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喜欢那些老去的、难以追寻的回忆和坐标,和伙伴一同在大海里流浪一同寻找归处,独属于孩子们的痛苦与挣扎,还有巨浪前也绝不松手的勇气。比起石田祐康导演的前作《企鹅公路》,它展现了更细腻的儿童心理描绘,以及对旧时代的关怀。它调动起我对旧物的怀念和其他类似的个人情绪,但也必须承影片在叙事上的崩塌,这两个小时的故事里还是有不少缺憾和不成熟的尝试。影片最大的问题是节奏过于拖沓。在学校拉动画剧本的时候,学长学姐就已经全结果我要谨慎选择拉日本动画,因为日本人的话实在是太多啦!《漂流家园》同样有着日本动画的通病(或者说是特色):大段阐述内心的对白,密集的台词在阐明角色的同时,也会让观众失去耐心。但当然,这只是影片显得拖沓的其中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故事中人物的弧光不够直截了当,人物常在两个状态间反复横跳。航祐和夏芽是故事最核心的人物关系,作为曾经的最好的伙伴,如今却渐行渐远,一场意外将二人再次拉进同一空间,观念和认知的碰撞让二人尝尝五次小吵召唤三次大吵。/如果一开始就将矛盾直白地抛出,而不是抽丝剥茧般地从照相机讲到爷爷的礼物、再讲夏芽游离无根的身份困境,也许能够使情节更加紧凑。然而主创却执意要将身份和矛盾隐匿起来,还加入一个谜语人一样的角色
诺波,不仅扰乱了叙事节奏,试图营造的扑朔迷离之感也并未能完成。其实在夏芽跟随航祐进入游泳馆后的那次争吵,二人的心结已经有所展露了,可不难发现在用用惯的争吵,和之后在阳台、天台、漂流小船上,两个人都是在吵同一件事情。吵完以后,人物状态却没有发生转变,那么就算吵几次、吵得再怎么激烈、扯再多的头花都没有意义,编剧的台词也白写了。可能对于9岁儿童而言,情绪就是饱满而热烈的,宣泄不满的方式只有争吵。可将所有矛盾点都建立在争吵这一种表现方式,不仅会使情绪塞得太满,也缺乏了具有电影感的留白,这是很可惜的事情。像夏芽这种看似阳光坚强,内心却无比隐忍脆弱的女孩,本来是很适合安插留白的。而观众同样也无法信服,为什么在吵了这么多次以后,最后一次航祐说“你是我最重要的人”夏芽就肯放手了?明明前几次要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人物的成长没有说服力,这是叙事崩塌的第一步。/同时,在故事中,诺波的出现实在是太破坏情绪了。首先,比起主角团中的一个角色,诺波更像是一个象征物。在他身上我们看不到任何的角色功能,既不与主角发生互动,也没有引入新线索推动故事。诺波出场是一个谜语人的形象,不知道从何而来,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但是——在重重迷雾之下,主创却并没有安排主角团从这个角色入手,去调查他的身世,从而发现他是这栋房子的房灵,发现这个奇异世界的奥妙。主角团回家、求生的欲望目标太过强烈,以至于忽视了诺波出现的不合理,就也没有抽丝剥茧般探寻他的奥秘,这使得他身上的谜团都悬浮在半空。而随着故事发展,诺波透明的手、脚上的钢筋、身上的杂草这几个突兀信息的展露,让观众一下子就能猜出诺波的身份。但由于此时主角团仍被困在强情节的困境中寻找逃生方法,没有安排大家看到诺波脚上钢筋时的反应,反而看似习以为常地接受了——诺波是房灵这个信息似乎只给到了观众,而并未轨道主角团,而这就会导致情节的不连贯,观众早就知道他的身份,主角团却还被蒙在鼓里,反反复复,显得很弱智。这也体现了影片想表达的太多,塑造了一堆角色,每个角色都有他们各自的任务,就需要在完成各个角色的展现后才能进入下一个情节,同时由于主角团过于庞大,除了男女主二人,所有角色都被写着写着写丢了过。不仅显得拖沓,节奏混乱,情节和情节之间也时断裂的。再谈角色的塑造,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不讨喜的女性和工具化的男性。在归纳上面这句话的时候,我会担心以性别角度看一部子供向的动画影片,是否会有些偏激?但故事中男女角色的的复杂程度实在有太大的差别,举个例子,同为配角的四个小孩里,怜娜和珠理尚且有成长,而太志和让则彻底沦为咋咋呼呼的背景板(我还是特地搜索才想起他们的名字)。从最被诟病的夏芽聊起,大家对她最多的评价是矫情,这其实很好地反应了主创所想表达和所呈现的差别。先不说外表坚强内心缺爱的人设实在俗套,一般而言,想要塑造这样的角色要先塑造出一个强大到百毒不侵的外在,而后再写他的心结与创伤。如果太早展示角色敏感脆弱的一面,是很伤害角色的塑造的。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正如三日静寂之于张起灵,如果不是在前面通过八部正传来塑造张起灵从内到外的强大,三日静寂就无法如金樽裂开的细缝,让读者顺着细缝窥见他的迷茫与痛苦,自然也就无法被称为神来一笔了。而影片恰恰是对夏芽脆弱一面的塑造做得太早、太多了,且情绪反复、自怨自艾,袒露内心是珍贵的,可一而再地袒露就惹人烦了。/故事的情绪在夏芽身上停驻太久,相对的,第一主角航祐的弧光就被大大削减了。某种程度上,我甚至怀疑航祐是否能称得上是影片的第一主角。因为从成长线来看,显然是夏芽有着更完整、更深刻的人物弧光,而航祐似乎只承担了一个视点人物的角色,推动者“回家”的这一条主行动线,而对于主题的讨论全然是由夏芽来完成的。简单来说,影片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告别和成长。显然告别这一主题只做在夏芽一个人身上了,对旧物念念不舍的是她,有家庭创伤的是她,再往下挖一层,她更代表了城市中游荡的无根一族,在公租屋遇到了航祐爷爷,找到了暂时的归宿,所以才对此处有难以割舍的情怀。而同时,她和航祐也同时承担了一部分的成长主题,只是和夏芽比起来,航祐的成长显得过于弱了。在影片中,能体现航祐弧光的情节有两个,分别是折返救夏芽和对夏芽道歉,然而这个成长没有两难、没有纠结,他甚至不需要为这个选择付出什么代价——为了救夏芽而放弃的逃生机会并不能算是代价,因为你知道的,在这种日本动画的语境里,伙伴和勇气高于一切。拯救伙伴不是代价,而是常识。/故事中的其他人物,大小活宝就是纯纯工具人,只会在需要推动情节的时候大喊一句“不好啦!”。怜娜则是做得过于刻板,再三怪罪夏芽,但凡编剧少写几句责怪夏芽的台词,这个角色的观感都会好很多。这种大小姐角色本来就该很可爱才对,更何况后面还有展示她对游乐园的爱、对童年回忆的怀缅,这些都是很动人的。不过更搞笑的是,夏芽居然也对她的评价毫无反抗之意。不是我说,日本人什么时候才能放弃这种迂腐的宅系文化啊?女孩不是出了娇气大小姐就是温良乖小孩的。故事里唯一塑造成功了的角色是珠理。最开始她似乎只是大小姐的小跟班,和火爆两兄弟一样几乎沦为背景板,但在公租屋里她完成了转变,敢于反驳怜娜、也勇于承担责任了。这是对勇气的写照。我唯一担心的是,在这样一部儿童故事中,让角色承受实实在在的伤害是否恰当?当珠理从楼上狠狠跌下,后脑的血渗出,昏迷整整一天的时候,我和怜娜一样担心他会不会就这样死掉。这个伤害给得实在太实了。影片后程似乎是按灾难片的模式来写的,但既然做了动画,既然安排了家园漂流这种新奇的玩法,那么困难和阻碍就不必拘泥于套路的海难了吧?不过在这个角度上,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主创在多角色叙事上还是有所欠缺的。正因为在这一阶段用不到珠理了,所以让她受伤躺在房间里,顺便还能展现他和怜娜的友谊,何乐而不为呢?——似乎是这样的创作思路。儿童视角和丰富的角色让整个故事更加饱满,遗憾的是,影片的故事并没有很好地把握住。同时这也引发了我的疑虑——成长主题下对时代的怀缅与挣扎,交给儿童来叙述是否合适?影片给出的解法是,把这种对旧时代的关怀嫁接到对好心老人离去的遗憾中去,靠夏芽的心结来展现,然而这反而使叙事不够紧凑,角色的动机过于细腻,丢失了儿童叙事一贯的基调,人物立不住,情节设置也难与主题进行联通。伙伴们共同流浪友谊万岁的主线剧情,与寻找失落家园的暗线故事,似乎是在两个完全割裂的状态下进行的,直到影片结尾,航祐和其他伙伴也并没有明白夏芽究竟执着的是什么,妄图以友谊的力量化解女孩内心的伤痛。好在故事的情感实在是太细腻,讲角色内心的挣扎展现的淋漓尽致。就算不理解,我也想把你拉回来,因为我们是最最亲密的伙伴。不管什么时候,小孩子的真诚总是最让人感动的。/我不知道这究竟是导演的个人偏好,还是日本人的DNA里就刻着寂寞笼罩的神隐少年、伪装坚强的少女这样的人设。插个题外话,在性别话题发展迅猛的现在,能不能别老写女孩需要男孩来拯救、他爱她爱他的故事了?放过我吧,迂腐的宅系文化!我常常想,如果把航祐和夏芽的性别转换一下,观感应该会好很多。脆弱的女孩和正直的男孩实在是太无聊了,要写女孩的勇敢与疯狂,写男孩的脆弱与温柔,这才是动人的。说了这么多,我始终觉得这是一部真诚的作品,里面那些过于冗长的叙述也都有调整方法。用动画来展现对现实的关怀是一件相当伟大和有勇气的事情,而它又区别于完全现实主义的表达,那些幻想元素完成了动画应有的表达——漂流的家园,被拆掉的游泳馆、荒废的游乐场、失落的百货大厦。也很想反驳为什么要花两个小时看一群小屁孩撕逼和儿童伤痛文学的话,就是因为是孩子故事才成立。熟悉景观逐件拆下,游荡在无根城市中的儿童,在大海中漂流,回家。还有勇气,没错!绝不可能抛下伙伴,永远紧握的手。中二,勇气,友谊万岁。只有孩子们会有这样无限的能量,儿童绝不返航!看得出它的缺憾和尝试,以及永远聪慧永远爱写笔记的小男主角!我也相信动画具有关怀的力量,他和现实的距离不会太远。/22/9/28本文版权归作者SKY-谷蓝帝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