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谢谢你医生状态:第40集年代:2022
主演:杨幂白宇奚美娟张志坚更新时间:2023-12-14 14:01:32
医生肖砚怀着失去未婚夫林志远的伤痛来到桐山医院急诊科,与医生白术在新成立的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用精湛医术救治一个又一个危急的患者,在日以继夜的医疗工作中,二人打开心结发现了彼此的相同点和闪光点,并最后放下了心中的执念与成见。急诊科的医生们被病人身上发生的一幕幕人生故事、情感故事触动,一起经历着生命的考验、人性的拷问。众人克服分歧、排除万难拼尽全部的力量守住…
医学应该是“人学”,看到医学的局限性、接纳医学局限性,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学也应该是“科学”,还有太多疾病需要人类去了解,还有太多难题需要医生去攻克,还有太多的疾病需要医生去治愈不要有任何有色眼镜,公正地说,《谢谢你医生》的可看性不错。既因为两位主人公
肖砚(
杨幂饰)和
白术(
白宇饰)本身都个性鲜明,也在于他们起初对彼此有些误解,针尖对麦芒,人物关系颇具张力。《谢谢你医生》海报肖砚曾是一名战地医生,也有深爱的未婚夫林志远。本来林志远正在求婚,战地之乱把这一刻打断,并且不幸的是,林志远被流弹击中而牺牲。可以想见肖砚内心的悲痛,幸福原本触手可及,转眼间却灰飞烟灭。肖砚(杨幂饰)肖砚个性冷静而内敛,她不情绪化并不代表她不悲痛,只不过是她将悲痛深深掩埋,心也很难再向别人敞开。因为林志远是上海人,生前曾经想象过与肖砚一起回到儿时的小弄堂,所以肖砚结束战地医生的使命回到瑞士医院后,还是选择回国,回到林志远的家乡,成为桐山医院急诊科的一名医生。沉痛的个人经历丝毫没有影响肖砚作为医生的专业性,她始终坚持的信念是,医学是科学,医学更是“人学”。诚然,医生会有更专业的判断,但不同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利与弊之间到底该如何权衡,肖砚都是交给病人和家属去做决定。她对病人和家属充满尊重,能够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就像身边的医生私底下议论病人家属的决定时,肖砚及时提醒:自己没有经历过,不要随便评判别人的选择,不要用自己的道德观去要求别人。肖砚提醒不要随意评判病人在肖砚的观念里,正因为对方是病人,所以医生更应该尊重人,敬畏人,相信人,抚慰人。因此,她选择让八岁的小女孩知道死亡的真相,懂事的小女孩其实早就知道了这一切,但大人们的坦白,才让小女孩有了说出愿望、勇敢告别的机会;也是肖砚的适当提醒,让中年男子意识到罹患阿兹海默症的是父亲有多么重要。肖砚尊重人性、敬畏人性由此可见,肖砚的个性其实是在“冰与火”之间。她关闭内心,私人生活中略显冷淡;但对于疾病,她又有强大的内心,“在一次次面对命运的无力感后,还能重新回到手术台前”;对于病人,她又表现出强大的共情能力与包容心,做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白术的个性也非常有意思。他是天才医生,年纪轻轻就是“心外一把刀”,手术能力一流,也颇受院长的器重。他很自信,觉得他的手术不会有意外,他也有能力避免各种意外,所以他不免有些“自负”。白术(白宇饰)对于外界的种种“差评”,他也是一种“看我不爽请憋着”的云淡风轻,闲暇时分就颇为“小资”地琢磨着他的手磨咖啡。被院长“下放”到急诊科的白术,对急诊科主任说话很不客气与肖砚对“医学是人学”的认知略有些不通,在白术的思维里,医学就是科学,医学的使命就是战胜疾病、拯救病人,所以但凡有一丝生的希望——哪怕希望背后同时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也应该拼尽全力。外人不免认为白术就是傲慢、自以为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能力不顾病人、家属以及医院的利益。但其实,白术的初衷依然是“治病救人”,只不过他推崇科学,更相信拥有专业医学知识的自己,而不是依照病人和家属的认知、不是依照手术可能给医院带来的风险去做判断。“我只相信我自己”白术跟医院里大多数人关系都没处好,更何况是跟肖砚,毕竟他们的理念表面上看有很大不同。一个是尊重患者意见、敬畏人性,讲究医疗程序的规范性,强调人文关怀;正因为看得到医学的局限性,所以她认为医生的使命是陪伴患者,“陪着他们战胜疾病、战胜死亡,就算不能,我们也应该陪在他们身边,一起去面对无法改变的命运”。肖砚认为“医学是人学”一个则更看重治疗的结果,认为医学的使命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去战胜疾病,在医学中感性是没有意义的,“医学奇迹它不是产生于热情或是感性,它一定产生于你面对未知时的理性和冷静”。所以他更关注的是疾病本身,也尽量避免感性因素影响医者的判断。白术一度是个理性派“人学”与“医学”发生了碰撞。观众很容易代入剧情中的每一个艰难抉择:到底该偏向谁?作为一名“好医生”,到底该秉持哪一种信念?是前者还是后者?“医学”和“人学”并不是非黑即白,肖砚和白术也都是好医生。说到底,他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病人。差别仅在于前者看到医学的局限性,所以“总是安慰”;后者同样认识到医学的局限性,所以他渴望医生不仅仅是“有时治愈”,而是有“更多治愈”,亦或者,哪怕是“有时治愈”,也能够竭尽全力去战胜疾病。他们一致的是,“常常帮助”。理念固然有些许不同,但救死扶伤的心是一样的,他们对病人的温柔与关心是一样的,他们希望病人尽快康复的期盼是一样的,他们在医学道路上的不辞辛苦、执着追求是一样的。所以,肖砚能够及时发现农民工颅内出血的可能,二话没说就对他进行抢救;白术看到一个排队的小伙子捂着肚子冒虚汗,推断他是脾破裂,立即安排病人到急诊科重症室治疗,拯救了病人。只是,无论坚持怎样的理念,也不论一个医生有多么的好,我们都不得不正视一个基本事实:医生不是神,在疾病面前,医学仍然有太多的局限性。就像白术说的:“在人类所有可能的疾病当中,目前我们所了解的最多不超过20%,在这20%里,现代医学可以治愈的又不到四分之一,而在剩下的四分之三里,又只有不到一半医学是有一定能力去尝试、去争取。”面对疾病,医学有它的局限性也就是说,一个好医生能够做的,就是“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医学应该是“人学”,看到局限性、接纳局限性,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学也应该是“科学”,还有太多疾病需要人类去了解,还有太多难题需要医生去攻克,还有太多的疾病需要医生去治愈。当然,相较而言,白术身上会有更为清晰的成长线索。肖砚相信“医学是人学”,但她也从未在医术的精进上停下脚步,她认清这个世界的局限性,对于世界对于他人有更多的宽宥包容。白术的灵魂同样单纯善良,他也心有所爱,比如他收养了小患者小光。只不过,年轻气盛的他不愿意接受局限性,他想去战胜,他要尽可能去守护。纵然英勇,却也过于理想化。认清现实的残酷真相,并不会损害他的勇气,而是让他更多地去爱自己、去爱他人,安慰会比他想象中的更有力量。白术也在成长,他渐渐意识到“总是安慰”的力量本文版权归作者曾于里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