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西方,我们如何前行——再看徐克《狮王争霸》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6 03:51:11人气:0
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

视频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状态:HD1280高清国语中字版年代:1993

主演李连杰关之琳莫少聪熊欣欣更新时间:2020-08-06 19:33:31

晚清末年,大清帝国摇摇欲倒。面对外敌来袭,慈禧太后鼓励民间习武抗敌。李鸿章为了逢迎太后,举办起一年一届的“狮王争霸”大赛。“狮王争霸”其实就是各们各派舞起狮子头,以武力争夺锦标。 “狮王争霸”的消息一传出,各大门派纷纷摩拳擦掌,暗中招兵买马。一时,京城门派冲突四起。黄飞鸿(李连杰饰)上书李鸿章欲取消“狮王争霸”,无奈李鸿章没有理会。无奈之下,黄飞鸿只好亲自参…

再看徐克《狮王争霸》那天看过贾樟柯的一篇访谈,大意说是港片潜移默化了他的电影观,甚至还说《三峡好人》完全就是武侠片的构造:关于寻找,并解决问题。贾樟柯的电影我一部也没看过,虽然一直很想看,尤其是在深圳参观过世界之窗后,非常想看一下他的《世界》,但确实没有看成。相信早晚会都看看的吧!还是别说贾樟柯了。前几天又看了一遍《狮王争霸》。还是在中央六电影台。最近这台老放他和李连杰的片——不过中央六台不管什么片都是放一遍又一遍的,而且经常以换分类的方式来播,比如徐克系列,或者李连杰系列,这个重复的可能性就很大了。这部片我不知道具体看过几次了。最早的印象是读高小的时候,还是放露天电影,就在我们高小那高高的阶梯下面的那个狭长道路上,竖起两个高的杆子,之间挂大银幕。我记得那次没看全,开始看的时候已经是大家在那里说“爱老虎油”了(我突然想自己的记忆是不是有些混乱——因为高小并没有学英语,怎么知道“Iloveyou”是什么意思呢?不排除私下同学之间的超前学习,但自己心里还是有点没底),对于十三姨这个怪怪的角色那时还真是有点迷糊,“岔了辈了”。除了最后群狮乱舞的场面外,记忆最深的人物竟然是“鬼脚七”:他的腿上功夫实在是被徐克拍的太出神入化、瞠目结舌了,连李连杰恐怕都得敬畏三分。但也许是他的经历打动了我:被社会所抛弃,沦为社会最底层的人人可以唾弃的一分子,但最后还有那么一个热心的人能够收留你,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怀!这次看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这些细节的印象,但徐克的黄飞鸿系列最令我深有感触的其实还是他的电影中着力表现的:时逢乱世,一个个体能够为社会做些什么的问题;以及到底该用何种态度面对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竞争,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的问题。这些问题和最近颇有些火的大国崛起话题可以相互交织来探讨。大国崛起应该绝不仅仅就是简单的机缘巧合,因为所有的国家都是在你追我赶的。某个国家在某段时间突然崛起,绝对是有其必然因素的(事后诸葛亮),但同时因为同样的因素,可能又为某些问题埋下伏笔(还是我们的老老祖宗老子的话充满了真理性: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但静坐等待祸福来提升自己尤其是增加国家的竞争力似乎是很不现实的(中国古代历王朝似乎有静待的取向,经典话语就是“我自受命于天”,如果作为建朝初期骗骗人还可以,等到王朝都快崩溃了,还有这样的想法就实在有点傻得可爱。因为从根本上讲历朝统治者不过就是不同时期提供公共产品的竞争优胜者),这个时候就必然会产生采取如何态度、如何手段面对竞争的问题。徐克的黄飞鸿电影里面通常会刻画面对这种情况的几种中国人:第一种,完全西化的。以十三姨为代表。这个人物其实在几乎所有黄飞鸿电影里面都起到西方科技和价值观的引介者的作用;第二种,反对西化的。大部分的清朝官员,还有一些有血性的江湖人士(义和拳是历史上的典型,电影里面也有许多不同的结社)。这两种人的目的和表现也是截然相反的,前者目的是为了维护既得利益,表现为既谄媚又暗里不合作,或借之打击国内民众。后者目的是为了维护即定的生活状态,表现为全面排斥,不管是东西还是人;第三种,是对西方的到来无所谓的,只要能够获益或不影响自己按照先前状态获益,这种人很多,基本是作为模糊的背景来讲述的,部分官员,大量的黑道人物,他们的利益与西方列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或作为买办,或勾结白人贩卖猪仔、鸦片,或卖买军火,欺压百姓;最后一种也是最少的人,就是由危机感转化成紧迫感,觉得应该有选择的吸收西方科技,并主动参与到竞争的有识之士。这里面有少数的官员(李鸿章被塑造成类似于这样的角色,估计是内地许多观众觉得有些不理解的,但估计更接近于其真实面貌),也有像孙文这样的知识分子,更有一些直接面对商业竞争的民族实业者,如购买蒸汽机的宝芝林掌柜黄麒英,因为他们对竞争压力的感受更直接,也更迫切。黄飞鸿在这里也是作为这样的正面角色所着力刻画的,虽然有些时候他表现得有些像一味排斥西方的江湖人士(这可能是为了满足潜在的中国普通民众的民族情绪而为票房市场作出的某些考量),但一旦认清现实,在十三姨的开导下,他基本都能迅速接受西方事物,并作出实用主义的选择。这几种人的再现,是否是成功的呢?或者说是否能够代表当时的那种真实呢?因为我们毕竟是在若干年之后拍出来的反映那个时代的片子,况且这些黄飞鸿的故事基本上是编剧们编出来的,那么这种分析对于理解当时那个时代是否还有意义呢?个人认为,应该是艺术的再现了当年的情形的,而且可以为现在人警醒或借鉴。许多问题,在我看来不是说商业片就应该回避的。商业片也应当有价值观,因为它毕竟是作品。如果你的价值观得不到认同,就会被观众所唾弃,最典型的莫过于近期内地著名导演拼凑出来的几坨著名垃圾。这一点在我少得可怜的好莱坞电影视野中有体现,因为不管情节怎样离奇,这些片的结尾都基本是大团圆,主题得邪不胜正。徐克的电影,可以说非常完整的体现了这种正统的价值观(我理解的首先是他立足于香港社会的正统),而他最着力刻画的是中国传统所一直培养的武侠意识——在国家危亡的时刻,上要匡扶社稷,下要救助贫弱的个体,正如同金庸所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大陆近几年来这几部大陆导演所谓武侠,简直垃圾不堪。要么陷入国家体制下的代言,要么不过是人肉搅拌机。武侠意识是与市民意识相对应的。只要是当市民对国家体制的不信任感增强的时候,武侠意识就会崛起。因为武侠意识首先就体现为对国家公力救济的一种不信任,对私力救济的一种期待。虽然这种意识不过是某种读者观众的自我满足,但这种意识的健康成长也是需要培养的。大陆现在的武侠流行的情形正好说明现在人们有这种意识的需求,但还不成熟,或者说这种待有责任感意味的市民意识(传统武侠为国为民的气质内涵)在这个价值取向多元的时代已经没有成长的土壤。玄幻当道,妖魔鬼怪的肆虐横行,从一个侧面可以看作是集体意识对现代化社会的背弃,并寻找到的获得点滴精神满足的替代品。曾经有一种说法(现在说的好像就比较少了),说香港是文化沙漠。但我更相信如果有文化沙漠,那么也不是在香港。或者即使那里真的是沙漠(从文化的固体载体的数量少上来讲),那么在沙漠中的人才对水有着更深的体悟和渴望。当黄飞鸿的佛山无影脚无数次的以各种不同的演员在我眼前展现,我突然想,正是这无数的不同模样的黄飞鸿,以同样不畏强暴、兼收并用、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的精神,给了中国不断崛起的力量。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