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风云几度春秋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4 23:54:14人气:0
视频:直播风云状态:BD年代:0
主演:费·唐纳薇威廉·霍尔登彼得·芬奇罗伯特·杜瓦尔更新时间:2018-11-10 20:40:46
妻子的死给电视台王牌主播霍华德(彼得·芬奇PeterFinch饰)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使他陷入痛苦和悲伤中无法自拔。电视台决定解雇已经无心工作的霍华德,霍华德的老朋友麦克斯(威廉·霍尔登WilliamHolden饰)成为了传达这一噩耗的不二人选。得知自己即将被解雇,为电视台做牛做马多年的霍华德十分愤怒,在第二天的节目上,他竟然向观众们预告,自己即将进行自杀直播。霍华德的这一出格举动…
更完整图文分析版请看http://evarnold7.spaces.live.com/blog/cns!3C4928A5D97A0C8E!1135.entry在去年四月,我曾写过一篇《老而弥坚,相见恨晚》,http://evarnold7.spaces.live.com/blog/cns!3C4928A5D97A0C8E!281.entry倾全力推荐了那部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不朽电影《十二怒汉》。在那篇文章里我说“好电影娱乐人,伟大电影改造人”。就这样又一年过去了,真正能从心底里改造我的电影还是可遇不可求——直到上周看了《电视台风云》,我终于再次体验到了拍大腿、撞脑袋的刺激。同样是上世纪的老电影,同样是西德尼?卢麦特的作品,震撼依旧!可惜这部无比犀利的好电影在中国却并未受到广泛推崇,这有各种因素使然,最重要的恐怕还是因为它是1976年的电影,如果没有人替它好好呐喊一下,大多数人还是不会注意的。我若不是去看那比较有名的阴谋论纪录片《时代精神》系列的话,恐怕也不会有动力去啃这长达两小时的老骨头的。当时我就奇怪了,《时代精神》是近几年的愤青作品,何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大段引用《电视台风云》那么老的电影?《时代精神1》引用了两大段,《时代精神2》又引用了一长段,除此之外这系列纪录片没有再引用其他任何电影片段。等在优酷上看了《电视台风云》后,我才晓得,这《时代精神》系列的这些阴谋论观点,早在30年前就有电影人以这样成熟而震撼的方式表达过了,《时代精神》充其量无非是《电视台风云》的补充阅读而已。所以,如果你没兴趣看我又长又臭的推荐文,却对阴谋论情有独钟,对宋鸿兵的《货币战争》半信半疑,对这个由资本掌控的世界感到晕头转向的话,不妨直接去看看这部《电视台风云》,它既是警示寓言,又是惊世预言,一定是有些收获的。一《电视台风云》讲的是一群“我为电视狂”的人的故事。在一个由导演西德尼虚构的美国第四大电视网UBS(当时三大电视网为NBC、CBS和ABC)里,原本德高望重的新闻主播霍华德?比厄因新闻节目收视率低下而被告知要一周后下岗。重压之下的比厄有些精神失常,他在第二天主播新闻时对着千万的观众说一周后他将自杀。谁知这不负责任的言论却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电视网高层决定将错就错,让他在节目中继续他的疯言疯语。在一次次的事件升级中,比厄愈发疯癫,对整个世界妄加评论,却反而因“敢说真话”而成为无数处于现代性迷茫的观众的精神教主,直至整个事件向谁都无法掌控的方向发展,仿佛有一张无形的网,将所有的人牢牢罩住,将他们推向各自命运的终点……《电视台风云》不是《变形金刚》,剧透是有杀伤性的,所以我对故事只能介绍到这里。这里要着重讲的是它的主题的现代性——正如四十多年前的《2001:太空漫游》仍然是目前最先锋的电影一样,《电视台风云》的故事哪怕从三十年后的今天来看仍然丝毫不过时——甚至比它刚诞生之初更切中人间的要害。这也是《时代精神》得以一再引用该片段落的缘由:荒谬与虚拟的电视,却是给大众洗脑的最佳工具;肆无忌惮的资本运作,嘲弄着西方的民主,模糊着国家的界限……除了苏联是过时的语汇,《电视台风云》更像是拍给三十年后的我们看的预言,预言着金融危机,预言着反恐战争,预言着世界格局,预言着你我每一个新世纪公民的未来人生……《电视台风云》在某些段落毫不忌讳地用最适合的视听语言向观众催眠,这里的“催眠”不是让你觉得无聊得想睡觉,而是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片洗脑,在这些段落中,本片超越了电影,而成为了某种剧场、某种演讲、某种宣言、某种布道。且看下面比厄对着电视直播所说的一段疯言疯语,看它是不是比我的语言更能打动你:“我不需要告诉你们事情很糟糕,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事情很糟糕。现在是个萧条期。每个人都失业,或者战战兢兢地害怕失业。一块钱就像以前的五分钱。银行都完蛋了。售货员带着枪站柜台,满街都是朋克。没有人能知道做什么。这种生活似乎看不到头。我们知道空气不再适合呼吸,也知道我们的食品不再安全。我们坐着看电视,听着某些播音员告诉我们今天发生了15起杀人事件和63起暴力事件,好像这是理所应当发生的一样。我们知道事情很糟糕,比糟糕还要糟糕,应该说是都疯了。所有事情所有地方都疯了,所以我们哪儿也去不了,我们只好坐在家里,慢慢地坐等我们生活的世界越来越小。我们只能说,‘求你了,至少让我们在自己家里可以一个人呆着吧,让我可以吃烤面包,可以看电视,可以给我的车配上钢制辐射板,我就满足了,就让我一个人呆着就好了。’我不会让你一个人呆着。我就是要你发疯!我不允许你抗议或是暴动,不要给你们的众议员写信,我不知道告诉你们写些什么。我不知道对于经济萧条、通货膨胀、苏联人、街上的犯罪事件能做些什么,我只知道首先你们得疯掉!你们应该说,‘我是个人,真该死,我的生活是有意义的!’所以,我要你现在就站起来,我希望你们所有人都从椅子上站起来,我希望你们每个人现在都站起来,走到窗户前,打开窗户,把头探出去喊,‘我已经完全疯了,我再也受不了这样了!’”这段独白与《电视台风云》另两段独白一起,完全可以成为同《华尔街》里迈克尔?道格拉斯的“贪婪”独白和《刺杀肯尼迪》里凯文?科斯特纳的法庭陈述一样名垂影史的大段独白。我们无奈地发现,比厄所控诉的种种“糟糕”状况,三十年来不仅没有丝毫改善,而且愈演愈烈,成为了全球性瘟疫。我们该何去何从?《电视台风云》并未给我们答案。它只是在铁笼里呐喊的那个醒来的人。二观看《电视台风云》时始终会被西德尼的鼻子牵着走,因为这部电影并不属于任何一种类型片。我们跟随着比厄,共同经历着他人格与信仰的三重的蜕变:第一重蜕变,他由刚正不阿、值得信赖的电视新闻主播,蜕变为将职业道德扔到阴沟里的疯癫主持人。他的视界从单纯的新闻制作,上升到电视网的运作规律:他看到了优胜劣汰的残酷本质。他代表着这一层视界发言,在这一层视界,个人的价值尚且可以得到彰显,个人的选择尚且还有意义。第二重蜕变,他由疯癫的主持人,蜕变为煽动大众情绪、揭穿现代媒体谎言的精神教主。他的视界再次提升,他超越了UBS,上升到了社会大众:他看到了煽动的力量,他看到了群体的无意识。他代表着这一层视界发言,在这一层视界,个人仍然可以有所选择,但个体的声音将埋没于社会的洪流之中。第三重蜕变,他由维护旧价值观的精神教主,蜕变为为资本家鼓与呼的跳梁小丑。他的视界再次超越社会大众,上升到了推动世界的背后力量:资本。他代表着这一层视界发言,在这一层视界中,个体不再有所选择,资本决定着个人的命运。正如本片的片名“NETWORK”一样,故事中的人和事,始终被一张无形的网笼罩着。这张网不是电视网,而是同样笼罩你我的资本之网。本片是如何阐述这张网的呢?且看UBS最后台的老板,亦即本片最大BOSS——杰森的独白——这段独白不仅颠覆着比厄的信仰,领导着他走向自己的末路,也同样震撼着身为观众的我们的心灵:“你有自然界的原始力量,比厄先生,而我没有。听明白了吗?你以为你仅仅只是阻止了一场交易,事实却不是这样。阿拉伯人是从这个国家拿走了数十亿美金,现在他们必定要还回来!这是潮涨潮落,这是重力潮汐,这是生态平衡!你是一个从国家民族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老人。没有国家,没有民族,没有苏联人,没有阿拉伯人,没有第三世界,没有西方世界,只有由各个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一个巨大的、无限的、交织的、相互影响的、多种变形的、多个国家的美元的天下。石油美元、电镀美元、多种美元、马克、日元、卢布、英镑还有锡克尔。这个国际的货币系统决定着这个星球的全部生活。这才是今天万事万物的自然法则。这才是今天银河系里、万事万物的原子、次原子结构。而你拥有自然界最原始的力量。你可以作出补偿!我让你听明白了吗?你在21寸的荧屏前,站起来呼喊着美国和民主。没有美国。没有民主。只有IBM、ITT、ATMT、杜邦财团、陶氏化工、联合碳化物公司,还有埃克森。这些才是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国家’。你认为苏联人在开行政会议的时候说些什么?卡尔?马克思?他们会拿出他们的线性规划表,统计决策理论,极小极大解法,计算他们交易和投资的报酬成本的比例是多少,就像我们一样。我们现在不再是在一个充满意识形态和国家观念的世界里生活,比厄先生。这个世界,是个由企业组成的团体。它毫不留情地被不可改变的商业法则决定着。这个世界就是生意。从人从泥土里爬出来那刻起就是。我们的孩子,比厄先生,将会活着看到,一个完美的世界。没有战争和饥荒。没有压迫和残忍。一个巨大的为普天下所有的公司,大家都在那里工作,获得同等的报酬,持有一定的股份,获得所有的生活必需品,所有的焦虑都得到安抚,所有的烦闷都得到开解。我选择了你,比厄先生,去传讲这个福音。(比厄:为什么选我?)因为你上电视,笨蛋。六千万美国人听你说话,从周一到周五。(比厄:我看见了上帝的脸。)你说对了,比厄先生。”就是这段话,彻彻底底改造了比厄的灵魂,让他走向了灭亡的边缘。曾有人在看了《2001:太空漫游》之后扑向银幕,大喊着“我看到了上帝”。与这个受影史上最宏大叙事所震撼的热情观众相比,比厄的“我看见了上帝的脸”这句话却显得廉价而滑稽,也是这个人物悲剧性命运的根源。他以为他看见的是上帝,其实按照西方的传统观点来看,这段BOSS级别的演讲,恰恰是魔鬼的独白!导演西德尼坦陈,《电视台风云》并不想讽刺电视,也不想讽刺受电视蛊惑的大众。这不是一部讽刺片,而是通过转述魔鬼的语言,来达到启发思考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电视台风云》不仅仅撰写了大量震撼人心的“呐喊”式独白,还通过各种扎实的视听技巧对观点进行强化。三一年前看的那部《十二怒汉》,就让我折服于西德尼的场面调度能力。能在短短时间内让观众记住十二个角色,绝对是最顶级的导演功力。西德尼是如何做到的,可以看看我当时写的那篇分析。而《电视台风云》再次掷地有声地证明了好电影的标准:好故事,好表演,好主题,和好技巧。虽然没有特殊视觉效果,但是《电视台风云》用最朴实的剪辑、最恰到好处的灯光和最富有寓意的场面调度,深深给我们上了一课:电影要做到视觉上好看,方法多着呢!故事从一堵电视墙前突兀地开始,又在同一堵电视墙前戛然结束。(下文图文分析有剧透,阅读请谨慎)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82594787/next_photo上图:如何开头,恐怕是任何一个有野心的导演最绞尽脑汁的事情之一。而这个画面,可能是我所看过的最直截了当的开场了,我没查时间的先后,很有点《发条橙》的开场的味道。镜头直接从由四个电视屏组成的电视墙开始,逐渐推向右下角的主播。画外音开始不动声色地介绍我们的主角过去的辉煌和现今的困境。开门见山,一目了然,十分干脆的开场,也很有信息量。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82594795/next_photo这个镜头是《电视台风云》的第一个非现实主义色彩的镜头。比厄在经历了被解聘又重新续聘的风波后,躺在床上的他出现了幻觉。一道莫名的强光照耀在他的脸上,他开始自言自语起来。“为什么是我?”他问道。随后他展开了诡异的笑容。这里我们只看到他一个人说话(如同我们看着一个人打电话),后来比厄在直播中重述了这段对话。他说他听到了上帝的声音,上帝要他说真话(即传讲福音):“我问‘为什么是我?’那个声音说,‘因为你上电视,笨蛋’。”这个对话与后面他与老板杰森的对话遥相呼应。这个长镜头成为这部影片使用的第一个怪异镜头,像一个书签一样插在故事中,从这个镜头以后,比厄坚信自己是受到了上帝的感召,而我们则可以猜测他真正陷入了精神分裂的泥淖。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82594825/next_photo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82594842/next_photo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82595573/next_photo这是在一个雨夜,比厄在直播时开始了他的第一段长篇独白(上面已经摘录过了独白内容)。为了增强感染力,镜头从一个远景推到近景,期间只插入极短暂的女制片人戴安娜的表情。这极为简单的剪辑,迫使观众全神贯注于表演和台词。从戴安娜的表情来看,她十分兴奋。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她兴奋不是因为她受了比厄的演说的鼓动,而是她知道这段演说足以让这个节目火爆一时,这就意味着收视率,这就意味着广告商的青睐。一男一女,一个是入戏的,一个是出戏的,在这对比中,我们可以隐约了解到电视制片人并不在乎演说的内容是什么,只在乎演说是否会拉来赞助。所谓“电视谎言论”,在镜头的简单对比中被展现得活龙活现。当最后比厄激动地站起身来的时候,背景音效开始扮演了另一个角色:出现了隐隐约约的雷声。音效的介入表达了影片编导的意见: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疯狂的开始。不同寻常的视听剪辑,如同交响乐中的一记重音,将全片带入了第一个高潮。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82595581/next_photo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82595592/next_photo这一段就是以白描的手法,表现了比厄刚才演讲的煽动效果。老新闻制片人麦克斯(比厄的老朋友,也是片中唯一能够对电视有所冷静思考的人,如今却赋闲在家)在看比厄直播的同时打开窗户,看到窗外此起彼伏的民众狂潮:无数观众响应了比厄的号召,打开窗户向外大声喊:“我已经完全疯了,我再也受不了这样了!”镜头先从一对年轻情侣呐喊开始,切换到一扇又一扇窗户,十二个镜头由近及远,由小及大,呐喊由清晰变成混杂,诡异的拍摄角度配合电闪雷鸣的声光效果,产生一种光怪陆离的感觉。这里提一下,《电视台风云》是不用配乐的,所有听到的声音就是音响和对白。所以当各种声音如赶集一般混杂集中在这一段落时,在视听上又形成了一个华丽的高潮,与前面的比厄演说的简单、朴素的高潮形成对比,前一个是理性的,后一个是感性的,错落有致,敲打着观众脆弱的神经。相信所有看过观众都会对这个情节难以忘怀。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82595603/next_photo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82595629/next_photo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82596014/next_photo好莱坞电影的优秀作品中,台词往往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信息量。在片子的前半段,我们反复在人物台词中听到UBS的后台财团大老板杰森的大名,却始终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给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之感。长时间的铺垫终于有了回报,在这个会议段落,UBS的总管弗兰克汇报着节目的运营业绩,镜头慢慢平移过长长的会议桌,越过一个个面无表情的股东的脸,最终定格在这样一张敦厚、坚毅、不容置疑的脸上。我们这才看到“传说中的”杰森。“很好,弗兰克,值得发扬,继续保持。”(这句话在之前弗兰克的台词中也提到了,形成照应)。富有磁性、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为前面所有戏剧冲突进行了一个总结,并为下面一个新的冲突阶段铺平了道路。本片的段落结构非常清晰,从这张脸和这句台词开始,电影的视野从UBS,上升到了资本。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82596045/next_photo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82596124/next_photo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82596164/next_photo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82596170/next_photo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82596531/next_photo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82596540/next_photo以上的镜头是本片最让我肃然起劲的、同样也是最让我毛骨悚然的一段。事情的起因是比厄在节目上利用电视的影响力破坏了UBS的被收购案,一单价值20亿美元的交易泡汤。所有人都推定杰森会宰了比厄,但是事情却并不向这个方向走去。比厄如约来到了杰森的会见室,杰森别有心机地拉着他走向先前我们看到过股东大会的会议室。这个“别有心机”,其实是导演西德尼的心机。早在《十二怒汉》的时候,他就利用陪审员会议主持人的台词宣布12位陪审员不得更换座位,以此完成了短时间内让观众记住12个主角的奇迹。所以,西德尼的场面调度能力是很恐怖的。果然,随着杰森一个拉窗帘的动作——这拉窗帘的手何尝不是导演的手——这个房间由明亮的会议室变为了昏暗的舞台,极具几何结构美的摄影构图让舞台正中央的杰森成为全片绝对的主角,因为纵观上下两小时,没有一个人曾经如此受光与影的眷恋。在这个段落,所有的视听元素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将杰森“非人化”。如同法庭上法官发套和法袍的职责是让法官“非人化”一样,电影的所有手段在此时此刻的职责就是让杰森“非人化”,因为只有“非人化”的角色说出来的话,才能代表造物者的意志。于是我们看见很长一段时间内,杰森走过长长的会议桌,一盏又一盏台灯遮住了杰森昏暗的脸,杰森的声音也由高昂变为低沉,他说的话却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敲打着我们的心扉。直到最后的定格,杰森的轮廓光仿佛成为了一道圣光,仰角的拍摄角度与俯角拍摄比厄痴迷的眼神的切换,让我们知道了所谓“传福音”为何意。无论这是传上帝的福音还是撒旦的惑言,至少在这一刻,杰森不是人。我们还看到电影用同一种光拍摄比厄的脸,这张脸同他早前躺在床上自言自语的那张脸是何其相似,那是那张“超现实主义”的书签与现在故事翻到的书页在遥相呼应!所以我们才能够知道,比厄的人生目标和信仰又一次改变,人生轨迹也走向结局。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82596562/next_photo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也是完美的。四台电视机组成的电视墙犹如一堵谁也无法挣脱的网。比厄的死,儿童产品的广告,旅游风景,战争新闻,全部在这张网里,你看到他们之间冰冷凛冽的联系了吗?评分:5分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