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彩》胜在旧瓶装新酒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2-22 03:00:19人气:0
押奴记

视频押奴记状态:BD中字年代:2015

主演特奥多·科尔班米海·科玛罗尤托玛·库津亚历山德鲁·达比加更新时间:2020-08-06 21:31:01

故事发生在1835年的东欧,宪兵康斯坦丁(特奥多·科尔班TeodorCorban饰)带着他的儿子伊沃尼塔(米海·科玛罗尤MihaiComanoiu饰)正在茫茫的沙漠里追捕奴隶卡费( 托玛·库兹因TomaCuzin饰),因为这名奴隶和雇主的妻子有着不纯洁的关系。虽然身为父子,但康斯坦丁和伊沃尼塔的个性截然不同,前者热情又乐观,总是充满了干劲,而后者沉默又内向,脑海里无时不刻都在思考着人生。 一路上…

拉杜·裘德的《喝彩》(罗马尼亚·2015),虽然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导演奖,但我并不觉得有任何创新之处。从电影的本质与美学上来说,这部电影实在普通,并无简约、省思及精妙的电影特质。影片的结尾,与片中整体黑白老套风格、叙事结构相契合,真正的来自于传统,并无阐释深意。或者说,可视作一部向传统西部经典片的致敬之作。片中剧情,除确几分逗趣,倒有某种社会符号学的隐喻意味。关键是,要搞明这“喝彩”从何而来?1835年6月,瘸腿的老捕头康斯坦丁带着20岁的儿子亚利森,前往罗马尼亚南部的塔拉省,捉拿与大公妻子通奸的吉普赛人伊奥尼塔。这时的罗马尼亚还处于奴隶社会。原始的自然风貌与蒙昧的民俗风情相对映,构成了一幅旖旎、壮丽又奇诡的风情画。一路上,风尘仆仆,老捕头口干舌燥之际,极尽口舌之能,其无穷尽的话唠,可谓登峰造极。我一向不喜欢废话叨叨的电影,也许侯麦的电影除外。即便伍迪·艾伦的电影,也就三、四部入我法眼。我以为,简约是电影最大的美德。片中,老子对于儿子的絮叨,大致归三类,一是向儿子吹嘘自己的辉煌过去,借此向儿子传授做捕头的经验,二类是行进过程中,嘱咐儿子以后该遵守什么,注意些什么,三是向儿子讲述一些立足于社会的心灵鸡汤,顺带扯闲淡,可谓无奇不有,又无微不至。而去与回絮叨却处于两极,寻捕一路,比较正经,带回路上,则完全放松的插科打诨。父子俩打马一路,先是遇到了一个赶着羊群的女人。女人说这儿没有匪徒,只有贫民,你们是白费力气。老子对儿子说你要小心这些村姑。往前走,在村子,自称村民的人说这儿没有吉普赛人,只有好客的村民。他们只得吵吵嚷嚷地离开。路上,儿子偷闲练剑,老子说你那姿势是花拳绣腿,就像是开路先锋,你得横扫千军。过了河,他俩来到如同原始部落的村子,一个男人看到他们吓得跑,抓到后地,才知那人只因是害怕。老捕头拿出缉拿告示宣读一番后,便吆三喝四地离开。绕过一片山坡,遇到了一位教士。帮他修好驴车,他却不失时机大肆宣扬基督的伟大。他宣称自从信了教后,人生从此改变,一切都走上了好运,我就是上帝的代言人,你们不信教,厄运就会等着你们。等他马车前行时,不听话的驴,偏往歧路上走入死角。逗得父子俩大笑,看来上帝并没有帮你忙。跟教士拜拜之后,老子借机对儿子说即便上帝也不能全信,你只能信自己,这是我一生做捕头的经验。你只有学到老子这样的本事,你才能接过我的班,做一个无往而不胜的捕头。经过一片阴寂的森林,看到了一个被抢的男人一直猫在水里,唤他上来,他说刚被抢了,水里凉快,让我歇息一下。老捕头笑话别人,以为走出了森林,却被一帮匪徒截道。留下买路钱。老捕头无奈只得奉上银两。老匪徒说我以前也是捕头,干腻了。他告诉他们往东走有一个三十多人的吉普赛村子。看来老捕头平时没少遇到劫匪,应对他们的万全之策,也唯有奉上钱财,别无它法。正如老匪徒说的我们无名无号,只要钱。老头絮叨之中,往往哼着歌。儿子笑他乌鸦嘴,净说些不吉利的。到了村子,果真抓到伊奥尼塔和他的小儿子。返回的路上,老子对儿子的絮叨,轻佻之语频频,解闷打逗无奇不有。他心身的彻底松驰,来源于他所说的,现在只要安全的把这个家伙送到大公手上,拿到赏钱,就大功告成。伊奥尼塔的小儿子很是逗乐,哼哼叽叽,一会“我想走路”,一会,“我想吃水果”,可老头说“水果有毒”。孩子在集市上看到木偶戏逗笑不止,似乎忘了生父被抓的事。之后,老捕头把孩子交给别人送还回家,土制摩天轮,依靠风力缓慢转动着。父子俩仍押着吉普赛人一路向西。入夜,在乡村旅店,闹得不亦乐乎。老子怕儿子是“娘娘腔”,不中用,竟让儿子找老鸡婆,儿子出来,他喜笑颜开地拽着老鸡婆到柴房,像是以自己的“金枪不倒”来为儿子庆功。星夜寂寥。入睡前,伊奥尼塔申诉说我没有强奸大公夫人,是她勾引我的。老头问你不后悔吗。做了,就不后悔,你不如放了我。放了你,我的摇钱树就没了。天色大白,继续上路,老子对儿子说让他在后面跑,锻炼身体。诸多影片中,奴隶在马后面跟着跑的场景,出现了。这时,距罗马尼亚废除奴隶制还需要等待三十年。千里迢迢,终于带回。老捕头先是向大公妻子请求,希望她说出真相,承认那个伊奥尼塔是无辜的,但她说我恨这个人,我不想可怜他。无奈,大公驾到,这个吉普赛人被推上他自设的审判台。间中,老捕头拍马屁之余,也想帮这个无辜的人,却挨了大公的巴掌。大公决心动用私刑。那些心地善良的哭诉请求都是无益的。在大公看来,如蚁的贱民,只配以极刑,以儆效尤。这样的专制社会,被阉割的不只是一个人,更是处于这种专制社会下的芸芸众生。瘸腿、弱不禁风的儿子、不会逃跑的吉普赛人、病榻上的大公妻子及冷血残暴的大公,为影片营造了一个残缺不全的病态社会。片中常常只见人声,而人影微渺,这是一个现实社会触摸不及的悲哀。最后,受到震撼的父子俩,继续打马上路。老子说真是意外,搞死人啊,这是体制的悲哀,他们比南方人野蛮,他们到处流浪,所以野蛮。其实,除了老子对儿子的叨叨,推销他的人生经验,炫耀自己的辉煌,几乎没有别的。影片结局并无新意,更遑论突破。途中所遇到的俄罗斯人、匈牙利人、土耳其人及各种信教者,只具有符号学意义,对影片本身并无实质性解构。但有一点最终得以阐明及延伸,也更有彻骨的意味,即影片不只揭示和诠释了那段奴隶社会的历史,且借古讽今引发世人的思考。《喝彩》胜在旧瓶装新酒。恰恰胜在老子对于儿子不厌其烦的絮叨上。到底为何“喝彩”?为谁“喝彩”?老捕头抓到了人,安然送到了大公手上,这是父子俩为自己职业的喝彩。大公如意给吉普赛人处于私刑,这是大公为自己的权利喝彩,或者说奴隶主对奴隶制的喝彩。而那些飘零无依的吉普赛人,直至今天仍被驱逐的罗姆人,他们始终漂泊着,没有人为他们“喝彩”。由此,我想,导演是否想借助影片,为那些依然漂泊的人悲歌一曲,借此向他们喝彩几声,警醒世人对于他们的关注。其实,一切都是枉然,这只是一部电影而已。2015、12、7本文版权归作者薄雾微光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