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虚无主义者的救赎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2-01 00:01:20人气:0
视频: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状态:正片年代:2017
主演:星野源花泽香菜神谷浩史中井和哉更新时间:2022-09-28 17:57:56
古色古香的京都,奇妙的恋爱之旅正在展开。春天,黑发少女踏上寻找伪电气白兰地的夜之旅,学长却被从天而降的锦鲤砸晕;夏天,少女在旧书市寻找心爱的童年绘本,学长则面临残酷的火锅地狱;秋天,身背红鲤鱼的少女化身不倒翁公主,与拼死出演顽固王的学长相遇在学园祭的舞台;冬天,手持梦幻感冒药的少女打倒感冒之神,与学长一起向京都的天空飞去……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在虚无主义的道路上一骑绝尘。如果仔细地往前追溯,这苗儿大概播种于曾在医院工作的那段时间。以至于每次开始思考人生思考未来的时候,都会不由得想起手下管过的那些病人,他是怎么样死去,或者他是怎么样活下来。前几天和朋友一起看了部电影,《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起初只是被朋友圈的封面吸引,因为看过作者其他作品,很喜欢那种在无厘头中找意义的方式。刚好朋友几天前去了京都,评价说画面风格很像,觉得她应该喜欢。打开半个小时,看完故事里对酒探讨人生的小高潮,我当下忍不住,又把电影推给了其他几个朋友。这一段是大财主李白和女主斗酒的一段戏,同样的一杯伪电气白兰,老者和少女喝出了不同的人生味道。酒到了少女的胃里开出了欣欣向荣的花儿,在老者的嘴里只有一片浓缩的虚妄。最后李白被喝倒,问少女为何持酒前行。少女说:因为我受到缘分的指引,如今能够坐在这里和李白先生共饮,在我看来,也是所有缘分相系而成的结果。李白不接受少女的说法,回应道:马上你就懂了,人与人并未相系,而是孤独的。她停下电影跟我说,这一段儿反复看了好几遍。佛学的世界观也是这样,凡有所相,皆是虚妄。但是,很多人理解有偏差。虚妄不是不存在的意思,而是不停在变化,没有一个固定形态。虚妄是变化?有点意思。刚好前几天看了篇介绍德勒兹的哲学文章,在他那里,差异意味着一种生成和变化的活力,差异一定导致变化和运动,差异一定是针对固化的,差异滋生了流动。更具体地说,流动总是力的流动,差异是力的不停的运转形式,力总是在差异中流淌。没有完全的绝对同一样的力。让我们这样说吧,差异就是力的差异,是力的嬉戏。我们就此接触到了德勒兹的真正核心:生命是一种充满强度的运动。越是充满强度,就越是有力;越是有力,就越是能够克服障碍,越是克服障碍,就越是能够不停地运动;越是运动,就越是丰富、扩大、自满、爽朗;最终是真正的喜悦。就此,生命与力相关。这样思考的话,如果虚妄能和变化和流动和力和运动完成概念的统一,那我就有可能解决自己虚无主义和存在主义之间的冲突,达到内外平和。电影里男主为了追求女主,经历奇妙的一整夜,回到家后被传染了感冒,独自一人躺在床上咳嗽,想着最后表演话剧,抱着穿苹果服女主的那一刻,突然对所有的这些产生了怀疑。——那是真是发生过的事情吗?——会不会一切都是我的妄想呢?想起她说的虚妄是一种变化,那爱情又是什么呢。我想到一个忘记了出处的科研报告,大概结论是说人们的情感都只是刺激变化的瞬间,而并不是一件持续的事情。就像我们小时候会写作文说,我今天下午很开心。但实际上,我们只是在遇见朋友的那一刻,买到玩具付款的那一刻,拆开包装的那一刻,跟朋友比赛并且赢了的那一刻,我们感到了开心。就是因为外界刺激在不断变化,每时每刻的差异产生了流动,我们才感受得到。否则,不论是所谓的快乐或者厌恶,都是让人感觉不到的。所以,有这样一种观点是,爱情都起源于某一刻发生的暴击,而维系它无非是创造更多两个人之间开心的点,而已。而且,习惯阈值也会随着每一次刺激的突破从而不断扩大范围,人逐渐变得波澜不惊。也是为什么爱情到后面,好像都会变成了一场佛系恋爱。所以人们常常说爱情都是假的,因为只要结束时与开始不同,人们就会认为那是假的,不存在。但这样理想化爱情的方式,大致是错误的。爱情不是一个持续不变的实体,相反它正因为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我们才感受得到爱情的存在。第二天我们再聊,她说我想要那种婚姻,十年如一日的激情。但是这个不是难易的问题,而是存不存在。我就笑,十年如一日的激情换我也没办法。如果情绪流动是爱情的本质,那流到什么程度才算激情呢?洪水滔天吗?她说不是,就是那种会一直会对对方心动。好了这又是另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让恋爱中的两个人一直心动?按照之前的理论来解释,如果两个人都停止了变化,就不会感受到情绪的流动,自然难以获得持续的爱情。很多人所谓的“平淡是真”,不过是熄灭了对生活的热爱。而一方变化一方不变的爱情,通常也以变化的那一方感受不到对方的爱意,从而结束这段关系。从这个角度看,两个人要维持一段爱情,必须是两个人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所以我们常常听说有人在爱情中明里暗里的作,来不断刺激彼此,证明这种东西真实存在。但这当然不是一种健康的方式。大多数都作死了不是么。健康的状态应该是两人不断去拓展新的边界,在成长中给予对方新的刺激,并且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爱意与需求。这样才能够不断激发起彼此间的情绪流动,使得爱情有变得长久的可能。在电影的最后,少女和男主经历了一晚上的冒险,终于要走在一起了。这时候冒出来了一个新问题,爱情是如何开始的呢?电影很好玩的安排了少女去探望生病的少年,而把少年的内心世界变成了一个诡辩者的议会。作为一个浪漫主义的闷骚金牛男,以往在恋爱开始前总是会有数不清的内心戏。就跟电影里一毛一样,不断质问感觉的真实性。后来仔细分析自己,究竟会为什么爱或者不爱。然后我找到了一个词语,很准确,叫做“想象空间”。什么意思呢,就是看着眼前这个人,脑子里会自然冒出在一起的未来可能发生怎样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吸不吸引我。有些人的想象空间很大,有些人的想象空间很具体,可能是满世界冒险,或者是一起读书画画,还有些是房子车子孩子,甚至一晚鱼水之欢。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只是在每个人身上能看到的,对未来的想象空间,差别真的是非常大。在那之后我再也没过这种犹豫。喜欢不喜欢,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故事,一目了然。电影里主角最后的诡辩也是这样。如果每次都要事无巨细地考量,理性地在天平两端摆布筹码,又哪里还有多少爱情可言呢?爱情根本就没有办法开始了。“将对她的心意一直尘封在心底,明天若孤独地死去的话,有谁敢说自己不后悔呢?有就他妈的给我站出来!”真是热血啊。当然结局是很美好的,甚至让人一瞬间燃起了对爱情的渴望。电影的画风风格清奇,故事编得戏谑,又有可以不断探讨的内容。我可以给到9分,另外还有作者另外的《四畳半神话大系》系列,我都强力推荐给大家。可供解读的东西还有很多,包括李白的时间,感冒的传染,不管性别的方便主义。很多内容都很有意思。我呢本来是想谈谈自己的虚无,却说了那么多爱情相关的内容。但我想,这两者一点儿都不矛盾。在一些终极问题的看法上我不得不成了个虚无者。有些人转而投身宗教,找到自己的上帝从而归顺祂。但我打小在科幻文学里,构筑起宇宙不可知的世界观,至少在现在很难被某个上帝突破。同时我又痛恨这种虚无,所以选择存在主义的方式生活。通过满足自己作为人的欲望,选择享受和体验自己作为人有的动物本能,去对抗它。对的,我选择的是爱,丰富的感官体验,以及对宏大梦想的追求。我不再去继续解构它们,只用自己的本能来驱使方向,期望过上浪漫主义的一生。我觉得我终有一天会被救赎。微信公众号:tsunamiFF本文版权归作者章鱼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