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时代地理条件决定诸侯解王权的结果(转)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2-05 04:14:54人气:0
视频:铁甲战士状态:超清年代:2011
主演:保罗·吉亚玛提杰森·弗莱明布莱恩·考克斯凯特·玛拉更新时间:2022-09-28 17:07:06
公元1215年,英国男爵叛乱,约翰王被迫签署了大宪章,大宪章抑制了王权,保证了人们享受自由的权利,也为今后英国的普通法系奠定了基础然而不甘心受限的国王出尔反尔,在英国南部海岸集结了一支雇佣兵军队准备将男爵们抓获,试图将国家重新收归他的 独裁统治之下。就在国王军队一步步向伦敦逼近,王权即将收回之时,Albany男爵率领的7人小组在罗切斯特城堡奋力抵抗,等待法国的,等待法国…
国人暴动”与《大宪章》的不同结果 by 国洪新 本人在前一篇文章中曾经提到,“国人暴动”与《大宪章》的不同结果,很大一个原因是由于地理环境造成的,题目很大,在下不一定能掌握住,试写一篇,纯属抛砖引玉,供众网友批评指正。 当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征服英格兰后,遇到了一个难题:如何守住这两块地方(诺曼底和英格兰)?当他在世时这件事并不明显,但威廉死后,与法王的战争就一触即发。到“失地王”约翰时,其在诺曼底的领地已经损失殆尽。为了夺回诺曼底,约翰开始加税,结果导致贵族造反,约翰于1215年被迫签署了《大宪章》。 《大宪章》签署的人除了英王以外,还有25人。其中包括:坎特伯雷〔Canterbury〕总主教,英格兰首席主教与圣罗马教会的枢机主教斯德范〔Stephen〕、都柏林〔Dublin〕总主教亨利〔Henry〕、伦敦主教威廉〔William〕、温切斯特〔Winchester〕主教彼得〔Peter〕、巴斯〔Bath〕和格拉斯坦堡〔Glastonbury〕主教昼斯林〔Jocelyn〕、林肯〔Lincoln〕主教休〔Hugh〕、伍斯特〔Worcester〕主教沃尔特〔Walter〕、考文垂〔Coventry〕主教威廉、罗切斯特〔Rochester〕主教本笃〔Benedict〕、吾主教宗家室之五品官员潘德福〔Pandulf〕大使、吾兄英格兰圣殿骑士主席艾默乐〔Aymeric〕以及卓越的人如彭布鲁克〔Pembroke〕的伯爵马绍尔·威廉〔WilliamMarshal〕、索尔兹伯里〔Salisbury〕的伯爵威廉、瓦冷〔Warenne〕的伯爵威廉、阿沦谷〔Arundel〕的伯爵威廉、盖勒韦〔Galloway〕的阿兰〔Alan〕(苏格兰之统帅)、菲兹杰拉尔德·瓦冷〔WarrenFitzGerald〕、菲兹赫伯特·彼得〔PeterFitzHerbert〕、德堡·休〔HubertdeBurgh〕(普瓦图〔Poitou〕州的总管)、德内维尔·休〔HughdeNeville〕、菲兹赫伯特·玛窦〔MatthewFitzHerbert〕、巴瑟特·多默〔ThomasBasset〕、巴瑟特·阿兰〔AlanBasset〕、德碧尼1菲利〔Philipd’Aubigny〕、罗朴斯利·罗伯特〔RobertofRoppesley〕、马绍尔·约韩〔JohnMarshal〕、菲兹休·约韩〔JohnFitzHugh〕等及其他我们的从属者(呵呵,我图省事,抄的,与英文版对过,没错)。 其中提到的地名有:坎特伯雷(伦敦东南东87km,以下同),都柏林(爱尔兰首府),温切斯特(西南95km),巴斯(西156km),格拉斯坦堡(西185开km),林肯(北195km),武斯特(西北165km),考文垂(西北139km),彭布鲁克(西332km),索尔斯伯里(西南西126km),瓦冷,阿伦谷(南西南76km),盖勒韦(伦敦附近)。从分布上看,英格兰南部中部的贵族都参加了,还有远至都柏林、林肯和彭布鲁克的。可以说,英国全国的贵族皆参与其中。所以当约翰为了废约,于1216年重新开战时,他依靠的只有外国雇佣军,战争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英格兰的贵族能够全部参战,与其地理有密切关系:整个英格兰东西长400km,南北长500km,按每日行军20km算,从任何一地,15天内就可到达伦敦。贵族组成联军是不成问题的。 对英国来说:《大宪章》的签署是一件全国性的事件。 “国人暴动”一事我在上文中已经简单地叙述了,再去详究真相意义不大(在此讨论是共伯和干王位还是周召共和无意义)。其中提到的人有:共伯和、周公和召公。没有提及远方的诸侯(鲁蔡曹卫齐晋等),基本可以认为是王畿内的贵族造反,其结果也是消弱了王权。这种王权的消弱是致命的:宣王时,千亩之战,王师败绩后,王师不再是一支决定性的力量。 为什么齐鲁等诸侯没有与闻呢?我们可以看看他们都城距镐京的直线距离:鲁(900km),齐(1000km),蔡曹卫(约500km)。从齐地走到镐京,估计要两个月了。 所以“国人暴动”只是个局部事件,与诸侯没多大关系。 周是个很特别的朝代:小邦周能够消灭大邦殷,很大程度上是一件偶然的事。宗周为了控制边远地方,采用了大封诸侯的政策。而在大封诸侯后,周天子的力量被大大地消弱了。远方诸侯各自为政,不听号令(如鲁齐专征伐)。在这种情况下,厉王的富国强兵政策方向是没有错的。而“国人暴动”的结果就是宗周的解体,诸侯坐大。 有周一代,天子封赐之事比比皆是,但夺封则很少见,诸侯世卿相互攻伐(如栾氏攻公家、韩赵魏灭智、公子弃疾夺位),尺土不入王室。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战国末。秦初,在讨论是郡县制还是分封制时,虽然只有李斯一人坚持郡县制,但始皇帝还是采用了它,周的教训不能不说是一大因素。而秦能统一六国,很大程度上也是拜郡县制所赐。 郡县制的缺点在当时并不明显,古人不是先知,如何能知道?一味地责怪古人是否过苛了(可能又有人说我不知所云了。没错,我是有些话没说。呵呵)?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