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与司法死刑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2-23 03:30:21人气:0
我觉得印度的电影事业已经赶超我国了,情节跌宕起伏,有一定的故事性,也很流畅。但是的它的一大特色——在影片中穿插印度歌曲,很烦人。而且背景音乐也怪怪的,跟场景不协调。估计是总是看英语电影的缘故吧,很久没见到以复仇为题材的电影了。记得小时候看金庸的武侠片,几十集的电视剧都是以复仇为主题和线索。现在的国产片里复仇元素也少了。这是不是能说明复仇思想跟低文化有一定联系?刘邦约法三章,有一章就是杀人者死,这样做不仅是为了惩戒犯罪,也是为了帮受害群体复仇,以平衡他们的心理,在俗语的生动写照就是:一命偿一命。复仇应该是人的一种本能,但这种本能对社会治安十分不利。因此作为统治阶级思想镣铐的宗教和仕途教育总是劝诫人们放弃复仇,并把它标榜为一种属于宽容和正义的美德。比如佛教里讲的“冤冤相报,何时能了!”然而像西欧和美国的部分州那样废除死刑甚至15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做法,对于非基督徒来说,恐怕就很难理解了。一方面,可能跟犯罪率的下降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享乐主义和物质主义的发展有关;(社会保障如此健全,不依靠任何人,也能照样生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再那么重要,子女对父母直呼其名,物欲横流,大家沉浸在个人享乐中。“亲朋”的遇害根本不再是巨大的痛苦,何须复仇?)或许也不能忽视政客们的经济实力得以保证他们从未受过犯罪的干扰而无法体会复仇对受害者亲朋的心理安慰的重要性这层原因。瑞典的最高刑罚为15年有期徒刑,很难想象这样的法律要是出现在以前中国、日本或印度,将会多么可怕的后果:15年有期徒刑换一条人命,这是一桩利润非常丰厚的买卖,人人都想获利,没人会愿意将谋杀案件交给司法主持公道,都会通过复仇解决,因为司法的胜利是一命换15年,是赔本买卖;复仇的胜利是一命加15年换几命,盈利不少。还有,替罪羊和杀手产业也会蓬勃发展起来。因此,很有可能,一宗故意谋杀案件将引发成千上万的连环杀人案。这部电影在劝诫仇恨的放弃的同时,也有很明显的惩恶扬善的主题。善与恶泾渭分明,人物完全不像大多数现代文艺作品中那样有复杂和变化的人格和性格。这部影片也反映了作者对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物质主义的抵制,换言之就是对物质财富的贬低和对人情的推崇。例如影片最后,女主角成功复仇后,就打算放弃已经取得的豪宅和商业成功,和新男友一起重返新闻界。电影基本都是以上帝的全知角度叙事的,但是烂片往往以上帝的全能的角度展开情节——故事之所以会如影片所述发展,并不是故事应该或本来就那样发展,而是因为作者想让它那样发展却没有更聪明的方法。这部电影也有这样的毛病,这就给人一种不合逻辑,脱离实际的感觉,像看动画片一样糟。当然本片不至于那样糟。但是当上银行执事、勾搭上CEO和部长、逃过子弹等等,并不会那么容易吧。20120820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