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三天可见》第五期,姜思达对话火箭少女101,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2-31 01:59:00人气:0
仅三天可见2020

视频仅三天可见2020状态:20200121期年代:2020

主演姜思达谢娜周一围袁弘更新时间:2020-08-06 20:32:56

腾讯新闻出品,国内首档明星社交实验节目——《仅三天可见》,以姜思达作为观察者,分别与八位明星嘉宾进行为期三天的紧密相处,并在最后完成一次面对面交流,捕捉呈现明星真实的社交心态。

这期《仅三天可见》,姜思达对赖美云的那段访谈非常有意思。为什么说“有意思”呢?因为两个人情商都很高,一面精准揣摩对方的意图,一面推掌过招。访谈者提问有的放矢、多方试探,被访谈的则是心领神会、坦诚配合,两个人谈嗨了,竟然直接在摄像机前头开始隐喻对谈电波交流,还不给屏幕那边解释,甚至很哲理很禅意,顺便给足了节目效果……简直是捡到宝了吧!以至于在最后经典的“两真一假”三个问题环节,轮到赖美云反问姜思达:赖美云:火箭少女难搞吗?姜思达:火箭少女不难搞。赖美云:我难搞吗?姜思达:你难搞。赖美云:sunnee比我还难搞吗?姜思达:sunnee比你还难搞。感受一下。被试图深入剖析内心的赖美云,最后在连续回答了“你爱火箭少女吗”、“你爱这个世界吗”、“你爱自己吗”这三个递进式的充满套路的问题之后,笑眯眯地调皮反问道——“我难搞吗”??一个才二十一岁的小孩啊,面对诸多直刺内心的问题,不仅全都坦然又漂亮地答了下来,还能古灵精怪地调侃回来,这扑面而来的从容感是怎么回事。好了,那就来看看这次访谈本身吧。这个访谈里呈现出来的赖美云,给人的感觉是,她活得清楚,边走边想,在成长,且不断成长。现在不妨让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假如你是姜思达,你要做这么一个有深度的访谈节目,该怎么准备呢?那就从收集资料,寻找感兴趣的、可能深入的点开始吧。那么,你开始思考。什么点比较容易触及一个人,或者说一个偶像,比较内核的部分?家庭,梦想,孤独,所受的伤害,身上的标签,对名利的看法……而在这一步就会发觉,正如姜思达所说的,赖美云很有意思。这期《仅三天可见》,姜思达对赖美云的那段访谈非常有意思。为什么说“有意思”呢?因为两个人情商都很高,一面精准揣摩对方的意图,一面推掌过招。访谈者提问有的放矢、多方试探,被访谈的则是心领神会、坦诚配合,两个人谈嗨了,竟然直接在摄像机前头开始隐喻对谈电波交流,还不给屏幕那边解释,甚至很哲理很禅意,顺便给足了节目效果……简直是捡到宝了吧!以至于在最后经典的“两真一假”三个问题环节,轮到赖美云反问姜思达:赖美云:火箭少女难搞吗?姜思达:火箭少女不难搞。赖美云:我难搞吗?姜思达:你难搞。赖美云:sunnee比我还难搞吗?姜思达:sunnee比你还难搞。感受一下。被试图深入剖析内心的赖美云,最后在连续回答了“你爱火箭少女吗”、“你爱这个世界吗”、“你爱自己吗”这三个递进式的充满套路的问题之后,笑眯眯地调皮反问道——“我难搞吗”??一个才二十一岁的小孩啊,面对诸多直刺内心的问题,不仅全都坦然又漂亮地答了下来,还能古灵精怪地调侃回来,这扑面而来的从容感是怎么回事。好了,那就来看看这次访谈本身吧。这个访谈里呈现出来的赖美云,给人的感觉是,她活得清楚,边走边想,在成长,且不断成长。现在不妨让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假如你是姜思达,你要做这么一个有深度的访谈节目,该怎么准备呢?那就从收集资料,寻找感兴趣的、可能深入的点开始吧。那么,你开始思考。什么点比较容易触及一个人,或者说一个偶像,比较内核的部分?家庭,梦想,孤独,所受的伤害,身上的标签,对名利的看法……而在这一步就会发觉,正如姜思达所说的,赖美云很有意思。她的家庭环境不难了解,网上搜搜就能看到。她的外在呢,小小只,客观来说身高是个引人注目的点,粉心疼,黑也抓住不放。还有,显而易见的可爱。她的性格?嗯,好像就有点和外表不同了,敏锐点就会发现,她的性格其实倾向于成熟。而且,她看起来阳光开朗,却在纪录片中说自己内向害羞?看起来乐观开心,却又历经坎坷磨难、中伤苦痛,她真正的想法,又是怎样?种种的反差,或者说种种割裂感,便成了显而易见值得挖掘的点。这让人不禁开始思考:这种割裂是什么样的?怎么产生的?它意味着什么?——赖美云在那甜蜜的外表之下,究竟是否有着苦涩的内心?这看起来与姜思达所喜欢的“破碎”不谋而合,也难怪选中她作为谈话对象之一。姜思达这一次开始话题,选择得自然又巧妙。先是火箭少女们在船上谈论起《创造101》经典的游轮场景:在气球上写自己的愿望,然后放飞。这时姜思达顺势问了赖美云——你在气球上写了什么啊?这个时候姜思达正坐在赖美云旁边,我们大可以猜测这时他就已经开始寻找切入点,这个问题绝对不是无心之问。这个问题,背后真正探究的是:作为你人生重要转折点的《创造101》,参加这个节目,你的愿望,你希望从中得到什么?赖美云:我想说我一定能被人看见。因为我,我真的是因为自己太小只了,所以做这一行就是经常会被人忽视掉。甚至是平时生活的时候,那种高个子的人,(我)经常会被他们的手肘打到头。所以我对于希望被人看见这件事情,就更加地有执念。希望被人看见,就意味着感到自己被忽略。姜思达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小”字。他感到这个“小”背后,可能隐藏着解答赖美云自我觉知方面的钥匙。于是他抓住这里深究下去,精炼出第一个叩问割裂感的问题:你觉得自己是弱小的还是强大的?而赖美云的回答则是:我现在觉得自己是强大的。要是早几个月前,我可能会觉得自己弱小。这个回答引人注意的点在于表明两个时间点的词汇,现在,跟几个月前。几个月的时间,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从弱小变成了强大,转变不可谓不重大。很显然这里值得展开说下去,于是姜思达引导:所以我可以理解说,这两个月其实你一直在为自己打气?我看到这里,明白姜思达真的做了很多功课,也真的敢去别人不敢问的问题。他明确地提到了“这两个月”。可能不关注的人会不太清楚,但稍微翻一下赖美云的微博,就会发现她从八月中旬起,到十月份为止,几乎一直没有动态,数个活动也因病并未参加,外界众说纷纭,撕逼不断,抑郁论,退团论,种种种种……而赖美云回来,并第一次表明了自己良好的状态:扛住了那些,我现在觉得自己是强大的。她是如何给自己“打气”,从弱小变得强大,我们不得而知,却有线索可见端倪。和姜思达的这次江边访谈是十月份,而在11月22日,赖美云发布了一首新的单曲。这支单曲叫《不渺小》,由她自己参与作词。沉在海底的十字星座保佑着我捕猎中逃脱……直到失去所有力气绝望中学会挣脱才明白这海水无法将我吞没……我是我就像浪花不停穿梭就算破碎成一个泡沫也不会退缩……心中装着一整片天空每个人都有不渺小的梦歌曲的立意正是,“我虽然平凡,但是不渺小,我虽然没有颜色,但无色可以是所有颜色”。这首歌就是她这次涅槃式成长的缩影。俗话说就是学会了和自己和解。我都可以想象赖美云的心情:我单曲还没发呢,怎么就提前问了我是弱小还是强大这种问题,是不是会读心!再一次佩服姜思达看人的精准度,这才三天啊。于是赖美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很好想象了,她表示自己曾经确实觉得自卑,不希望和别人不一样。这一下就提到了自我之外的他者。姜思达便顺理成章地将话题从自我认知,转移到对于如何面对外界、公众。他用了一个对于公众人物而言,非常具象化的问法:你能多大程度接受别人盯着你不放?赖美云果断表示,接受不了。因为她认为自己没准备好,不是最好状态的自己。我本来一直觉得赖美云这样是因为腼腆害羞,没想到是出于完美主义,对自己要求太高。也正如姜思达此后的追问——“你这个人会自我折磨吗?”没有直接道出关联,却暗含递进。这就是自我要求高的结果,而不出意料地,赖美云认为自己有点钻牛角尖。到此为止,第一个割裂感已经渐渐清晰:弱小与强大。她曾经自认弱小,这或许是因为自我要求过高而引起的自卑。而现在,她反倒认为自己是强大的。也就是说,赖美云的成长破解了问题中隐含的割裂感,即希望她在弱小和强大中不得不选出答案的困局:弱小是过去式,强大是现在进行时。这样,她也就坦诚地亮了这样一张牌来:现在人们所见的我,是一个确实在向上的、完成蜕变的我,没有诸如阳光背后的阴影,我不打算“卖惨”。于是,姜思达换了一个角度重新发起话题——提起赖美云可爱的外表和成熟的性格。而对于这个,赖美云笑着承认了,坦然之程度令人咂舌。相比于《回家的礼物》那档综艺中,她一边说着“人都是孤独的”,一边突然担心起会不会有人说自己人设崩塌,明显已经从容和淡然了许多。你自己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会不会觉得自己的形象其实有很大的割裂感?这个问题大有“看来你也明白我在问什么,那我干脆就不客套,直接问出来好了”之意。没错,姜思达直接点明了赖美云形象上的割裂感。设想,假如你是赖美云,你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才算得体?稍有个不注意就会给黑可乘之机,套上“做人设”的名号。赖美云是怎么回答的呢?我一开始有。我一开始甚至是,会担心别人因为我的内心讨厌我。我担心别人如果知道我本身性格和他们想象中不一样的时候,会觉得幻想破裂,而去隐藏自己原本的性格……慢慢慢慢,可能经历,然后时间,还有跟火箭少女其他成员相处的这段时间,会让我觉得自己其实没有什么不好。然后,就是真实的时候是最舒服的。赖美云再次用到一个时间节点,叫“一开始”。可爱的人一定要有傻白甜的内心,成熟的人一定要有成熟的外表吗?曾经的赖美云这么认为。既然外表无法改变,那么她就只好让内心来迎合外表。而她也指出这一切的动机,不是别的,是不想让别人失望的利他心理——并且是过去式,这使这样的行为一下变得无可指摘。不过,正如姜思达总结:所以之前,可爱两个字,一定程度困住了你。而赖美云将时间轴拨回当下:有。但是我现在仍旧觉得,我很喜欢别人夸我可爱。我就是可爱!我觉得这就是我的优点,这是被大家认可的点。回答中“对/是”和“有”之间,其实还是稍微有点差别的,赖美云并没有觉得“可爱”这个标签就是一种完全的束缚。她还是喜欢别人夸她可爱,但她巧妙地把这种夸奖转变为应该感激的善意,我想这是她在成长中学会的乐观的思考方式。并且讲起了普遍性的道理——有一些东西可以去变好,有一些东西如果你改变不了,那你就去认可它。在这里开始讲道理,对象当然并不是对面坐着的姜思达,而是未来将收看节目的观众。她随时都有着这是一档面向大众的节目、而不是单纯对谈的自觉,配合着总结,拔高主题。那么第二个割裂感也已经基本解决:外表与性格。她曾经无法正视外表和性格的差异而试图掩埋,而如今她想通了,喜欢外表,也喜欢性格。她拼接了这样的割裂感,让它变成统一的矛盾。赖美云打出第二张牌:现在你所见的我就是真实的,这个割裂感我想开了,不是很care了。问到这里,如果我是姜思达,我会在内心开始暴走……“几个月前”,“有段时间”,“之前”,这些传达出来的信息是什么?是这些问题击中的是以前的她,不是现在的她。若我想探究她的痛苦和烦恼,她的痛苦已经被自己咀嚼消化,拿出来给大家看的时候,不是痛苦,而是结了痂的成长。但我毕竟是迟钝的我,姜思达毕竟还是姜思达!谁说把血淋淋的痛苦给人看就算深度了?他就觉察到了这些时间节点背后的东西:她——这些少女,在飞速变迁的生活中,心态究竟发生了多少变化,有怎样的成长?如果这一年多以来可以划分成不同阶段的话,其实我想让你试图用语气词,来描述一下。这个问题让我眼前一亮。语气词的限制,既生动有趣便于理解,又能让人领略一番谈话人的语言魅力,给这个稍偏沉重的访谈增添了一丝欢乐。而且它能够以小见大,勾勒出所有十一个女孩多少重合的心路历程:先是不可置信,再是疲惫,然后迷茫,最后重整旗鼓,再度出发。姜思达通过这个问题,让先前看似较为零散的问答联系在一起,加上赖美云绘声绘色的答复,一同勾勒总结出这个女孩儿一年多来的心路样貌。题外话,其实这个小节有段对话我还蛮喜欢的:赖美云:能get到吗?姜思达:能get到,有了上下文其实就能get到了。赖美云:啊,行。挺好的。只言片语毫无废话,多么干练的工作交流,让我身心舒爽……高情商对话初现雏形,有内味儿了。随后则是姜思达再次更换角度,从家庭入手开始试探,寒暄式开头,先问近况,“最近把母亲接过来啦?”“是什么时候做的决定?”其实这里有个访谈小技巧,做社会研究也经常会用到。虽然问卷、访谈提纲里有事也会询问年龄、家庭等个人信息,但它们毕竟比较隐私,所以不大会开门见山地问,而是聊开了、乃至聊完了,才开始问这一部分,以得到较好的回答。问完这两个问题后,姜思达才触及正题:询问赖美云的妈妈对自己事情的看法,是否交流,是否更孤独,母女间生活的方式等等。赖美云的回答仍然无比坦然:不喜欢添麻烦,不太聊,孤独什么的也还好,嗯我给我妈打钱,但是打出去也会跟广大儿女一般心痛等等……赖美云的回答仍然无比坦然:不喜欢添麻烦,不太聊,孤独什么的也还好,嗯我给我妈打钱,但是打出去也会跟广大儿女一般心痛等等……我们发现,赖美云在对待家庭时,真的相当成熟自立,不论是经济层面还是心理层面。这一段问答同样让人唏嘘:姜思达:那你不会更孤独吗?赖美云:也还好。有一个“更”字在那,说明原本就孤独。赖美云并没有否认这一点,而是简短回复三个字一笔带过,也还好,听起来非常轻描淡写。分明只是简短的对话,仔细想想,却让人心情五味杂陈。没有一个人明确点出孤独,话里话外却都是孤独的意思,像是在说:我习惯了孤独,没事,一个人撑住就可以。都不愿给妈妈添麻烦,怎么会给一起工作的同事添麻烦呢。面对这个用坚强将自己包裹住的小女孩,再接着这个话题深挖,便显得不知趣了。姜思达当然不会选择这么做。紧接着姜思达连着问了两个同类型的问题:你是个幸运的女孩儿吗?你是个不安的女孩儿吗?问到第一个问题时,或许赖美云还不是非常明确问题的意图,于是答道:不是,有付出就有回报。但是问到第二个问题时,赖美云已经反过来,积极理解了问题的意图。是的,她也在揣摩姜思达问问题时,期望哪方面的答复——高情商的对谈正式开始了。如果是说在工作上,其实我没有不安的感觉……一下子站得那么高的位置,慢慢下来或者直接下来,是很正常的。一般被问到“你是不是个不安的人”这种问题,说不定都是一头雾水,不知往哪个方向回答才对。但是赖美云通过幸运、不安这两个词,迅速get到这其实是在问,偶像这样成名的方式是不是偶然、会不会有虚无感,是不是会随时有回到从前的不安。果然接下来,姜思达顺势问了下去:“逆风翻盘,向阳而生”,这几个字对你管用吗?承接着他们两个都知道在谈什么、但是谁也没明说是什么的那档节目,姜思达提出了节目的口号,并以此试探起了赖美云的人生态度。对你管用吗?逆风是人生绝大多数的情况吗?对你来说,最“逆”的是什么情况?向阳而生的“阳”是什么?意图是:你觉得在困境中成功,努力追求梦想,适用于你的人生吗?人生总是困境中吗?你认为人生中最大的困境是什么?你的梦想是什么?从这里开始,两个人开始了一连串的隐喻对话,非常有意思。尤其是这一段:姜思达:向阳而生呢?这个“阳”是什么?赖美云:这个阳就像是,今天这种多云的天气。你不知道它在哪。你明明知道它就在你头上,但是你不知道它在哪。但是你也要一直往最亮的地方走,等它从那个云中透出来的时候。姜思达:它现在透出来了吗?赖美云:透出来了。姜思达:它在告诉你什么?赖美云:径直走就是了。这里我们感到,赖美云其实是一个很擅长形象思维,又很含蓄的人。她没有选择用直白的语言去解释、去辩白,而是采取了充满暗喻的手法去展现出来。其实透过她作词的《下雨了》、《不渺小》,我们都能窥见这种强烈的画面感和隐喻。姜思达选择顺着赖美云的隐喻往下走,利用意象委婉询问下去。在江边的灰色天空之下,两人的交谈与景色相互交织,抽象的词汇都变成了感官互动,竟然充满了诗意与哲思,不禁让人也想寻着透出的光,径直往前走。而这一次,赖美云也仍然觉察了提问所指向的根本。她在这次访谈中首次主动提起话题:我没有去想说,具体的目标、具体的梦想是什么,我没有。对于姜思达一再追问的“阳”,她意识到这是在询问她目前的梦想,于是还是保持着一贯态度,坦诚地摊牌:我曾经的梦想已经实现,现在不知做什么,也曾慌张过,但现在选择相信自己。又是一次曾经和现在的对比,又是一次成长。可以说姜思达现在遇到的赖美云,是一个成长之后的赖美云。那么假如这次采访,是在“前段时间”呢?是在“几个月前”呢?或者甚至,在“最开始”?每个阶段的采访,想必都能收集到不同的内容。这并不是赖美云失真了、或者回避问题,而是她恰好完成了一次成长,正好遇到一个机会,迫不及待、又小心翼翼地将这段经历坦诚地吐露出来,说给大家听。这并不是赖美云无懈可击,而是赖美云从不吐露当下的悲伤,只有克服之后,才会笑着说出来。如果给这次采访一个主题,我想大概就是“变化与成长”。而姜思达的思维似乎和赖美云先前的隐喻发生了化学作用,回问了一个同样充满隐喻的问题:你觉得山好还是云好?这个问题乍一看突兀,甚至不知所云——其实在赖美云回答之前,我也确实不知所云。而在我愣神困惑之时,赖美云却不假思索做出了回答:云好。山的话,它永远只能杵在这儿,然后看周围的景象慢慢从你身边走过。云呢,它可以做那个主动的人。它经过这儿,经过那儿。在我好像懂了点什么却仍然懵逼的时候,这段对话还在毫无间隙的继续:姜思达:但是人们能够记住一座山,却记不住一朵云啊?赖美云:是。赖美云:但是我自己觉得自己像山,然后,很向往云。当时屏幕前的我:?等会儿?山是什么?云是什么?咋个突然问起了谁好?和前面的话题有关系吗?你们俩别聊嗨了就这样抛下我们用脑电波进行灵魂交流啊!我的情商当场跟不上他们打哑谜的速度了……(后来我也写了些解读,但是大白话太破坏这些语言艺术的意境,我就还是删了。)总之,第三部分则相比前两节更加深入一个层次:直接探索被采访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最后一个问题,问得更是深刻,也颇有总结意味:如果是歌唱,你一生只能歌唱一个词,你会歌唱哪个词?我以为赖美云会选择“爱”,会选择“妈妈”,甚至更多。而大概任谁也想不到,她的答案竟然简单到了极致——啦。只要用最简单的词,你所有的情绪在里面,它就能够是一首很好听的歌。我想到很多。如果一生只能唱一个词,她不会用这个词来表达自己,她只是说——这能够是一首很好听的歌。她的音乐就是纯粹如斯。而如果一生只能唱一个词,她不会定下一个确切的词,却会用一个无意义的词来表达所有意义。有人说这是在逃避问题,但这不是。你说作为一个偶像,有多少表达的自由呢?你今天说了A,人们开始曲解你,说你在说BCDE;你明天说了F,有人指责你为何忽视了ABCDE。当A不再是A,诉说A好像也失去了意义。就好像只有音乐、只有舞蹈、只有舞台和绘画中还存留着那个最自由的自己。艺术兴许是一种解脱。“啦”,兴许是一种抗争或者解脱。那是自由的。最后用姜思达的总结来收尾吧:我之前有设想说,比如赖美云是一块儿水果硬糖,然后你去含这块儿水果硬糖,你都能含出什么味道?因为一上来就是特别甜,晶莹剔透的,粉色的。你含着含着就猜测里面是什么味道,结果出来,货真价实的水果硬糖。而她不是天生的。她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她是练出来的。她是把自己变成这样的。如果赖美云觉得自己弱小,如果赖美云觉得自己自卑,如果赖美云在担心别人因为那份割裂感讨厌她,从而持续着营业,如果赖美云被可爱困住,如果赖美云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要干嘛……打住。可以有如果,但也没有如果。那些痛苦她确实经历过、反复咀嚼过、深思熟虑过,一个人跌跌撞撞地寻找出口过,若非如此,她也不会在一次访谈中,便显露出如此成熟的思维,和一切成型的想法。可那些痛苦又确实是过去式。她想通透了,想明白了,穿过那条海沟,终于见到了透下来的光。这就是,赖美云把自己变成一颗水果硬糖的故事。文章来源:知乎匿名用户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194421/answer/930633184(该转载已获得授权)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