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英雄地之小刀会状态:年代:1992
主演:张耀扬陈松伶尹扬明刘松仁更新时间:2012-09-07 15:19:39
三十年代的上海鱼龙混杂,在战争阴云下呈现一派各方势力交错的情景。出身闸北贫民区的黄大刚(张耀扬饰)为了夺回做了歌女的心上人小珠(于莉饰),带领一班兄弟闯荡,打出了自己的名号。其时爱国运动正如火如荼,小刀会骆子兴(尹扬明饰)等人诛杀汉奸不遗余力,日本人多方渗透拉拢,上海公董局总办魏廷炎(刘松仁饰)与日本人多有勾结。黄大刚为了得到小珠,拜入魏廷炎门下,为其担任先…
??由起《英雄地之小刀会》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可惜它诞生在1992年,那正是香港电影最黄金时期,“双周一成”都在巅峰时期,那一年香港前5名最卖座电影,周星驰就占了3部。本片如此高质量的电影,在当年应该是叫好不叫座,知名度不高。侧面也反映当时电影圈水准之高,市场之繁荣。(我还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上小学的时候,当时从头看到尾觉得很过瘾)非常同情男主人公,黄大刚,穷苦出身,为了自己青梅竹马的女人,不断争抢地盘,打打杀杀,只为混出头。最后通过为上海滩魏老板手刃仇人,获取上位资本,从此平步青云,西装革履出入上流社会。但魏老板却暗地逼迫他妻子伺候日本人,女人羞愤自杀。黄大刚破釜沉舟,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
张耀扬饰演的角色太到位,让人心生无限同情。主题曲很好听,一开幕就是黄浦江码头日落的场景,配上苍凉大气的音乐,很有旧上海的味道。本片另一大亮点是有两条故事线完美融合。两个命运完全不相同的两个人,都身手不凡,却目标各异。自创帮会的黄大刚杀人为了女人为了发财为了前程;爱国组织“小刀会”的骆子兴杀人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编剧非常厉害,故事很精彩,两个主人公沿着两条主线都在通往成为英雄的路上,似乎两人最后就要决一死战,突然峰回路转,两人各自女人的死让双方回到了一条线上,最后都要干掉
刘松仁饰演的魏老板。这是本片情节设计上最成功的地方。两个人都是那个乱世的英雄。还记得黄大刚杀了冼昭,一身伤痕,血迹斑斑,来找魏老板兑现诺言,要回自己青梅竹马的女人,只见美女跨步上了马车,英雄颂歌主题曲想起,二人策马离去,相当潇洒,被张耀扬充满男子气概的眼神和举止所感染,那个时代需要英雄,我想每个女人都喜欢那样的英雄。影片结尾的时候,随着一声爆炸,黄大刚和魏老板都葬身火海,火车渐渐远去,镜头里又出现了那张难得的兄弟姐妹家人合照(我竟然被莫明地感动了,被那个时代的无奈和激情所感染)时世造英雄,英雄造时事,若在乱世中,命运如蝼蚁。魏老板说的:时事这么乱,前途茫茫,人心惶惶,你不赚会有人赚!(多么经典的台词)??致敬亚洲有三大类型影视非常成功,风格迥异,却独树一帜,具有强大吸引力。即韩国的爱情片、香港的黑帮片、日本的动漫。均自成典范,影响深远。作为一个深受香港流行文化影响长大的男人,今天抛开泡菜、动漫、武侠、音乐、TVB不讲,这里小议一下香港黑帮片的起伏和看法。一提到黑帮电影,肯定有卫道士会站出来说,“去去去,打打杀杀有什么好看的,带坏细佬”。但是电影作为公认的人类艺术之一,黑帮电影只是其中一种题材。而且这里面绝对不乏伟大的艺术品,甚至旷世经典巨作。说到黑帮类型最伟大的艺术,当仁不让是《教父》,《教父》在上,让我们先致敬3秒钟。自1972年横空出世,连续三部至今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它就像一部古典名著,横竖都可以挖出无限多的价值和宝藏,无论电影本身结构表现手法,还是人物形象人性刻画,还是台词表演功力,这样的一部史诗巨作,对电影史的意义根本无需赘述,即使影片的时间长达三个小时,故事结构庞大,人物关系纷乱复杂,很多人都愿意翻来覆去的看它,并把它奉为经典。通俗的讲被誉为是“男人的圣经”,甚至成为了一种高度浓缩的文化符号,它当年横扫45届奥斯卡奖这些荣誉只显冗余。我年少的时候看《教父》既不太懂英语,也不通人情,更不知事理,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久了便记忆淡薄。二十岁以后,阅历颇增,重拾一气看来,时而情动唏嘘,时而慨然长喟,沉重如山,蓦然惊起,恍然如隔世。整个电影史上,能给你这样观影体验的作品,独一无二。而一生里你能这样忘我入戏地享受电影的时光,同样难能可贵。即使到现在,在任何专业机构的世界电影史排行榜,《教父》总是高居三甲以内。因此,电影评论家都说在《教父》面前,其他同类作品一概低头。这里,我有一点个人不同看法。《教父》系列的伟大毋庸置疑,几乎是震古烁今开山裂石之巨作,但是香港黑帮电影更系统,更完整,更深入,更细致,更贴近生活和时代,层次感更强。我们敬仰《教父》,但是我们的作品更有华人世界的文化和血脉,这种人文、这种环境、这种气息只有中国人才懂。??正题中国有句古话,“识英雄重英雄”。《教父》在美国媒体百年电影史排行榜第二位,恰好,在华语电影圈,百年排行电影中排名第二名的也是一部同类型电影《英雄本色》,这是最专业的的圈内人士投票排行榜,无巧不成书,冥冥之中与太平洋那边的《教父》遥相呼应。它是华语电影中最经典的黑帮电影,它属于整整一代人的记忆。所有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孩子都曾经为之顶礼膜拜,它也是香港黑帮片历史最里程碑的一部作品。看完片子,你可能会忘记那些迎风飞啸的子弹,如水龙头般喷溅的血浆,甚至可能忘记那两场发生于餐厅,码头的著名枪战,但你一定不会忘记小马哥,他的双枪,墨镜,风衣,牙签,及嘴角的微笑,同时,你也不会忘记曾经的某个时代里,曾有一种理想叫江湖,曾有一种性格叫义气,曾有一种情感叫兄弟。很少有一部电影,让你看到心潮澎湃,久久不能释怀,吴宇森导演的《英雄本色》就是这样一部,那是在1986年,大师出手,一鸣惊人,起点极高,承上启下,由此开启了香港电影黄金20周年。很奇怪,无论是华语最伟大电影排行榜还是外语最伟大电影排行榜,前三甲都有黑帮题材电影。所以,如果还有人张口就说黑帮电影没有欣赏价值还带坏小孩,一棍子打死所有黑帮电影,那只能说明你孤陋寡闻,见识浅薄。任何艺术都有精华和糟粕,任何类型的电影都有精华和糟粕,要客观区分艺术和市井的区别,话又说回来,市井未必非艺术。香港黑帮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塑造不同层次的黑帮世界,高、中、低级别的黑帮人物和组织都非常形象生动。这类人和组织俗称黑社会,它是江湖、团体、人,这是一个等级森严的成人的生存环境,讲规则讲利益讲道德讲义气。这些地下势力并不是一夜生长的,孕育它的是漫长的历史,悠久的文化,曲折的社会,复杂的地域。??首先,在我看来,第一阶层的黑帮电影,里面的人物形象大多是枭雄传记类,主人公通常凭借一己之力改变平凡庸常的命运,而具有超大的能量,与金字塔顶端的人接触,但这种个人“巧取豪夺”奋斗的命运也随历史的大潮一起浮沉,而且碍于自己的出身和背景,加上自身能力和见识的局限,这样的人结局往往带有悲情色彩。例如《跛豪》、《上海皇帝》、《雷洛传》、《黑金》。这些人物原型都是真实存在,而且几乎都是权倾一时,纵横捭阖,甚至左右时局。个人命运沉浮徜徉在历史曲折走势中,令人扼腕。高晓松有一句话点评黑社会组织的话特别耐人寻味,“黑社会只能在民主社会里发展和壮大,因为他们需要法律的保护,如果在专制政权下,你想搞黑社会组织立刻抓起来就枪毙,审都不用审”。因此香港电影镜头嫌疑人对警察说台词“在我没有见到我的律师以前,我一句话都不会说”,很多律师也对警察咄咄逼人“我的当事人现在完好无损,我下次来看见他要是少了一根头发都要告你们”。虽然坏人很扑街,但是没错,这就叫民主和法制,任何公民在法院没有判决他有罪之前,都是无罪的,一个保障人权的社会人民才有安全感。黑社会也才可以游刃在法律边缘寻租。我特别喜欢吕良伟饰演的大佬角色,脸型方正,义气凛然。《跛豪》一角色张弛有度,表演极具时代港岛移民性格和特色,据说他为了这个角色增肥30磅,后来又减回来,敬业精神令人佩服。从一开始的逃难,到底层拼杀,到上位,用计扳倒竞争对手,独霸一方,膨胀跋扈,最后到被警察逮捕。那句经典台词,面带狰狞又嚣张的“整个香港三十几个管区的警察在跟我开会,你说我没有人?”令人印象深刻。1962年,中国大饥荒催生了最大的一次移民潮,在浩浩荡荡的偷渡大军中,有一名日后声名显赫的年轻人叫吴锡豪。潮汕人,到香港之后,他投身于当时很受欢迎的民间博彩业——字花。所谓字花,其实是一种不太公正的彩票。吴锡豪的字花生意在与强大对手马氏兄弟的竞争中江河日下,对金钱的渴求让他不得不投身于一个更刺激的事业当中—贩毒,成为四大家族之一,并收买警察,后来廉政公署成立,吴仍然我行我素,直到逮捕入狱。许多评论人士都称:香港黑帮电影中最具史诗相的莫过于《跛豪》,导演潘文杰以扎实的叙事风格拍出了这部具有传记性质的影片,影片再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社会的风貌。《上海皇帝》是对青帮大佬杜月笙的刻画,分上下部,虽然总体水平比不上《跛豪》那样酣畅淋漓。但也是上乘之作,在中国近代史,杜月笙绝对是一个值得浓墨重彩描绘的人物,他的一袭书生长袍,清瘦的身材,这种文弱形象与叱咤风云上海滩的大佬身份似乎格格不入。这令人想起另一位闻风丧胆的金三角大毒枭——坤沙,此人据说也是斯文平和,一派书生像。(看来电影里的大坏蛋模样都是刻意画的,真正的狠角色不会写在脸上)。他的戏剧一生,是中国版《教父》的宝贵素材,涉及他的影视剧很多,但很遗憾,至今没有一个华人导演可以把他的故事完美拍出来。他从卖梨的一个小贩,成长为一位上海滩呼风唤雨,权倾一城,黑白两道,国共日多方面都拉拢的人物,巅峰时期简直媲美战国时代四公子,食客三千,彼时中国最著名的大名士,大文人,大军阀,大资本家,政府官员几乎全部都给他面子。杜月笙建祖祠堂,连蒋介石父子都到贺。这种帮会出身人物的风光,绝对的前无古人。而日军侵华以后,上海沦陷,国破家亡,产业溃败,杜月笙坚决不做汉奸,还组织手下锄奸队,刺杀汉奸。东奔西走,捐资捐物,直到抗战胜利,却被国民党军队落井下石,凄凉晚年。他的个人命运完全与时代变迁混乱的紧紧联系在一起。他发迹的时候的手腕和霸蛮“你不用谢我,放火烧你仓库的人是我,报纸上写你的人是我,叫人去银行挤兑的人也是我“、”我是不识字,但我就是有本事,用一根手指头就把你陈光埔打倒”。他被国民党落井下石的无奈和酸楚“政府把我们帮会出身的人当夜壶,用完了就嫌臭,扔床底下,没办法,他们有军队我斗不过他们”。吕良伟都有非常出色的演绎。??第二阶层的黑帮电影,这类电影刻画的人物是属于帮派圈中的佼佼者,他们或是地方领袖,或是社团掌门,或是义盖云天的大哥。他们能量稍微逊色于第一类人,不像他们可以游离于政商军界。但是他们凭借智慧、义气、制度、威望,可以掀起不小的风雨。香港电影自从1986年《英雄本色》横空出世,震惊华人演艺圈,一时间跟风之作无数,黑帮片里夹杂大量华美的动作设计在极大程度上烘托了黑帮英雄乌托邦化的诗情色彩,宛如现代武侠。但是尘归尘土土工,进入90年代后,香港黑帮片渐渐背离了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形象,其动作设计也相应走向平实稳健。这时期涌现了大量制作精良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优秀的作品,例如《暗花》、《英雄地之小刀会》,包括新千年后的《无间道》。《暗花》是一部非常像日本悬疑片的电影,里面的故事精巧无比,最后才发现是一个局。这是一部彻头彻尾、让人看不到哪怕一丝希望的纯粹的黑帮片,所有人,都是棋子,都得死,江湖的宿命。幕后老板是一个老头,没有一句台词,但是结尾你看着他看报纸的样子都觉得不寒而栗。黑社会狠在哪里?血腥杀戮?性命相搏?不,狠在黑色,狠在角色,狠在头脑,狠在阅历,狠在他设一个局,就可以剥夺人的一切希望。你明知这是一条死路,但是还是只能走下去,还有比这更让人绝望的事么?看完这片之后,你对比《教父》,发现这可能是只有中国人欣赏得来的好作品。2002年,香港电影院最惨淡的时候,观影人数一天甚至就停留在个位数。2002年5月《无间道》的上映,挽救了香港电影危机。它以一种全新的姿态,一扫香港电影江河日下的颓势,将香港电影引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所谓“无间”,出自《涅槃经》第十九卷“八大地狱之最,称为无间地狱,为无间断遭受大苦之意,固有此名”。剧情是围绕刘德华所饰演角色,从一个坏人卧底,转念想做好人的思想巨变,内心过程的挣扎和现实的抗争。导演刘伟强由此引申出一个对前辈们彻底超越的境界,一个在黑帮片中不张扬“暴力美学”的境界,一个在江湖戏中不渲染兄弟义气的境界。??第三阶层的黑帮电影,不用想啦。当时《古惑仔》系列及其模仿作品,这类电影刻画的人物是属于帮派圈中底层人物,能量也是最小的。既不需要第一阶层大佬的纵横捭阖之术,也不需要斗智斗勇的头脑,基本上是拿一把西瓜刀,恃强凌弱的形象,由于这些局限,也是最贴近广大群众生活的一层,处处是粗口,句句兄弟义气,到处都是人间烟火。作为旧式黑社会电影的巅峰之作,《古惑仔》系列正统6部,外传加其他跟风之作超过40部,改编自牛佬同名漫画,剧本上的先天缺陷显然使整个系列电影拘泥于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过度渲染而缺乏思想性上的深度挖掘,给人留下最大印象的恐怕仅仅是陈浩南和山鸡漫画英雄般的街头械斗,大砍大杀以及兄弟之情,江湖之义,这也是香港黑帮电影有别于其他地区同类型影片的最大特点,《古惑仔》系列影片的都市童话色彩更不可能使其对人物关系的经营作出令人信服的诠释。内部外部人物间的矛盾冲突仅仅停留在表象,情义与背叛、挑衅与对抗都简单直接缺乏悬念。这类型的黑帮片其实相当于食品里面的方便面,吃一点觉得方便美味,吃多了就觉得食之无味,而且对身体不好。陈浩南有句台词:我陈浩南出来混那么久全靠三样东西,够狠,义气,兄弟多。很多人都觉得《古惑仔》系列带坏青少年。但我觉得,人性这种东西,是非常复杂的组成,很多因素组成。如果一部电影就可以教坏人,那说明那人本身就并非善类,因为市面上更多的是所谓的好电影,看一部《焦裕禄》为什么不变好呢?或许天天逼他看《新闻联播》,读《人民日报》也没用,他未必会变雷锋。他需要更多自我反省和教化,仅此而已。郑伊健表示这个锅他不背,陈小春也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