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CUCN201中文配音版《搞笑漫画日和》的相关接受活动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4 13:20:05人气:0
视频:搞笑漫画日和第二季状态:12集全年代:2006
主演:上田祐司矢部雅史名冢佳织前田刚更新时间:2020-08-06 20:18:20
本动画是《搞笑漫画日和》系列动画的第二季,延续了前一季的搞笑风格和形式,基本上是每一话完成一个故事,长度并不完全一致,故事内容也各式各样,保留了名侦探兔美、“绅士”熊吉、圣德太子和小野妹子等经典角色,以各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神展开,对日本历史上的名人、名作或民间故事进行滑稽戏仿,得到完全超乎观众想象的爆笑效果。 《搞笑漫画日和》改编自増田幸助连载于杂志上的同名漫…
摘要:今年起在网络上红极一时的CUCN201中文配音版《搞笑漫画日和》到现在始终风头不减,这种再创作的形式使中国观众对原作的接受更加容易,也更富有新的乐趣。而这样一种新形式究竟为何会产生,又是如何迅速风靡网络,本文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其整个接受活动的过程,探索个中原因。关键词:搞笑漫画日和CUCN201接受美学二次创作《搞笑漫画日和》(《ギャグマンガ日和》)是日本漫画家増田幸助于2000年1月开始在集英社旗下的漫画连载杂志《月刊少年JUMP》上连载的漫画,后被制作为每集5分钟的TV版动画,现已推出至第四季。这部短小精悍的搞笑动画画风异常简单,然而其无厘头的剧情、对白和人物设定却使无数观众为之狂热。近期国内网络上再度掀起了一阵“日和狂潮”,而这一次为众人所瞩目的焦点却集中在其背后的网络配音团体上,其中尤以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CUCN201团队最受追捧,他们并不完全按照直译的原台词去配音,而是对其进行本土化的创意性改编,加入了一系列诸如“我嘞个去”、“加嘞个油”、“不给力啊”、“这货不是……这货不是……”、“阿西吧”、“妥妥的~”等令人捧腹的口头禅式短语和句式,语言极尽幽默诙谐,富有强烈的感染力,更加符合目前国内的网络流行文化特点,短期内便在网上流传开来,现已成为许多年轻人间的流行用语。在此之前,由于近几年来广电总局对境外动画播出的管制,中国内地观众观看日本动画主要是依靠网络字幕组的翻译和制作,听到的都是日语原声配音。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的限制,对于原声动画的接受和理解必然不会像日本观众那样直接明了。CUCN201的出现,不仅溶解了这层隔膜,更增添了很多原作中未曾出现的中国式笑点,使《搞笑漫画日和》在中国的传播克服了原本难以拉近的审美距离,更加本土化和大众化。一、t原作,对历史文化名人名事的调侃与解构:《搞笑漫画日和》中常会见到很多对历史文化领域内名人名事戏谑性的滑稽演绎,经常出现的人物就有日本的圣德太子和遣隋大使小野妹子,俳句大师松尾芭蕉与其弟子河合曾良,以及CUCN201因其而一炮走红的第一季第十话《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等。因此我们可以说,《搞笑漫画日和》本身的人设和剧情就是对传统历史文化的一次接受过程。而在这层接受活动中,充满了对人物和事件原型无厘头的颠覆性再创作。例如圣德太子和松尾芭蕉均被重塑为疯疯癫癫、神经质又欠扁的形象,其中圣德太子更以整日身着蓝色运动服的形象出现,完全超出了人们固有的审美经验;而小野妹子与河合曾良一方面为圣德太子和松尾芭蕉所做出的癫狂举动而头疼无奈,另一方面又极尽冷面毒舌,言行之中充满冷嘲热讽和嫌恶之情。至于《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也同样如此,《西游记——旅程的终点》这一话讲述了天竺就在眼前,三藏法师和其徒孙悟空、沙悟净在终点前展开赛跑的故事(猪八戒因成为其他三人的应急储备粮已过世),在赛跑过程中唐三藏尽显狡诈无赖之能事,孙悟空和沙悟净则毫无对师父的尊敬,三人为争先抵达终点先后使出各种恶劣手段。如此一番颠覆性的设定使得原本为人们所熟知的历史文化名人名事被陌生化,从而大大超出了观众原本的期待视野,而动画中所运用的种种搞笑手法——人物在平静的对话中突然抓狂,语气骤然转变,使用诡异的形容和比喻,配以极快的语速等——则重新拉近了审美距离。尧斯曾经提出建立“效果历史”的基本原则,即将其描绘为新作品与读者原有期待视野从矛盾(审美脱离)到统一(通过“视野的改变”来克服距离)再从新的矛盾到新的统一,这样一个不断打破旧平衡、建立新平衡的“效果”历史过程。作品作为审美客体,其内在意义是通过读者在接受中“视野的改变”得到实现的。而观众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达到了审美愉快的效果。二、t译作,充满创意的本土化再创作:CUCN201配音团队由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2006级语言传播系201宿舍的宝木中阳、NG熊王、OneLove和白客(以上均为网名)四个男生组成。他们对《搞笑漫画日和》的台词改编和配音完全出自个人兴趣,而这一举动实际上不仅让他们在网络上迅速成名,并且还充分发挥了观者再创造的能动性作用,完成了一次受众对于原始文本的接受和二次创作活动,使得原作的审美功能得以更好地在中国实现。然而由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他们这种创造第二文本的能动性接受活动必然有其深层原因所在。前文中已经提到,《搞笑漫画日和》的剧情里包含很多对历史文化名人名事的戏谑和颠覆,这样的陌生化手法使其远远超出了观众的审美经验和期待视野,拉开了审美距离。对于动画原作预设的潜在观众——日本观众来说,自然可以通过动画中一系列的搞笑方式和桥段轻松地将审美距离重新拉近,由此在期待视野不断被超越和调适的过程中达到审美愉快的效果,但同样的文字游戏和超快语速在中国观众看来,却因为语言上的差异和限制而难以使审美距离达到中间值。因此在观看日语原声中文字幕的《搞笑漫画日和》时,我们常常会因紧凑跳跃的情节和台词而忙于将视线在字幕与画面间不停转换,同时还需要思考其内涵,不免感到精神上的疲惫。而中文配音版的《搞笑漫画日和》也就这样随着配音团队(这里也可将其看作原声动画的观众代表)的期待视野和广大国内观众的接受需求应运而生。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原作进行汉化时不可避免的要涉及文化。在汉化过程中吸收外国文化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国内读者的接受水平。CUCN201对《搞笑漫画日和》的改创式配音,不仅消除了语言差异的障碍,更通过将原台词的本土式归化为动画原作增加了新的亮点。例如在第二季第三话《圣德太子的愉快木造建筑》中,小野妹子抵达所谓的法隆寺后看到圣德太子坐在圆木堆上弹唱等待他时,原台词“还在唱怪歌,吉他的位置好低!”便被改为完全中国化且诙谐的“北京大鼓书?!弦子的位置好低!”,而同一话中“‘因为你的名字太伪娘了呀!’,‘很爷们儿啊!我这名字比什么春什么可什么著什么的爷们儿多啦’,‘好~吧~你赢了,以后叫你小野沈阳行了吧~’”这样充满中国当代网络流行文化符号的对话也就只有我国的观众才能听懂其中的趣味了。至于前文中所提到的“我嘞个去”、“不给力啊”等一系列流行口头禅的究竟源于何处,CUCN201的主要成员宝木中阳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均来自寝室四年积攒的内部语言”,不过这也许可以从团队四位成员的老家河北、山东、河南、新疆等地的方言中找出源头。不论如何,我们均可得知在对原台词进行改编的接受活动中,原作与CUCN201成员们的期待视野是存在一个融合过程的,因此最终创作出的第二文本必然体现了他们自身的本土化审美经验。三、t试析CUCN201的二次创作过程中所面临的三重接受活动:中文配音版《搞笑漫画日和》是经过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才得以产生的,首先CUCN201并不是日语原声动画的直接翻译者,也就是说,整个过程是先由国内汉化字幕组对日文原台词进行翻译,随后CUCN201再根据译好的中文台词进行改编和配音,最后国内观众对最终完成的二次创作成品展开接受活动。在这一整体接受活动中CUCN201作为第二文本的创造者必然会面临三次接受活动的影响。首先,他们与原声动画及其中文字幕的交流会直接影响第二文本的生成,而中文字幕本身已经经历了一次对日文原台词的接受活动,因此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对原声动画的剧情和配音语气以及中文字幕的双重接受。另外,他们在再创作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无意识地预测国内观众对完成后作品的第二次接受和参与(网络流行文化符号的加入即可体现这一点),这第三重接受活动便再次影响了改编后台词的最终生成。在这个环环相扣的接受过程中,日语原声中文字幕动画是整个再创作活动的出发点。原始台词文本(这里我们暂且忽略CUCN201并非直接翻译者而是由已存中文字幕进行改编的这个接受环节)存在着许多可供改编的空间,同时改创者对原始文本的理解活动包含着很大程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因素,他们自身的审美经验、期待视野和判断标准一定会影响其二次创作活动。中文配音版《搞笑漫画日和》就很好的体现了CUCN201作为原作观众和改创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他们不仅将日常生活中带有明显地区方言特色的口头禅加入到台词中,还对动画的片头曲与片尾曲进行了改编翻唱,在与原作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最大限度达到了期待视野的第一次融合,完成了二次创作活动中的第一次接受过程(当然这次接受过程仍包含对原作和中文字幕的双重接受)。另一方面,改创者还必须考虑到第二文本与其观众之间的关系及其期待视野的融合问题。国内观众与第二文本的交流活动无疑会影响到台词的改编和配音的语气等具体细节。因此在二次创作的过程中必须对现时国内观众的期待视野、审美经验和接受水平进行预设,并不断使创作中的第二文本与预设的潜在观众进行交流对话,而改创者本身此时也作为第二文本的接受者在无意识地模拟演练着与第二文本的交流。这第二次视野融合也便成为影响最终的中文配音版《搞笑漫画日和》生成的潜在因素,例如CUCN201的成员在配音时故意将小野妹子(三声)的名字读作小野妹子(轻声),以及片中偶尔冒出的一两句标志性日文都是建立在与接受者期待视野的融合之上的,正因如此观众才会在观看过程中不约而同地为之捧腹。尧斯认为:“在作家、作品和读者的三角关系中,后者并不是被动的因素,不是单纯的作出反应的环节,它本身便是一种创造历史的力量”,在他看来,作品的意义源于两方面:一是作品本身,一是读者的赋予。CUCN201全体成员在面临以上的三重接受活动中,身兼观众与创作者的双重角色,同时进行着对原作的接受和对预设的潜在观众尚未发生的接受活动的考量。事实证明他们很好的实现了两次期待视野的融合,完成了第二文本的再创造,以自身能动性的接受和发挥良好地帮助实现了原作在中国的文本功能和意义。四、国内观众对中文配音版《搞笑漫画日和》的接受活动与效果:事实上日本动画最初在中国依靠电视引进传播时,都是由国内配音演员重新进行过配音的,但近几年由于广电总局对境外动画的管制和网络传播的发达,加上某些对日本偶像声优崇拜的心理因素,我们已经很少接触中文配音版的日本动画。而对于《搞笑漫画日和》这样有一定特殊性的动画来说,中文配音版的出现是符合国内观众的接受需求的。这其中最基本的一个原因必然是语言差异的接受障碍被消除,中国观众得以在对动画的接受过程中实现轻松的视听享受,而不必疲于同时观看字数多过速快时而还会有关于台词的注释出现的中文字幕和画面。而比以往突破更大且成为CUCN201的作品受欢迎程度如此之高的另一个原因自然是团队成员在融合自身审美经验与预测观众期待视野后对原台词进行的本土化创意性改编。在预设的潜在观众群属于同一国家同一时代的前提下,虽然他们之中必然存在着很多平行接受上的差异,但相对整个世界的大环境而言,他们在接受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相似的审美取向。例如中文配音版《搞笑漫画日和》中很多地方都对网络红人或当代流行文化名人进行了调侃,此外另有许多对经典动画中名台词或招式的恶搞,诸如第二季第三话《圣德太子的愉快木造建筑》中的台词就曾提及李宇春、曾轶可、刘著、小沈阳、罗玉凤等人,而第三季第一话《平田的世界》中恶搞了《七龙珠》中主角孙悟空的招牌招式神龟冲击波,第一季第十话《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则加入了《BLEACH》中解放斩魄刀时的口号“卍解”。这些对于国内大部分年轻观众,包括CUCN201成员本身来说都耳熟能详的文化符号很容易便在接受过程中引起了人们的共鸣,达到了审美愉快的效果。在CUCN201和他们的作品问世之前,很多字幕组也曾经做过将某些台词进行本土化的恶搞式改编,如电影《孤儿》中就有字幕组将“Oh,myGod!”译为“哦,我的佛祖啊!”,诸如此类的例子在汉化后的日本动画中更是屡见不鲜。然而像CUCN201的中文配音版《搞笑漫画日和》这样独具创造力且能够将片中口头禅形成自己的一套流行用语的台词改编,配以团队成员专业的配音水准以及丰富多样的念白语气的作品还是第一次出现。这样一种创新性的二次创作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汉化活动,带有一丝同人创作的色彩。然而不管这种创作形式究竟属于何种范畴,它的出现都已在当代中国成为一个流行文化现象,吸引了广大网民甚至媒体的强烈关注。CUCN201和他们的中文配音版《搞笑漫画日和》在整个相关接受活动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成为链接动画原作与中国观众的一架桥梁,为我们带来了一次精彩绝伦的审美接受的愉快体验。参考文献: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马萧:《文学翻译的接受美学观》,《中国翻译》2000年第2期百度百科——CUCN201copy;本文版权归作者greenduck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