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为什么在西方观众中那么受欢迎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4 18:55:54人气:0
精武门李小龙版

视频精武门李小龙版状态年代:1972

主演李小龙苗可秀田俊田丰更新时间:2016-09-04 11:28:22

1908年,创办精武门的民族英雄霍元甲因其武功及爱国之情,为日本人所嫉恨。日本人使用慢性毒药将霍元甲在上海毒死。霍氏的高足第五弟子陈真(李小龙饰)闻讯赶回武馆,沉痛得终日在师傅灵前守护。第二天,日本空手道馆派人送来一块写有“东亚病夫”的牌匾,扬言挑战整个中华武术界。大师兄阻拦,陈真没有出手。日本人走后,陈真只身来到空手道馆,狠狠教训了道员和教练。后来,经过许多挫…

从跨文化角度分析李小龙形象在西方观众中的接受李小龙,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全球著名的华人武打电影演员,他一手促成了香港功夫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他的3部电影打破空前记录,其中《猛龙过江》打破全亚洲票房记录,与好莱坞合作的《龙争虎斗》总票房达2.3亿美金。在不少外国人心目中,他的功夫就是中国武术。他开办“振藩国术馆”,自创截拳道,用33岁和四部半电影缔造了不朽的东方传奇,他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作为一个美籍华人,他的形象为什么在西方观众中能有如此高的接受度,这一切都值得后人好好研究。美籍华人对于华人观众,李小龙无疑充满了民族主义色彩。他通过为泰国、意大利的华人移民出头(《唐山大兄》、《猛龙过江》),与帝国主义侵略者作斗争(《精武门》),成功的塑造了自己民族英雄的形象。但是,李小龙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民族主义者,作为一名美籍华人,他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李小龙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二战后随父母返港,1959年5月,家人将其送回美国出生地,1960年进入位于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主修哲学,也学习哲学及心理学等课程。期间开办“振藩国术馆”,直到1970年受嘉禾电影公司邀请返港拍摄《唐山大兄》。[余慕云(2000)“李小龙与电影”《不朽的巨龙—李小龙电影回顾》页18,2000年11月]由此看出,在李小龙短暂的一生中,有半数时间都是在美国度过。毋庸置疑,李小龙的美籍身份和其所接受的西方教育对于其形象在西方观众中的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李小龙的身份来说,李小龙更多的被西方人称为一个好莱坞明星,一个美国人,一个美国“熔炉”的宏大叙事中的成功的移民。[里昂。汉特《功夫偶像从李小龙到lt;卧虎藏龙gt;》页114,2010年1月]他的故事,是另一个美国梦的传说。许多人甚至认为,好莱坞对李小龙的”接受“并不是因为它的《龙争虎斗》,而是因为环球公司的《李小龙传》,这部制作费用超过了李小龙主演电影投资总和的电影,让李小龙的形象本身完全符合了西方人的传奇想象。符合西方人思维习惯的不仅仅是他自己的传奇人生,还包括他所主演的电影中的故事。在《龙争虎斗》中,李小龙扮演着一个被英国政府所雇用的前少林和尚,潜入少林叛徒的岛屿要地,并最终完成使命,为少林寺清理了门户。在整个影片里,李小龙完全被塑造成为一个动作英雄,其本土电影中的民族主义等不为西方观众所能理解的象征意义被完全抹杀,相比之下,反而是另一位配角美国黑人威廉姆斯——被赋予了种族平等主义的意味。从功夫电影的功夫角度来说,戴维斯。米勒将李小龙描述为武打领域的第一个“西式运动员”。[里昂。汉特《功夫偶像从李小龙到lt;卧虎藏龙gt;》页114,2010年1月]他在银幕中摒弃了中国武术的传统套路,借鉴西方格斗,有系统地使它美国化。这让让他能够将东方的功夫电影以西方观众能够看懂、能够接受的形式演绎出来。孤单英雄李小龙所饰演的角色大多为正义化身、抗暴化身,电影塑造了他孤胆英雄的形象。这种形象,无论是对于东方观众还是西方观众,都是令人崇拜的。正义、除暴安良、侠客、孤单英雄,李小龙向观众展示的这一系列形象,可以说符合了人类的普遍期待,正如人人都向往爱情,他展示了一种普世价值,这使他成为风靡全球的功夫明星。不论《唐山大兄》中的郑潮安还是《精武门》中的陈真,或是《猛龙过江》中的唐龙和《龙争虎斗》中的李,李小龙所扮演的角色无疑都是正义的化身,而剧情的发展也必将是正义战胜邪恶。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李小龙扮演着一个救世主的角色,他常常以一己之力帮助弱小,与强大的恶势力做斗争。在李小龙主演的电影中,少有伙伴与其一起奋战的剧情,这就更加凸显出他的个人魅力。在李小龙的本土电影中,还有着一种反抗种族歧视的意义。不管是《精武门》中踢碎“东亚病夫”的牌匾、在“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告示下痛打日本人,还是《猛龙过江》中与罗马黑社会的战斗,无一不是在塑造一个中国好战男性的形象,他用暴力去向人证明,中国人并不比其他人种差。这样一种情绪,附和着六七十年代风起云涌的西方自由民权民主思潮,这也是他的形象,在西方少数族裔(特别是美国黑人)中,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二战”以后的美国,黑人的政治和社会地位低下,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1963年,黑人发动了“向华盛顿进军”运动,金博士在林肯纪念馆前举行了大规模群众集会,并发表了著名演讲。但是,美国却有一股反对民权运动的势力,1964年,民权领袖米切尔等三人被三K党枪杀[沈汉黄凤祝《反叛的一代——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页51,20002年7月],1968年4月4日,金博士被人刺杀……这一系列镇压,与电影中华人受歧视、受压迫如出一辙。而随后的剧情也如现实的翻版,金博士被刺杀后,全美范围内,出现了一波黑人暴力反抗的高潮,之前受金博士“非暴力”抗争影响的许多年轻黑人,纷纷成立暴力社团,企图以暴制暴。这让人不免联想到《精武门》中陈真以暴为师父报仇的剧情。反抗权威在李小龙所饰演的多个角色中,常常以反抗权威,打破旧有秩序的形象出现。每当遇到问题,他从不试图通过法律等正常途径去解决,他不屑于旧有的体制,而是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建立一套新的丛林法则。在他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传统秩序的约束与挣脱约束的冲动。作为青年人来说,这是一代人对于父权的反抗。在《唐山大兄》中,他面对工友受欺负,屡次想出手相助,但想起母亲的叮嘱,长辈的约束,常常隐忍不发,直到忍无可忍。在《精武门》中,面对日本浪人的挑衅,他迫于大师兄的约束和师父的遗嘱,并未当场发作,但也在随后踢馆报仇。他所表现出的受长辈约束又挣脱约束,受制于体制又打破体制权威,虽然讲的是中国青年的事情,却能够引起了当时西方“反叛的一代”的强烈共鸣。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近乎革命的社会运动,在这场风起云涌的社会巨变中,年轻人(尤其是青年学生)表现出对于传统权威、国家制度的强烈不满。正如霍布斯鲍姆评述的:“西方学生的叛乱行动,文化革命的色彩较浓,是一种抗拒的表现,排斥社会上由‘中产阶级父母’价值观所代表的一切事物。”青年人对于社会现状、父母的约束、传统的价值观强烈不满,他们反对战争、反对殖民、反对资本主义、极端的左翼学生组织甚至要推翻政府,进行暴力革命。在法国,甚至在1968年掀起了“五月风暴”,震惊世界。李小龙的电影,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恰如其分的表现出了反抗权威的叛逆形象,深受“反叛一代”的欢迎。当然,李小龙受西方观众欢迎的原因远非这三点。事实上,他在电影中对于功夫的哲学思考也是其大受追捧的原因。在许多西方观众眼中,功夫,成为神秘东方的又一种文化符号,他们对于这一切充满了好奇和向往。许多欧美人将李小龙看做是一个功夫哲学家,他们对李小龙的崇拜已经超越对于影星的正常欣赏。此外,关于李小龙的种种传闻也起到了传播其形象的作用。如李小龙在留学期间,曾赤手空拳制服4个持刀歹徒,勇救华人少女。为了扩大影响,李小龙经常到各处参加武术比赛。世界上许多显赫的武打明星如美国空手道冠军罗礼士等都争着拜他为师,好莱坞的著名电影明星如占士亨宾和史提夫都是他的门徒。世界拳王阿里也曾登门拜访,与他交流经验。这些被西方人所认同的名人与李小龙接触,间接增强了李小龙在西方观众心中的接受程度。虽然很多人说李小龙终其一生从未真正进行过格斗比赛,但这丝毫不影响西方观众做出“‘精通东方神秘功夫’的李小龙非常厉害”的判断。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