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浪游者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2-09 19:10:16人气:0
七人乐队[粤语]

视频七人乐队[粤语]状态:正片年代:2022

主演洪天明洪金宝吴镇宇马菀迎更新时间:2022-09-28 16:16:33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直至未来,七位殿堂级导演各自抽签负责一个年代,执导一个与香港有关的故事。《七人乐队》片名寓意各有风格才华的导演,尤如出色的乐手,走在一起便能合奏出令人共鸣的美妙乐章。其中包括洪金宝的《练功》、许鞍华的《校长》、谭家明的《别夜》、袁和平的《回归》、杜琪峯的《遍地黄金》、林岭东的《迷路》,及徐克的《深度对话》。其中林岭东的《迷路》更是导演的最后遗…

我绝大多数电影都是中学时代一个人在家看的。这次终于一个人去电影院看了,写一写感受。以前放假的日子,妈妈留了午饭后去上班。我在家哪里学得进去,只有回校才行。于是我就看一下午,五点关电视,回房间装模作样学习,等他们回来。偷懒的事人人都经历过,老师和父母都当过孩童,但有时他们并不拆穿。想起席慕蓉写青春,大约是他们也在我们脸上看到神情,回味少年的自己,怜爱地想让我们也体会到“得意”的感觉吧。开篇是洪金宝的《练功》,也是关于偷懒。没怎么看过他导演的其他作品,只看过一点他演的。觉得这个“小短片”正如任何的“起步”,既是稚嫩的少年时期,又确实稚嫩。或许可以说习武之人,感情没有那么细腻。留下的记忆,多是刚毅和撼动他心灵的,由此便记了一生,指引了一生。故事简单,甚至单调,头上那道疤昭告世人此事为真。说他自我怀念和感动,诚然不假,但似乎我们也爱做同样的事。看港片听粤语歌,为这个电影前来回忆的人们,不也是怀念自由不羁和年少轻狂的黄金时代吗?那是一个遍地黄金的时代,随便投资都赚的时代。但没做成那个果断勇敢的人、狠心的人。不过,大多数人的一生不就是慢慢学会承认“我其实也是普通人”嘛。要得到必要舍弃,便是选择的重要,选择和努力一样重要。杜琪峯的《遍地黄金》挺俏皮,那快节奏仿似香港给人一贯的印象,稍稍一点幽默。然后想起了《大空头》。谁说金融中总是无情呢?不过虽然有“情”,也多是伤感吧,只叹无常了。“机会一直垂在你眼前啊”。谭家明的《别夜》也叹无常。它像一首诗,尤其是两个主角念诗,中英交错,十分具有美感。quot;Tenderisthenight.quot;——夜色温柔。我真的好中意这个翻译。但其实最先蹦入脑海的是blur的那首《Tender》,歌词和画面都匹配:quot;Tenderisthenight,lyingbyyourside.Tenderisthetouch,ofsomeonethatyoulovetoomuch.quot;它也很像舞台剧,两个人即将别离的拉扯,对白很多,拍人也很近,就如早期电影的形态。拍的80年代。女主说“不如我们一起死吧”的时候,其实我想到了《胭脂扣》。那也是80年代的作品,是梅姑走向她一个个高光时刻的开始。她和哥哥,短暂而灿烂的一生,在最美的年华留下光影,无憾,无憾。《别夜》中的二人已是彼此初恋,是爱的第一个人也是最后一个。不过,对比起来,更觉得港片的衰落有其理由。除了环境,审美疲劳和题材难以推陈出新,还有青年演员,表现着实不佳。这个问题,在另外几个故事里也很明显。想想梅艳芳演《胭脂扣》的时候,她也只有24岁啊。但是另一个故事《校长》由吴镇宇出演,也觉得表演差点火候。去看之前补了许鞍华的《桃姐》,觉得真诚简单而动人。这个故事也简单,但篇幅过短,尽管王老师和校长可能有点什么联系,也没有具体表现,无法深入挖掘,只能做怀念作品,所以觉得平庸。王老师是教英文的,在香港英文也算官话了。殖民的历史,大陆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那香港人自己呢?很难说,我也不知道。因为这是一个政治正确的时代,世界各国都是。所以产生作品总是不免想到那句quot;notforcedatleastnotsincerequot;这是外媒评价建国70周年阅兵场上的人的话。其实,我也不太赞同,因为除非是真的很恨很反对,“歌颂”时多少有一丝喜悦和参与的光荣吧。由此,在《回归》这段里,频频强调“功夫”“讲中文”“不吃洋快餐”以及坚守这片土地这类话,可能会有投大陆主旋律所好之嫌(不过对于袁和平导演的话,还是觉得他不至于)。但是,我还是愿意相信,说出这些话时,会有香港人是真的爱中国和她的文化。虽然可能老人居多,年轻人会叛逆不屑。但是,需要明白,你无法真正摆脱这个华人标签。文化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思维方式在童年就埋下种子。你看到月亮不会首先想到狼人而是故乡,你的肤色可能是枷锁。如果你真的向往异乡和其他文化,并不留念这里的一切,那带着最爱的中文书去别端彼岸。如果不能舍弃生养之地,又看她满目疮痍,那就尽力改变使她更好。当然,文化没有高下之分,香港就把中西文化结合得挺好,只是你看她最后留在世界心中的样子,终究还是华人世界的缩影。看到元华时真的感叹“老了”。最初认识他还是在《功夫》里。任达华倒还好,大约是“少年老成”吧(hhh)。最喜欢最后两个故事,林岭东的《迷路》和徐克的《深度对话》。任达华饰演的老爸从英返港,看路标建筑大变。三代人见证的变迁,希望“儿子”最后也能懂得,“因为他爱香港”。使我尤其动容的是老爸在城市中迷途。满眼都是人、天桥、高楼。我开始以为他是故意想回味老街旧址,就像我若舍不得一地,但同行人催我,我会私心多独自徘徊一阵,撒谎迷路。最近好像有个游戏叫《Stray》来着,猫猫的迷途回家路。但是我也想到idle这个词。上次和朋友讨论去一个城市喜欢在街巷乱走,不爱景点。只想随便坐一个公交车到一个站下了再乘另一辆,坐到不知道的地方,实在不行再打车回去。一路上无所事事,只是看周围,像quot;motionpicturequot;换了又换,只想沉浸在此刻。所以看到任达华大哥在街头张望,镜头拉远又拉近,在车水马龙中转场,他停止不动,闪现,人们自由欢笑地交谈,没戴口罩时,我真的很喜欢。可惜大团圆是庸俗。他帽子飞出去的时候,我佩服这样的情节安排。也在想,或许停在这里也可。但故事倒叙了。倒叙升华,无可厚非。只是,有点想吐槽,“儿子”的演技实在过差啦。《别夜》里女主角的墙上贴了一张大卫鲍伊的海报好吸睛,片名也包含“乐队”,音乐似乎一直没停过。摇滚和香港的黄金时代同生共死。我每次还是会感叹,这两样恰好是构成了现在的我。所以我也是个怀旧的人。小学时爱听陈奕迅的歌,戴好耳机,把几条轻轨线从头坐到尾坐了个遍。现在,听着绿洲乐队的歌,还是地铁到电影院。它在小时候学棋的一个商圈,真是回归初心了。轻轨站修得更复杂了,绕了两圈才找到出口,出来的步行街还是原样。两年我走过很多,走过这片繁华,可从来没参与那些吃喝玩乐。我像城市中不合格的浪游者。一座城的灵魂更在那些人和普通的生活里,我却少有了解。《七人乐队》不是《我和我的祖国》那种宏大的故事,它停留在小故事上了。但是表达的也是对集体,归宿的思考。一直很想去香港的。香港和重庆挺像,什么赛博朋克,大厦霓虹灯,小街巷里泥泞油水。人们的故事也是江湖气十足,尤其是看到香港乐坛和影坛。香港也像在浪游,在新与旧之间,在走与留之间。回望并不可耻,但我更希望向前看。噢噢,忘了!还有《深度对话》呢。我反正被逗笑了,香港鬼马无厘头的一面。一层层向外,透出大银幕,你看我我看你,原来观众才是精神病呀。看电影,不就是为了被骗嘛~生活不易了,需要骗自己在另一个世界让自己休息休息吧。点映有一些周边嘞要是以后能去香港的话,一定得多喝几杯奶茶多点几种小吃啊!(确信)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