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童木》:世界工厂制造的“美国英雄”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3 01:09:22人气:0
视频:阿童木Astro Boy状态:年代:2009
主演:弗莱迪·海默克里斯汀·贝尔尼古拉斯·凯奇塞缪尔·杰克逊更新时间:2014-07-26 16:55:42
天马博士是世界闻名的天才科学家,深深爱着儿子的他决意把孩子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可是一次意外却使得儿子永远的离开了他,痛失爱子的天马博士差点就此意志消沉,出于对儿子的深深思念,天马博士决定按照儿子的外形制造出一个机器人,他将其命名为阿童木。阿童木外表与人类无异,身体内的蓝核力量给阿童木无穷的能源支持,使他能够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此外,天马博士还将儿子的情感与记…
《阿童木之歌》歌词越过辽阔天空,啦啦啦飞向遥远群星,来吧,阿童木,爱科学的好少年。善良勇敢的,啦啦啦铁臂阿童木,十万马力,七大神力,无私无畏的阿童木。穿过广阔田地,啦啦拉潜入深深海洋,来吧,阿童木,爱和平的好少年,善良勇敢的,啦啦啦铁臂阿童木,我们的好朋友啊,无私无畏的阿童木,我们的好朋友啊,无私无畏的阿童木。我看完电影版《阿童木》之后,在回家的路上,脑子里忽然蹦出了这首歌的旋律。虽然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我从当年那个“爱科学的好少年”已经变成中年猥琐大叔,但我还是能够完整地把这首歌唱出来。(不过电影版里是没有这首主题歌的,估计可能是因为版权问题没有谈拢?)我查了资料才知道,黑白版的《铁臂阿童木》是1980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估计之后很多地方电视台都做过重播,因为我印象里在电视上看到《铁臂阿童木》没那么早)。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海外动画片,《铁臂阿童木》在我的记忆中也一直是黑白的──因为那个时候普通人家里只有黑白电视,而且还不是人人家里都有,一到时间大家都得挤在某人家里一起看。这首主题歌最后的画面我一直记忆犹新──阿童木脚下喷着火焰降落在地面,因为这个画面结束之后故事就正式开始了。伴随着阿童木动画片一起留在记忆中的,还有阿童木的“小人书”。这套阿童木“小人书”应该是科学普及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全套应该有15本,只是小时候也没什么零花钱,所以都是借着看的。作为一个传统悲剧,等我有钱买这套书了,这套书也买不着了。零零碎碎说这么多,主要还是借机感慨一下,能在电影院里再看到阿童木是一件让我很开心的事情。虽然在影院里上映的《阿童木》2009电影版和我小时候看到的动画片在故事上关系并不大,但它还是那个十万马力的阿童木。闲话扯完说正事。电影《阿童木》虽然完整继承了动画片《阿童木》的人物设定和故事设定,如天马博士、茶水博士都在,但作为一部电影,它必然要在故事结构和具体人物设定上做出相应的改编,才能符合电影化叙事的需求。从目前的这部电影版《阿童木》来看,我觉得它成功地做到了既有继承又有创新,让一个已经有50多年历史的经典动画形象在大萤幕上重新焕发了生机。对于那些迷恋过去动画版的观众来说,如果你只是为了怀旧,那么这部电影可能会让你有点失望。电影版《阿童木》基本上重新结构了阿童木的故事,除了必要的关键人物外,几乎所有的电影人物都是重新创作出来的。我作为一个被电视动画版深深影响过的观众,其实是很理解目前电影版故事的这种改动,因为电影和电视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故事载体,所以讲故事的方式和重点自然不会相同。用电影版里的一句台词稍加改动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不要迷恋过去,过去只是一个传说”。电影版《阿童木》是一部定位非常明确的青少年电影,它讲述的其实是一个跨文化的故事主题:青春期的孤独和成长。尽管阿童木这个人物形象有着不可抹杀的日本动漫文化基因,但在好莱坞创意流水线上被重新打磨过后,现在的这个故事已经变成了一个可以通行世界各国主流文化的通俗故事,那就是一个天赋使命的少年,如何经历重重冒险,重新发现自我,接受与生俱来不可逃避的命运,并最终成长为一个英雄。对于那些期待满足怀旧感的中年观众来说,他们可能会觉得这样的故事太过于幼稚和简单;但对于那些青少年观众来说,这样的一个故事,却能够在银幕上反映出他们对于成人世界的向往和忧虑,在一个充满奇妙幻想的世界中,最后看到的却是内心在这个奇妙世界中的映照,并和自己身边的生活关联起来。当机器人阿童木被作为天马博士儿子的替代品被制造出来后,天马博士痛苦地发现,这个机器人并不是他的儿子。阿童木发现了自己的机器人身后后,他开始面临一个青少年成长题材电影中的永恒母题,那就是自我身份认同的危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当然,作为一部努力面对最大多数观众群体的家庭动画电影,这个故事是不会在这个深奥的终极哲学主题上过于纠缠的,它只是将这个无解的问题变成一个故事的推动力,并很快将这个复杂的人生命题悄然转换为一个青少年话题:一个内心纯净的孩子,该如何面对一个充满敌意和欺诈的成人世界?作为一部能够全家一起观看的动画片,在这个经典话题上,《阿童木》也乖巧地给出了一个传统价值观意义上的答案,那就是要相信爱,相信家庭,勇敢地长大成人,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作为一个对比,在《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马蒂尔达也向杀手莱昂询问过这个问题。马蒂尔达:生活一直都这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在童年的时候?莱昂:一直都是这样。从这个问题的答复上,我们就可以看出电影版《阿童木》故事的基本价值观。不过作为一部动画电影,这种价值观上的差异几乎已经可以被算成是优点了:在国内的动画片甚至是电影中,有多少电影能够给出这种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判断呢?一个纠结的童年和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作为一部中日美三国合拍的电影,《阿童木》这个电影中各方的分工很明确,日本出版权,美国出创意,香港出人工,内地出资金(好像和咱们“世界工厂”的定位挺契合)。现在的这个《阿童木》经过这么一番复杂的血统混合后,它已经很难定位是哪个国家的电影了。也许正是出于这种考虑,这个故事才会被改造成现在这个有点“和而不同”的模式:努力迎合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并从中寻找基本共同点。所以我们在里面能看到环境保护,人和机器的关系,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还用捎带手讽刺了一下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幽默搞笑,伦理亲情,各种流行商业片元素都被有机地组合了起来,而且还能被统一在青春成长的主题之下,这种编故事的方式是值得中国电影学习的。尽管阿童木有着日本动漫的文化基因,但在电影版中,阿童木已经是一个典型的“美国银幕英雄”形象。作为一个银幕上的美国式英雄,阿童木拥有几个显著的特点:孤独,勇气、领袖气质和邪恶的敌人,以及需要英雄去保护的的女性同胞。在《阿童木》电影中,阿童木这个银幕英雄的勇气并非来自十万马力和七大神力,而是来自他内心的道德感和良心,从而指引他去完成天赋使命的命运,并以牺牲自我来拯救大都会和其中的人们。这一点更是美国式的银幕英雄所具有的共性。而为了让英雄的形象更加完美,一个邪恶的、执着的、强大的敌人是不可缺少的。作为阿童木这个小英雄成长历程中不可缺少的垫脚石,电影中的大都会总督是一个此类商业类型片中不可或缺的大反派。这位智商不高而且邪恶到底的总督属于典型的反派形象,这个一根筋的坏人在片中贡献了份量很大的搞笑桥段,每次阿童木需要有坏人出来让他打怪刷分的时候,总督就不失时机地出现,实在是让人觉得不打丫一段就对不起他。(他的很多台词明显能看出有影射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嫌疑。本片编剧也是美国人,估计拿小布什开涮已经成了好莱坞最流行的“打豆豆”游戏)。不过作为一部家庭动画电影,《阿童木》里尽管有不少非常激烈的打斗场景,但这部电影里其实只死了一个人,那就是天马博士的儿子托比,而且还是因为剧情设定不得不让他死(不然就没阿童木什么事了)。片中出现的其他所有坏人,包括最后的终极大反派都没有死,可以说很照顾低龄观众。作为一部在故事风格上完全继承好莱坞血统的电影,《阿童木》中出现了几个精彩的配角形象,都是好莱坞商业类型片叙事规则中经常出现的经典形象。如“机器人三剑客”、“垃圾桶”、“擦窗二人组”等,虽然对故事主线的叙事推进并无直接联系,但它们的出现仍然为影片增添了许多喜剧气氛。就我个人来说,“擦窗二人组”虽然只是客串了两场戏,但它们的精彩表现和《机器人总动员》里那个被关在飞船外面的那个倒霉蛋焊接机器人不相上下。本片在国内上映的时候只有配音版,作为一部动画片,此次的配音版绝对算是一个“亮点”。里面有很多台词已经在网上流传了,例如“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一个传说”,效果相当雷人。可能是因为在内地发行的需要,片中还出现了不少中国元素,特别是一部分配音台词,我都怀疑是为了内地市场需求而后期修改过的──女主角睁着蓝色的大眼睛说完“我是中国人”后,全场都笑了。本片是一部传统的3D动画(真是今非昔比啊,3D动画都变成“传统”了),在3D动画片全面立体电影化的今天,《阿童木》没有成为一部立体电影让我觉得有点遗憾。由于3D动画片的制作特点,只要能够增加20%-30%的投资,3D动画片就能完成立体电影化改造,在目前国内立体影院高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一部3D立体动画片的市场份额应该是值得重视的。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