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生活与人际交往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2-29 13:24:36人气:0
拉尔斯和真实女孩

视频拉尔斯和真实女孩状态:BD中字年代:2007

主演瑞恩·高斯林艾米莉·莫迪默派翠西娅·克拉克森凯丽·加纳更新时间:2020-08-06 20:39:55

在寒冷的冰雪中,单身汉拉斯(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 饰)感到有些孤寂而无聊。他是一个典型的宅男,性格自闭,无友无伴。他的哥哥格斯(保罗•施耐德 Paul Schneider 饰)和嫂子(艾米莉•莫迪默 Emily Mortimer 饰)住在隔壁,见此情景也觉得辛酸。嫂子见他整天宅在家中,于是邀请他前来吃饭,但是兄嫂的嘘寒问暖仍无济于事。某天,拉斯居然从玩具公司定制了一个充气娃娃比安卡,并…

很多人看这部片子后,都会看到Lars的前后变化,而忽略了Lars周边人的变化。当然Lars的变化是明显而自发的,而后者的变化则是相对隐蔽而被动的,更是非本质的。Lars生活于一个社区之中,这个社区中的人们大多相互认识,教堂中或者Party中都可以相互看到。这是电影中展现给观众的一个情况。但是电影还隐藏了(应该说是背景化了)一个高于社区的“社会”。“现代社会”的存在使得连Lars这样有交往障碍的人,平时生活都没感觉到多大不便。他起床,三餐可以叫外卖,工作只需电脑,一切井井有条。很难想象Lars在中世纪如何生活。“现代社会”把原来属于人际交往范围之内的职能大多收归“社会”,人的能力在增长,但人的活动空间在缩小,庞大而秩序井然的“社会”压在渺小的个人身上,使得个人可以不动脑筋地生活下去。而伴随着原先做布朗运动的个人被规范化为机械运动,真正的公共空间在不断地缩小。哈贝马斯,这是看完这部片子之后的第一反应。不仅是影片的所描绘的图景图解了哈贝马斯笔下的现代社会状况,更重要的是,导演也持有和哈贝马斯一样的乐观精神。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所形成的个人交往的丧失,还是交往理性高于工具理性,哪一种更合理,这是他们面对的第一问题。导演似乎理想化地回答了这一问题,但他所持有的观点与人类天生的“聊天本质”相契合,所以尽管觉得这很难达到,但还是会认为这是一部温馨真诚之作。社区与语言,是哈贝马斯,也是导演所用到的对付规制化的“社会”的两种武器。社区提供了一个固定的交往人群与交往地点,而语言的生活化而非书面化更是暂时摆脱社会的避难所。社区和语言,亦即聊天与聊天对象,乃是再造人类活力与公共空间两把钥匙。但是编剧要让故事一波三折——这是一个日益“社会化”的社区,而Lars则具有交往语言障碍。情况似乎陷入死局。社区的公共生活日益压缩——只剩下礼拜天的教堂,人们则相对无言。Lars看起来是这个井然有序但一潭死水的社会的最大受益者——也是受害者。有些人也会尝试着交谈——他的嫂嫂热情邀请他去早餐,但大局已定,死水微澜。而编剧的理想主义情绪还是战胜了现实。这种理想主义是我所称赞的,他设想,Lars这种人,不仅有,而且比别人更有交往的冲动——这种冲动包括聊天、击掌庆祝、手与手之间偶尔的肌肤相亲、眼神的交流、以及听到朋友的笑声。Lars的冲动,最终幻化成充气娃娃的出现——一个虚拟的交流对象。编剧的理想主义这时候达到了顶峰,他不顾现实的桎梏,硬造出这么一段离奇故事,来实现他的关于人类的信念——人类不应该是现在这样一个冷漠的族群,人类曾经,现在也应该是热爱交流的、热爱分享的,热爱同类的。而充气娃娃的出现,最终改变了Lars,也如我在文章开头所说,改变了其他人。虽然在最后的一段,关于社区中其他人的改变,编导对剧情的处理,还是陷入了一种关于改变的俗套,无法实现整部电影的内在现实性,但他能把这样一个容易被煽情与被离奇化的故事讲成一段颇具现实主义神采的温馨小品,同时也前后一致地贯彻了自己的思想,想到它是今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也算不负。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同类之间的交流乃至最后的同气连枝,竟然是通过一个充气娃娃来完成,是否是对本片所传达思想的一种讽刺。博客:http://www.mtime.com/my/Lyeast/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