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耳顺之年,是枝裕和愈显温和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19 22:43:31人气:0
真相

视频真相状态:超清年代:2016

主演凯瑟琳·德纳芙朱丽叶·比诺什伊桑·霍克玛侬·克拉维尔更新时间:2022-09-28 19:32:43

Fabienne是一个女星——是法国影坛巨星。在拥护爱戴她的男人面前她是高高在上的女神。她的女儿因她出版回忆录而带着丈夫和年幼的孩子从纽约回到巴黎。母女二人的重聚很快便变成互相指责:真相将被揭露、算清所有前帐,向对方坦然承认自己的爱和怨恨。

3.5/5本文首发于拖更——‘悼亡共同体’与和解‘悼亡’作为许多电影中一个常见的母题,同样也频繁地出现在是枝裕和的作品之中——《步履不停》之中是本被寄予厚望却因为拯救落水儿童而丧生的长子纯平;《海街日记》之中是四姐妹共同的父亲;《比海更深》之中则是怀揣着作家梦却中年失意的筱田良多的父亲...不同于其他电影往往把‘悼亡’作为一个戏剧化的情节点编排(例如在《海边的曼彻斯特》,影片用了近一半的篇幅展现男主李经历伤痛后的颓废生活和压抑的人物状态,才把死亡事件的真实原貌展现给观众)。《海边的曼彻斯特》中的意外火灾是枝裕和却总是习惯性地把这些死亡事件作为一个默认的细节在开篇不久就抛给观众,但伴随着情节的推进、更多相关的信息被展露,作为观众的我们往往又会发现原来这些死亡事件或者亡者的角色不单单是影片所描绘的家庭的一隅而已,是枝裕和通过呈现它们对于主要家庭成员不同程度的辐射来书写主要人物的人生观/家庭观,进而表达主题。纵观是枝裕和以往的作品里,《步履不停》虽然在最终表达的主题和态度上与本片不尽相同,但聚焦的主要人物关系其实是相近的,在功能性上甚至可以说,Sarah对于母女Fabienne和Lumir而言就像是长子纯平之于父亲横山恭平和次子良多——Lumir显然从小到大对于母亲把更多的重心放在自己的演艺事业上而在生活上忽视自己是有埋怨的,而当Sarah对自己的关照承担了一部分本应该是母亲的职责时,观众能清晰地看到Lumir对Sarah是有情感倾向的,也就不难理解Sarah的逝去其实加剧了母女之间原本的隔阂,使得这样一份情感倾向无法再轻易地逆转;同样,《步履不停》中的纯平作为最有可能继承父亲事业的长子,无疑从父亲身上得到了比弟弟良多更多的情感倾注,但是从片中如今父亲对于事业上没什么建树的良多刻薄的态度以及母亲对他偶尔委婉的埋怨之中,观众不难看出这份曾经的偏爱在纯平逝世之后并没有转投到良多身上,相反,更是成了父子心中再也无法填平的一道鸿沟,再也无法达成和解,各自带着不愿妥协的倔强和无法言说的愤懑在人生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步履不停》——即使无法和解,生活还要继续向前)回到《真相》,Sarah作为片中一个已逝的角色,观众能够清晰地从影片前半部分对她的虚写以及母亲Fabienne和女儿Lumir对话间的诸如细节中了解到这对母女对于她的不同情感以及对于她丧亡的不同态度,而这两份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羁绊——作为影片叙述母女关系的一个原点——折射出母女许多关于往事的不同记忆,或者说是关于‘真相’的不同解释。当我以为本片会和《步履不停》有着相同的走向时,Manon这个角色出现了,她有点像《步履不停》中良多的继子淳,淳的出现让良多的父亲横山恭平找到了些许已逝的纯平的影子,重温了‘家族中有人能够继承自己的医生事业’的愿景,所以即便影片最终指向了人生的复杂与无奈,但淳的存在多多少少稀释了其中的苦涩味道。到了本片,或许可以说主题的表达不尽相同,又或许可以说是枝裕和在‘缓和’这种家庭矛盾的态度上向前走了一步,描绘了一次积极的和解——出于Manon和Sarah共同的演员身份和声音的相似,母女二人将各自对于Sarah的情感共同投射到Manon身上,最终在母女一同对她产生了的认可中,促成了母女之间的一次积极对话——母亲放下了自己的高傲,而女儿也不再对自己所认为是‘真相’的记忆执着,两人直面内心真实的情感,达成了和解。——什么是真相,是记忆,还是情感当Fabienne以Lumir作为借口想让多年的助理兼老友回到自己身边时,她谎称信件是她自己亲笔所写,是枝裕和为这一带有前景遮挡的近景镜头添注了一抹蓝色,这是本片中一个重要的无台词瞬间,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蓝》中的朱丽叶·比诺什不同于《蓝》着力于对‘自由与禁锢’的思辨,是枝裕和像是在和观众讨论‘到底什么诠释了真相’——她想要道歉却放不下自己的高傲;但她又谎称信件是自己所写,怕助理知道了‘真相’去质疑自己想让他回来工作的真诚。是枝裕和在开片就把Fabienne的内心一展无余,面对记者的采访:既没考虑过她的演技师承何人,又不觉得目前有人能够继承她的表演特质;在和Lumir关于回忆录的争执:‘我是个演员,不会将真相全盘托出,真相没什么意义’。能够看到,作为演员的光环阻碍到她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表达,尤其困扰了她和Lumir之间的母女关系。而困扰Lumir的,却是她的记忆,那些她所认为是‘真相’的根据。她记得她更青睐Sarah的表演,却忘了小时候时常在一天结束后模仿母亲表演的片段;她不记得在门前会听到周边的地铁声,母亲提醒她到了秋天叶子掉得差不多的时候,深夜也能听到;她记得在她中学参演《绿野仙踪》时,来看她并安慰她的是Sarah,却不知道母亲Fabienne当时也坐在观众席看着她,而且万森女巫中的角色也是为她而出演...显然,不管是出于内心的高傲,还是说将记忆选择性地代入,在母女身上其实有一点是共通的,也就是对各自的情感,只是互相难以理解对方的表达方式,才有了误解——Lumir才会把她的嫉妒与不满表现为对Sarah的情感倾向;Fabienne也才会嫉妒Sarah‘偷走’了自己的女儿而在演艺事业上更要与其一争高下。是枝裕和借助Maono对Sarah的身份替代以及戏中戏《母亲的回忆》完成了母女各自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母亲Fabienne因为要饰演新人演员Maono的女儿而逐渐学着放下自己作为明星的傲慢,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放下对Sarah的嫉妒。戏中戏《母亲的回忆》中Maono抱着Fabienne而Lumir也因Sarah在Maono身上的‘重新复活’,而逐渐去发现并纠正自己主观代入的一些错误记忆。所以最终母女间迎来了一次坦诚而积极的对话,消除了长久以来的误会。至于什么才是真相,是枝裕和在影片中不止一次地在提示观众:‘不能相信记忆,就算是用来演戏也不行’,在我的理解来,记忆是过去式,而情感才是当下的,有时候,亲耳所听、亲眼所见也未必是真相,而在于你是否能够捕捉到对方真实的情感,或者说你是否有在真诚表达你自己的真实情感。本文版权归作者Kieslowski.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