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青年斯科塞斯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2-23 16:09:06人气:0
穷街陋巷

视频穷街陋巷状态:BD超清中字年代:1973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哈威·凯特尔大卫·普罗瓦尔艾米·罗宾森更新时间:2022-09-28 19:29:16

查理(哈威·凯特尔HarveyKeitel饰)和意大利移民朋友们混迹在纽约曼哈顿的下东区,没有固定职业,靠着替黑手党卖命混口饭吃。查理的好友乔尼(罗伯特·德尼罗RobertDeNiro饰)欠了黑市商人迈克尔的钱,却无力偿还,整日被追债。查理与乔尼的表妹特丽莎真心相爱,但是特丽莎希望他能离开这种不稳定的生活,去寻找新生活。迈克尔因为找乔尼要不到钱而恼羞成怒,查理为了帮乔尼摆平此事,承…

我觉得电影配乐的水准可以分成五个层次,第一层是相互矛盾、第二层是毫无关联、第三层是营造氛围、第四层是描述人物内心、最高层次是文化内涵。马丁斯科塞斯是所有导演中把美国流行音乐吃的最透的。如果刨去电影中配乐所传达的文化内涵,这部电影只能算是黑帮犯罪类的中下游水准。电影于1973年十月上映,片名《meanstreets》直接就让人联想到滚石乐队72年的神专《exileonmainstreet》。专辑《exile》代表了摇滚乐的一切精神,表现为混乱、放纵、随心所欲,但摇滚精神的核心就是青年精神(teenspirit),或者可以成为叛逆精神。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把这部电影与马丁之后的几部黑帮电影区别开来(《好家伙》、《赌城风云》),因为那些电影中的人物以壮年、中年为主,而《meanstreets》里的重要人物几乎都是青年。所以我给这部电影的定位是斯科塞斯最“摇滚”的电影。说完了背景,再谈主题,本片的核心是青年(叛逆)精神的消亡。虽然纵观全片查理的戏份更多,但乔尼才是真正的主角,因为他就是青年精神的象征。爱把妹、爱赌博、乱花钱、爱打架、见人不爽就开打、爱嘲讽人,这个人物形象就是那个年代青年们理想中的形象。影片开始时四个青年找人要钱一言不合就开打,青年精神彰显无遗,但是由于生活压力、家庭压力、宗教压力等各种原因,几个主角分别融入了社会规则,只有乔尼依然我行我素,查理给他找了工作他直接跑掉,麦克找他还钱他置之不理。查理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乔尼,实质是帮助他融入社会规则(还钱,找工作),他多次称“乔尼”为小孩子,影片后半段查理与乔尼争吵,乔尼大喊“你帮了我什么,你根本没帮我”,乔尼只想继续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保护自己身上的青年精神不被扼杀。所以最后的结局就非常容易理解了,社会规则终究容不得青年精神的存在,借子弹将其扼杀。上面写了这么多看似过分解读的文字,言归正传,支撑上述观点的论据就是斯科塞斯的配乐。这段主要内容关于音乐,没有兴趣可以跳过。电影第一幕中《bemybaby》的使用被滚石评为“摇滚乐在电影中的30个最佳时刻第一名”。上世纪60年代是摇滚乐最巅峰的年代,而《bemybaby》是前英伦入侵时期最经典的单曲,对于70年代的观众而言几乎鼓点一响起就梦回63年,而后电影分别使用了数首girlgroup经典(PleaseMr.Postman、ShoopShoopSong等)和数首摇滚经典(JumpinJackFlash、ILookedAway等),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摇滚乐的使用越来越少,古典宗教音乐的使用越来越多,配乐就从侧面暗示了摇滚精神的消亡。顺便提一下流行音乐背景,随着70年beatles的解散、72年猫王的去世,主流音乐界都不看好摇滚乐的传承,70年代前期的白人主流音乐是从古典音乐中找寻灵感的progrock,而朋克运动还未开始,摇滚乐处在最低谷的时期。可想而知这么一部“摇滚电影”对经历过摇滚巅峰的美国人民的吸引力。朋克运动从75年才开始萌芽,但电影里已经用到了punk一词,这算不算一种变相的预言呢本文版权归作者灰色幽默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