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安妮·霍尔状态:超清年代:1977
主演:伍迪·艾伦黛安·基顿谢莉·杜瓦尔保罗·西蒙更新时间:2022-09-28 19:37:35
喜剧演员艾维·辛格(伍迪·艾伦 Woody Allen 饰)是这样一个人:非常介意自己的犹太人的出身;自认为有童年阴影,看了十六年心理医生没见好转却一直付钱看;有点阿Q精;有点阿Q精神,但对人生却充满消极;喜欢一直讲无聊的笑话。正因为自身的神经质特质,艾维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 艾维 遇到了安妮(黛安·基顿 Diane Keaton 饰)――一直梦想成为歌星的女孩,两人渐渐堕入爱河。安妮…
关于《
安妮·霍尔》的叙述问题,友邻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参见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065341/。以下仅对此作我个人的一些补充并配截图,会引用其中的论述和概念界定,但说错不准骂我(。老师说艾尔维要向唐纳德学习,幼年艾尔维突然发问,用的是today延续现在时态,但此时观众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此时旁白,即成年艾尔维(b)给出了解释,用了wonder观众这才明白用意,但同学究竟混得如何,观众依旧无法肯定这一段友邻将其解释为“教室里的艾尔维突然让小学同学讲述他们日后的成就,喜剧性来源于从超叙述层介入主叙述并让主叙述的人物做出出人意料的行为。”其实这里的叙述行为可以分解为:幼年艾尔维(a)和成年艾尔维(b)发生了重叠,既可以看作是主叙述层的叙述者b对被叙述者a的指导,也可以看作是b对a的附身,然后“让其他不重要的角色在主叙述中突然做出他们显然不可能做到的事”。当然总的来说还是叙述干预手段没错。友邻还提到了旁白在基于影片的叙述结构上呈现的效果之多样,“‘取代’作为随时可能发生的人物动作,在发生的时候会打断正常叙述的事件,其对叙述本身的破坏构成了一种‘间离’式的喜剧性”。以下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艾尔维在房间里与第二任妻子的对话:
伍迪·艾伦在这里就已狡黠地提到了“modesofalienation”这句话第一任妻子也提到过突然的直接引语,这里艾尔维还有一个很快地瞥向摄影机的小动作这一段又是b对a的突然“附身”,甚至可以说是宣告着自己的存在,而如此造成的间离效果,又与前面的台词“modesofalienation”构成回响式的反讽。伍迪·艾伦喜剧效果往往就是以诸如此类复杂的文学和影像修辞交织而成。友邻还提到了电影开头的b与a在“depressivecharacter”问题上的强烈反差,此类例子还有:这种喜剧效果既是叙事结构的分层使然,也是向观众揭示b琐碎自我沉溺善妒性格的手段。而这种剪辑逻辑在下面这一段也是被沿用的,但这次艾尔维(b)有些含糊其辞:安妮问道:“你一直那么搞笑吗?”艾尔维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直接进入了下一个叙事段落:一方面接上了之前的台词,对艾尔维喜剧事业的具体展开,(也可以自然过渡到之后到安妮家吃饭的段落,可以说本片的剪辑是非常有逻辑的,而不是像一些影评所批评的“零散的碎片化的”)也构成了另一个“回响”:艾尔维是不是天生搞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喜剧内容源自其对自身悲剧性的充分认识。而这也是伍迪·艾伦喜剧的核心。另外,友邻还提到了饭桌上黑衣黑帽的“大胡子形象”,其实这是传统犹太教徒的装束:犹太教徒装束纽约的犹太家庭简单来说,犹太教认为,颜色越暗越虔诚,所以通常黑色是信仰犹太教人装束的颜色。除了全身都是黑色,男性还留有络腮胡,因为犹太教经典里规定:男性犹太人不能剃脸颊边的须发,包括鬓角的头发。此外帽子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有三种帽子:一种是非常小的无边小毡帽(Kippah),另一种是有边的大黑礼帽,还有一种是大的带毛的圆帽(毛帽)。这个镜头当然暗示了b叙述之不可靠,而且也是源自其自身作为美国犹太人的文化心理(全片艾尔维一直在抱怨“反犹主义”),而文化背景的差异也是导致安妮和艾尔维的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没了。本文版权归作者卡佛啪啪卡夫卡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