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发生以后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01 01:42:49人气:0
视频:风吹柳树静状态:年代:2005
主演:ParvizParastui罗亚·泰摩瑞安AfarinObeisi更新时间:2012-09-07 03:04:50
幼年时,在一场烟火大会上,一颗滚烫的烟花掉入了尤瑟夫(ParvisParastui饰)的眼中,导致他视网膜受伤,失去了视力。就这样,尤瑟夫漫长的下半辈子都笼罩在黑暗之中。然而,坚强的尤瑟夫却并没有自暴自弃,他努力读书不懈深造,最终凭借着自己的实力成为了一名德高望重的大学教授,不仅如此,他还收获了爱情,迎娶了美丽的妻子罗亚(RoyaTaymourian饰)。 近日里,欧瑟夫被告知患上了无…
说起来,这电影有些奇怪,讲一个盲人作家的故事,却没有说他怎样身残志坚创造奇迹,或者怎样宁静淡泊看透红尘,而是讲他真的恢复了视力!但是在这奇迹发生之后,他的生活完全难以继续。在恢复视力之前,一株柳树,一台录音机,女儿的一段话对他都是视若珍宝的,但是在恢复视力见到世间万象之后,这些的重要性一落千丈。扑面而来的视像就是群魔乱舞的欲望,原先他珍视的小小伊甸园被发现不过是一个牢笼,陪伴了他半生的妻子也不过是个黄脸婆,年过不惑的他忽然发现自己营建了半辈子的世界在这个新的世界中显得那么可怜,还有他惊讶地望着正在行窃的小偷的眼神,暴露出他心智的幼稚,他在这个新的世界中。原先在盲人学校教书的他再次踏进教室,发现一双双看不见的眼睛扭过来望着他,他惊恐得奔出门去,再也不回来。他在学生的论文中夹着一朵玫瑰,准备追求女学生,却看见女孩和男朋友出双入对……在这一切面前,他幼稚地像个小孩,但是他的年龄,却已经将近半百!所以这个电影讲的其实也是人生问题,当一个人成人由于视界的突然扩大或者环境的改变进入另一种生活,这种转变可能是一种撕裂,让人难以承受的灼伤。前阵子看过一篇文章一个人说他出身湖南的父亲虽然工作从北京调到长沙,但是坚持让他们在家里说普通话,其原因她日后才知道,就是因为他父亲当年在家乡是青年才俊,星光四射,而到了北京之后却因为普通话不标准,变成了一个唯唯诺诺很少说话的土包子。我还记得初中的时候,一位我很喜欢的语文老师,受当时下海的风潮影响,几次南下闯荡,还在整个学校老师都说着土话的环境下努力学习普通话,还带着我们学习。我最初对语文的兴趣就是受他影响,他给我们朗读过艾青和梁晓声,还说学普通话的最好办法就是唱歌,带着我们唱骆宾王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当时只是觉得他不安分,和农村的其他人不一样。和很多我们读到的故事不同,他最后没有能够在外面闯出名堂来,还是回到家乡,在中学里当一名老师。前年又遇到他,他因为喝酒太多,又和领导不合,被调到小学去了。我还记得他说过他的理想就是写一本能够被人记住的书。而前年我坐在他的摩托车后座上,谈到他不争气的儿子,他又说,人的一辈子最大的事情就是为了传宗接代。我现在才可以体会到,为什么他那么想脱离跳到外面的世界,而在那个世界中,他又遇到了多大的麻烦。在看到遇到那么多新鲜的事情之后,他又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回到家乡。我不知道他有没有适应,有没有放弃努力,那次,我还听说,他又去了一次北京,还带了一个小的施工队,不过又回来了。他说话中透着自傲,有着吹牛的语气,他说他一天挣50块的活干过,一天挣1000块的也干过了。他说他还会再去的。在读过很多故事,看过很多电影之后,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压力,又都以自己的双手和双肩扛着这无形的重担,在这双肩和重担接触的地方,就是我们时刻都能感觉到和必须经历的生活的痛楚。(我想并不是每个人都理解和感受这个比喻,我少年的时候一边上学,周末在家就帮着干农活,最让我发怵的就是挑水了,我身子单薄,两桶水加起来有几十公斤,担一两次还挺新鲜的,但是农活不是一两担水就能搞定的,一亩地的庄稼都要一颗一颗的浇水。等挑了几十担之后,才知道铧是铁打的,肩是肉长的。虽然左右可以互换,双肩都被压得发红,扁担搁上去就会像火烧一样。所以我对这种感觉记忆犹新)这个电影的另外一个奇怪的地方是有点费解。我不太明白导演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从小开始的语文训练影响了我对于所有文艺作品的理解,总想从中总结出什么东西来。我一直很不善于总结“中心思想”,虽然觉得有些文章写得很好,但是却很难说清楚作者的意图,很难用几句语文课本上那么经典的话总结出来,而且所有的中心思想无不带有政治说教的味道,什么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啦,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啦,表现了青年男女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了。老师每次提问我,我都不知道要说什么,只能按照发下来的参考资料念。我想其实很多语文老师也是看了教学参考才知道中心思想是什么的。长大以后,终于不再被迫去总结中心思想,终于可以自己去感受,反而读出很多乐趣来。其实文章就是为了好看,能触动人,除此之外的功能,都有别的替代品。文本就像一条河,不停地从你面前流过,你从来不知道流水是什么味道,但是有一天你舀起一瓢来,你知道了这一瓢水的味道,但是你不能因此推断整条河流都是这个味道,也不能判断每一天它都是这个味道。但是这瓢水的味道只有你知道,别人从来不能体会到,除非他也舀起一瓢来喝,他尝到的味道,只要是好的,令他高兴的,又何必和你一样呢。不好意思,我又跑题了,其实我拿中心思想做例子,是想说在这部电影中,导演的意图虽然存在,他让这个作家在结尾又回到黑暗之中,但是很难讲清楚是为什么。是因为面对诱惑忘记了当初对上帝的感恩和虔诚而惩罚他,还是因为不忍心看他被撕裂而怜悯他,又或因为视觉刺激了欲望而让他重回伊甸园,还是干脆说,命运就是无常,既然有奇迹,就会有不幸。很难说清楚。但是导演把主角也把我们置于这样的事件中,得到什么感受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想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最好的作品都不是简简单单的说教,因为这样的说教远不如政治宣传单和思想品德课本来得直接和有效。像格萨尔王传和伊利亚特、堂吉诃德这样的故事,也很难讲是表现了什么中心思想。像这部电影一样,这又让我想到布列松说过,生活本身是不透明的,就是说生活现象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导演必须自己去组织,让影像产生意义,但是在组织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用真实的视觉语言,而不是发明另一套符号系统。所以像苏联蒙太奇学派那样用镜头意象来表达观念,试图影响对某一事物的看法,是不应该和不可能的。人已经有了语言,不再需要另一种语言来表达意思,即使像电影和建筑这样有一定的媒介传播作用的东西,其实质性也不在于用类似于语言学的方式来表情达意,而是建立在自己的介质本体之上,电影是影像,建筑是物质空间,就是这么简单。如果硬用语言学的帽子来套,我们已经看过了后现代主义在建筑上的闹剧,和政治电影在人们眼界开放之后的迅速没落。再次回到电影,我看完之后,在豆瓣上给了它五星,我很少给五星,并不是说他特别被感动,恰恰是因为我看完之后有些疑惑,很费解,但是让我想到了很多,所以我知道这是一部好的电影。所以我也不应该起这么一个名字,因为这电影不仅仅是关于奇迹的,只是因为我刚开始以为这电影是讲奇迹与生活的关系的。但是我又不能把题目搞成“看完风吹柳树静的五点看法”之类的,“……之后”这样的句式也比较开放,什么都可能发生。实际上也是这样,奇迹发生之后,生活还要继续。我忽然想到圣经中耶稣医好的那些人,那些复明的盲人,复生的死人,重新行走的残疾者,他们在圣经中好像只是证明耶稣神性的道具,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有自己的故事的,在经历了奇迹之后,他们的生活变成了什么样子?他们怎样来适应生活中的这个突变?我们不可能知道,因为圣经虽然号称是为所有人而写,主角却只有上帝和耶稣一个。谁是主角,谁被记住,其实是最最重要的事情。今天我们很难说帕里斯和阿喀琉斯是善的还是恶的,也很难说堂吉诃德是好人还是坏人,但是他们被记住了,被无数人谈论过书写过。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胡慧珊纪念馆被官方查封,禁止开放,就是因为他们懂得话语权有多重要,谁被看到,谁被记住,实在太重要了。他们怎么会允许一个普通通通的少女,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和英雄事迹的少女,进入大众的视野,进入博物馆被纪念被展览呢。普通人,不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人,没有当主角的权利。迄今为止,我发现我这篇所谓的影评其实处于不断的跑题之中,而且犯了话痨的毛病。好了,我决定结束它。我记得主角穆罕默德在巴黎期间,手术之前,那个叫“莫特扎”的人问他是不是很兴奋,他说他很兴奋,也很害怕。莫特扎问:“是害怕看不见?”,他说,“不,或许是害怕看见,我在另一个世界中生活了38年。”这个奇迹,将要改变他已经过了38年的生活。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