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01 10:52:08人气:0
视频:起点状态:年代:2011
主演:JulesJarvisFogartyAranBellGayaBommerYeminiMikoFogarty更新时间:2012-11-01 12:23:26
本片记录五个小芭蕾舞者角逐竞赛的心血历程,包括4岁便开始习舞的 11 岁男孩艾伦;天资过人的17岁金发女孩蕾贝卡;从哥伦比亚远征纽约的16岁拉丁男孩强塞巴斯钦;12岁的美日混血女孩米可;被领养到美国的西非内战遗孤,14岁的米凯拉。如天使般绝美飞扬的他们,卸下舞衣舞鞋後,全身都是伤。究竟是怎样的力量让他们愿意承受苦痛、追求极致完美?本片将揭露这几位主角的舞动人生,一窥成就…
看纪录片写评论,有时是吃力不讨好又矫情的事,鲜活的人,水一般流淌的生活,都真实的发生于和你同一个时空的某年某月,导演已用镜头存下了无数片段放给你看,如果不是做宣传,似乎都不会像共同的邻居大婶那样对别人家的八卦品头论足。不过看完《FirstPosition》之后,忍不住想唠叨两句,不仅仅因为深爱的芭蕾。2010年拍摄,11年参加加拿大多伦多国际电影节,12年全美公映,13年不太晚的一个细雨淅沥的凉夜碰巧看了,一股暖流很自然地包裹全身,省了暖风机不少事。一个著名的芭蕾选拔赛:YouthAmericaGrandPrix,每年约5000名9-19岁的芭蕾舞练习者在全世界15个城市参赛,为数不多的胜出者到纽约参加总决赛。获胜者有极大的机会或许世界顶级芭蕾学校的奖学金继续深造,或是签约有影响力专业芭蕾舞团,参与且赢得比赛大概算是职业芭蕾舞者起步阶段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了。片子相对集中地选取了六名选手,从半决赛前开始跟拍大家的训练和日常生活,完全一种娓娓道来的姿态,没有旁白,不引导判断,偶尔一些介绍规则定义的字幕,完全通过镜头语言让你看到每个人的真实状态,憧憬,惶恐,与巨大的通过屏幕都能散发出的关于梦想的热忱。舞蹈时的Aran的巨大魅力通过他完美的技巧,优雅的表现力,灵活温柔的旋转轻轻散发,超越了年龄的桎梏,让观者的每一个毛细孔都能感知芭蕾的美和他对舞蹈的热爱。生活里的他只是一个11岁的小正太,各种滑板玩具枪,迷彩双肩包,看来美国海军任职的老爸影响也不小。不用担心成长为职业舞者的他会一路奔着阴柔去,力与美会在他身上有着完美的结合。而已经展现出这般结合能力的是JoanSebastian,一个从哥伦比验背井离乡,孤身在美国追求芭蕾梦的伟岸少年。这是一个背负着自身热爱与父母期待双重重压的孩子。热爱芭蕾的母亲一心希望有个女儿传承衣钵,Joan的出世让她略为纠结,因为男孩子跳芭蕾在哥伦比亚社会还是一件“weird”的让人可以猎奇的事情。可一旦下定决心跳了,舞动的就不仅仅是母亲的期望,更多的是灵魂里散发出的对于芭蕾的热情。Joan在美国接父母电话,殷殷的话语都是关于“你要坚持,这是你唯一的出路”,“成功了,就会有大房子,好车好收入”,等等期待以技能改变命运的论调。Joan无法否认这种悲哀的事实的存在,但面对镜头,这个以英国皇家芭蕾学校为目标参赛的大男孩很平静地说,练习那么刻苦,更多为了芭蕾的力与美。那不是一种虚伪维护面子的平静,而是明白生活的各种不易,也明白自己的热情与能力所在之后释然的平静,他要的只有他自己能给。美日混血的miko是仅用甜笑就能征服人心的完美洋娃娃。从小热爱芭蕾,和并不热衷于芭蕾的弟弟一起练习,纤弱到轻薄的身躯所传递出的执着坚韧和内敛简直让人无法相信她只是个娇小的萝莉。miko的弟弟很直率,“我也喜欢芭蕾,但没有姐姐那样热爱”,所以他练习时并不精益求精,毫无精准性的踢腿滑稽得让老师都无奈大笑,也会在训练室里伴着姐姐得舞蹈音乐呼呼大睡。纪录片真实的地方就在于,没有人能刻意美化或丑化什么,甚至不太可能设计什么。对一样事物的爱与热情,既无法强加给人,也无法从人身上轻易抽离。镜头里的半决赛现场,后台和大厅里,到处是精致的服装,精灵的身材,以及惊人美貌的如画容颜。但这些都遮掩不了每一位芭蕾舞者那反差极大的毫无美感可言的双脚。包裹在闪着丝光缎子里的足尖,伤疤,血口,灰指甲,各种惨不忍睹。所以我相信,舞台中央王子公主的辉煌瞬间,并不足以支撑一个人对芭蕾全部的热情,更多的,是对这种艺术表达本能的痴迷。就像茶痴,不可能盘坐一隅只等待冲好的清茗,一遍遍无聊繁琐又细致讲究的拭壶抹杯更是不可或缺的组成,由此,一种寄托才得以成全至完整。散落着等待出场的少年们,或拉伸,或踢腿,或旋转,随时保持着全身肌肉最良好的状态,只为舞蹈时完美的谢幕。这些人里还有英语不通的以色列小姑娘Gaya,跳现代芭蕾时专注的爆发力引得欢呼阵阵。而舞蹈,还能超越语言,成为有效的心灵沟通工具,所以Gaya还和Aran成了青梅竹马的小知己,柔软人心。而在塞拉里昂纷飞的战火中成为孤儿的黑人小姑娘Michaela,被一对美国老夫妇收养,幼时看芭蕾杂志封面上定格的舞者,有别于大众眼里的优雅,美丽等通俗的形容,她直言感受到的是快乐,全力舞动时灵魂爆发出的快乐。养母细致入微的关爱让她学会珍惜与爱的付出,她的梦想是成为出色的黑人芭蕾舞蹈家,开办舞蹈学校,让更多塞拉里昂的孩子有一次拥有梦想的机会。当M妈妈细心用棕黑色颜料涂抹Michaela白色舞裙胸前一片半透明纱,以让她穿上更融合肤色时,你会明白任何艺术形式美的存在都根植于爱,所以不分种族,不分肤色。所以那个棕黑色的小天鹅翩翩起舞时,我们看到的一样是舒展与活力,根本不可能在乎那是何种颜色的美。每个人被芭蕾吸引的角度都不同,被拍摄者之一的Rebecca的兴趣来源于公主梦。芭比,粉色,Tiffany,一切闪烁眩目甚至甜腻的物品都是她的爱,披上舞衣成为万人瞩目的中心只是加强她日常生活里习惯的闪耀。有人可以嗤之以鼻这种肤浅似乎与芭蕾这样“高贵”的艺术不沾边,但别忘了她闪耀需求的背后,一样是如雨下的汗水和“丑陋”的脚。平铺直叙的片子也没刻意安排如何激动人心的结尾,顺势的淡然。极优秀的Aran拿了超越金奖的“特别成就奖”,因为他所属年龄组的金奖都不足以匹配他超越年龄的技巧与天赋;Joan如愿以偿去了英国皇家芭蕾舞学校,成了该校史上第一位哥伦比亚学生;其他人,有的得奖,有的拿到奖学金或舞团合同,有满足,也有落寞遗憾,或许还要继续下一届的比赛。Firstposition只是人生的某一个片段,更精彩的瞬间大概都还在往后的人生长河里翻滚,等待浮上表面。很多时候被感动不全因为载体有多高雅,而是无论何种领域的热爱,无论背后有多少或简单或世俗琐碎的原因,那些人们选择沉浸其中之时只有纯粹的热情与爱恋,并传递感染世人。而被选择的芭蕾,和这样的片子,恰好是一种锦上添花而已。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