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七武士状态:年代:1954
主演:三船敏郎志村乔津岛惠子岛崎雪子更新时间:2016-01-28 18:07:04
日本一个满目荒凉穷山恶水的山村里,每年麦收的时候,都会遭到强盗的袭击。这一年,村民们决定雇佣七名武士来保卫他们的村庄和收成,七名武士分别是勘兵卫、久藏、胜四郎、五郎、七郎、平八和菊千代。武士勘兵卫是个步伐矫健、作战经验丰富的人,他负责指挥全村人进行防御准备。强盗来偷袭了,武士久藏和菊千代杀死三名强盗。但武士平八却倒下了。武士和村民们手握铁锹、木棒死守村庄,志…
身处乱世,最难的是坚持,操守不堕,心火不熄。对于大多数普通如我,只想居家乐业的人,这句话不免显得骄矜和大而无当,但对于战国时代的日本武士,这种坚持却是每天必须面对的心灵操练,无法回避的立身根本:坚持还是放弃,清贫还是富贵,切腹还是苟生?镜头里,是破败的城市,荒芜的乡村,面带菜色的稚子,心如枯木的老人,是硝烟不熄,群寇横行,泥泞坎坷的路上,来来往往着沉默而骄傲的带刀人,往日荣光焕发的脸满是憔悴之色,饥肠辘辘,脚步虚浮。那是个不需要武士的时代,人们只看见刀,而不见刀后的人,于是有人依附城主,在反复的争夺、无尽的杀戮中博取功名,有人自视甚高,骄傲地保护自己的刀,听不见笙歌,也不闻呻吟。有人沦为寇贼,有人颠沛流离。就是在这样的凋敝和荒凉中,走来了黑泽明的七个武士。五十年前的《七武士》,早已被一代代的名家后学奉为经典,无论主旨、人物、摄影、故事,还是武打、场面,无一不显示出大师的气派。单是七个武士的出场,就精彩无比,深藏玄机,让人看见几个个性鲜明的真武士,也隐约听见黑泽明亦敬亦憾的叹息。
勘兵卫代表了黑泽明的武士理想,武艺高强,足智多谋,谦逊稳重,当农民请他保护村庄时,他本可以做出更理性的选择,但他答应了,因为他“不会糟蹋这碗白饭”。对于一个早已厌倦战争,明知这一战不仅无功无名而且还会送命的人,他的平静和坦然,如果用一句老话来形容,那就是“侠之大者”。和勘兵卫一样以微笑回应死亡的还有
七郎次。身经百战的武士,立马横刀勘破生死,竟然甘心做个小贩,挑个货担笑吟吟地走街串巷,他不仅意喻忠诚,也有一颗更为接近大地的平常心。
五郎兵卫一眼即看穿了勘兵卫试探的把戏,他的睿智和经验却不意味着世故油滑:“我接受的原因,主要还是你的个性吸引了我。也许人生最深的友谊,常常因为偶然的机缘而起吧。”多么令人怀念的时代,为一个初识的朋友而甘愿赴死亡之约!初见
平八,似乎是个矛盾的人,他可以坦率承认自己之所以在战场上得以保命,只因为面临强敌时经常就先溜了,五郎兵卫问他有没有兴趣去杀三十个土匪时,他却立刻提刀,欣然前往。
久藏代表着武功的最高境界,是我们在传说中知道的那种以身求道、心剑合一的剑士,他也像传说中的西门吹雪面冷心热,千金一诺,十步一人。
胜四郎是武士们的未来,也是黑泽明的未来,虽然在别人眼里他只算得半个武士,可他的执著、热情、新鲜的生命力,总是让人欣慰,经此一役,武士的精神必将不会中辍。
菊千代是最为特殊的一个,从他大大咧咧、毫无仪态地出现,到怒目金刚般倒下,其他的武士和村人或许都没有把他当作一个真正的武士,的确,他的身份本来就值得怀疑,可黑泽明显然在借他说着一句古龙风格的谶语:什么是侠?是心,不是剑!黑泽明并没有刻意美化这些武士,他们也曾犹疑算计过。他们答应了村人的请托,与其说是为了几顿白饭,莫如说是因为同情,因为武士骄傲的责任感。他们去保护村民,而态度仍然是高高在上的,不屑的,意识中仍是等级森然,他们不会承认武士的使命是为了那些“贱民”。也许村民的确令人不齿,吝啬,虚伪,自私,势利,菊千代让他们认识了农民的本性,同时也撕裂了他们内心赖以自傲的信念,农民那些被他们看不起的求生意识和行为,正是拜只知争名夺利、打打杀杀的武士所赐,最终武士也如常人,救人危困,又有多大程度纯然出于侠义之心?纵然荣华富贵,衣锦还乡,到头来,仍逃不脱血溅五步、荒冢几堆、无人哀泣的宿命结局。所以,战斗结束,对着几座插剑的新坟,勘兵卫会说:“我们又失败了,那些农民才是胜利者。武士就像风,从大地上漫卷而过,那些农民始终和大地在一起,永远地活下去。”武士拼死相搏,故事的终局却连他们安身立命的信条都给颠覆了,黑泽明这一刀实在是够狠,就是这种狠劲,给我们看见人性的真实和历史的严酷,这电影才不仅仅作为一部出色的武打片而被人们记住。电影中有一个特别的片段,张力十足的情节突然舒缓下来,众人团坐于夜店,勘兵卫对胜四郎说:“我也像你一样年轻过,磨练自己,拼杀疆场,建立丰功伟业,将来成为城主。但是不知不觉头发已成灰白,而光阴飞逝,双亲与好友,都逐一去世……”那一刻,武士们悲壮无奈的宿命,会借着夜色掩护,悄悄袭来,让人心里为之一震。在与土匪、与农民、与自己的战斗中,命运之门一点一点敞开,人性的角力,生命的感慨,对于厚重广袤的大地和含辛茹苦的历史来说,生命是那样执著坚忍,又是那样不足一晒,大地上的万物生灵春风吹又生,甚至连农民也不算什么了。我们却不会因此对生命失去尊重,反而对拼死的武士和自私的农民更为肃然。这就是黑泽明的不凡处。他的生命慨叹不同于沟口建二宿命的虚无,而是如青禾般的生生不息。如果不是以民族主义的眼光去挑剔黑泽明,就会看到他表达的是一种超越文化、国度和种族界限的生命观,悲壮激烈,豁达从容,人性的光荣与卑劣,迷惘与梦想。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他在晚年会有童趣四溢的《袅袅夕阳情》,以及《八月狂想曲》中那个举着破伞在暴风雨中艰难前行的婆婆,她其实是黑泽明本人,扛着一面猎猎迎风的大旗,纵然那可能是一柄破伞,面对的可能是虚妄的风车巨阵。所以,我明白,电影的结尾,像开始时那样,剩下的三个武士注定要永远走在路上,他们只能是浪人,做个平凡的赤脚英雄,有些骄傲,有些迷惘,寂寞无边,厌倦如大地上的青草在内心蔓延无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