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个少年》,看大千世界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2-05 16:03:20人气:0
三个少年

视频三个少年状态:更新至20220602期全年代:2022

主演宋亚轩唐九洲何运晨沈腾更新时间:2022-09-28 16:53:03

浙江卫视互动暖综《三个少年》将于3月31日晚播出,宋亚轩、唐九洲、何运晨担任固定嘉宾。

如今的综艺节目,呈现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深夜档,正在逆袭传统的黄金档。越来越多非黄时段播出的综艺节目受到了大量观众的青睐,呈现出流量与口碑俱佳的表现。这种逆袭的背后,凸显出观众对于综艺内容新的诉求——通过陪伴感的获得,去抵御孤独。最近于浙江卫视收官、定位为互动演绎暖情聊天节目的《三个少年》,正是其中的代表。每周四晚22点开播,时长仅四十分钟,但「少年研究院院长」沈涛与时代少年团-宋亚轩唐九洲何运晨等「少年研究员」在每期节目里都会围绕一个少年群体所关心的话题进行真诚的交流分享,在闲聊里为观众答疑解惑、治愈心灵。就像一位豆瓣用户所评论的那样:「我挺喜欢这个节目。时长不长,轻轻松松,有笑点又不纯搞笑,聚焦话题又不深入探讨,缓解一定的焦虑」。与此同时,《三个少年》又像是一面镜子:在这里,我们既透过少年的视角看到了少年眼中的新奇世界,也在这种洞察过程中,认识了新时代里少年们的真实模样。以最「少年」的方式在第一期节目里,《三个少年》介绍了节目名字的由来:因为宋亚轩、唐九洲、何运晨就是三位少年。理由如此简单,并非存在出乎意料,只不过是率性而为。但这种率性透露出《三个少年》的独特之处:它给予了三位少年充分的决定权,以至于取名都任由他们来定义。「在节目提出初期我们也怀疑过,这样的『放权』会不会有些太冒险,毕竟小宋刚刚18岁,小唐和小何也才20几岁,他们的『问题』会不会太年轻了」。在采访中节目总导演吴彤向1号坦诚了节目组在策划之初时的担忧。但在最后,节目组决定赋权。「不做预设,不设限制,让他们试图自己面对当下的困惑和亟待解决,在这样一个话语场域里,不同个性、职业、理想的年轻人和嘉宾一起让当期话题具有更多方向和可能性,引发与年轻观众更多的思考,问题是否解决并没有那么重要,直面和思考才是我们想要的。」因此,在1号看来,正是这种大胆的赋权,让《三个少年》存在着一种天然与众不同的气场——少年氛围感。这种氛围感,总是能够让少年们呈现出最放松、最自在的状态。在《三个少年》里,许多嘉宾的一举一动都让观众找到了发笑的嗨点。譬如第二期节目的飞行嘉宾白敬亭,可能是由于节目过于属实,他坐姿的改变成功引起观众的注意。有网友评论道:「小白的坐姿肉眼可见地越来越躺,把懒人沙发发挥到了极致」。这种轻松自在的氛围,同样也激发出了嘉宾们的幽默「恶趣味」。最典型的莫过于宋亚轩。在《三个少年》里他不仅能够接得住梗,还成为了「恶搞达人」。在第九期节目里他为每个嘉宾分享了「毫无违和感」的搞笑口罩,成功引发弹幕里「哈哈哈哈哈」的刷屏。所有的嘉宾在《三个少年》里都卸下了光环,没有任何包袱。这种真实带来的亲切感与自然而然生发出的幽默感,恰恰是当下观众非常需要和看重的。此外,这种氛围感非常洞悉少年的互动方式与兴趣爱好。譬如在第九期节目里,当唐九洲谈到自己是「满减达人」后,顺势为所有人准备了一道关于电商平台满减优惠的算术题。看着现场嘉宾绞尽脑汁也无法得出正确答案的样子,像极了我们面对各类平台复杂的优惠活动时状况的模样。其实,这种所谓的「突袭检查」,也正是时下年轻人在与同辈群体互动时所常常热衷的形式。同样新颖的形式是在多期节目的开头设置了「课题小剧场」环节,少年研究员与助演们一道完成了多个令人捧腹大笑的sketch喜剧。尽管少年研究员们并非专业喜剧人出身,但在他们的参与下,喜剧内容的完成度意外地超出预期,不仅笑点密集,还让观众真正在欢笑声中,随着节目一道共同沉浸式思考「社牛与社恐」、「内卷or躺平」等社会现象。视觉包装上,《三个少年》同样注重少年氛围感的烘托。如果说每期节目的议题讨论犹如一次课题研究,那么每期结尾时的「归档」动作,则将这种学习讨论的仪式感拉满。在1号看来,节目组可谓非常懂年轻人,仅仅四十分钟体量的《三个少年》真正做到了以最「少年」的形式,来呈现少年。在深度与温度之间,寻找平衡用一句话来概括《三个少年》的模式,1号会这样定义:有议题的闲聊。肯定有人会如此争议:既然是闲聊,怎么会有议题?有议题的聊天,还能叫闲聊吗?但看似是两组矛盾的概念,叠加在一起却并不违和。议题,回应的是群体关切。在社会学领域,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叫做社会化。所谓社会化,指的是人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转变过程。而少年,则是个体完成社会化的一个关键阶段。有学者指出,如今的年轻人在高度资本化的文化领域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意义的缺失和社群的碎片化。不妨简单罗列《三个少年》每期讨论的主题,1号发现,10期的话题所涉及的恰恰是个体社会化进程里的两个关键部分:自我认知层面与社会交往层面。自我认知,涉及的是少年对自我的评价、判定以及选择。认知不论是「卷or躺平」还是关于「焦虑」的讨论,不论是涉及对「完美」的认识还是对「代沟」的理解,自我认知维度下的议题,所直面的便是「意义的缺失」这一社会症结。而社会交往关注的是少年对他人乃至对世界的认识与相处方式。因此,社交、朋友相处、生活中的盲盒与踩雷时刻以及与人交往时是否应该持有「讨好型人格」等等关注的,是少年该如何去了解和认识周遭的生活世界。可见,《三个少年》从社会化的视角出发,从自我认知与社会交往两个维度出发,创造了一个年轻人高度关切且有一定深度的话题空间。而闲聊,依凭的是个人的经验视角。相信很多观众与1号有着相似的观感,即在《三个少年》,说教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真诚的分享。所以,节目里嘉宾之间的闲聊是真正的开放式表达与观点的碰撞。例如在第四期节目里,针对焦虑,嘉宾们分享了自己的焦虑点:宋亚轩面对安检会焦虑,唐九洲分享了艺人的隐私焦虑,席瑞会因为吵架没吵好在深夜反思,而张天爱会因为记不住别人的名字焦虑。北大心理学硕士、青年心理学家短毛桃则表示,放松一下自己的身体能够有效缓解焦虑情绪,多吃一些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坚果等,会让人从内在变得快乐。可见,即使是来源于个体的经验分享,《三个少年》也尝试从不同的嘉宾出发,让分享本身变得多元化。既有让网友表示「是我本人没错了」的共鸣感,又有能够帮助自己缓解焦虑的实用性小妙招。同时,在每期节目最后,都会有「少年真心talk」,这里的分享同样真诚动人。对于焦虑,唐九洲告诉大家:「我觉得放下恐惧和顾虑才可以更好地前进,与其在自恋自怜的小世界里一味放大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如去大胆前进,放松心情」。针对「完美小孩」话题,宋亚轩写下了自己的感悟:「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是这并不妨碍我想努力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想拥有很多能力,所以我要更努力地去生活」。不论是节目里的闲聊,还是能够引发广泛共鸣的「少年真心talk」,这些来源于个人经验的分享充盈着人文关怀的温度。所以,在短短的40分钟里,《三个少年》巧妙地达至了一种平衡——沉浸其中的观众既能感受到话题的深度,亦能感悟到分享的温度。新时代「少年」的多元面孔《三个少年》所展现的不仅是「少年们」眼中的世界模样,它同时也向大众展现了这个时代少年们的所思所想。实际上,通过节目,我们看到的是新时代少年的多元面孔。即便抛开任何粉丝滤镜,宋亚轩在《三个少年》里所贡献的惊喜也足以让「路人」侧目。在谈论「卷or躺平」的话题时,节目组设置了一个关于「可不可以不勇敢」的投票环节。令人意外的是,年仅18岁的宋亚轩他选择了「不可以不勇敢」。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对此选择的解释:「因为自己现在年纪还小,要面对的东西还很多,勇敢可以让我得到磨炼、成长的机会,这些机会能够让自己进步。所以想让自己变得更勇敢一些」。正如主持人沈涛在听完后的感慨:「我没想到他说勇敢的其中一个角度是,勇敢肯定会让我遭受更多的挫折和挑战,但我就是想要这种勇敢,因为我还年轻。既然这些东西我回避不掉,我不如去直面应对。」显然,对这个答案感到意外并感动的,又何止沈涛老师一人。这样的感动瞬间,不至于发生在宋亚轩一人身上。当唐九洲表示「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便已经足够有成就感」;当何运晨说道要适时与自己和解,「理解自己,不钻牛角尖」;当席瑞强调「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能理解我要用自身的需求包装以为你好之名去凌驾你的价值判断」时,他们都给屏幕前的我们开启了思考的大门。节目里的众多素人,也为我们诠释了不同的少年形象。拥有「全国最美大学生称号」、「连续四年综合成绩第一」、「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主持国家级课题」、「发明专利」、「参与发表SCI论文五篇」等众多标签的黄君婷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衡量「内卷」,要基于自己的目标和规划而定,不同标准下对「内卷」与否会有不同的答案。第二十五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第四十四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冠军蒋应成在聊到会不会主动迎合他人时,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会把他人的想法放在第一位,去考虑到他人的处境。在他们身上,热爱、智慧、勇敢等等都无疑是呈现他们个人特质的最佳形容词。但不论是哪副面孔,更清醒的自我认识,与更积极地面对世界,是这群少年所汇聚而成的集体印象。在吴彤看来,这便是他对于「少年感」的独特理解——孤勇感。「少年感就是一腔孤勇,什么都敢尝试,敢拼敢闯,不怕输,节目中的三个少年有着毋庸置疑的满满的少年感。例如小宋,工作间隙都在做题,工作时又有超越年龄的专业和尽职;小唐是211大学毕业却选择了大相径庭的职业,从头开始;小何除了做好本职的律师工作外,也在为理想不断努力和试错,这些孩子永远保有一股子闯劲和重新出发的能力,这也是我理解的少年感」。从少年眼里看世界,从世界百态里回看少年,《三个少年》的美好立意,在1号看来恰恰是浙江卫视「美好中国」全新战略开启以来对「美好」内涵挖掘的又一次深化。在浙江卫视「美好中国」全新战略里,「文化」一直牢牢占据着C位,并依循着文化逻辑搭建了「浙系文化」节目带。实际上,文化不仅仅与特定的地域相关,它同样与特殊的群体相连。而《三个少年》的推出,让我们看到浙江卫视进一步扩大了「文化」的外延——从群体的维度,丰富对美好的价值理解。1号结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写下了震烁古今的《少年中国说》,激励人心的不仅仅是其中的句子,而是他把国家比做少年。显然,《三个少年》作为一档短小精悍的综艺节目,并没有去书写新时代「少年中国说」的野心,但在它诚恳的外表下,我们能够捕捉到它试图传递的内核:它希望自己的角色是一把理解的钥匙,尝试建构一个让少年与世界彼此互动的场域。如同吴彤所说,《三个少年》的策划初衷,是「三个少年和年轻观众自发形成一个『少年话语带』」。对少年的同龄人而言,这个「话语带」提供的是反思与认同;而对于其它代际的群体而言,他们从这个「话语带」收获的是对「少年」的理解和尊重。在1号看来,这便是《三个少年》这档「小而美」综艺最大的价值所在。本文版权归作者之媒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