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120救护的日与夜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5 10:11:33人气:0
生死时速

视频生死时速状态:高清年代:1994

主演基努·里维斯桑德拉·布洛克丹尼斯·霍珀更新时间:2020-08-06 18:37:26

退休炸弹专家佩恩(丹尼斯•霍珀 Dennis Hopper 饰)因不满政府的退休政策,产生了报复社会的念头。他先是在电梯里安装炸弹,劫持人质勒索100万美元赎金,但被特警杰克(基努•李维斯 Keanu Reeves 饰)拆除了炸弹,救出了人质。佩恩趁乱逃脱。 一计不成,佩恩并没有放弃,他继续他疯狂的计划。这次他炸毁了一辆公车,并在另一辆公车上安装了炸弹,只要该公车的时速超过了50英里就不能…

前两天,朋友跟我聊天说起碰到一个做过120急救的快车司机,我激动地问她有没有听到一些有意思的故事,因为那时我正巧看完一个在上海拍摄的、讲述120救护人员工作状况的纪实系列片。生活中的讲述或许比纪录片来得更加真实,是的,她听到的确实很真实,真实的有些“哈丝丝”(上海话“害怕”):前方高能,请注意避让!!“半夜出车是家常便饭,经常看到断手断脚的,人被压扁的,因为要上前,很多事情不能不做,比如,如果手断掉了,要把手臂放到冷冻箱里冻起来,如果是人被压扁的话,还是要走过去,测一下心跳确定死亡......”这几句话的杀伤力,绝对比看纪录片受到惊吓的总和还要多,要经历多少,才能让他如此平淡、不惊波澜地讲述这些画面需要打马赛克的种种经历?《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是国内首部聚焦一线救护人员的纪实片,一辆车,一名驾驶员,一名急救员,一名急救医师,构成一支院前急救小组,在医务人员到来之前担负现场救护的任务,自然灾害现场、各类事故现场、重大活动现场等,几乎都有120急救或待命,纪录片精挑细选出上海市三组急救队伍,进行了一个夏天的跟踪拍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120对市民的救护,以及急救人员们的日常。既然是精挑细选,那就按照惯例,先从颜值说起......A组网友都说像陈赫,瘦版的你没看错,确实是姚明,不知道姚医生喜不喜欢打篮球?A组吉祥物B组急救小天使,他诠释了什么叫做颜值和能力并存没事爱撸猫的急性子大叔爱嚼口香糖的淡定老司机C组最美女急救医生C组颜值担当默默奉献的急救员上海拥有急救车800多辆,是目前全国配备数量最高的城市之一,但也要承担近2400万人的日常急救,平均每4万人拥有一辆急救车,全年急救业务总量约76.3万车次,上海一共有急救分站157个,换算一下,大约每个分站1天就有13.3次!!也就是说,每2小时不到就要出车1次!!当病痛突然袭来,当绝望悄悄逼近这群人将临危受命,争分夺秒,与生命赛跑在市北医院除颤8次,需要马上转院到十院的一名病患,在救护车上忽然又室颤发作。一边翻看病例一边用余光盯着监护仪的吴昕医生,立刻抄起机器除颤,心肌梗死化险为夷。面对如此紧急的患者,120所能做的就是保证病人在转院路上的安全,以及尽快的送达目的医院救治。同时,急救车已向呼叫中心通报了患者的情况,呼叫中心立即联络十院准备好除颤仪。救护车在深夜的上海街头飞驰,车速表显示最高时速已达到了130,五公里的路程,仅用时3分40秒安全到达。十院开通了绿色通道,患者被推入了导管室,立即进行了心脏介入手术,从而得到了最快速的治疗。这是一场完美的配合,120的紧急救护和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的环环相扣,赢得了更长的黄金救治时间。要达到如此高效率的运作,就需要急救医生有高超的技术,以及团队的默契配合。吴昕10秒插管成功张星抬抱病人,抱起就走三人轮番进行心肺复苏B组堪称黄金组合,从技术上来讲,吴昕的能力 张星的体力 陆坚宗的速度,能力值MAX;从性格角度来说,急性子的张星,碰上总是很淡定的吴昕,再配上反差萌强烈的陆坚宗,好比一碗搭配得当的皮蛋瘦肉粥......各有互补,非常河蟹,他们也笑称自己为“铁三角”。就是这样的铁三角,曾将心跳停止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背后是他们的耐心救助,和不计辛劳地全力付出。在上海7月份的桑拿天,手套里的汗可以倒出水来。除了这些,有时候还需要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急救、处理子女不肯前来的窘境......到生活在垃圾堆里的病患打了30多次电话,患者儿子却始终没有露面“辛苦”是急救从业人员的关键词,然而在长期供需矛盾的情况下,急救中心常年超负荷运作,虽然能够理解患者的恐惧心理,但现实是,有很多非紧急患者,把救护车当出租车,把急救人员当抬抱工具,不但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更是一种自私的行为。普通发热,但家属执意要从宝山送到中山医院小姑娘脖子扭了也打120....急救人员无法拒绝患者提出的要求,但救护车毕竟还是属于公共资源,怎样才能合理使用每个人4万分之一的急救资源,给真正需要的患者留出急救通道,成为机构甚至每个市民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针对大量非急救病人拨打120挤占急救资源的问题,上海在4月19日开通了一条“962120”康复出院热线,在医院获得救治后仍有行动不便的患者,要从医院回到家或前往养老院、敬老机构的,可以拨打该热线获取接送服务,目前开通电话预约的7个区为:杨浦、虹口、静安、黄埔、徐汇、长宁、普陀。其他区域出发也可以拨打该热线,只是还没有预约服务,只能当天拨打。此举只能稍稍缓解一些120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减少乱打急救电话的发生,而这个只能靠大家自觉。然而另一方面,各家医院接收病患的范围不一,经常会发生120送到医院后,医院不接收的情况......没有系安全带的小男孩撞到了眼睛,导致巩膜出血,120送到最近的泸定路儿童医院,医院判定是眼睛问题,拒收......然鹅,九院只看眼睛,如果有其他问题,不收......所以就演变成了在儿童医院做其他检查,确认没有其他外伤后,再转送到九院看眼睛。这是陆坚宗他们经常会碰到的麻烦,在医院与医院之间来回折腾好几次,既耽误病人的救治时间,又给急救人员加重了不必要的体力负担。其实也是一种急救资源的极大浪费。有时候让人觉得无奈,有时候却又让人哭笑不得......独居老人每天打好几次120,早上刚把他送到医院,下午又再打,当老人回到家2小时后,姚明医生组又接到一个预报电话,结果到现场一看,换了个地方,还是他......急救小组的内心也很绝望啊,可又拿他没有办法......喜感的还有这一段:患者阿婆居住在老式公房,木楼梯非常陡滑,抬抱的时候,急救小组几乎是坐着楼梯一步步挪下去,可能是害怕,阿婆的手紧紧抓住张亮的裤子......危险的是你好么?眼看裤子就要被扒掉了......张亮央求阿婆求放过这场面充满了喜感,我嘎嘎地笑了很久......在纪录片中,有很多素不相识的热心路人出手相助,他们用爱心让这座城市变得更有温度,满满的人情味道。他们可能是擦肩而过的上海阿姨可能是认识不久,但一直跑前跑后的邻居大叔也可能是来自远方的维吾尔族小伙更或者是迅速让出生命通道的驾驶员们可能我们早已习惯了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不闻不问,习惯了漠视,习惯了走开,习惯了叫不出对门邻居的名字,习惯了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很多人......但,有时候生活还是会提醒你,那些最重要的东西,一直都在,默默温暖着你我。也许正因为如此,才会常常有奇迹发生。在我短暂且贫乏的人生经历当中,打120叫救护车是我一直不会忘记的一段经历,患者家属需要在电话中说清楚患者病因与现状,安抚患者情绪,之后就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等待救护车的到来。其实,等120的那段时间是最让家属感到害怕的,因为你除了等,什么也做不了,一分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而这段仿佛真空了似的时间,会前所未有的恐惧死神的到来。我至今仍会记得,当120赶到的时候那种稍稍松了口气的感觉。吴昕医生总说:救人是我的一份工作,救好了也是我应该做的,既然是院前急救的医生,就要把碰到的病人救好,只要做到自己问心无愧了,做到一个急救医生应该做的事情,那你就应该感到开心,感到幸福。不管这人叫什么,多大年龄,来自哪里,救护你,把你平安送到医院的这个信念从一而终,始终没有改变过。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们需要,我们都在。导演组希望通过此片,给予观众更多的关于120的认识,除了生与死之外,还有一些人世间的温暖,他们的情绪能通过每一个拍摄的故事而被大家看到,那些很温暖的东西、有爱的画面,会很深的留在你的脑子里。很喜欢其中一位导演说的一段话:我们现在生活的每一天,哪怕是现在这个时刻,都是我们这一生当中,最年轻的时刻,有时候生命很脆弱,有时候其实并不脆弱,希望观众能感受到生命的一种“坚韧”。——END——copy;本文版权归作者Allie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