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不浪也不潮的新浪潮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4 14:18:51人气:0
猎头

视频猎头状态年代:1982

主演周润发关之琳柯俊雄陈欣健更新时间:2013-04-18 14:03:41

阮力(周润发饰)曾经参加过越南战争,战争结束后,空有一身功夫的阮力失去了目标,他来到了香港,成为了一名杀手。虽然杀人如麻,但阮力却保留了一颗善良的心,在香港,他邂逅了名为阿琳(关之琳饰)的女孩,两人坠入了情网。可是,在一次任务中,阿琳的父亲成为了阮力的目标死于非命。渐渐的,阿琳对阮力的真实身份产生了怀疑,她的怀疑让她成为了下一个目标。阮力无法对阿琳下手,于是…

关于刘成汉先生,大致是这样的,1965年,他从香港喇沙书院毕业,1968年留学美国,花了四年时间获得了旧金山州立大学电影学学士学位,1973年始,他为《明报月刊》《电影双周刊》等杂志撰写影评,1975年回港在香港大学任教,之后进入邵氏,再转向电视台,在参与了一系列的影展策划和书刊编写之类的工作后,终于在1979年,他拍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导演作品:《欲火焚琴》。所以你能看出来,和严浩徐克许鞍华等人一样,刘成汉是比较典型的香港电影新浪潮导演。作为新浪潮导演群之一,刘的作品亦显出新浪潮导演共有的优势和劣势:既有出其不意锐意创新的生猛,也有佳句频现整体不力(有些导演则是失控,比如徐克和谭家明)的尴尬。比方这部由周润发关之琳主演,上映于1982年的《猎头》(又名《再见江湖》)。越南来的杀手,本地港人提供的立场(关之琳饰演一位追踪时事的电视台记者),利益纠葛下的激烈冲突,都是做戏的好料,许鞍华也相中了这个题材,拍成了《投奔怒海》和《胡越的故事》,后来吴宇森拍自己电影生涯中倾力最多,野心最大的《喋血街头》,也是越战的背景,港人关于时事的焦虑与越南动荡混乱的背景被有效地结合起来,成为港片“言志”的一种常规手段。作为向商业倾斜严重的《猎头》,刘成汉有意识地给影片充入不少刺激性的元素,几番飙飞的血浆都在故意地制造本小利大的感能刺激(这也是是新浪潮留给黄金时代港片的遗产之一)。而作为一部商业电影,仅此当然不够,回看《猎头》的青涩,无论是剧本的不严整(杀手之死的铺垫不足严重削弱了其合理性),剧力推动和转折点设置的生硬(在杀手与记者爱情的产生到了结都磕磕绊绊),表现技巧上的乏力(片头的噩梦不赖,但之后没完没了的闪回令人烦躁),都令人遗憾。《猎头》当然是“不合格、不完整”的商业片,但是,流畅生动,鲜活刺激却不正是通过破坏影片的“严谨”而走向“尽皆癫狂,尽皆过火”的的港片的成功之道么?《猎头》最值得大提特提不是越战、杀手、来港移民之类题材上的贡献,不是转向影坛不久的周润发在演技上的锤炼,或者新人关之琳靓丽的形象和清新自然的演技,而是新浪潮导演一以贯之的“赋予商业片意义”的探索,这种探索哪怕只是小小的一点儿,但也足以成为今日回看时的亮点。本片的亮点,即是陈欣健饰演的越南杀手,作为反派刘成汉并未将他简单处理成“疯狂的瘸腿杀手”,而是用有效闪回(与周润发扮演的主角相似,有着挥之不去噩梦般的记忆)和插入式的集中片段(精神上深受折磨夜不能眠,杀死了无辜的乞丐),诸如此类经济有效的途径挖掘反派的背景,丰富其性格,最终形成悲剧感。更令人称赞的是,这个反派恰是杀手主角的一个侧面,他与影片开始但求速死的越南杀手一起,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周润发所扮演角色的悲剧性,使之更有说服力,也更让人感动。此一种做法,与港片惯常将反派简单粗暴地处理做“一根筋地坏到底”要高明许多,徐克拍《黄飞鸿》中的严振东,也是这样的办法:寥寥数笔点出反派的困境,而其困境恰是主角们所共同面对的,于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反派的失败亦是主角的失败,反派的悲剧亦是主角的悲剧,影片中没有胜利者,所谓一个时代的历史感由此显现。当然,相较于徐克将黄飞鸿最终处理做迎接时代的自信者,刘成汉硬要周润发死在美人怀中,则有些露怯,不免有些落入赚人眼泪的苦情戏的俗套中去,事实上,刘成汉在整部影片中都在刺激的商业噱头与挖掘人物内心之间摇摆、撕扯,而这恰是新浪潮导演所面临的困境,也是他们的影片普遍的有佳句无架构的特点。不夸张地说,香港电影新浪潮开启了港片的黄金时代,而弄潮儿们终究不得不在商业浪潮中滚将一滚,成王败寇,功利得很,刘成汉拍罢本片,再拍《三勇士》,再为廉政公署拍《廉政先锋》这样的电视剧集,以后任教于香港演艺学院电影电视学院,都如刘先生所言“找份正职,解决生活问题先。”你看,就是这么务实,这个务实成就了港片曾经的辉煌,也为它至今深陷泥潭埋下伏笔。刘成汉的博客:http://liuchenghan.blshe.com/post/4055/96210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