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念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2-22 02:18:21人气:0
冬天的故事

视频冬天的故事状态:BD中字年代:1992

主演夏洛特·韦里弗里德里克·范登德里舍米歇尔·瓦莱蒂赫尔菲里克更新时间:2020-08-06 21:31:20

侯麦著名系列作品“四季的故事”之一。菲利茜(夏洛特·海瑞 Charlotte Véry饰)和查理(费德瑞克·范丹狄德夏 Frédéric van den Driessche饰)在海边浪漫相恋之后,因为一时不留神留下了写错的地址,而导致了二人再也找不到彼此。菲利茜生下了查理的孩子,但5年来却再也没有查理的音讯。 生活还在继续,菲利茜遇上了喜欢她的一些男子,他们也不失为好男人,足够爱自己。比如成熟体贴…

“真的,如果生命原无意义,而我不得不选择一个谬论时,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值得选择的谬论了。”——尼采“你原本以为他忘了你。”“不,我以为他死了。”“没想过拿掉孩子?”“从没想过,那违背我的信念。不是宗教信念——我和宗教格格不入,这种信念十分……”“个人……”“不,应该说是私密,没错,十分私密。我不喜欢违背自然,我失去夏何洛,但有他的孩子。一个孩子和几张照片。他却什么也没有。”“他一定以为你骗他。”“不会。”“一定会,你给了错的地址。”“我知道他心里的想法。虽只是推测,但不比你的差。”——侯麦•《冬天的故事》1.艺术创作某种程度上等于做选择题,上乘作品即在众多(实际上是无限种)选择中找到了最为“恰当”的一种。要给出对作品的评价,可以试一试这样的方法:考虑一下,如果要表达同样的内容,其他人会选择如何去操作?会选择怎样的人物和故事?会选择怎样的讲述方式?把其他的方式(来自于你自己,或者其他同类题材导演的已有作品)和大师的方式做比较,看大师如何制造出最“恰当”的效果。2.马桑、路易和菲利西的差异,是信念的差异,导演在片中通过彼此的对话揭示了这一点。我愿意把这三个角色看作人们对于信念的三类理解,三个角色作为“信念”的具体形态承载了讲述。侯麦要论证的并非信念的好坏,也不是在一个人的生活中信念的作用、地位,似乎比这些更为宽阔:通过展现被信念选择的一种生活,来展现信念是什么。(不是我在呼吸,是呼吸在吞吐我)侯麦想说的也许是这个在高处的东西?一个很哲学的概念穿过胶片,效果却很“生活”,很艺术。3.很生活,很艺术。比如菲利西在巴黎的地铁、公交车、街道穿行的镜头。给整个片子划出节奏。同时,在路上,不在固定的某个地点的菲利西,不在路易那儿或者马桑那儿,也就不在他们的观念世界里面。街景或许强调了一种疏离,带着信念的一个人置身于人类群体之中的那么一种景象。(菲利西和夏何洛的相遇是在公交车上。)比如,菲利西和路易在说话时,有不相干的行人穿过他们的空间,“打扰”画片。我喜欢这样的细节,暗示环境的符号。我们和这电影、这故事处于同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侯麦的片子始终提示:日常生活就是指向理解、洞见的迹象和线索的埋藏地。不用惊世骇俗曲折复杂的剧情,人性的波澜就在微妙的日常言行中。我想这一点是把现实主义做到家的。4.怀疑片中菲利西的女儿角色就是演员的亲身女儿。怎么会演得这么自然、美妙呢?女儿爱丽丝的情绪和言行,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菲利西的心意和信念,以非常直接的孩童的好恶,甚至在菲利西看不清的时候给予她“无心的”提示(在内维进教堂那一出戏。爱丽丝无心,侯麦有心,情节上看也自然,因为片中提示了菲利西对爱丽丝的教育包含了她的信念)。这两个角色分享着同一信念的泉眼。最后的汇流出现在夏何洛和菲利西重新相遇之后爱丽丝的反应。爱丽丝觉得她的小爸爸的出现是理所应当的,甚至在菲利西激动的表现过后,爱丽丝以她的天真,依然十分牛叉地平静着。这平静仿佛在说,信念不是信念,而是事实。5.记一笔:帕斯卡的赌博论在这部片子里又出现了。在《慕德家的一夜》里,这理论也由主角嘴里说出。侯麦似乎对此哲学观念很感兴趣。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