到“我要你们听我唱歌!!”……的地步,比如《超时空要塞7》。(另外,《高达0080》的导演高山文彦、编剧山贺博之和人设美树本晴彦,都是出身于《超时空要塞》初代班底的,这也是为什么《0080》的风格在《高达》系列中显得与众不同,反而与《超时空》更为接近的缘故)。《超》系列虽然不乏激烈的战斗场面,但暴力往往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或唯一)手段,河森想传达的是那种文化的冲突和溶合,如何构想一种即可以保持自身的文化独立、又能让文明之间相互尊重地交流,是河森一直很烦恼地去思考的问题。事实上这个主题过于庞大,让人难以理解,包括河森自己,所以河森到中国的蒙古草原上旅行时,看到很多人已经不会骑马射箭,他居然当场内牛满面……(-_-b|||)总的来说,河森往往看待问题时总能超越国界,而不是像很多战争片那样,用“大义”、“英雄”之类去作为浪漫化战争的理由。纵观《超时空》系列,虽然每个角色都有自己国籍(或效忠的团体),但“国家大义”这个概念始终显得很模糊,“文化”才是不变的第一主题。尽管河森早早地让中国人成为他的作品里的主角(大概中日建交的蜜月期,是引起河森对中国产生兴趣的原因之一),但真正使他和中国结缘,是在拍完《可曾记得爱》之后。几年的中国之行,让河森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用一句话,去衡量一个国家。河森在中国的几年里,时常跑去少数民族居住区域了解当地的风俗,明明是在同一个国家里,那种文化的差异所起的冲击,让河森大为震撼,在《超时空要塞》里突出文化冲突的他,也不得不感叹现实中的文化冲突,远比他想像的更为激烈。即便同是“汉人”的地带,各地区的文明也是差别很大的,所以你不能用一个观点去评判整个中国(事实上“中国”换成“日本”、“美国”、“西方”也是成立的)。在中国的生活和见闻,对河森之后的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河森更为深入地去思考文化冲突,特别是《超7》和《超ZERO》这两部作品尤为明显。除了初代的主角林明梅是中国人,我们还可以在河森的作品里屡屡看到中国元素——《超时空要塞2》提到万里长城;《超时空要塞7》千叶长官有几次穿着唐装出场,他还是林明梅的狂热粉丝;《超时空要塞ZERO》福卡队长和恋人曾去中国旅行;《超时空要塞F》女主角李兰花曾在中华餐馆打工;《上海大龙》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台词为中文(配音员除女主角外多为日本人)。……有些人士说河森在《上海大龙》中过度表现中国的贫穷面,其实不然,河森一直就反感某些传媒对中国过于单一化的宣传,即便曾来过中国旅行,他也谦虚地认为自己没有完全了解中国(事实上就算中国人自己也无法办到完全了解)。河森曾这样评论他的中国之行:“随着我深入中国内地,电视机越来越少,而孩子们的眼睛却越来越纯净了,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日本的孩子生活条件这么好,却没有这样纯净的眼睛呢?”河森眼中所看到的,是80年代那个纯朴的、孩子们在大街上嘻笑玩耍、搬张凳子坐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的中国。河森对过度的工业化有一种本能的反感,他并不喜欢将奢华的城市视为“进步”的象征,这点在《地球少女》和《超ZERO》中就有所体现。所以《上海大龙》中行使“救赎”的,是一个心地单纯但充满想像力的鼻涕男孩,而不是那些驾驶着高科技战斗机的“成熟的大人”。在《ZERO》中,原始化的文明不代表“愚昧落后”,它只是与你的生活方式有所不同,这种概念早在《上帝也疯狂》中已有反映,而河森则以自己的理解套在战争中。达尔文提出的生物“evolution”,可以解释为“进化”,也可以解释为“演化”,然而这两个概念却有很大不同,“演化”更接近于“入乡随俗”的概念,比如鲸鱼为了求得在海洋生存,将自己演变成鱼形,而海洋生物为了能够居住在陆地上,则退去了尾巴替换成四肢,这些转换都无所谓“进步”与否,只是单纯的适应环境需求。河森对文化冲击的复杂感受,在《超时空要塞7》中得到了具体且极端的体现。初代虽然被奉为经典,但这部作品却让河森本人感到痛苦,特别是在中国之行结束后,河森一直陷入了反思:明美(明梅)的歌声是否真的感动了敌人?明美的歌声是不是被军方和政客利用了?明美的歌声是否真正发挥了化解仇恨的作用?我们都看到,大多战争片(和武打片)都有一个毛病,就是明明本质是宣扬暴力,却要将这种暴力说成是“和平”。为了保证施加暴力的合理性,编导会在故事中放置(而不是“塑造”)一个“天生的坏人”,他坏到了极点,坏得一无是处,仿佛一生下来就是恶魔,而没有一个在文化教育中变坏的过程,他活着就是在给和平制造麻烦,只要把他杀了就能实现和平,只要把他杀了所有人就都能获得幸福快乐的生活,可谓“杀之有理”。于是高大全的主角施加的暴力变得大义凛然,暴力变得崇高,暴力变得伟大光荣正确。这种将战争的罪恶粗暴地归咎于“一些别有用心”的“天生恶魔”、而不是去思考战争非理性的观念,显然不是河森想要的,《超时空》初代多少还有一点“杀死BOSS就能带来和平”的影子,但相比其他战争片已经显得很模糊,而此后这个概念则在进一步被淡化,《PLUS》、《7》、《ZERO》都没有在结局阶级美化暴力的作用。这些复杂的情感,使《超时空》史上最偏执的和平主义者诞生了,这就是巴刹那,个性虽然粗鲁但拒绝对别人施加暴力,他对政治、军事、战争、偶像之类丝毫不感兴趣,只是想用歌声去感动别人。这种极度一根筋的性格,使得那些一开始不喜欢巴刹那的人,也会在最后对他产生好感,因为其他人都在勾心斗角,只有巴刹那一如既往地执著于自己的梦想,让人为之感动。《超7》的最终结局显得非常理想化,所有反派和配角都被巴刹那的歌声打动,成为他的粉丝,众人之间不再有仇恨,歌声终于化解了一切危机和矛盾,和平在“非暴力不合作”中降临。于是本片打破了解决恩怨必须用武力的传统模式。可如果没有“主角威能”和编导的偏袒,巴刹那的下场不会比甘地更好。作为一部动画,就像童话那样,虽然夸张但毕竟寄托着作者的美好愿望,所以我们只需要去欣赏它的故事,无须去纠结于它的合理性。然而爱思考的河森无法忽视《超7》的和平主义过于幼稚——而且这种和平结果还是建立在巴刹那无所不能之上,很大程度上是用超人英雄去遮盖文明冲突,而不是深入地去审视、正视这些问题。此后的作品里,河森不再采用这种美好但不切实际的设定。河森正治和高山文彦(《超1》的副导演)都对战争持否定态度,都能对交战双方给予较为客观的描述,但两人的和平理念有所不同。高山的和平思想是带有家国概念的,他寄托的希望是人能够不屈服于政治绑架,别让大多数人的生命成为政客获利的道具,理念有点类似于《西线无战事》。而河森不是这样,他的和平思想是没有国界概念的,更接近一种“上帝的视角”(倒不如说“上帝也疯狂”吧~~),《超》系列的人物虽然有自己的效忠对象(包括国家、团体、组织之类),但“国界”始终不突出,即便《超1》很明确地把主角之间的战斗划分为地球军和外星部队两大阵营,但河森只是把这一切描写成人与人之间的战斗,而不是种族与种族的战斗,这一理念在《超》的后续作品中更为明显。自从《超时空要塞》初代以来,“文化冲突”就一直纠结着河森,中国之行只让他的这种纠结有增无减,而随着时间和认识的增加,河森的想法也产生了一些改变,到了现在,不再去粗暴地否定其中一方的文明,而是试图像库布里克那样,跳出狭隘的人类视野,从“上帝”的视角去审视。当然,不管河森再怎么装逼企图用超人类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他也同样是个普通人类,既然如此,作为凡人,他就有偏颇的一面。有时候河森的环保主义显得有些极端,如《地球少女》因过度谴责工业对大自然的破坏,以致被人吐槽他“反科学”、“气功大师”、“河森神棍”、“河半仙”、“传教士”,而到了《超时空要塞ZERO》中虽然河森有所收敛,却也因为对作为孤岛原住民的女主角萨拉投入过多的同情,让《ZERO》看起来貌似批判科学赞美魔法,尽管河森没有“反科学”的意思,但他在制作动画的过程中的各种矫枉过正——更确切地说,是无法准确地表达出河森自己对文化的思想,在“文化冲突”这一现象中总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结果让作品有点像“反科学”了。关键是,这个平衡点太难找,无论是河森本人,还是其他人,都难以用言语轻易解释清楚,它的沉重让人类那颗小小的心灵难以承载。从反战的角度来讲,《ZERO》在这方面则要比河森以往的任何作品更为成熟,以往要么是把主题过度哲理化,距离普通人太远,要么是像《超7》那样充满理想主义,而《ZERO》则是恰到好处地将战争的非理性、和对普通人造成的伤害展现了出来,很出彩地用大自然谴责了战争。只是,最后一集把主题拔得太高,显得有些“神棍”,没有高山文彦的《高达0080》来得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不过,尽管《ZERO》还没能像《0080》那样完全排除英雄主义、切中战争的要害和虚伪浪漫,但已经办到了把握好反战视点,没有用道貌岸然的理由掩盖、淡化战争的丑恶面(今西隆志倒很喜欢这样做,经常把战争英雄主义化),不失为一次优秀的反战表述,可以视为河森和平理念的升华。明梅的堂兄林凯(林介生)一直被人们视为反面人物,尤其美版(《太空堡垒》)的小说更是对其持批判态度,认为他很虚伪。不过根据《ZERO》的剧情,林凯对军人的厌恶虽然偏激但也并非不可理解,而《ZERO》的女主角萨拉几乎是林凯的翻版,巴刹那则走得更远……批判暴力是件好事,可回避暴力就是一件好事吗?人性中总有一股征服欲,小至个体的争论,大至国家的战争,都在体现着人类好胜的一面,它是人性组成的一部分,不是你用几句说教就能抹杀它的存在。河森在思索着,自己的作品是不是有点逃避这种野性了。到了《F》中,暴力又成了解决问题的手段,只不过和初代有所不同的是,这次的暴力成了一种无奈,而初代的“文化吸收”在《F》里则变成了“文化共存”。《再爱一次》作为《超时空》的十周年之作,引来了不小的争议,本片几乎可以说是综合了初代和《可曾记得爱》的主线、然后再精简成6集的作品,部分人士认为本片是在重复旧作的主题。我个人对《再爱一次》并不反感,如果你能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它在《超时空》系列中所起到的转折作用,尽管本片不是由河森正治亲自执导,但河森中国之行结束后,他的一些理念在《再》中得到了体现。其一:否定初代的歌姬模式,即河森提出的质疑:“明美的歌声被军方和政客所利用”。在本作中,歌姬是主动出击挽救大局,而不是在军方的要求之下,这点不同于初代和《可曾记得爱》。此后的作品对歌手的定位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歌手拥有自己的独立意见,不愿被军方或政界摆布(如《7》巴刹那),一种是对“歌手被利用”进行浓厚的描写(如《PLUS》沙朗),截至《F》为止,再也没有出现初代的模式。其二:突出“相互理解”的概念。除了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宽容、歌姬(伊丝蒂)受到爱的启发最后唱出了打动所有人的歌声,还有“文化吸收”和“文化共存”的区别,这一特点在《7》中有了一定的发展,到了《ZERO》和《F》则被固定了下来。其三:首次以非战斗人员为主角(这点不知有没有受到《高达0080》的影响,这两部动画都是美树本晴彦的作品)。此后同样是非战斗类型的,还有《7》里的巴刹那和米莲。所以《再爱一次》并非简单复制初代的故事,应该说它是对初代的价值观进行修改的一部作品,也是从“武力夺取和平”向“和平主义”过渡的第一步。尽管6集的篇幅无法溶入更多的诠释,造成了本片表达上的不足,但这部作品并非没有优点(而且伊丝蒂在最后决战中唱的歌曲非常好听)。最后来谈一下初代歌姬林明梅。《太空堡垒》的灵魂人物是瑞克·亨特(即一条辉),他的精神鼓舞着后续作品的人物战斗下去,而作为故事原型的《超时空要塞》的灵魂人物则是林明梅,她才是后世众人的精神偶像。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日两版的侧重点的不同,美版的重心在“抗争”,日版的重心则在“文化”。事实上,明梅在最初的构想中,只是一个中国餐馆里给一条辉揣菜的路人甲,但明梅的设计者美树本晴彦提议让其步入明星之路,原因是美树喜欢明梅的原型中森明菜和松田圣子,而且这个角色是他高中时代就构思出来的,希望她能够在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建议将会让《超时空要塞》的走向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随着故事创作的深入和剧情需求,明梅也从最初的路人甲被提升为配角、然后是女主角之一、最后是对战争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女一号,而到了剧场版《可曾记得爱》中,明梅被直接提升为核心人物,后来的各部续作中,明梅更是成了精神领袖一般的存在。除了作为前传的《ZERO》,每部作品都可以看到明梅的影子,而与她关系最远的《PLUS》,亦出现了她的歌曲。某次,记者提到明梅身为女主角却有些地方不是很讨人喜欢,河森对此的回答是:“当时我们就是想与众不同(注:80年代以前的动漫女主角多为完美女性、童话公主或花瓶)。为什么动画片里女主角的性格就一定要完美呢?我想她也会像常人一样有自己的缺点吧。”确实,爱明梅的人很多,恨她的也多,而我是属于脑残粉的那种。围绕着她的争议,主要还是那段三角恋的问题,不过我个人对一条辉(瑞克)选择谁并不是很感兴趣,我只是单纯喜欢明梅这个角色罢。至于明梅的任性和缺点,难道你就没有任性的一面、没有缺点?在我看过的N部动漫中,明梅的性格绝不是最过火的那一种,她的缺点是在我可以容忍的范围内。河森就是要让明梅显得不完美,正因为她的优点和缺点都如此鲜明,才让她成为了《超时空》系列中个性最为丰满的形象。红极一时的角色向来不乏,靠着肥皂剧化的宣传暂时人气高于明梅的也屡屡有之,但像明梅这样多年来都让人争论不休的立体人物却少有。不喜欢明梅可以有很多个原因,但喜欢明梅只需要一个理由:可爱。不管你对“可爱”的理解是外表,还是气质。对于明梅的结局,《太空堡垒》和《超时空要塞》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美版的续作《哨兵》中,婚姻不幸福的明梅活在了孤独和痛苦中,一直沉浸在过去的岁月里。而在日版的续作《FlashBack2012》中,河森则告诉观众,明梅变得更加坚强、更有责任感了,在明梅向无人的舞台致敬的那一刻,她已经走向了成熟,不再是那个只会一哭二闹的任性女孩。当然,这两个结局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明梅依然爱着一条辉(瑞克),只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我很喜欢某个网友评价明梅的一句话:“明梅失去了爱情,但她得到了整个世界。”纵观《超时空》系列,不正是如此么。初代中除了明梅,有些配角我也很喜欢,如老大哥福卡、假小子金扬、格罗弗舰长、布里泰等等。初代实在创作了太多鲜活的人物,从仨主角到众配角都成了后续作品难以超越的经典。河森正治和“高达之父”富野由悠季不一样。富野能够放开手脚,让别人去诠释他的作品,《高达》的制作团队迅速壮大,成为机战片的领头羊(不过,在面对《SEED》的时候,富野只好摇摇头说:“这不是我的作品,我才不看”)。河森不一样,他始终把创作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避免别人歪曲他的理念,《超时空》系列即便不是河森亲自执导的作品,也是由他在幕后主持大局。总的来说,河森与其说是个动画导演,不如说更像个思想家,他讲述的故事总是很雷人,末端很“神棍”,但却溶入了诸多哲学性的思考,这些故事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往往不是画面不是战争甚至不是剧情,而是那些难以解答的疑问。PS:请勿拿《太空堡垒》来衡量本文提到的内容,尽管《太空》出身于《超》,但已经是世界观完全不同的两个故事。==============================附:《超时空要塞》系列扫盲(高手请跳过)《超时空要塞》初代,全36集。出品时间:1982年;故事时间:2009年。(经典佳作,不必多介绍。本片与《超时空世纪》、《超时空骑团》并称“超时空三部曲”。美国发行的《太空堡垒》则是由本片和《超时空骑团》、《机甲创世纪》合并而成的新故事。美版和日版的世界观、故事结构、人物塑造、配乐都有很大区别,并且有各自的独立续作、小说、漫画、游戏。美版的剧情更偏西化,且有“尊莉(未)沙抑明美贬林凯”的倾向,小说版更为明显。)《可曾记得爱》,出品时间:1984年。(又一部不可忽略的经典。根据初代重编而成的两小时电影版,部分内容可视为对TV版的修正,本系列的后续作品中,经常同时延用初代TV版和剧场版的部分设定。另外本片堪称宅男制造机,是御宅文化的重要起源之一,庵野秀明就是从这部片子跑出来的……)《FlashBack2012》,出品时间:1987年;故事时间:2012年。(五周年之作。MTV动画,没有多少实际剧情。主要是将林明梅唱的歌曲编成一部专辑,顺便交待了明梅的最后去向——结局不同于美国的《哨兵》。)《超时空要塞2:再爱一次》,全6集,出品时间:1992年;故事时间:2089年。(十周年之作。饱受争议的一部作品,个人并不觉得这片子很糟,其实本片是河森从“武力夺取和平”逐步向和平主义过度的转折点。《宇宙骑士》的主角D-BOY在片中跑龙套。)《超时空要塞PLUS》,全4集,出品时间:1994年;故事时间:2040年。(口碑仅次于初代的佳作,画面风格与系列其他作品有很大不同,因为其中一位导演是渡边信一郎。本片于1995年被改编成剧场版,剧情相同,但有替换部分画面。)《超时空要塞7》,全52(49 3)集,出品时间:1994年;故事时间:2045年。(本系列又一部倍受争议的作品,主要是本片传达了偏执的和平主义,让人觉得过于理想化。最后3集为电视上未播放的OVA,与初代故事紧密相联,即便对《超7》不感兴趣的朋友,也建议把这3集看一下。初代登场的麦克斯与米莉亚是本作的主角之一。)《超时空要塞7:银河在呼唤我》,出品时间:1995年;故事时间:2046年。(半小时的剧场版,剧情与初代相联。)《超时空要塞Dynamite7:爆炸》,全4集,出品时间:1997年;故事时间:2047年。(十五周年之作。延用了《超7》的人物,但除了男主角依然是巴刹那,其他主角都是新角色。故事独立成章,与《超7》没有过多联系。因为是精心制作的OVA,画面比《超7》精美,口碑也更好一些。)《超时空要塞ZERO》,全5集,出品时间:2002年;故事时间:2008年。(二十周年之作。初代的前传,画面很唯美、充满诗意,本片诞生了系列史上唱功最深厚的歌曲。初代登场的福卡队长是主角之一,某些字幕组将他的名字译成“霍克”,注意配音员是神谷明。)《超时空要塞F》,全25集 剧场版二部。出品时间:2007年;故事时间:2059年。(二十五周年之作。我个人不太喜欢的一作。基本上《超》迷对待本片的态度,有点类似元老《高达》迷对待《SEED》,事实上《F》和《SEED》确实是一对哥们,总编剧都是吉野弘幸这丫……当然本片也有正面影响,其中女主角李兰花的“兰花指”被奉为经典,多次被恶搞……剧场版是根据TV版重编而成的故事,分《虚空歌姬》和《恋离飞翼》二集播出。)(2012年是本系列的30周年纪念日,河森忙于制作《AKB0048》,估计没有空闲参与《超》了,不过官方推出了初代的高清版,此外没有其他消息,反倒《太空堡垒》在这年有明确的续作……)[相关作品]《超时空骑团》,全23集。“超时空系列”第3作,收录于《太空堡垒》当中,为第二部分《机器人统治者》。日版中女主角与《要塞》并无关系,这是美版修改的,其他美国出产的作品和资料都延用了这一设定。《超时空世纪》,全35集。“超时空系列”第2作,和《超时空要塞》同一班底,依然由石黑升执导、美树本晴彦提供人设。《超时空世纪02》,全6集。名义上是《超时空世纪》的续作,实为独立成章的作品,世界观、登场人物、故事时间都与前作不同,不看前作也毫无影响。导演是参与过《超时空要塞》初代的高山文彦。(以上三部作品,可视为《超时空要塞》的衍生作。)《高达0080:口袋里的战争》,全6集。作为《超时空》迷,你未必得去看《高达》系列,但有一部作品你不能错过,这就是《0080》,该片放在系列中显得很另类,成就这部《高达》巅峰之作的,正是来自《超时空》班底的高山文彦(导演)、美树本晴彦(人设)和山贺博之(编剧,GAINAX创始人之一),因此《0080》不同于其他作品的“战争史诗”格调,而是更为突显普通人物的命运,风格反而与《超时空》更为接近。你可以看一下Macross的人们如何去看待高达的世界。《机甲创世记》,全26(25 1)集,收录于《太空堡垒》当中,为第三部分《新生一代》,不含为OVA的第26集(但美国官方决定将OVA重制成一个独立故事,2012年制作完成)。《太空堡垒2:哨兵》。《太空堡垒》正统续作,也是《堡垒》系列第一部高度原创的作品,因为商家撤资导致本片半途而废(但漫画版有继续连载)。故事时间发生在TV版第一部和第二部之间,影片涉及到了瑞克(一条辉)和莉莎(未莎)的婚礼。对于明梅的结局,本片给出了和日版完全不同的答案。《未说的故事》。《太空堡垒》的续作,其实这部作品就是《无限地带23》,美版修改了一些设定,再增删一些片断,使它看上去和《太空堡垒》有些关系。但影片本身的不伦不类饱受恶评,美国影迷充满失望和愤怒,官方将其视为奇耻大辱划入黑历史,美版导演卡尔·梅塞克也因为不满自己的一些制作理念被制片方砍掉,拒绝承认《未说》是自己的作品,选择性失忆假装它不存在。《暗影编年》。太空堡垒》正统续作,由美日韩合拍,天野喜孝提供人设。剧情紧接着TV版第85集(其中前半小时以简化的方式粗略地交待了《新生一代》的结局)。这部作品在画面质量上制作得很出色,但剧情不适合拍成电影版,主线很不明确,故事才刚正式开始就结束了,给人的感觉像是“TV动画前4集”。初代主角瑞克有登场。(PS:《太空堡垒》之所以要合并三部作品,是因为当时美国规定电视上播放的动画必须在65集以上,然而这种不得已的拼凑却取得了意外的大成功,周边作品、续作、小说陆续浮出水面,最终《堡垒》系列脱离了《超时空要塞》的设定,成为一个独立的存在。注:《太空堡垒卡拉狄加》与本片毫无关系,只是中文译名碰巧相同。)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