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松毛岭》是优酷视频、慈文传媒、小糖人传媒、剧有想法联合出品,由刘雪松执导,
张宁江、
林鹏领衔主演,
郭家豪、
杨凯程、
邵桐、程琤、
苗韵桐、
张晨等主演,赵亮、张铎等特别出演的革命战争剧。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始终是国产剧市场不可或缺的题材,在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还会作为任务剧重点开发,但也正因如此,雷同现象极其严重。无论什么题材的剧集,但凡走向同质化,那必然会失掉观众缘、失去受众基础。因此,许多描绘革命历史、战争题材的主创团队都企图用“年轻化”的表达方式使严肃的剧集能够更加受到年轻受众的喜爱,这便涌现出许多谍战剧、历史剧、战争剧偶像化的现象,且质量良莠不齐。显然,《血战松毛岭》找准了一条平衡剧情青春化与严肃化的道路,这体现在影像风格、选材、人物塑造等方方面面。有血有肉的红军群像《血战松毛岭》讲述了余光明、项万金、李光祖、李革命等基层年轻红军战士在松毛岭阵地血战七天七夜,坚定革命信仰并为此奋斗献身的青春热血和成长故事。以往的革命历史题材剧往往聚焦某个伟人或者某几个伟人,讲述观众们熟知的历史人物,但是《血战松毛岭》却聚焦了一场历史课本里很少提及的战争,描绘了一支不为人知、却在革命上同样重要的队伍,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红军群像。“《血战松毛岭》严格地说是一个比较偏群像性的戏,如何把这些有血有肉的、最底层的老百姓、贩夫走卒,他们怎么当红军?为什么要当红军给他讲清楚,是我们整个创作团队一个非常大的命题。”导演刘雪松在谈及该剧的人物塑造时如是说。无论何种题材的剧集,人物的真实性都是根基,无论剧中的人物是何种身份,缺点和成长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塑造出真实人物的方法论。比如石红霞虽然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了,但是她显然感性、冲动,石红霞不顾阻止安排、激动地想要砍了高林元,最后是马青山拦着她,告诉她“高林元迟早有人收拾他”。她的丈夫跛佬李光宗也同样是一个有成长弧光的人物,他曾经当过白匪,不相信共产党,甚至阻止自己的亲弟弟李耀祖参加红军,但是最终他也被红军编入队伍,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项万金带领的赤卫队属于独立团,队员人心散漫、文化水平不高,有时都听不懂项万金说话所运用的“比喻”手法,但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在编入红军、接受专业训练之后,也能成为一支保卫红军长征的一堵坚实的墙。《血战松毛岭》没有单独突出某个英雄人物,因为按照我们东方的文化来说,我们尊崇的是一种集体英雄主义。因此,该剧展现的是一个群体,主人公有十五六个人物,他们整合在一起才是该剧想要塑造的主角形象——即一支坚不可摧的红军队伍。这些人物在剧集开始的时候都并非是完美的,但也正因为不完美才显得生动鲜活。他们有的是农民、有的是普通百姓、有的是大学生,他们为何要参加红军,为何要坚守布尔什维埃主义才是该剧想要展现的重点。余光明从一个赤卫队队员到红军指挥员,李光宗从国民党旧军阀的逃兵到坚守共产主义,这些人都是一点点成长起来的,是在革命的洪流中一点点洗涤自己,直到成为一把尖刀、一件利器。塑造真实的人物不仅应该在情感上,更应该在外部形象上进行贴合。《血战松毛岭》的剧组在开拍前试镜了200多名演员,首先要筛选在形象上贴合那个年代人物的演员,比如那个年代的人肤色会比较暗沉,全剧的所有演员都符合这个形象气质。另外,该剧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一般观众印象里的解放军服装都是红毛徽红领章,但是这部剧里竟然出现了绿帽徽绿领章,只有政治保卫局才会是这样的穿着,而这个细节竟然被《血战松毛岭》捕捉到了。剧中,一位戴着绿帽徽绿领章的人要对当时身为红十五团团长余光明的历史问题进行审查,那个人便是政治保卫局的。因此,该剧在服装、形象、人物的性格塑造等方面都尽可能真实,不仅是贴合历史事实,更重要的是在书写一名真正有生活的人。剧中的几对人物关系也十分生动形象,比如李光宗兄弟、李光宗与石红霞这对夫妻等都十分生活生动,这样的剧集才能获得观众认可。真实还原“第五次反围剿最后一战”松毛岭战役或许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都十分陌生,但这场战役在我国革命战争的历史上也十分重要。松毛岭战役是长征前的最后一战,也是异常惨烈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虽然失败了,但是为中央红军迅速转移、开启长征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这场战役是在温坊战役打完之后,主力部队撤走,去防守卫津,留下两个主力团,剩下的就是模范营、地方的游击队,所谓的地方武装,然后他们组织起来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主要的目的就是防止长汀被突破。实际上是防守瑞金中央苏区的东大门,但是这场战役就被严重忽视了。因此关于这场战役的史料和十分稀有,这为该剧编剧的创作造成了难度。为了尽可能还原历史真实场景和战争场面,该剧的团队在创作之初深入实地考察,邀请当地的老红军以及他们的后代参加座谈会,结合军事和当地县志等史料,与历史学家、专家挖掘真实事迹,最终最大限度地在影像和剧情上还原了这段历史。虽然松毛岭战役是漫长历史革命长河里非常小的浪花,观众们都不熟悉,但该剧拍摄出来的用意就是希望观众能够了解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这场战役持续了七天七夜,但目前更新的剧情中还没有展现这场战争,只是前期的铺垫,导演刘雪松表示,这部剧最大的难点在于后四集,因为鏖战的场面都是后四集。由于客观原因,该剧的剧组没有办法采用实地拍摄,他们的拍摄场景是在横店影视城完成的,但是之前的战争戏场地都无法达到他们想要的规模,于是美术组专门为了这部戏重新制作了布景,最终呈现的场景十分真实,仿佛在与历史握手。在编剧层面上,该剧在还原历史真实的前提下,也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加工,更加突出了红军在这场战争中的劣势。导演在战争场面的处理上没有用很多全景镜头,而是用突出了一些战争的细节,比如说埋钉子,挖陷阱,点老鼠尾巴当炸药等,在细节上展现了红军在武器方面的劣势情况。《血战松毛岭》不仅选取了一个小众的战役来补足我国革命历史上的一块被缺失的拼图,更是在细节上突出这场战争的惨烈。与以往的战争戏不同,这部剧所描绘的战争在实质上是失败的,但所有人的牺牲都是有意义的,因此这部剧在燃的同时也很让人动容,这恰是这场战役被拍摄出来的意义。以青春手段打开严肃题材《血战松毛岭》作为一部网剧,“如何获得年轻受众的喜爱”也是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大部分的创作者都会采用运用偶像演员、网感十足的台词、偶像剧的拍摄方式等处理严肃题材的剧集,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年轻一代的观众。然而,《血战松毛岭》显然没有采用如此低级的方式,而是从内容本身出发,使年轻观众能够产生共鸣。任何观众都会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友情、兄弟情之间的互生口角、互相赌气也会发生在观众之间,他们自然会觉得这样的情节是真实的。因此李光宗、李耀祖兄弟从互相不理解、互相不支持,到最后成为惺惺相惜战友的过程是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的。项万金在战场备战的时候还贪吃老鼠干,馋的旁边的战友直瞪眼,这些细节使人物更加生动、真实,气氛也更加轻松。但是轻松的背后往往是严肃的,就像喜剧的内核常常是悲剧,因为这些人物的塑造早已深入人心,所以在后面几集中他们舍身取义、为了理想的奔赴献出生命才显得更加残酷,也更让观众感动。青春与严肃从来不是矛盾的,让一部严肃题材的剧集年轻化,可以通过主人公的年纪、他们的行为方式,但不一定要迎合观众的审美口味。刘雪松导演表示,剧本吸引年轻人、能够产生共鸣点的关键在于“别端着、说人话、要有趣”,只要真实地做一个故事,就一定会让年轻观众认可。革命历史题材剧的创作意义在于让观众在一系列生动鲜活的影像中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如果剧集拍摄得过于枯燥、严肃,自然不会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更何况是年轻受众。之前《觉醒年代》的成功已经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的当代创作提供了范本,《血战松毛岭》的创作实践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