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大校的女儿状态:年代:2006
主演:袁立郭晓东李静刘思言更新时间:2021-11-26 23:40:21
故事开始于1970年代。某部通讯连,农村出身的姜士安(郭晓冬饰)喜欢上漂亮女兵韩琳(袁立饰),但韩琳对此并无表示,姜士安看追求无望,遵从父亲安排,与农村姑娘翠花(赵瑞饰)结了婚。因被战友张雁南(李静饰)抢走上大学的名额,韩琳被上级安排到护训队学习。姜士安发奋考进了军校,翠花则为他生下一对龙凤胎,但提干后的姜士安与妻子因价值观不同矛盾不断。大学毕业的张雁南与彭湛(…
《血色浪漫》究竟有多火,看来需要不断“反思”,据我观察,它至少给很大一部分军旅题材的影视剧扣上了一顶帽子,甭管具体什么内容,沾边不沾边,通通变成《血色浪漫》的续集,其本名在硕大“血色浪漫”四字边上委屈地挤着,等待明眼人有心人恍然大悟地发现。众所周知我的眼神不好,心也粗得厉害,今年夏天在昆明,江东商业街那个小碟店里,《血色浪漫II》和《血色浪漫III》以超越《血色浪漫I》的评价被老板力荐给我时,我还奇怪都梁这家伙真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再鸣吓人,怎么创作效率这么高,作品接二连三被改编成影视剧,不带歇趟的!直到跟八张压缩碟作完斗争,耳朵都被剧中“碎催”们侃出茧子来,才闹明白敢情这《血色浪漫II》的来头比《血色浪漫》大多啦,王朔号令天下一统江湖的时候,都梁还不知在哪个山头唱野歌哪;说到军旅生涯,叶京的出身资历也绝不含糊,要不怎能从“梦开始的地方”震惊京城影视圈,浑水蹈得不亦乐乎,随口扔出个名字都如雷贯耳,还特不爱待见的样子,论资排辈起来,都梁恐怕连个山头都站不住,直接给叶京踹下山脚老实待着吧。可惜讲血统的时代早在两千年前就在咱中国被陈胜、吴广俩泼皮振臂一呼给废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这个商品经济的战场上,谁闯出名气谁就是老大。王朔们打下的江山已成“前朝往事”,他们自废武功多年,市场可不能老等,市场需要新卖点,《血色浪漫》因此横空出世,成为另一种“名气暴力”,深受盗版商们的亲睐,不但敢在王朔、叶京《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太岁爷”头上动土,如今竟“欺负”到弱女子头上来了,所谓《血色浪漫III》,也非无名之辈的泛泛之作,而是以写情感戏著称的军旅作家王海鸰“自传式”新作《大校的女儿》。之前《牵手》、《中国式离婚》我也是看过的,感觉这个女作家有生活底韵但挖掘不够,本以为会渐入佳境结果总在中间某个环节误入歧途,掉了链子。虎头蛇尾的毛病一直不能克服,使这两部把她的声名一再推高的电视连续剧只能称为好剧,离“精品”尚缺一步,小小的、却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个弱点在《大校的女儿》一剧终于得到克服,全剧结构稳健,人物性格发展从一开始就定下型来,之后不疾不徐渐次展开,一个个充满遗憾、不完美的人生,却完美地诠释了一种精神,使不完美的人生中每一个遗憾都因为剧中人物的人格力量而用另一种方式弥补了。要说“主旋律”,这部戏称得上是“主旋律”中的佼佼者,没有已经麻木的豪言壮语,没有令人反感的简单说教,王海鸰用四个年轻人“错位”的情感经历和人生道路,创造出一种踏实的、忍耐的、深情的、同时也是无悔的人生信念,这信念闪烁的光辉照耀着在命运黑洞中摸索的主人公,也照耀屏幕外的我们。“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句被说烂用烂的老话,可我们真的理解了这句话么?看完此剧,我才发觉,远远没有。剧中人物,王海鸰“自我投射”的
韩琳,与之对应相爱一生却总无法相守的恋人
姜士安,用他们在精神上始终锦瑟和鸣走过的岁月,给我补上了关于人生这必要的一课。他们在开往边陲小岛的海船上相识,韩琳是有两年军龄的老兵,姜士安是她接来的新兵。同一条船上,还有另一位新兵,娇生惯养的
张雁南,和热情开朗的文艺兵
彭湛。四个年轻人,被命运看不见的绳索从此牵引,彼此的人生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亦敌亦友,周旋辗转。多年后,当岁月的迷雾尘埃落定,就像苏芮的歌中所唱:“只有那不变的心,深藏在泪中。”韩琳这个角色,由
袁立来演真的太合适了。这个江南女子的脸上既有南方女子固有的温婉沉静又有北方女子的坚韧大度,韩琳这样一个人生每一步都走得阴差阳错的失意者,同时又是每一天都活得认真努力充满理想的成功者,想象她的样子,必得有袁立这样的一张脸,人物性格才有了起码依托,才立得起来。作为一个大校的女儿,在军中也算有点背景,她从不借父亲的权势走捷径,这点跟上将的女儿张雁南形成鲜明对比。可她并不能称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心中的优越感同样蒙蔽了她的眼睛,这也是人在年轻时候常犯的错误:她虽不似别的战士那般嘲笑来部队之前没吃过一顿饱饭、肚子像个无底洞、狼吞虎咽的农村兵姜士安,甚至还利用一点班长的职权帮病中的姜士安搞到一碗香喷喷的酱油饭,但她骨子眼里起初是没把姜士安放眼角的,他看她是爱慕加敬佩,她看他却是朋友的热情加上级的关怀,这是他们人生第一次“错位”。一个初涉世事、情窦初开少女衷情的对象,总是彭湛这样家庭出身相当,多才多艺,能说会道,在部队中惹眼的明星吧。年轻的韩琳就这样努力而不无憧憬地活着,少年不识愁滋味在环境恶劣的小岛上苦中作乐。她获得了上级和战士们一致的好评,人人都认为她将前程远大。果然就是,一个非常难得、上军医大的名额经过多方讨论最终落到韩琳头上,命运即将发生重大逆转,更何况,当她鼓足勇气买了一个笔记本,写下临别赠言送给暗恋已久的彭湛时,得知对方也将去复旦上学,这是怎样的欣喜:事业和情感的前景,都一派光明。可她立刻就要遭受打击了,人生的课程是严酷的,劳其筋骨不算什么,苦其心志对没有伤痕年轻的心来说才是真正迎头一击、痛彻心扉。她高估了友情无私的同时也低估了人性的自私,几乎一瞬间,她失去了一切而张雁南抢夺了她的一切,留下来的人无疑是痛苦的,走出去的人未必就不痛苦。骄纵任性的张雁南从此背上沉重的良心包袱,从此与完美的幸福无缘。然而这仅仅是开始,之后的韩琳又遭受种种挫折,这里不再赘述。妥协与接受,努力与争取,韩琳用她对待生活积极的“中庸”态度表达着她的人生理念:要承认生活是这样,但不能容忍生活总是这样。这样的人必能有所作为,军中小有名气的剧作家对韩琳的人生而言不是成功,只是命运对她的坚韧执着起码的回馈。韩琳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是严酷的,人生也是温暖的。再说姜士安,这个出身贫寒自强不息的农村娃,从普通一兵到统领一方的将军,他所走过的路,注定比一般人艰辛。
郭晓东来演这个人物让我总免不了产生错觉和恍惚。霍建起的电影《暖》,方方原著、傅华阳的导演处女作《桃花灿烂》,他在里面扮演的角色都有性格缺陷,软弱葬送了自己的前途也葬送了爱情。有些演员因为性格鲜明而赋予人物强烈的个人风格;有些演员却因为人物性格而被赋予了某种固定面貌,制约了观众对他真切的认识,郭晓东无疑属于后一种演员。看到这个叫姜士安的战士出场,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桃花灿烂》中粞的形象,两个角色的确在许多方面有神似之处,至少开始的时候是这样:都是出身贫寒、有能力有才华的青年;都渴望跟命运一博有番作为;除了自己的努力都没有任何依靠;都爱上一个天边星星一般不属于自己世界的姑娘;都因为客观因素的阻挠而无法得偿所愿、抱撼终生。姜士安和粞又是那样的不同,看完全剧,我甚至认为这个角色是为了弥补粞的遗憾而存在的,虽然他们之间不可能有任何关联。一个用高傲来掩饰软弱、用背叛来反抗自卑、用忏悔来祭奠真爱、可怜又可恨的倒霉蛋粞,在郭晓东的重新演绎下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对权势不卑不亢、对爱情不离不弃、对事业一腔赤诚、对亲情一诺千金、对包办婚姻忍辱负重的强者姜士安。这真是个奇妙的“转化”过程,一个角色留下的遗憾由另一个角色弥补了,而演员郭晓东原本模棱两可的面貌也日渐清晰,成为一个切实的存在。我这才明白,无特色也许才是他的最大“特色”,也是他的优势所在。他不把个人的元素带进角色,角色才呈现出自然的“走势”,该模糊的时候模糊,该明确的时候明确;该游疑的时候游疑,该坚定的时候坚定。对演员而言,这就叫做可塑性吧。姜士安对韩琳的爱,粞对星子的爱,同样热烈。爱情所面临的鸿沟,同样难以逾越。姜士安可能更甚,海岛上是不奢望回报的单相思,家乡有固执己见的父亲和任劳任怨的未婚妻。他不是没有努力过,为了那一点渺茫的希望;然而他还是退却了,妥协了。姜士安的妥协不同于粞的妥协,他连妥协也是有担当的,在他的世界里,爱情毕竟只能占据很少的位置,不是他不愿意给,而是他身不由己。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村孩子能受教育不容易,他身上背负着太大的期望太重的责任,很早他就认识到自己不能,也无法仅为自己而活。于是他选择了“放弃”,放弃对爱情结果的追求,坚持对爱情本身的守望。这是一对特殊的“情侣”,严格意义上说,他们根本不能称之为情侣,但他们比世上所有的情侣更亲密、更贴近。姜士安一方不必说,自始至终,他关注着韩琳,在每一个她需要支持的时刻来到她身边,发乎情止乎礼,以近乎圣洁的忍耐,保持对家庭对爱情同时的忠贞,由此获得拥有内心一个秘密角落的资格。韩琳一方由最初的懵懂到最后的了悟,一个女人用了几乎半生的时间才明白自己应该爱什么,一直爱着什么,和这份爱的价值,是不是太傻了?可韩琳就是这样的女人,不经历岁月蹉跎,爱的拖延,婚姻的挫败,她也许始终无法成长。虚荣一天不褪,姜士安空气般无足轻重又无处不在的爱不会被她“看见”,也只有看见这份爱的韩琳,才真正配得上姜士安的爱,岁月中错过的一切才能得到水落石出的补偿。当再一次陷入低潮的韩琳手捧姜士安多年搜集保存关于她的剪报本,谁能说她不是个幸福的女人,谁能比她更幸福。姜士安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是严酷的,人生也值得坚持。与之相比,剧中另两个年轻人,张雁南和彭湛的经历大概诠释了另一种人生,一种在自私自利自我放弃中节节败退的人生。张雁南这个女孩,跟大多数女孩一样,娇气但不失善良;傲慢但不失热心。性格中好的一面使她可爱,坏的一面使她可恨,无法控制自己坏的一面又使她可怜。也许因为韩琳太优秀太大度了,反而激起了她的恶意,生活中不常有这样的事:人们不能容忍所谓完美的存在把自己显得更丑陋,而不惜毁坏它!张雁南显然是个被生活宠坏的孩子,她毁灭一样东西的时候毫无愧疚,事后又会良心发现。韩琳和她多年的友谊与其说是韩琳的包容不如说是她的强求,她们从来不是一类人缺乏产生真挚友情的性情基础,狭小的外在环境别无选择造就了她们的友谊,命运无法摆脱的牵绊维系着她们的友谊,倘若深究下去,要追问这友情的实质,大概貌合神离是唯一的命名。张雁南轻易抢夺了原本属于韩琳的东西又轻易放弃了,无论是医生这个职业还是彭湛这个丈夫,她总要得到看上去最好的,得到了又不懂得珍惜,说到底她是天性凉薄之人,即便抓不牢握在手中的,她也总能抓住别的,她的手不会空着,可她的心,从处心积虑任性而为开始,就一点点空了。张雁南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是严酷的,人生又充满了反讽。彭湛这个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在良好家庭出生的粞,没有环境的严相逼迫,他性格中与生俱来的软弱失去了唯一的救赎机会,环境好的时候他魅力四射趾高气扬,环境一旦变糟,他灰头土脸怨天尤人,从一个女人身边飘泊到另一个女人身边,他总是用女人们的离开“辩白”自己的错误。酒精、女人和高谈阔论的事业,都是他逃离自己无法承担现实生活的挡箭牌、温柔乡、白日梦。他是这样一堆被好日子腐蚀掉的烂泥,怎么也扶不上墙!张雁南的抛夫弃子过于自私是他颓废的借口,韩琳的宽容谅解过于无私也是他颓废的借口,这样一个从心智上说从未长大过的男孩般的男人,是不是总容易激发女人的母性而把自己当成唯一能拯救他的人?这样的男人总不缺乏女人,可也总留不住女人。随波逐流夸夸其谈的彭湛因此成为树一般沉默坚持、姜士安的对比,没有一场与彭湛婚姻的磨砾,韩琳可能永远认识不到姜士安这种出身贫寒朴实无华男子的可贵。经历了无数出轨、三次婚姻、有了两个孩子、人到中年的落魄男彭湛,一事无成,家庭出身的老本被他挥霍干净,眼看当初被自己瞧不起的土包子姜士安成为军中最年轻的师级干部,他的心中五味陈杂。如果人生能够重来,他是否会走得不那么轻浮,不那么率性,不那么自以为是好高骛远?彭湛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是严酷的,人生会更加严酷——如果你早早放弃了它。除开四个年轻人的爱情婚姻事业主线,全剧还有其他支线:姜士安淳朴而愚忠的妻显然不适合姜士安,不适合并不意味着就需要否定,王海鸰很“聪明”地没有一味歌颂农村妇女的吃苦耐劳,也没有一味贬低农村妇女的愚昧无知,这是一个把全家老小的生计都挑在自己肩上、值得敬重的女人;这也是一个和丈夫的世界从来没有交集、婚姻之成败系于“责任”的一发、从未快乐过的可悲女人。姜士安的战友,军校同学,他们曾同样前程远大,意气风发,战友的优秀更甚于他。可最终的结果证明最先到达终点的不一定就是跑得最快的马,坚韧不拔的人格力量使姜士安最终胜出,他的战友“输”得心服口服。韩琳和张雁南的战友小梅,这是个从来不知道命运可以自己掌握,善良天真美丽的农村少女,在部队她听韩琳张雁南的,退伍回乡结婚后她听丈夫的,婚姻出了问题她又只能求助于韩琳,好在生活教会了她思索、选择、抗争、以及最终妥协成全,于是她等到了婚姻困局的豁然开朗。还有彭湛的妹妹
彭澄,代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她那般热切地渴盼哥哥和韩琳的第二次婚姻幸福,能给她一个温暖的新家;她那般热切地期望在写作上有所建树,成为韩琳一样的成功女人。援藏路上的所见所闻洗涤了她的身心并最终收走了她的灵魂,剧中多次出现彭澄的诗作《墓地里,只有一个她》,从纯粹诗歌的角度看不算好诗;从情感的角度看像一个预言,命运的安排昭然若揭,匆匆太匆匆的生命,因为此诗得以延续。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是严酷的,人生的过程必须忍耐——你的付出决定你的所得。也许因为“自传”的缘故,王海鸰真实的生活感悟给《大校的女儿》奠定了坚实可信的生活基础,演员的优异表现又添砖加瓦,丰满了全剧的轮廓。这部戏沉稳、结实、厚重的质地,像生活本身;同时它又轻盈、温暖、浩瀚,如飞翔于生活之上的精神之光。在新年伊始的时候,看这样一部“主旋律”作品再适合不过了,同样的生活为什么会过成不同的面貌?爱怎样才能持久理想怎样才算坚持?如何对待生活的剥夺和命运的嘲讽?这些过于宏大的思辩,一直萦绕我们心间又无暇细想。《大校的女儿》用二十集的篇幅,四个主要人物的生活经历,娓娓道来,发人深省,给出了一个完美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