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钟楼驼侠状态:年代:1996
主演:汤姆·休斯克黛米·摩尔托尼·杰凯文·克莱恩更新时间:2013-04-07 20:14:01
耸立于巴黎的钟楼内,住着一位天善良的加西莫多,大家都称呼他钟楼怪人,从他一出生开始,就被主人浮洛囚禁着。尽管他的周遭不乏鼓励他的好友石兽,加西莫多还是渴望能一探外面的缤纷世界。直到有一开,一场愚人节的庆祝活动真的改变了他的一生……究竟美丽的吉普塞女郎爱斯梅达,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凭着与生俱来的勇气和正义感,加西莫多能够战胜浮罗洛,为他和他的朋友赢得新生…
观众最心仪的“改编”当然还是“忠实性改编”。不一定要忠实于所有的细节,但必须忠于原著的“精神”,这一点基本也是所有文学作品的改编电影的努力方向。安徒生童话中的小美人鱼为爱情舍弃生命最终获得了不灭的灵魂,这本身就是动画电影的非常难得的戏剧素材。小美人鱼的悲剧性也并不比早年的电影如《小鹿班比》来得让人难于接受,但迪斯尼的那次“改编”令人费解而且是不可原谅的浪费,是彻头彻尾的“阉割原著”。看到小美人鱼和王子结了婚我立马把VCD扔进了垃圾桶。但《钟楼怪人》是个例外。你可以从很多角度去探寻《巴黎圣母院》的意识形态,但有一点是绝饶不过去的:这是一部描绘肮脏、丑恶、龌龊、阴暗人心的“浪漫主义”作品。剧中人物没有一个不是被赤裸裸的欲望操纵,没有一个角色的心理不是扭曲的,矛盾的刀刃直指社会各个阶层。事实上,《巴黎圣母院》是一部相当残忍的作品。且不谈当时迪斯尼还没有开始限制级动画的先例,就这样的“原著精神”对迪斯尼显然是一个棘手的素材。《巴黎圣母院》是不可能“忠实改编”成迪斯尼动画的。但这部动画片却是我所见过的迪斯尼电影中最精彩的改编。驼背人一如既往地被安排成一个“渴望达成某一目标但又身处非常环境”的角色典型(通常当人物第一次开口唱歌就会唱出影片的结尾),当然最后他的目标也实现了,只是他这次的目标不是美女,而是“到楼下去和大家在一起”。驼背人在片中最终是发挥了成人之美的高风亮节,作为回报,美女把怪人介绍给了大众,最终皆大欢喜。你可以说它是“随意改编”,既不过是借用原著的小部分素材在任意发挥。乍一看此说法并没有错,故事确实和小说相差很远。综观全片的价值观念:它实际上强调的是弱势群体被大众接纳的渴望和必要性。所有的细节都围绕这一价值观铺张开来。从价值观念上驼背人的目标实际是“等级下降”了,某种意义上也已经宣布了他在片中的“爱情目标”将仅仅是一个衍生物,并且不会实现。这是故事分枝中的低落结局之一,但因为他有更基本的目标需要实现,而且“爱情失败”这一低落结局实际上成为他实现最高目标的台阶,这一失败于是显得不是那么具悲剧和宿命的味道,其性质大致类似于《小美人鱼》原著的结局。“弱势群体被大众接纳的渴望和必要性”在原著中是没有的。作为故事已成的背景,这一点在文学作品中没有必要强调。迪斯尼平添上这一笔的真正目的其实是在于强调“公主是不可能爱上扫烟囱的小男孩的”,尽管片中对驼背人的暗恋情怀着墨不少而且相当动人,迪斯尼却把之最终彻底否决。当然,英俊的队长因此也不得不被改邪归正成一个正面的英雄角色使他们的爱情故事看起来合情合理。惯常教育告诉我们“拥有英俊外貌的队长在爱情的战场上是心灵美丽的怪物的手下败将”,看过原著才发现全是瞎扯————美人至死都没有忘记“英俊的队长”。迪斯尼所做的事情不过是把原著中隐蔽的价值观念明朗化:美人对怪物仅有的情感只是同情,怜悯和绝望中的一丝依赖,她根本一秒钟也没有爱过怪物。表面看来这是本片对原著最大胆的一个“改编”甚至是“颠覆”,但实际上它只是抓住了原著中令人最愧于承认的意识形态的重心。它肯定弱势群体被接纳的必要性,但也明确地划出了特权的界限:“你可以尝试着做一个普通人,但你永远无法拥有常人的所有权利。”这一价值观念在现代,尤其是在大肆鼓吹“男女平等”“弱势特权”的文明社会实际上是非常大胆的————因为这一界限几乎人人皆知却无人敢于承认。在众多动画电影中,《钟楼怪人》几乎犹如《巴黎圣母院》般惊世骇俗。它迫使观众(少年观众)意识到一种真实到近乎残酷的价值观念,并且用非常动人的形式加以推广。在这一前提下,“队长”和其他配角角色属性的改变也就理所当然了:影片的“正邪”概念必须是传统意义上的,因为原著中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美的化身”,迪斯尼也不可能拿出一部全是反角的动画片。于是“队长”从随从“法官”到自觉反抗直至走到“法官”立场的对立面也就变得有必要了。片中所有其他角色的塑造都是围绕这一傻呼呼的队长展开,这一角色一旦抽去电影将失去一条贯穿全剧的最主要的线索和失去了角色塑造的丰满,这一角色的故事发展也使电影最终得以拥有一个正邪对抗的传统面貌。这一看似胡编乱造的“改编”事实上对新构筑的故事意义重大且不可更改。难能可贵的是本片没有出现象惯常的迪斯尼动画片中单薄和标志性的角色,法官“富洛娄”作为片中“唯一”的反面角色被塑造得栩栩如生:几乎所有看过电影的人无不为他在壁炉边的那一段深情独白动容。他对宗教的虔诚,他痛苦的心理挣扎和他的邪恶声线一样丰满多维。不管你对这一角色怎么看待,有一个信息你是肯定会感受到的:无论一个多么十恶不赦的人,他都会相信自己的灵魂是纯洁的,他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和神圣的。这也属于动画电影中少有的价值观念的宣扬。即便是对小市民心理的描写刻画也同样生动:怪人被美女牵着手走出阴暗的圣母院时,人们还是目瞪口呆了一番,直到一个小女孩不知天高地厚地走上去摸摸他的头,于是才迎来皆大欢喜的结局————其实迪斯尼这时候完全可以让人们直接就爆发出一阵欢呼,结果还是“皇帝的新衣”精神再度大放异彩。类似这种细节在片中十分丰富,表面看来十分温馨动人,实际上却隐含着对小市民心理的“嘲讽”,一种令人难堪的真实。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已经达到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可能有任何电影能够比得上原著。在舍弃了对欲望驱使的大肆描写,舍弃了性本恶论,舍弃了对社会弊端的种种尖锐批判,《巴黎圣母院》就已经不剩什么了,所以根本不用奢望“销售欢乐”的迪斯尼能够如何惊天动地。因为迪斯尼“老少皆宜”的创作宗旨是雷打不动的,真正值得关注和赞赏的是迪斯尼的编剧这一次在雷池之外的大胆探索。这部电影究竟算“忠实性改编”还是“随意改编”恐怕不是个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有一点是没有疑义的:动画片《钟楼怪人》在“被允许的范围内”发掘了原著的珍贵素材,并给予深层次的生动的表达。她充分体现了两个不同媒介之间的根本差异,她甚至是至今为止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动画特性的迪斯尼作品。比如:没有人会觉得一个动画角色形象很恐怖,所以这一畸形角色形象的设计可以特别大胆;没有人会对一个动画角色突然唱起歌来觉得奇怪,所以这深情款款的演唱使角色显得尤其生动感人。《钟楼怪人》从技术角度也是非常出色和具创造意识:类似
加西莫多从火堆中救下爱斯梅拉达段落的“场面调度”几乎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当年的真人电影要拍出这样的镜头是非常困难的。这部电影的音乐属于ALANMANKEN的呕心沥血之作,数百人规模的唱诗班的精湛演出造就了登峰造极的时刻。众所周知《钟楼怪人》是迪斯尼动画片中票房排倒数第二的作品,也有许多钟爱原著的人痛恨这部电影,但她哥特风格的整体色调,深层多面的角色塑造,大胆率真的价值观念,出色求新的艺术手法都使她和沃尔特时代的其他杰作不相上下。我至今认为她是现代迪斯尼动画作品中几近完美的唯一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