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红了收不收?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01 20:29:58人气:0
高梁红了

视频高梁红了状态年代:2009

主演朱亚文甘婷婷喻恩泰王挺更新时间:2012-09-07 15:13:15

1945年深秋的南满某地,四连奉命护送一支地方工作队渡过塔河,前往新区甘婷婷英姿飒爽建立政权。四连是一个新组建的连队,指战员全都来自于山东老区,大部分都是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二十岁出头的林玉生刚刚由排长提拔为指导员。途中他们遭到了敌人的伏击,四连和工作队均损失惨重,林玉生身负重伤,工作队女队员李秋英下落不明,不久被判定为牺牲。从此之后,“塔河之战”成为四连历史上…

社会主义国家拍摄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有一套自己成型的观念和方法。比如信仰——一定是贯穿全局纲领性概念。人物行动的动机,人生道路的选择,都要紧扣在崇高的信仰之上。这使得这些影视作品天然具备极为强悍的观念性。信仰这个概念又可以衍生出很多其它种类的东西。比如爱情,有信仰的爱情和无信仰的爱情有本质的区别。有信仰的爱情会在普通的男女之情的基础上,滋生出绚丽的生命的光环。它会映耀平庸暗淡的生命,让冷酷残忍的战争岁月充盈着无限的诗意。前苏联电影《雁南飞》就是这样的例证。《高粱红了》本质上就是一部战争爱情片。表现战争惨烈与残酷并非作者的目的所在——那只是背景,娓娓道来一段乱世儿女情才是绝对的主题所在。初看此剧的片名,一般人都会首先想到张艺谋的《红高粱》,实际上《红高粱》也是一段战争岁月当中的普通人的爱恨情仇的故事。与目前正在播出的这部《高粱红了》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后者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来自土地的“源动力”。那部电影强烈的视觉符号,让你不由不相信,那样一片土地上生长的那一群人,就是具备了那样澎湃的生命的力量。他们同样是有信仰的一群人,他们信仰的是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而电视剧《高粱红了》当中,信仰的力量却被情感的力量严重稀释掉了。其实,最糟糕的状况莫过于此,作为创作者,可能会比较了解男女之间的彼此爱慕,彼此思念,但却无法将之纳入到具体情境当中。比如,当我们表现一段战争岁月当中的男女爱情的时候,就不能用2010年的方式去处理感情问题。这个戏的基础是年代戏,而年代戏不仅仅是要在服装、化妆、美术置景方面得以体现,更重要的是在于人的状态,这些是需要依赖细节进行展现的。表演的分寸通常都是最重要不过的事情,演员要用什么样心态来处理具体的细节,看对方的时候会使用什么样的眼神,说话的方式,在何处断句,乃至在说出台词的时候用怎样的气息。在这些方面,我们曾经做的很好,诸如多年之前的《围城》,它表现民国时代的时候,很少依赖那种动辄几千万搭建的逼真的仿古建筑,主要是依赖于人的气质——当然钱老先生的原著也提供了足够的法宝,可以支撑这部戏成为经典。张爱玲的小说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也是如此,有了一个相对完美的文学基础之后,人物的定位,台词的处理,空间的设置都不再是无源之水。但近几年以来,也有可能是好小说都拍完了的原因吧——你会发现,中国的影视作品在通过人物的塑造还原历史质感的问题上越发的差劲。《高粱红了》虽有毛病好在影响不大,最近那位姓张的电影大师鼓捣出的新作《山楂树之恋》就真的符合“贻笑大方”的定义了,亏这位大导演还抱怨,天底下找不到清纯的女孩,您自己都去拍“三枪”了,凭什么还要求别人纯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回到《高粱红了》,这部电视剧的制作方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在战争场面方面,他们在国内的领域是无人可及,但在处理情感上,却也糟糕的无人可及。只要不打仗,你就会注意到,几乎所有的文戏,都如同小孩儿过家家一般幼稚可笑,我一边看一边会对自己讲,我凭什么浪费时间去接受你这种东西?类似水准的小品,我们可以在无数艺术院校的低年级表演课上见到——由于心态浮躁、年轻人往往会在表演过程中加入很多他们自认为行之有效实则画蛇添足的方式。作者很少真正去体会历史,体会故事所在的那片土地。比如东北,当满山遍野的高粱都泛红的时候。心爱的一对人在颠沛流离的岁月中意外重逢,他们的第一句话会说什么呢?是做娇羞状地说出一两句声东击西的情话吗?绝不是,或者即便有这样的情况也绝非主流。那代人是可以为理想为信仰牺牲生命的一群人,儿女私情在他们而言是过于不重要的事情——起码在共产主义事业面前时如此的渺小。放大一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爱情故事看似简单,实则绝非易事,正好想你看大高粱红了,大片大片的注册能力那里,除了知道用何种方式对付观众以外,除此之外,别无它法。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