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下海状态:年代:2011
主演:张嘉益刘蓓范明王笛更新时间:2021-11-27 00:06:54
改革开放初期,贫穷让中国人燃起对富裕不可遏制的渴望,广东经济的迅速发展冲击了内地,也在北方某城陈姓三兄妹家庭中引起轩然大波,向南下海一场惊心动魄的向命运的抗争在这个普通的家庭里展开,成功和失败如影随形在他们每个人身上轮番呈现,跌倒再爬起来,他们付出了身家性命,最终完成了情感、精神、灵魂的蜕变。这就是中国人从未经历不得不经历的、辉煌又残酷的走向富裕的历程,这就…
40年前的中国,有充足的劳动力,却没有资本,也没有技术。我们都知道有那么一段时期,整个庞大的社会从计划经济切换到了XX特色市场经济,但是除非亲历者,很难想象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也很难在世界的其它地方找到参照物。该剧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几种典型路径皆有覆盖。了解历史,最大的价值在于理解现在,想象未来。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关于市场经济的一切,对于中国都是舶来品,并且市场带来的关系和观念与中国传统的冲突一直都在。我们没有亚当斯密这样的思想家,一边观察经济变革,一边给所有人提供理论归纳和思想武器,更加没有那一系列社会学家、法学家、政治学家,持续的针对经济关系变革对社会各个方面引发的震动,提供解读和适应性的解决方案。我们是跳跃式的直接参考了西方工业国家几百年来逐渐积累的思想与制度。捡现成是不容易的。类似的情况如同边疆的民族地区,从刀耕火种的奴隶社会直接接轨现代社会,剧烈的冲突和不适应直到现在仍然余波未平(延伸阅读案例)。自身的社会和文化结构被冲垮之后,又未能建立起新的结构,能够衔接历史传统和外来系统,其结果往往是迷失和迷茫持续的在边缘徘徊。40年前面临的挑战亦是如此,不仅要尝试新的体制,更需要探索出能够衔接新体制与旧传统的变体,后来我们知道,这样的变体被赋予了专有名称——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我们很难评说它有多成功,但是从经济结果来说,它至少没有失败。该剧是2011年作品,编剧在前半部分,对人物塑造和故事细节的展开上非常的细腻,但是编剧的个人价值倾向过于悲观了,这种悲观很大一部分可能是来自于编剧本身的知识结构,对于现代经济以及经济调节工具的理解还有很大的欠缺。因此编剧对于人物结局的塑造,不仅有所偏颇,更像民间流传的道德说教式的因果报应小故事一样粗糙,非常不符合前半部分的细腻精湛。为几个主要人物正名如下:1.旷大成不太可能泯然众人邢捕头饰演的旷大成是本剧最大的亮点,主角志平抨击他是个流氓,然而实际上该人物一直游走在流氓的边缘,但是从未真正作出流氓的行径。他喜欢
周芸,在明知周芸已婚的情况下,仍然想尽办法的接近她,但是除了最后一刻之外,他从来都把喜欢埋在心底,从未逾矩,是帮助她,并且期望着她留在身边。在每一个周芸说要离开的时刻都是礼貌的答应着“好”;他对生意风向敏感度很高,但是对于真正的经济价值创造全无思考,因此在泡沫聚集期,对风口的追逐、和官员的搞关系他非常擅长,可是他意识不到泡沫的风险性,在泡沫破灭的一刻全军覆没。但是当周芸阻止了他携款潜逃,把他想要东山再起的本金都散光了的时候,他也很快就理解了周芸的善良,对金钱利益拿得起放得下。对比之下,集资失败的王书记选择了跳楼自杀。这种超出常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正是企业家必要的关键品质。这几件事情中旷这个人物行为和心理的尺度把握恰到好处,非常符合人物的核心特点——他具有勇敢、灵活、随机应变的品质,对自己认可的人也足够真诚大方,不是很善良但也不邪恶,他的种种失误和不当行为主要是来源于无知。可以说他作为企业家唯一的弱点就是太缺乏知识,而知识是可以快速补充和学习的,但勇敢等品质却很难在成年之后重新建立。因此,旷的结局不太合理,即便他最后只是个体户,也很有可能是个富足安乐的个体户,不太可能是编剧写的那样唯唯诺诺,完全失掉了过去的火花的样子。2.赵永明才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人赵永明就是那个时代最稀缺的人才,不仅有野心,敢于尝试,还非常聪明,可以掌握技术。受到龙老板重用的经历,也让他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唯一的弱点可能是急躁,但是跌了几个跟头之后,他是可以反思调整的。他要不成功,别人更无法成功了。但是很明显编剧不喜欢他,就因为他爱钱。可是企业家本来就是赚钱的,爱钱才能赚到钱啊,像
陈志平那样不爱钱反而能赚到钱,真的合理吗?编剧安排他跌入谷底的事件也有点可笑,赵永明摸爬滚打好几年看不出来的陷阱,不接地气的陈志平反而能看出来,还要陈志平提醒他看住货,他才恍然大悟。编剧给剧中三个人的三次生意失败,找的理由,都是资金链断裂,然而真正合理的只有旷大成的那一次,在多方因素夹击下的流动性危机,才是真正难解的套。其余两次,无非是一两百万的资金缺口,企业业务本身并没有问题,依靠信用贷款,或者自有房产抵押,同业拆借,完全可以渡过危机。这几个事件更有价值的写法,是引出健全的金融机制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恰当性,而不是沦为恶人恶报、好人好报的道德说教。3.苏克的故事发展太草率苏克本来应该是全剧最有看头的一条线之一。多年写诗,穷得家都散了,于是愤而下海。由于是个文艺人,实业他也不会,但是很聪明的发现了刚刚开放的股票市场。而股市的发展,也是整个改开历程中及其重要的一笔。但是苏克经历过一次泡沫崩盘之后,死而复生,后面就变成跟着主角打酱油了,股市这条线也从此断了。编剧对苏克的处理,暴露了对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非常无知。在编剧笔下,股市只是一团贪婪之人的胡乱炒作,苏克失败了一次,就学乖了,金盆洗手了。但是金融业在整个改革大业中,远比编剧想象的要重要得多。甚至可以说,金融业就是改革的未尽之业!过去的40年,勤劳聪慧的赵永明们撑起了轻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核心动力。但是股市历经坎坷,却仍未健全。一方面,老百姓缺乏参与利润分成的渠道,如果不把盈余投入房地产,就只能被通胀收割殆尽。另外一方面,金融领域的成熟规则迟迟建立不起来,企业家投资失败了自行承担,而群众投资失败了就变成恶性群体事件,既没有风险意识,又无力管理风险。股市这条线,本可以与其它几条线相互呼应。企业的筹资,除了债,还可以有股。大成公司的集资,选择了刚性兑付的债,而且非理性的承诺了超高的利息,才埋下了崩盘的隐患。后面的赵明成的工厂要扩大也会缺钱,完全可以安排成上市筹资,或者内部员工股权认购。让观众看到股权筹资的进步:1.无力自己的做生意的人,也可以依靠自己的盈余在经济发展中分一杯羹,而不是完全被时代抛下,一开始大成公司的集资户的挫败也并不能完全怪他们贪心,本质上来说是金融机制不够健全,让他们没有以风险可控的途径参与到经济发展的蛋糕分配之中,2.收益共担必然伴随着风险共担,现代经济中不存在赚着30%的收益还能保本的合法机会,3.股权人想要退出时可以折价转让股权,不至于血本无归,4.企业以股权方式筹资,是以让渡未来收益作为代价,获取当前资金,解决了缺乏抵押物借不到钱的问题。2020年再次重申坚持改革、坚持开放,金融是核心重点。金融业需要真正解决民营企业的筹资难题,让社会资金能够真正流向优质企业,而不是全靠银行放贷,渠道过于集中,难免滋生fubai;让普通居民不必自己办企业也能通过股票市场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而不是绝望的把存下的资金往房子上一堆再堆。只要改革没有停止,下海就仍在继续,人才就需要重新配置到有需要的新产业上面去。所有人都缩在体制内,不做蛋糕,只分蛋糕,是没有未来的。2011年之后的下海故事,仍然十分精彩:中国仍然在进行产业追赶,上一次是制造业,这一次是互联网;不健全的金融市场里的故事仍然惨烈,在集资中惨败的长兴职工,很有可能在P2P热潮中再次倾家荡产。期待下海再拍续集。本文版权归作者格race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