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魏书钧:90后导演的野生之作,从戛纳一路驰骋抵达平遥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23 00:19:37人气:0
野马分鬃

视频野马分鬃状态:正片年代:2021

主演周游王瑞琪刘洋马旭更新时间:2022-09-28 18:55:34

即将大学毕业的阿坤(周游饰)正站在大学和社会的分水岭上,他像所有急于驰骋的少年一样,迫不及待要好好闯荡一番。拿到驾照后,阿坤邂逅了自己的二手吉普车,本以为它会给生活带来新的可能,但它却将自己带到了人生的另一个路口。在这段荒腔走板的日子中,阿坤逐渐意识到了成长的代价和生命的无常。

文/刘小黛公众号:抛开书本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颁奖礼上,获得最佳男演员奖项的《野马分鬃》周游被赋予了这样的评价:他精准地把握了角色的内心动作,外部展现的分寸拿捏得当。难能可贵的是,他最大限度地抹去了表演痕迹,完全将自己沉浸于角色之中,让人相信,他即角色,角色即他。很早之前,就关注到魏书钧导演的《延边少年》,它获得了71届戛纳短片主竞赛单元特别荣誉奖。导演起点很高,研究生毕业作品入围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之窗”展映单元。《野马分鬃》入围今年第73届戛纳电影节官方单元。每年平遥影展都会无缝连接当年三大电影节获奖入围影片,今年备受关注的,威尼斯地平线单元唯一华语片《不止不休》、威尼斯日《妈妈和七天的时间》、柏林《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以及这部戛纳电影,都在期待片单之中。这其实是我第一次看魏书钧的电影,但对影片里弥漫的野生、自由的气息深深着迷。它发生在北京,却是一个无强地域性捆绑的故事,有着全人类共通的情感。出走的少年,离经叛道的青春成长体验,伴随野马、二手吉普车的奔驰,忧愁消散在风中。影片主人公是一位录音师(周游饰),如果说章明导演在《冥王星的时刻》里用王学兵的导演困境阐述个人创作时,将明未明的灰暗时刻,那么《野马分鬃》也通过主人公阿坤在剧组的体验,戏谑了当下电影拍摄的片场种种。有人在豆瓣评价“看完就知道烂片是如何被拍摄出来的了。”艺术真实,和生活拉开距离。片中导演(王小木饰)一句“洪尚秀”,近身观察,惊鸿一瞥。《野马分鬃》可能是平遥媒体场欢笑声最多的电影,除了扎实的剧作能力,导演魏书钧和编剧高临阳对人物细节的把控也卓然超群。在平遥举办的一场青年导演论坛上,编剧高临阳说,这种幽默感不是来自某个特定地域,而是这些人物身上自带的。这些幽默感塑造了人物的一部分。拍青春成长的作品有很多,但是《野马分鬃》的独特气质让它在戛纳占据一席。青春的伤痛、命运的主宰、灵魂的舵手,在充满大光圈的气晕之中,少年成长途中的悲欢离合,StridingintotheWind(《野马分鬃》英文名)。几天前与导演魏书钧的采访中,他也反复提到这两个词:朴素,自然。这既是他对于演员的要求,也是对于他作品最好的形容词。电影:真实的“逃”刘小黛:您的影片里有着某种民族特性,《延边少年》中的主人公是朝鲜族,这部影片里面也有去蒙古,您是怎么构想的?魏书钧:应该说是碰巧了,没有想特别多。刘小黛:影片中的“马”有什么寓意吗?魏书钧:用“马”(这个意象)是觉得它有一些互文的关系,因为这样可以和片名、结尾都有一点关系,但是它没有一个标准的解读。刘小黛:片子里面多次出现“吉普车”这个工具,和“马”之间有什么联系或者共性?魏书钧:它们差不多嘛,它们都应该奔跑起来。刘小黛:电影主人公有一段放弃学圆号的情节,之前您的采访里也有说,《延边少年》的故事也来源自您小时候逃避练琴的一段经历,故事剧情可能与您的真实经历相关?魏书钧:对,是。小时候有点高压,我一直在练琴,每天时间特别长时间。有的时候那个角色到一定年龄,他就开始想反过来了、想突破一下,想玩点自己没玩的,不太想去管其他的事情。刘小黛:所以您后来学的录音专业。那您为什么会让主人公成为电影录音师的角色呢?魏书钧:我本科学的是录音,所以我也挺理解录音的一个学生组里面的样子。刘小黛:我看您的经历挺多的。包括您刚刚说的录音,也表演、拍广告片。这些经历会对你的片子有帮助吗?魏书钧:因为我小时候演戏,然后开始接触这个行业。后来再大一点十七八岁我就不太喜欢演了,觉得特别被动,有时候人家让我干个什么我还挺扭捏的。但还是挺喜欢电影,我一直看,看多了以后想去了解、想去多尝试,一开始从一些短片、学生作业、或者小的广告开始入手,就这样慢慢的(开始当导演)。刘小黛:片子里面出现了两段爱情,包括和女演员的激情戏也是在一个“野生”的环境。是不是比较喜欢这种野生的情感?魏书钧:我倒没想他是“野生”的,只是觉得他(主角)在上路之前其实是一个把好多事都弄砸了的状态。他学校也没弄好、和女朋友也分开了、然后把他妈妈也得罪了。其实去那再补拍一场戏,好像更像一种逃避。倒不是说他有多向往草原,我们觉得那个是真实的。我觉得它是一种“逃”。在草原上那天晚上,好像他跟那个女人都有点心事,有点天涯沦落人那个意思吧。他可能期待在得到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者一个慰藉。但是最后什么也没有发生,第二天在那车里面也就冻醒了。那时候去草原变成一个“必然”。无路可退了,有点那种感觉。演员:真实地“反应”刘小黛:您为什么会选择周游这个演员?魏书钧:这个角色身上有那种特质,我觉得他作为演员来说还挺强烈的。他不是科班出身。在他身上有一种韧劲。但很多演员身上这种东西还是比较少见,也比较喜欢他这个。刘小黛:上一部《延边少年》听说是万人选角,这次的选角经历了怎样的过程?魏书钧:这一次就是大量看资料,然后见演员也见得非常多。从开始Casting,我们陆陆续续也选了六七个月的时间。刘小黛:演员的表演特别自然,您作为青年导演当中已经有一些作品的导演,在调教演员方面有什么心得吗?魏书钧: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心得。尽量把原来的一些和朴素的电影观念相违背的东西先放下,然后我们重新再出发,再进入一个新的状态。其实表演、摄影都一样的,就是大家得朴素、自然。如果我不太相信这个“反应”,你是挤压出来的、或者用方法演绎的,我觉得就不对了,我就希望创造那种大家真实地“反应”了的那种表演。刘小黛:《野马分鬃》里面有没有哪场戏是您印象最深的,或者遇到一些困难?魏书钧:拍蒙古包的时候,(因为是)有调度的。里里外外特别多,我们排练了好久,摄影师也很累。实际上演员也特别累,那里面还有群演。而且视角也一直在变化,有哪个节点错了都麻烦。其实长镜头基本都这样。这里就相对偏长一点,还是要大家配合,共同来完成它。刘小黛:里面还有他父亲跟警察的对话,警察讲的方言,好像稍有一点声画对不上,是因为您怕他方言说的不标准,所以用了配音吗?魏书钧:因为我们改了一些台词。刘小黛:方便说一下还有哪些改动吗?魏书钧: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地方。主题:电影开始之后就有它自己的生命刘小黛:影片最后他还是被困在北京的现代文明当中,没有去到内蒙古。这是否就意味着一种惨烈的成长?还是没有逃避掉。魏书钧:我觉得他个人的归宿何去何从不重要。在结尾里面他是回来了、还是到了新的一个地方重新出发,我觉得这个也也不重要。主要还是讲他之前的那些事。刘小黛:电影的光晕、调度特别好,在摄影上面有一些跟摄影师的沟通吗?是否有一个自己的美学标准?魏书钧:就是简单的,朴素一点的。但是在简单朴素的前提下,要真实,然后给大家一些能够主动观看的这种空间,我不想通过那种碎片的剪辑方式去挤压情感,或者说摆到你面前,给你翻书的那种感觉。刘小黛:我特别喜欢有场戏的台词“艺术真实,和生活拉开距离”。魏书钧:我觉得阿明说的所有话都是对的,只不过他说出来听起来不靠谱、都是反向的那种。但他说的话我觉得对的,包括他说的“电影开始之后就有它自己的生命”。其实都是我自己的一种理解。刘小黛:故事发生在北京,主人公是北京当地人,但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并不太觉得故事发生在北京,也没有特别强调地域特色,你是怎样发现这样一个特别的人的故事?魏书钧:因为他可能说台词的方式不是特别“北京”,我们没想特别强调地标这件事情,我觉得大家认为这是一个城市里的孩子,大家能感觉到就ok,他不是一个四线城市的,我觉得就还好了。刘小黛:有很多挺魔幻荒诞的细节特别有趣,太阳神地球人月亮河、卖碟这些。我看的时候会觉得有的人挺像广东那边,你是有一些其他地方的生活经历吗?还是看到了这样的人?魏书钧:看到过类似的,或者看太多了,你就会有某种归纳。刘小黛:最后那一幕也特别好,“大学最后一年就像一面镜子,我们要重新去做时间的主人、命运的主宰、灵魂的舵手”,您为什么会以这样的方式去做结尾?魏书钧:能考虑到一些正向收尾的问题。主要是这方面的。刘小黛:原来你的结尾是怎样的方式?魏书钧:原来是没有话的。刘小黛:所以主题核心还是有一些悲痛的。魏书钧:我觉得不悲痛吧,他说话的内容跟想表达的东西是一致的。他确实是经历了这些事情,只不过可能没必要说出来。延续:人一直在变刘小黛:您的起点非常高,短片就去了釜山,后来第一部长片戛纳获奖,这一部《野马分鬃》也是在今年戛纳的官方片单中。对于与您相同年纪的一些青年导演,您会跟他们做一些沟通吗?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魏书钧:这个谈不上,我就会跟一块在家弄这个(电影)的有挺多沟通的。聊聊片子什么的。刘小黛:“野马分鬃”它是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第一招,下一部片子,“白鹤亮翅”是第二招,是不是有想拍三部曲的打算呢?魏书钧:正好就是撞上了。故事也挺适合那个名字,我觉得挺好玩的,就这样子。到时候那个(第二个)故事出来大家可能也能理解,或者也有人不理解为什么叫这个,不过我觉得那个问题不大。刘小黛:是否你现在有自己的一个拍片主题方向,因为(您的作品)都是有延续性的。魏书钧:因为人也一直在变,关注的事儿、或者你在乎的点也都在变。所以我只是说当下感兴趣什么样的人或者什么一个故事,我没太想从一种规范上或者说长久的一种风格形式上去考虑这个事。刘小黛:您之前也拍短片,这次是剧情长片,之前还拍过纪录片。你觉得这三种的类型,接下来您会更喜欢哪种?魏书钧:短片长片其实差不多,就是短片更灵活,长片人更多、不太灵活。纪录片还挺不一样的,纪录片就是要找到对的题材和跟拍的人物,可能你要做的是一个长期的打算,更随机一些、人也更少,但是它是比较耗时的一个东西。当然还要碰到合适的时间和题材可能才会拍。剧情片我觉得还是相对可控一点的,你只要找到了剧本,演员什么的你都可以说。纪录片随时有新的变数,但变数有时候可能是一个机会、有可能是挑战,都不确定。刘小黛:您拍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少年的青春成长故事,有没有您自己特别想尝试的其他故事类型?魏书钧:都可以,我觉得。悬疑片、别的类型的都可以尝试,主要还是看人物,然后故事是什么状况。刘小黛:也还是会自己写剧本。魏书钧:对,更多的是自己写。刘小黛:你之前片子在国内很少有机会看到,《野马分鬃》未来是否有一些商业发行计划?魏书钧:应该很快会在电影院和观众见面了。文/采访:刘小黛编辑:合鸟图片、视频:置否、荼白公众号:抛开书本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本文版权归作者抛开书本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