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杀死信使 状态 :BD1280高清中英双字版年代 :2014
主演 :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 麦克·辛 杰瑞米·雷纳 雷·利奥塔 更新时间 :2020-08-06 19:16:18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和尼加拉瓜战事冲突时期,美国中情局(CIA)伙同尼加拉瓜的反政府分子,向美国加利福尼亚等地走私可卡因,从中谋取的暴利用来服务战事,打击尼加拉瓜反抗军。当时的记者加利·韦伯在圣何塞信使报(San Jose Mercury News)上发表了一系列调查文章,揭露美国中情局这一隐秘行径。圣何塞信使报之后在重重压力下停发,加利·韦伯的记者生涯也随之结束。后来,他的文章结集出…
作为一部以真实事件改编的“阴谋论”惊悚传记片,《杀死信使》在情节张力方面明显不足,给人流水账的感觉,但仍然能够给人强烈的震撼,并启发观众的思考。先说演员。
杰瑞米·雷纳 的演技可谓有目共睹,这次他的角色与代表作《拆弹部队》主人公有异曲同工之处——反抗社会不公的孤胆英雄兼边缘小人物,在本片中他还同时担任制片人。杰瑞米将
加里·韦伯 (杰瑞米·雷纳 饰) 演活了,从神态到言行,都清晰而逼真地呈现出了一位坚贞不屈、恪守职业道德的理想主义记者形象。他只犯了一个错,但也仅是个人生活方面的失误,而且并非不可原谅。随着剧情的进展,他逐渐意识到自己正无可挽回地滑向万劫不复的境地,愤怒、失望、沮丧、怨恨变得无法压抑,这些都可以在杰瑞米暴跳如雷地砸车、飙脏话和对妻子的不耐烦中察觉到。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当属
罗丝玛丽·德薇特 饰演的
苏·韦伯 (罗丝玛丽·德薇特 饰) (男主之妻),这一角色本来很容易沦为刻板的女性形象。但在此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聪明而隐忍的太太,她深知丈夫的脾性,知道难以阻止加里·韦伯对真相的执着追寻,但又不愿看到他在这条单行道上渐行渐远。她和加里韦伯有短暂的争执,但从未升级和激化,她清楚他的那次出轨,但明白以家庭大局为重才是明智的态度。影片后半部分,她和杰瑞米在床头交锋的那场戏让人眼前一亮,妻子的无奈、徘徊和丈夫的决绝、压抑展露得淋漓尽致。
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 是位不得不提的演员,事实上,女神正是驱使我下决心观看本片(在还有不少14年好片都没补完的情况下)的主要原因。她的演技不赖,可惜在《杀死信使》中扮演的编辑并没有展现演技的空间和戏份。对于同样喜欢温斯特德的朋友,推荐你看看《死神来了3》、《怪形前传》和《奇幻心旅》,三部都是不错的片子,包你大饱眼福~哎呀,废话有点多,配乐没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那就再来看看《杀死信使》的摄影、剪辑吧。推拉跟追在动作场面中的娴熟运用不必多说,反复出现的近距离手持追踪拍摄让人身临其境,增加了真实感的同时,又暗合故事背景,如同调查记者亲自秘密拍摄一般,紧张刺激。本片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多次插入的老旧新闻纪录视频,关于毒品、关于里根、关于少数族裔和黑人生存状况、关于扶植尼加拉瓜亲美政权......这些都大大加强了影片的真实感,对报道片段的剪辑凌厉流畅,也没有喧宾夺主。故事情节和背景已经有豆友介绍过了,我就不赘述了~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十分精彩,一起来简单回顾一下吧?首先,影片以当时新闻影像纪录的快速剪接开场,交代了历史背景,也奠定了真实基调。结尾展示的是美国民众声援加里韦伯、有色人种抗议和中情局局长被迫直面群众的纪录片段,首尾遂形成工整的照应。进入片中情节的真正开始,导演选择用一段杰瑞米深入庭院、采访毒枭的情节来给观影者预热。毒枭的财富在这豪华大宅中可见一斑,伴随着毒枭恬不知耻的抱怨,我们发觉美国政府对毒枭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之后警察的到场,很大意义上只是做戏而已,但这样的开场已经足以吊足观众胃口了。高潮部分是杰瑞米在晚宴上领取年度记者大奖时的演讲,在走上讲坛之前的那段男主脑海中幻想的全场热烈欢迎的场面很精彩,极具讽刺意味(让我想起了《妈咪》里女主的幻想片段)!在慷慨陈词过后,杰瑞米将辞职信丢给了温斯特德,毅然决然、大步流星地走出了会场,他已下决心永不回头,即使再也不为新闻业者所容。在场外与妻儿达成推心置腹的和解后,杰瑞米低头走向自动扶梯,随着电梯的运行缓缓向画面左上方上升,直到身影消失在(左边)上一层自动扶梯的底墙之后......随后影片就跳到了纪录片影像和说明字幕。在结尾的镜头中,隐喻是明显的:向左上方的对角线方向运动,暗示了加里·韦伯之后的悲惨命运——孤独地向着充满艰难险阻的黑暗深处踽踽独行。(一般来说,在镜头的四个对角线运动方向中,向右下方移动给人最容易最轻快的印象,因为与重力方向和人眼从左往右看的视觉习惯相符,反之,向左上方是最为艰难的运动,常常预示着逆境和艰险)而占据画面左边接近一半位置的白色上层扶梯底墙,在最后长达12秒之久的固定机位”凝视“之下,显得硕大而冰冷,仿佛预示着势单力薄的韦伯在与冷酷无情、一手遮天的中情局抗争中,难逃毁灭的厄运。突然发现我又”标题党“了,写到这里还是没有提及为何本片”张力不足但又震撼人心“。《杀死信使》为何张力不足?并不是因为我们对”阴谋论“类型的政治惊悚片早已司空见惯,最主要的原因是影片后半部分略显拖沓,没有了前半部分的紧张刺激氛围。在杰瑞米偶然发现秘密和四处调查搜集真相的过程中,我的心一直是绷紧的,因为和中情局作对是绝对没有好下场的,我们担心的不仅是调查能否顺利进行,更为他会不会遭遇”意外“而提心吊胆。而这部分的叙事节奏紧凑,剪辑凌厉,形式上也足以抓住人心。但这份紧张感到杰瑞米按出发送键、温斯特德收到新闻稿的时刻后就消失了——报道发出后他的使命就已经暂时完成了,中情局及相关人士再对记者本人动手脚并没有多大意义了。而当加里·韦伯的报道传遍全国时,这一悬念感几乎荡然无存。毕竟,如果韦伯在事件白热化阶段遭遇不测,所有媒体和民众都会立即确证韦伯的报道完全属实,对中情局的讨伐将不可遏制,这点CIA官员难道会不明白吗?在真实历史中,韦伯也是时隔八年才”被自杀“的。另外,在影片后半部分,不单单是观众对男主的性命安全已基本无忧,连故事悬念也所剩无几,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故事的结局已经注定。虽然对韦伯内心黑暗面(如缺乏自控力的撒气)的描写增加了人物立体感和真实感,对家庭情况的展现又拓广了视角,但也让主线(孤胆记者对”黑暗同盟“的斗争)显得愈加无力和无趣,导致后半部分出彩的段落几乎只留下演讲和片尾那触目惊心的字幕说明了。假如本片能在同业新闻工作者对韦伯的恶意打压诽谤和韦伯”被自杀“之前的细节投入更多笔墨的话,后半段的张力也许不至塌缩得这样快罢?最后再来随便聊几句《杀死信使》在内容上的意义,也即为何震撼人心吧。本片描述的真实事件牵涉到的人和事物十分庞杂: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美国八十年代的可卡因泛滥、联邦政府的阴谋论、冷战中的国家安全问题、言论自由的真实性、大众传媒和公众歪曲事实的能力、”群氓“非理性的公共暴力、有色人种与少数族裔问题......数不胜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于可卡因毒品泛滥,推荐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新片《性本恶》,里面有对嬉皮士的具体描写,以及对滥用毒品的7、80年代美国社会的生动展现。阴谋论的电影并不少见,但本片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甚至不少细节也与实际相符,这的确大大加强了影片的力量。冷战早已结束,也不是重点。种族(甚至怀疑政府要有计划地用毒品实现种族灭绝)问题在美国也是至今难以解开的心结,新片《塞尔玛》通过回顾1965年马丁·路德·金的”塞尔玛游行“也再次炒热了这一话题。影片中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为代表的新闻媒体以同行身份恶意打压加里·韦伯的做法之所以能得逞,与现代社会信息化的特点密不可分。在良莠不齐、铺天盖地的信息流轰炸下,大众对特定新闻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保持,经常是左耳进右耳出,并且大众对知名人物的吹捧和抨击都会被无限放大,谎言重复一百次也就成了真理。同业媒体抓住韦伯在个人生活上的把柄,持续诽谤后就转移了公众注意力,大众在执着于评判记者个人素养的同时,自然就将事件的重点抛诸脑后,从而这则惊天丑闻也就得以渐渐淡出视线。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当中情局终于承认事实,公布解密文件之时,恰逢克林顿总统与莱温斯基绯闻被揭露。公众对关乎自身及后代生存权的”政府与毒贩勾结让毒品危害国内百姓“这一事件反而漠不关心,却热衷于对与自己相距十万八千里的总统绯闻趋之若鹜,都是现代传媒一味迎合低俗口味惹的祸啊!与此题材相关的新片推荐《消失的爱人》《夜行者》,极佳。最后想说的是,从古至今,政府与个人作恶的成本一直都较低,而行善举则是举步维艰。这点即使在高度发达的”民主国家楷模“美利坚合众国也不例外。但是,社会要想真正进步,还需要坚贞不屈的理想主义者的牺牲,有更多这样的人,社会前进的脚步就迈得越大。加里·韦伯的牺牲我们不会忘记,朱利安·阿桑奇和爱德华·斯诺登则是新时代的先驱。(这里再推荐大家看一看《第四公民》,作为公民真的不可不看!)愿“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句透彻心扉的箴言能早日成为谬误。最后的最后,请让我以片中加里·韦伯演技时的话作结:Ithoughtmyjobwastotellthepublicthetruth,thefacts;prettyornot,andletthepublishingofthosefactsmakeadifferenceinhowpeoplelookatthings,atthemselves,andatwhattheystandfor...Thatx27;sshameonme.ThisistheonlythingIeverwantedtodo.“我的工作是将真相公诸于世,陈述事实,不管是美丽的或丑陋的,就让这些事实的发表去改变人们的观点,怎么看自己和自己代表什么,说起来真是可耻,这是我唯一想做的事。”【版权所有禁止转载】更多电影推介、精彩评论与相关分享,请关注公众号:冰红深蓝电影copy;本文版权归作者冰红深蓝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